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安龍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

鎖定
徐安龍,男,漢族,1963年6月生,江西鄱陽 [17]  ,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十一五”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專家、“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  獲得2021年度第十四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現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中西醫結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聯合國世界人民理事會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 [14]  [19] 
徐教授在分子免疫學和中醫系統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Cell、Nat Cell Biol、J Hepatol、Cell Res、Gut、Natl Sci Rev、Nat Commun、AJHG、Genome Res、PANS 等雜誌發表SCI論文200餘篇。 [19] 
中文名
徐安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西鄱陽
出生日期
1963年6月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加州大學
職    業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
主要成就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19] 
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入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
學    位
博士

徐安龍個人簡介

徐安龍 徐安龍
徐安龍,男,漢族,1963年6月生,教授。 [3]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伊利諾大學分子免疫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10月入黨。2013年1月24日起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試用期一年)。博士生導師;國家“十一五”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專家;“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徐安龍教授以文昌魚為核心,系統研究免疫系統的演化:一是揭示了脊椎動物免疫系統起源的規律,發現一個“天然免疫大爆發”,特別是揭示了適應性免疫免疫球蛋白重排機制的起源與結構功能的演化;二是揭示APA參與免疫調控,以此發現新的抗病毒免疫和參與免疫調控的新機制。 [8-9] 

徐安龍學習經歷

1981--1985.07中山大學生物系植物專業學生
1986--1992.07美國伊利諾大學分子免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徐安龍工作經歷

1992.07--1994.07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醫學系博士後,在世界著名的血液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Helen M. Ranney教授指導下,從事博士後的研究。
1994.07--1996.07 美國加州聖地亞哥聯合制藥公司研究員(Research Scientist)
1996.07--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
1996.07--2000.03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系系主任
2002--2008.12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2008.03-- 中山大學副校長 教育部下發教任〔2011〕59號、教黨任〔2011〕75號通知:任命徐安龍為中山大學副校長。
2013.01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擬任職人選 [4] 
2013年1月24日任中共北京中醫藥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試用期一年) [1]  [5-6] 

徐安龍擔任職務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18]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教科衞體委員會委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委員。 [7]  [15-16] 

徐安龍兼職情況

2000年起兼任國家藥典會第八、九和十屆委員;2000年起兼任國家“十五”863計劃技術海洋生物技術主題專家組副組長;“十一五”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專家;2007年被聘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973計劃)首席科學家;2009年被聘為第六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生物學);2009年被聘為國際發育和比較免疫學會副主席;2011年被聘為“蛋白質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第二屆專家組成員;國際雜誌Annual Review of Animal Biosciences(ARAVB)和Animal Biotechnology編委;BMC Genomics的Assoc Editor;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編委(主編白春禮院士);Acta Pharmacol Sin編委。
2021年12月27日,擔任全國中醫、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1] 

徐安龍學術成果

主要從事各種不同進化地位物種的免疫基因與分子的功能與演化研究。回國16年來,集中在脊椎動物免疫系統的起源與演化的前沿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原創性和系統性的成果,共獲中國發明專利42項和美國發明專利1項;以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138篇,其中IF≧10論文5篇,如Genome Res、Am J Hum Genet;5<IF<10論文14篇,如J Immunol、J Biol Chem、Cell Res等。關於“外源性細胞凋亡信號通路在脊索動物中的發現”的文章以封面介紹的論文發表在Science Signaling(科學信號)上,併入選2010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所發表的文章被Nature、Nat Rev Immunol、Nat Rev Genet、Nat Rev Microbio、Nat Rev Drug Discov、Immunol Rev、PNAS、Curr Opi Microbio、Curr Opi Immunol、Genome Res、Curr Biol等IF大於10雜誌他引16次。2篇文章被Nature和Science Signaling作為重點評述的文章。徐教授與他人合作分別在New Engl J Med、Nature、PNAS等發表文章。在與中醫藥相關的研究方面,在如下雜誌發表通訊作者論文:Planta Med、Curr Med Chem、J Altern Complement Med、J Med Chem、Bioorg Med Chem、Euro J Med Chem、Biochem Pharmacol。他發表文章他引總數超過1000次。

徐安龍所獲榮譽

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1998年獲首屆“廣東省青年科技獎”
2000年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03年獲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創新傑出獎
2004年入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5年獲得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05和2008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
作為首席科學家獲得2008年度國家發改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廣東省海洋開發戰略研究,這是廣東建國以來第一個這樣成果的一等獎)
2011年獲得“廣州第二屆十大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創新人才”
2012年入選“廣東省百名南粵傑出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獲得2021年度第十四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8-9] 
2021年12月30日,入選“2021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 [10] 
2022年9月17日,徐安龍榮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12-13] 

徐安龍個人成就

徐安龍教授長期從事分子免疫學的研究,回國後先後主持了多項國家的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重點項目、973項目、863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國家發改委國家工程中心項目以及歐盟第六框架項目。
徐安龍教授主要學術成就集中在適應性免疫研究的兩個方面,一是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多樣性的鑑定、進化分析及其與疾病的關係;二是適應性免疫的起源與進化。自1996年回國後在國際SCI刊物上發表100多篇論文。論文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PloS ONE,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Molecular Immu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Development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 Genomics等國際學術刊物上,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同時多次應邀在國外大學和研究機構做學術報告。徐教授共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4項以及美國和歐盟的國際(PCT)發明專利5項,其中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4項。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