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小敏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鎖定
徐小敏,男,1958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天台縣白鶴鎮。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12月從浙江工業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專科畢業,經濟師。1975年12月進入天台機械廠工作,先後擔任車間主任、生產科長、分廠廠長、黨總支副書記等職。1987年11月任天台機械廠廠長,1999年3月,天台機械廠改製為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後,任董事長。浙江省第十三屆、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4] 
中文名
徐小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8年2月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徐小敏履歷

1987年,徐小敏受命於危難之際,出任天台機械廠廠長。上任後,他大膽改革,鋭意進取,在他的帶領下,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地產品結構調整,確定了以機油冷卻器為主導產品的新的產品結構。他身先士卒,帶領銷售人員走南闖北推銷產品。在他的直接參與和影響下,企業新產品在國內市場上初步打開了局面,使企業在困境中獲得了一線生機,也為以後企業的發展壯大埋下了伏筆。但國有企業體制和遺留問題使企業負擔沉重,生產經營十分艱難,企業在虧損的邊緣苦苦掙扎。1998年,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對外開放,出台政策鼓勵國企改革。徐小敏以一個企業家的膽識和魄力,抓住這個大好時機,主動向當地政府提出改制。當時企業規模小、負擔重、效益差,導致人心不穩,大部分員工對企業的前途深表擔憂。此時,徐小敏傾其所有帶頭投資企業,這一舉動極大鼓舞了廣大員工的士氣,增強了員工對企業的信心。1999年,企業改制取得成功,350名骨幹員工成為企業的股東。改制後,徐小敏一頭扎入企業的生產經營,一干就是七年。在這七年中,他帶領全體員工發揚“團結、協作、拼搏、創新”的企業精神,勇往直前,企業煥發出了民營經濟的生機和活力,產值連年翻番,規模不斷擴大,效益直線上升,企業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也日漸提高。公司先後榮獲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進步示範企業、國家二級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中國汽車行業百佳零部件供應商、國家產品質量免檢、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業等稱號。徐小敏個人也成為浙江省人大代表,先後被中國機械工業部評為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範、被行業協會推薦為國家機械工業優秀企業家,2004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鄉鎮企業家。
浙江省第十三屆、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 

徐小敏開拓市場

徐小敏非常重視市場開拓,他認為:市場是基礎,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首要條件。在他的影響下,企業很早就打出了“滿足顧客需求是我們不懈的追求”的口號。對客户的要求,公司從不輕易説“不”,總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產品、最可靠的質量取信顧客、取悦顧客。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帶領下,公司很快贏得了國內客户的認可,迅速佔領了國內市場。徐小敏還將眼光盯向了海外,“只有參與國際競爭,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1998年,公司用了866天的艱苦努力,終於在2000年跨越了美國康明斯公司全球採購體系的門檻,成為我國第一家進入國際OEM市場的散熱器生產廠家 [2]  。2004年,公司與卡特彼勒建立了配套關係。2006年,公司成為卡特彼勒戰略供應商康明斯全球採購理事會九家理事單位之一,成為玉柴的核心供應商。福特、大眾、通用、戴克奔馳、沃爾沃依維柯等國際著名公司紛紛主動到銀輪考察,尋求合作。

徐小敏與高校合作

技術是市場的堅強後盾,徐小敏對此深有體會。在他的努力下,從1998年開始,公司先後與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組建了三個聯合研發中心,並聘請了20多位國內行業知名的專家教授作為企業的長期顧問。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幫助下,企業不斷完善技術工作硬件條件和環境,提高設計開發手段和水平。短短几年,公司的新產品開發工作就全部應用CAD/CAE,並擁有自主開發的產品設計軟件,能根據客户提供的技術參數自主開發新產品。在浙江大學的幫助下,公司自己設計製造了多台專用試驗設備,為此,公司的試驗室也成為國內同行規模最大、試驗能力最強的專業試驗室。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幫助下 [3]  ,公司在多項工藝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特別是在焊接技術方面已走在國內同行的前列。徐小敏充分利用與高校合作的平台,堅持走“科技強企”的道路,使企業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有力支撐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徐小敏成果

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徐小敏善於借鑑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技術或經驗為已所用。在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配套的過程中,公司先後引進了8D管理、6Sigma管理、5S、ERP、精益生產等等。徐小敏認為,“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一個企業檔次的高低”、“與國際接軌,首先是管理水平的接軌”。2004年以來,公司以1萬美元/人的代價選送了10名骨幹向美國卡特彼勒學習6Sigma管理技術,培養出了10名黑帶;2005年,公司開始實施ERP;2006年,公司花了180萬元高薪聘請了精益生產專家來該公司輔導和推廣精益生產。
自1999年改制以來,公司以年均40%的增長速度高速發展。銷售收入從1999年的6500萬元發展到2006年的8.1億元,產品近50%出口,主導產品機油冷卻器、中冷器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47%和27%,連續七年保持國內第一。由於該公司的出色表現,國內許多企業到該公司“取經”,向該公司學習與高校的合作、管理上與國際接軌、怎樣跨越國際採購門檻等方面的成功經驗。
展望未來
成績僅代表過去,2007年4月,公司將正式上市,成為公眾企業。“萬里長征才剛第一步”,徐小敏深知肩上的擔子更重。他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帶領銀輪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奮鬥,將銀輪打造成“世界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為民族爭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