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名副其實

鎖定
名副其實(拼音:míng fù qí shí)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東漢·曹操《與王修書》。 [1] 
“名副其實”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含褒義;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 [1] 
中文名
名副其實
拼    音
míng fù qí shí
近義詞
名下無虛
反義詞
名不副實名過其實
注音字母
ㄇㄧㄥˊ ㄈㄨˋ ㄑㄧˊ ㄕˊ
成語出處
《與王修書》
語法結構
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名副其實成語出處

君澡身浴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符,過人甚遠。(東漢·曹操《與王修書》)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名副其實”。 [1] 

名副其實成語故事

東漢末期,國運日漸衰敗,羣雄割據愈演愈烈。袁紹徵召王修為袁譚別駕,以輔佐其子袁譚。袁譚和袁尚雖然是兄弟,卻各懷異心,明爭暗鬥,都企圖發展個人勢力。 [2] 
袁紹在官渡之戰失敗後,積鬱成疾而死。此後,袁氏兄弟的矛盾更加尖鋭。袁譚想要攻打袁尚,王修進諫説:“兄弟之間互相攻擊乃是敗亡之道啊,如果和兄弟都不能親近,那麼天下還有誰能夠親近呢?希望您不要聽信那些讒言。兄弟和睦,共同抵禦強敵,才能夠橫行天下啊。” [2] 
可是袁譚並沒有聽取王修的忠告,依然出兵攻打袁尚,結果被袁尚打敗。袁譚逃走後派部下向曹操求救。曹操遂出兵,使袁尚大敗。不料,袁譚復又叛曹操,逃至南皮據守。曹操大怒,一舉攻克南皮,將袁譚殺死,割下首級命軍士看守,並説:“如果有為袁譚哭喪的人,立即斬首。” [2] 
那時,王修正在樂安運糧,得知袁譚的死訊,立即趕回求見曹操,乞求收葬袁譚的屍首。曹操故意不做聲以觀察王修。王修悲慟地哀求道:“我曾蒙受過袁氏的厚恩。如果能讓我收殮袁譚的屍體,再讓我死,我不會有什麼遺憾。” [2] 
曹操對王修大義凜然的行為極為讚賞,便答應了他的請求。不久,曹操乃徵召王修作為司金中郎將,後遷魏郡太守,任職期間他忠實地履行曹操的法令、法規,實行抑制豪強兼併農民土地,減免農民的賦税,減輕農民負擔,使社會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在這期間,曹操統軍南北征戰,東西剿殺,都要親自出徵。魏郡作為曹氏的腹地,在軍需和後勤保障方面,對曹魏王朝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在王修的奏章和曹操的批覆信件中得到了印證。 [2] 
後來,嚴才叛曹,乘曹操不備率兵攻至掖門,欲殺曹操。王修聞變,立即親率官屬徒步趕至以解圍困,曹操在銅雀台上遠遠望見,對左右説:“那趕來的人一定是王修啊。” [2] 

名副其實成語寓意

王修一生為官清正廉明,勤政愛民,居亂世而能潔身自好,贏得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曹操的《與王修書》可以看出曹操對王修的高度讚揚。人們要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做到表裏如一,這樣才能得到他人認可。如果出爾反爾、言而無信,則會遭到別人的唾棄。 [2] 

名副其實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名副其實”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含褒義。 [1] 
  • 運用示例
宋·範祖禹《唐鑑·玄宗下》:“故夫孝子慈孫之慾顯其親,莫若使名副其實面不浮。” [3] 
清·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四〇五·呂賢其傳》:“賢基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實,即報可。” [1] 
清·李海觀《歧路燈·第九〇回》:“就是那禮部門口有名的,也要名副其實。” [1] 
現代·葉聖陶《橋上》:“而況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實,還是個不能便下斷語的問題。” [1] 
參考資料
  • 1.    名副其實  .漢典.2016-01-01[引用日期2016-12-11]
  • 2.    墨人主編. 影響孩子一生的600個成語故事 秋 最新修訂圖文天下中華成語故事[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1.01:120
  • 3.    盛大華夏圖文中心《學生工具書系列》編輯委員會編. 新漢語成語小詞典[M]. 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2001.0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