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娘半老

(成語)

鎖定
徐娘半老,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
徐昭佩的入宮屬於政治聯姻,一直與丈夫蕭繹不和。甚至蕭繹即位為梁元帝,亦不願立徐氏為皇后,後位一直空着,徐氏只從王妃晉為皇妃。
後來,徐氏私通朝臣暨季江,暨季江稱她“徐娘雖老猶尚多情”。故後世以“徐娘半老”來形容中年婦女風韻猶存。
中文名
徐娘半老
拼    音
xú niáng bàn lǎo
解    釋
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徐娘半老成語解釋

徐娘半老 ( xú niáng bàn lǎo )
【解 釋】 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出 處】 《南史·后妃傳下》:“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用於人
【近義詞】 半老徐娘
反義詞】 人老珠黃
【押韻詞】有頭無腦、惟天可表、辭多受少、不知起倒、逞工炫巧、重歸於好、以叔援嫂、弊多利少、站不住腳、心靈手巧、......
【成語舉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

徐娘半老成語典故

據《南史》記載,她是前齊國太尉的孫女,梁朝將軍徐琨的女兒,當蕭繹還在當湘東王時,她就嫁給了蕭繹。按史料分析,大概由於蕭繹經常沉浸在老莊之道中,徐昭佩長期受到冷落,因而夫妻關係很不融洽。如此夫妻矛盾日深,徐昭佩自恃出身名門顯貴,就以嘲弄皇帝的做法來發泄對婚姻生活的不滿。蕭繹自幼就瞎了一隻眼睛,於是她在蕭繹面前只打扮半邊面容,名曰“半面妝”,藉以諷刺羞辱蕭繹。此外徐昭佩還時常在蕭繹的詩酒茶宴中買醉,每次宴後都醉醺醺的不成體統,甚至還嘔吐在蕭繹的龍袍上。蕭繹雖在人前表現得寬宏大量,但內心越發厭惡她,於是更加疏遠她,不讓她參加詩酒茶宴。
徐昭佩在婚姻生活不和諧,屢屢獨守空房的情況下,也許也是出於對蕭繹冷落的報復,最終按捺不住內心的寂寞,就跟別人私通了。先是結識了荊州瑤光寺的一個風流道士智遠,後來又結識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暨季江對此竟感嘆道:“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後來,徐昭佩又邀請當時的一個叫賀徽的詩人,到一個尼姑庵約會,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這些行為當然為皇帝所不容,最後蕭繹的愛姬王氏生子後去世,便藉口是徐昭佩因妒暗下毒手,逼她自殺。徐昭佩自知難免一死,只好投井自盡。蕭繹餘恨未消,又把她的屍體撈起來送還她孃家,聲言是“出妻”。“徐娘”的風流生涯就這樣以悲劇告終。
《南史卷十二·列傳第二·后妃下》原文:元帝徐妃諱昭佩,東海郯人也。祖孝嗣,齊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緄,侍中、信武將軍。妃以天監十六年十二月拜湘東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貞。妃無容質,不見禮,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與荊州後堂瑤光寺智遠道人私通。酷妒忌,見無寵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覺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與淫通。季江每嘆曰:“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時有賀徽者美色,妃要之於普賢尼寺,書白角枕為詩相贈答。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於妃;及方等死,愈見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屍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樓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車至西州,而疾風大起,髮屋折木。無何,雪霰交下,帷簾皆白。及長還之日,又大雷震西州聽事兩柱俱碎。帝以為不祥,後果不終婦道。
由於史書歷來都會有所偏頗,這段歷史的記載更極有可能受到封建禮教影響的緣故,當中記錄恐多有不實之處,特別是“酷妒忌,見無寵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覺有娠者,即手加刀刃。”這一段,史上多懷疑其為強加徐昭佩的罪名。至於史實如何,尚有待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