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璋

鎖定
龍璋(1854-1918),字硯仙,號甓勤齋主人,晚號潛叟,祖籍湖南攸縣。生於書宦世家,父龍汝霖。光緒年間舉人,庚子國難,策動“東南自保” [1-2]  。後參與領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辛亥後,任湖南首任民政長、代省長,他是傳統紳士從改良向革命轉化的代表人物。師從父親好友郭嵩燾、陸潤庠,與譚延闓黃興蔡鍔等交好。 [3] 
本    名
龍璋
硯仙
甓勤齋主人、潛叟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長沙
出生日期
1854年
逝世日期
1918年
主要成就
策動“東南自保“
參加辛亥革命

龍璋生平事蹟

龍璋(1854-1918),湖南攸縣人。父親龍汝霖,舉人出身,曾任山西高平、江西鉛山等知縣、直隸知州,詩文與王闓運齊名的湘中五子之一,“肅門五君子”之一。叔父龍湛霖為晚清翰林、刑部侍郎。龍璋是光緒年間舉人,郭嵩燾、陸潤庠的門生,陶澍孫女婿(左宗棠外孫女婿),譚嗣同親家 [3]  ,為郭嵩燾、劉坤一所賞識 [4]  。他在清代歷任江蘇沭陽,如皋、上元、泰興、江寧等知縣及候補道。在此期間結識了黃興蔡鍔宋教仁楊篤生章士釗等進步人士。龍璋亦是中國地質事業奠基人丁文江的恩師 [5]  。1900年庚子國難,龍璋積極聯絡張謇、盛宣懷、趙鳳昌等江浙名流,推動兩江總督劉坤一等實行“東南自保” [1]  ,保全了大清國的半壁江山。 [2] 
1904年初日俄戰爭在中國領土爆發。 [6]  1904年華興會在龍璋的西園寓所成立。 [7]  1907年辭官回鄉後,創辦經營開濟、利濟輪船公司,中華汽船公司、集成公司、醴陵瓷業公司、貧民工藝廠等十餘所公司和工廠,及震發、源源、百鍊、九昌等多個礦業公司。此時龍璋還擔任湖南總商會、工會、農會、公民保礦會、商船公會、出口協會、提倡國貨會等會長。龍璋在江蘇和湖南先後創辦了如皋小學、泰興第一高等小學、旅寧中學、湖南明德中學、南雲商業學堂、醴陵瓷業學堂、湖南高等鐵路學堂等學校。
同時龍璋參加中國同盟會,對孫中山黃興領導的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大力予以經濟支援。黃花崗起義時,龍璋一次支助黃興三萬銀元。根據史料記載,龍璋先後支援革命至少在二十餘萬銀元以上。此時龍璋還參與領導了湖南的保路運動,與譚延闓等五人被選為粵漢鐵路公司辦事員(即負責人)。龍璋同時也是湖南活躍的立憲派人物、諮議局議員。1909年,譚延闓、龍璋、劉人熙等一百餘名士紳聯名上書,懇請清廷速開國會,為都察院阻壓。 [8]  辛亥革命前夕,龍璋為長沙起義領導人之一,他的家成為策劃起義的主要據點。辛亥革命後,龍璋任湖南第一任民政長、中國國民黨湖南支部評議長。1912年上海工人成立中華民國工黨,龍璋被推選為工黨副總領袖。辛亥革命後,龍璋還曾任湖南西路巡按使,率領革命軍隊至湘西掃除拒不投降的清朝餘孽,平定湘西。
1913年袁世凱實行專制統治。二次革命失敗後,龍璋被袁世凱通緝,《通緝令》上寫道:“該犯老奸巨猾,蓄謀已久且憑藉其實業團體之雄厚實力,為亂黨(指革命黨)所深信,……及叛立後,復經手借款,購置軍火,可見去年之亂(指湖南二次革命),均為該犯所經營締造而成。”(《辛亥革命史叢刊》第五輯)。龍璋全部家產均被籍沒,隨後流亡上海三年。
在流亡中,他和革命黨人積極投入反袁鬥爭,龍璋負責為護國戰爭籌款。他寫信力勸在美洲的黃興回國。1916年孫中山回滬,親書“博愛”橫幅贈予龍璋,並委派龍璋率中華革命黨人回湘開展反袁驅湯(袁世凱的爪牙湘督湯薌銘)鬥爭。龍璋與覃振率領林伯渠、廖湘芸、林德軒等中華革命黨人趕走了湯薌銘,奪回湖南革命政權。龍璋第二次出任湖南民政長,並曾任湖南代省長。後見黨派紛爭,龍璋“念國內社會階級日深,而為政者不釁民力,競為貪鄙,民生日蹙,困於朝夕生計,革命之機已潛伏於中。乃以安定社會,發展生產為志,孽孽公益,夙夜以之。”日夜操勞,由此得寒疾。 [9]  1918年軍閥張敬堯寇湘,龍璋憂憤去世。
章太炎為寫《龍璋墓表》,稱龍璋“義和團起京師...勢不可止。君入見坤一,請亟奏誅首禍,而與東南諸督撫會牒所在領事立保護僑民約,及上書之洞......兩人(劉坤一張之洞)卒從君議,與外人約,保護東南,由此南方得無事。當時,清政伮亂,幾亡者數矣...其間,得引歲月,大議實自君發之,猶不能盡用。...晚乃佐革命,不大聲色,而功與開國諸將齊。” [10]  無產階級革命家何叔衡寫了三副輓聯悼念龍璋:
一、滿清名縣令,共和大功臣,生而論定;
銅像表焦陳,國葬獎黃蔡,死與同歸。
二、晚節與革命相始終,名為黃蔡戰功所掩;
蓋棺屈長沙之陷落,誄較焦陳橫死而哀。
三、曰儒家,曰革命家,蓋棺論今定;
以瘁死,以憂國死,鑄像禮亦宜。
國民政府發表《褒揚令》,並在南嶽衡山建龍璋紀念亭烈光亭。龍璋遺著有《小學搜逸》、《甓勤齋詩文存》(皆於2013年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再版)。

