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光啓墓

鎖定
徐光啓墓,位於上海市徐彙區南丹路17號光啓公園內,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始建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 [1]  [5] 
徐光啓墓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共有10個墓穴,分葬徐光啓和夫人吳氏,以及4對孫子孫媳,主要建築包括華表、石橋、石牌坊、神道、石羊、石虎、石馬、石翁仲、十字架、照池和墓後託山等。 [5-6] 
1959年,徐光啓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  1988年1月13日,徐光啓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中文名
徐光啓墓
外文名
Tomb of Xu Guangqi
地理位置
上海市徐彙區南丹路17號光啓公園內
所處時代
明朝
佔地面積
約 1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8:00~18: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3-0254-6-025

徐光啓墓歷史沿革

明崇禎六年(1633年)11月8日,徐光啓病逝於北京,崇禎皇帝除賜予他各種名銜外,還派禮部尚書李康主持喪祭,賜給辦理徐喪事所需物品和費用;隨後又派專使護送,由其子扶柩回滬,棺木暫厝上海縣城南門外的桑園別墅。
崇禎十四年(1641年),徐光啓的棺木被安葬於“肇嘉浜北原”(今上海市光啓公園內)。
清朝末年,徐光啓墓佔地面積縮小至18畝,牌坊被毀。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上海天主教會為紀念徐光啓受洗300週年而重修牌坊,並在墓道中建立一座白色大理石十字架。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紀念徐光啓逝世300週年,教會又在十字架四周圍以鐵欄。
抗戰期間,徐光啓墓遭到破壞,致使墓地荒廢,華表、牌坊、石翁仲、石獸損毀。
上海解放後,上海市文化局撥款整修徐光啓墓。
“文革”期間,徐光啓墓內文物悉遭毀壞。
1978年,徐光啓墓被闢為南丹公園。
1981年,徐光啓墓建成橢圓形大墓。
1983年,徐光啓墓建碑廊,墓前立徐光啓塑像,墓前小路拓建成150平方米花崗石墳台,新建徐光啓半胸一品官服花崗石雕像;同年冬,南丹公園易名光啓公園。 [1-2]  [14] 
2000年,徐彙區文化局加大對文物修繕保護力度,提出徐光啓墓修復可行性報告。
2002年8月,徐光啓墓修復方案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
2003年6月6日,徐光啓墓修復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同年12月27日,徐光啓墓修復工程正式竣工。 [3-4] 
2007年,徐光啓墓增建了“夜觀星象”和“徐利論道”兩尊銅像。 [7] 

徐光啓墓建築格局

徐光啓墓位於光啓公園的北部,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共有10個墓穴,分葬徐光啓和夫人吳氏,以及4對孫子孫媳,主要建築包括華表、石橋、石牌坊、神道、石羊、石虎、石馬、石翁仲、十字架、照池和墓後託山等。 [5-6] 
徐光啓墓環境

徐光啓墓主要建築

  • 墓體
墓體 墓體
徐光啓墓墓體佔地面積300平方米,為橢圓形,高2.2米,周圍用花崗石鑲砌,頂上綠草如茵;墓前種植大香樟、龍柏、雪松、夾竹桃,墓後水杉林立;墓前豎立鐫有蘇步青所書“明徐光啓墓”五字墓碑,兩旁設石凳,右側保存清代石馬一具。 [8] 
  • 徐光啓像
徐光啓像 徐光啓像
徐光啓像在墓前約15米處,為半身花崗石像,高1.2米,底座高1.6米,身穿明代一品朝服,胸前佩仙鶴飾物,面部神情莊重。 [8] 
  • 徐光啓手跡碑廊
徐光啓手跡碑廊 徐光啓手跡碑廊
徐光啓手跡碑廊位於墓體左側,廊長12米,廊中有徐光啓著的《幾何原本序》《葩經嫡證序》等5篇手跡碑石,碑石長0.9米,寬0.3米,共6塊1216字,鑲嵌在廊壁中,外有玻璃框架保護;背面是明末清初查繼佐撰的《徐光啓傳》及程十發臨摹的徐氏肖像。 [8] 
  • 牌坊
牌坊 牌坊
牌坊由長10米、高8米的整塊花崗岩石料打造,石牌坊正中題曰:“文武元勳”,兩邊對聯是:治歷明農百世師,經天緯地;出將入相一個臣,奮武揆文。 [9] 
  • 甬道
甬道位於石牌坊之後,左右對列6尊石羊、石虎、石馬和石官。 [5-6] 
  • 十字架
十字架 十字架
十字架位於甬道盡頭,高12米,材料採用上乘漢白玉,原為上海天主教會設立。 [5-6] 

徐光啓墓歷史文化

徐光啓墓相關人物

主詞條:徐光啓
徐光啓 徐光啓
徐光啓(1562年~1633年),字子先,號元扈,諡文定,教名Paul(保祿),上海人,明朝萬曆進士,官至明朝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學家,近代科學的啓蒙者,是上海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徐光啓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出生於上海縣城南太卿坊祖宅。萬曆九年(1581年),考取秀才。32歲時,遠行廣東韶州開始了“經行萬里”的旅程,並初步接觸西學。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徐光啓受洗加入基督教,次年高中進士;崇禎六年(1633年),徐光啓在北京病逝,卒後贈禮部尚書,太子太保,諡文定。 [10]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徐光啓和利瑪竇初次相識。自那開始,他與利瑪竇密切交往,並於1605年開始合作翻譯《幾何原本》,到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幾何原本》(前6卷)譯成付刻。兩人交往僅3年但卻影響了徐光啓一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中國的歷史。徐光啓一生治學嚴謹,為官廉正,終生從事研究天文、曆法、水利、測量、數學、農學,較早接觸並容納西方文化,有《幾何原本》《測量法義》《崇禎曆書》《農政全書》《徐氏庖言》等多部著譯,是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和啓蒙大師,也是中國近代史的中西使者第一人。 [10] 

徐光啓墓活動建設

2003年12月27日,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政府與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徐光啓墓地聯合舉行《紀念國務院命名上海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十八週年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光啓墓修復工程竣工》儀式。 [3] 

徐光啓墓文物保護

1959年,徐光啓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 
1988年1月13日,徐光啓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12] 

徐光啓墓參觀信息

徐光啓墓地理位置

徐光啓墓位於上海市徐彙區南丹路17號光啓公園內。 [1]  [11]  [13] 

徐光啓墓開放時間

徐光啓墓每天08:00~18:00對外開放。 [13] 

徐光啓墓門票價格

免費。 [13] 

徐光啓墓交通信息

  • 地鐵
乘坐上海地鐵1號線上海地鐵9號線上海地鐵11號線徐家彙站下車,從1號口出站後向西步行約200米即可到達。
  • 公交
乘坐上海公交754路上海公交830路上海公交42路上海公交205路至南丹路文定路站下車後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