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邦棟

鎖定
彭邦棟(1873-1931),字梓厚,號與吾,宜章縣黃沙局碕石彭家村(今屬迎春鄉)人。 [2]  1907年會同黃興平息倒孫(中山)風波。同年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失敗後逃往香港。 [2]  1910年(宣統二年)受湖南省巡警總監委派任宜章縣警察局警務長,以公開身份開展革命活動。武昌起義爆發後,11月2日彭邦棟、彭遂良等在宜章起義響應,光復宜章縣城。1912年(民國元年)任湖南都督府高等顧問。1913年當選為國會參議員。同年10月袁世凱解散國會,被迫潛居北京。1914年3月因軍警查抄,逃至上海。1915年與龍璋密赴天津途中被捕。獲釋後到北京,又被步兵統領拘捕,因病危才被釋放。1916年2月在天津與劉揆一創辦《公民報》,反對袁世凱稱帝。4月返湘組織湘南革命軍,響應雲南護國倒袁起義。1917年8月應孫中山電邀任非常國會議員,受任湖南勞軍使。1920年返廣東革命政府任職。 [2] 
1922年3月與李大釗、鄧中夏等人任北京非宗教大同盟幹事,積極開展反帝愛國鬥爭。是年湖南省長趙恆惕倡導“聯省自治”,彭邦棟認為有礙全國統一,通電反對。 [2] 
1924年11月彭邦棟赴京向孫中山陳説建國大計。1926年夏南下廣東參與商議北伐之策。1928年任職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先後幫助彭侃、彭盼等中共黨員躲避國民黨的追捕。1930年調任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編纂。次年病逝於南京。 [2] 
中文名
彭邦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畢業院校
日本法政大學
出生地
湖南省宜章縣
梓厚
與吾

目錄

彭邦棟人物生平

彭邦棟,字梓厚,號與吾,宜章縣黃沙局碕石彭家村(今屬迎春鄉)人。1873年(同治十二年)七月十四日生。青年時補廩生。1904年(光緒三十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翌年,在日本參加同盟會。不久,受黃興的派遣,與劉道一蔡紹南回國,在長沙水陸洲木船上秘密集會。會後,回到宜章聯絡革命黨人。組建東興造紙廠作為交通機關,又深入譚源洞培訓骨幹組織武裝根據地,因泄密被清兵所破,只得潛返東京。1907年,彭邦棟與田桐潛運軍火入粵。因鎮南關(今友誼關)之役失敗,遂逃往香港。 [1] 
1910年(宣統二年),受湖南省巡警總監委派任宜章縣警察局警務長。以警務長的公開身份,掩護革命同志,開展革命活動,並與焦達峯等共同起兵計劃,還秘密介紹濟醴黨人800餘名投補巡防及撫置衞隊,藉為日後起義的內應。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成功。22日,長沙光復,湖南都督府都督焦達峯立即派鄭人康、劉金兩人與彭邦棟聯繫,策劃湘南起義。11月2日,向集中在南門外火燒坪的1000餘民軍宣傳反清的革命道理,號召大家勇敢作戰,遵守紀律,不要騷擾百姓。又向知縣吳道晉發出討伐檄文和敦促投降書。吳道晉見大勢已去,準備投降。彭邦棟在彭遂良、彭昭和數十名民軍的護衞下,進縣衙門談判受降條件。吳道晉因為接到其叔父湖南提學使吳慶墀的來信,遂變計拒降。只准彭邦棟帶兩名保鏢入內。彭遂良和數十名民軍被阻在門外,談判進行得很不順利。彭遂良等在縣衙外耽心彭邦棟為吳暗害,遂衝進衙署大門。埋伏在縣衙門兩邊廂房的清兵,開槍掃射,彭遂良彭昭等中彈犧牲。吳道晉見肇禍,急忙和哨官周德升帶10人槍,越牆從北門逃跑。在外待命的革命黨人得到彭遂良等人殉難的消息後,個人義憤填膺,周正君、張自得率領民軍衝進縣衙署,彭邦棟立即派兵追擊逃亡知縣吳道晉,殺其殿後兵數名,截獲餉銀4擔。11月3日,宜章滿街張貼湘南革命實行團主任彭邦棟的告示,市民各安其業。 [1] 
1912年(民國元年),任湖南都督府高等顧問。1913年,當選為國會參議院議員。同年10月,因袁世凱解散國會,便潛居北京。1914年3月,被軍警查抄,乃逃到上海。1915年,偕龍璋密赴天津,途中被煙台鎮守使逮捕,不久獲釋。至北京,又為步兵統領拘捕,監禁83天,因病危才獲釋。 [1] 
1916年2月,赴武當,與劉揆一創辦《公民報》,因揭露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和改變國體實行帝制的陰謀,被日本租界當局查封。4月,回湘組織河南革命軍,響應雲南護國起義,武力倒袁。 [1] 
1917年,南下廣東,任非常國會議員。同時被任命為湖南勞軍使。1920年,仍返廣東任職。1921年,參加國會召開的非常會議,會議選舉孫中山為正式大總統。 [1] 
1922年3月17日,與李大釗鄧中夏範體仁等15人任北京非宗教大同盟幹事,積極開展反帝愛國鬥爭。是年,湖南省省長趙恆惕倡導聯省自治,彭邦棟認為有礙全國統一,通電反對。1923年10月,曹錕競選總統,賄賂國會議員。以5000銀無相贈,他不為所動,棄職逃往天津,並將曹錕賄選經過及不足法定人數等實情通電全國,伸張正義,激起全國人民反對曹錕。不久,即離京返湘。 [1] 
1924年11月,孫中山帶病赴北京,彭邦棟亦離湘赴京,向總統陳説大計。次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彭亦憂傷成疾,居京凡三年。1928年,任職於南京國民黨政府行政院。1930年,任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編纂,因心力交瘁,積勞病劇,服務年餘,病逝於南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