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名不副實

鎖定
名不副實(拼音:míng bù fù shí)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 [2] 
名不副實(副:相稱)指名稱與內容或名聲與實際不相符,空有虛名。 [1]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6] 
中文名
名不副實
拼    音
míng bù fù shí
近義詞
徒有虛名
反義詞
名副其實
出    自
《漢書·王莽傳》
注音字母
ㄇㄧㄥˊ ㄅㄨˋ ㄈㄨˋ ㄕㄧˊ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名不副實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宰衡官以正平海內為職,而無印信,名實不副。”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名不副實”。 [2] 

名不副實成語故事

西漢末年,王莽已經位尊權重,又想把女兒許配給皇帝當皇后,以鞏固他的權力,於是上奏説:“皇帝即位已經三年,皇后住的長秋官還沒修建,掖廷內還沒住進嬪妃。以往國家多災難,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皇位繼承人,婚配不當。請考查研究《五經》,制定出聘娶皇后嬪妃的禮儀,按照正規,給皇帝選配十二名嬪妃,以便生育更多的繼承人。應該廣泛地徵選前兩朝王族的後裔和在長安的周公、孔子的後裔以及世代列侯的嫡親女兒。” [7] 
王莽對自己的權利還不滿意,於是上書説:“臣莽私下思量,我的爵號為新都侯,號稱安漢公,官居宰衡、太傅、大司馬,爵位尊貴,封號崇高,官職重要,一人就蒙受五項大恩,以臣鄙陋之身,確實不堪承擔。根據元始三年天已獲豐收,前因災荒而省免的官職也應恢復。臣以為,宰衡的職責就在於統領百官安定天下,沒有印章,即是有其名而無其實。臣莽本沒有兼任官職的才能,如今既蒙朝廷錯愛,受到信用,臣就請求讓御史刻宰衡印章稱‘宰衡太傅大司馬印’,刻成即授與臣莽,交還太傅與大司馬印章。”於是太后下令説:“同意。印上所佩的絲帶與相國相同,將親自出面授印。” [7] 

名不副實成語寓意

在社會上,名不副實的教授、專家、名醫、博士,以及名不副實的商品、獲獎論文等不良現象比比皆是。名不副實現象氾濫,衝擊着人們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助長了虛偽、浮誇、不誠實的風氣,使人們失去了對社會的信任,對國對民皆是百害而無一利。並且徒有虛名之人往往被名聲所累,雖然外表光鮮,實際上卻十分勞累,困苦不堪。一旦遇到需要真才實幹的地方,往往會一敗塗地。成語告訴人們,做人貴在實在,千萬不要徒有虛名,害人害己。 [3-5] 

名不副實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名不副實”指名稱與內容或名聲與實際不相符,空有虛名。 [1]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6] 
  • 運用示例
三國·魏·劉劭《人物誌·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 [6] 
唐·殷璠《〈河嶽英靈集〉序》:“如名不副實,才不合道,縱權壓梁竇,終無取焉。” [6] 
明·張岱《快園記》:“弟極苦,而住快園,世間事,名不副實,大率類此。” [6] 
作家·從維熙《春之潮汐》:“説真的,報紙登載我的那篇通訊名不副實。你想想,把日產電視機二百台下提高到六百台,是一個技術員幹得成的活兒嗎?” [6] 

名不副實成語辨析

名不副實—有名無實
“名不副實”與“有名無實”意義相近,兩者都有空有名聲或名義的意思。區別在於“有名無實”的意思是徒有名聲、名義,而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好。“名不副實”表示實際跟名義或名聲不相稱;“有名無實”表示空有名義或名聲,並無實際。“名不副實”偏重於“名”“實”不相符,語意較輕;“有名無實”偏重於“名”有而“實”無,語意較重。 [6] 
參考資料
  • 1.    名不副實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2.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215
  • 3.    巴城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2[M]. 北京:線裝書局, 2017.12:352
  • 4.    龍昭雄著. 論語與現代生活 下[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13.05:162
  • 5.    唐譯編著. 圖解素書 全方位圖解 美繪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5.07:176
  • 6.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名利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6:72-74
  • 7.    (晉)陳壽,(南朝宋)范曄,(漢)班固著.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經典珍藏版[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7.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