龍璋地方政績

龍璋如皋任職期間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於如皋聯絡當地富紳,並自己帶頭捐款,創辦如皋第一所小學,“歐風東漸,崇尚新學,公(龍璋)創辦學堂,招致生徒,專習歐美格致各科,養育人才...為各縣先河之導,卓識尤不可及”(民國《如皋縣誌》《龍璋傳》)。 [11] 

龍璋泰興任職期間

龍璋在泰興任職期間,老百姓尊崇他,愛戴他,銘記他,尊稱他為“龍大老爺”。他開辦新學風氣,廣設初等小學,在振興教育的風氣下,出國留學、赴外地讀書者漸多,如丁文江赴英、周銘辰赴美、王一飛赴德,皆為龍璋主政泰興時最早出洋的讀書者。又在慶雲寺西房設牛痘局,為孩子們種牛痘;恢復停辦多年的官醫局,委任一名醫生駐局,專為患者治療疾病。由於各項經費困難,他將自己的薪俸790大洋及50餘串錢作為創辦費用。據縣誌記載,龍璋在官日,屢計捐款三千大洋有餘,用於建築校舍、購置書籍及設官醫局。 [12]  1906年,在泰興城西北隅淨土庵設蠶桑公所。從浙江湖州購進桑秧20萬株,讓民領種。同時編寫通俗讀本《蠶桑淺説》3萬多字刊印成冊,普發各鄉,供植桑養蠶者閲讀。此書現藏南京圖書館 [13] 
母親許太夫人去世後,龍璋辭官回湘,將絕大部分精力耗在創辦實業上。他把一腔“實業救國”的熱血傾注於湖南早期的民營航運、礦業、工藝、瓷業等多個領域,一人分飾多角,摸索着,為“沒有前人做過的事業”引路。龍璋辦實業很大程度上受老師郭嵩燾的影響,郭是中國第一任出使英法兩國的大臣。 [3]  郭嵩燾出使歐洲回國後,被頑固分子斥為漢奸,羞與為伍,獨龍璋與之交往。郭感慨説“舉世無知己,獨此一少年耳”。 [15] 
在內憂外患的清末民初,他一介半老書生,用10年時間完成了世家子弟到實業家領袖的角色轉變。與亂世周旋中,他將各個領域的實業當成一次啓蒙,激發湖湘人士“爭利”,為之後湖南早期民營實業的興起埋下火種。有人説他辦實業多而不專,多而不精,他不在乎,笑着説,“我倡之於前,只要後繼有人,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龍璋在長沙瀏陽門外(長沙人民路湖南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所在地)買了一塊十多萬平方米的地,建起了貧民工藝廠。這是他回湘時,看到長沙街頭很多無業遊民,為了能讓這些無業者學點技術,能夠有資本出去找口飯吃,他和友人黃忠浩一起籌建該工藝廠。遊民進入這個工廠後包吃住,學習技術,做出的產品賣出的錢用來反哺工人生活。但事實上,要維持工廠的運轉,經常需要龍璋拿錢去補貼,後來黃興提議以政府出面來辦該廠,並以長沙肥料捐款作為經費,但是遇到了重重阻力,最後不了了之。 [3] 

龍璋人物評價

湖南省政府對龍璋的業績題有“休有烈光” 匾額,並在南嶽衡山擇地建“烈光亭”紀念。長沙曹孟祺撰《烈光亭記》,盛讚龍璋為“鉅子,名聞顯暴……數定國家大計,其榮聞之重,雖監司猶或不及。”
章士釗在《萸溪(龍紱瑞)七十壽辰詩序》中寫道:“辛亥以前,由海東貫長江,略洞庭而南,上下數千裏間…不論激隨隱顯,殆莫不有龍氏一門之心計與血汗漸漬其中。” [14] 
國民政府《褒揚令》:“前民政長龍璋,學術湛深,識量宏遠,滿清之季,慨念時艱,遂圖改革,與黃克強先生及陳天華、楊守仁諸先烈,闡明主義,為湘人之前導,在湘創辦明德、經正兩校,又設立湖南高等鐵路學堂…。武漢起義,即在湘規劃,首先響應。討袁失敗,出亡海上…屢經發難,卒至湖南獨立,湯逆遁逃,厥功甚偉,嗣後專政國黨務,而耆年勞瘁,久膺痼疾,迨張敬堯、吳佩孚諸逆,寇湘之際,發憤而卒。跡其生平,毀家紓難,興學育才,蹶而屢興,老而益壯,洵足以資矜式,茲懷功烈,當有典型,合予褒揚,用彰勳藎。 ” [14] 

龍璋參考資料

1.《太炎文錄續編》
2.《湖南省志》
3.《攸縣縣誌》
4.《泰興縣誌》
5.《泰興政協文史》
6.《小學搜逸·甓勤齋詩文存》
7.《從紳士到革命家——我的祖父龍璋》
8.《林伯渠日記》
9.《覃振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