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紹南

鎖定
蔡紹南(1865—1910),字秉章,萍鄉市上栗縣雞冠山鄉高田村人,幼時天資聰慧。青年時期的蔡紹南曾赴湘求學,後東渡日本留學。光緒三十一年,在日本參加同盟會。同年夏天,受黃興指派,蔡紹南與劉道一、彭邦棟等人回國策動萍、瀏、醴起義,後起義失敗。為逃避追捕,蔡化名潛往廣西。1910年7月13日病逝於廣西昭平縣富羅鄉。 [3] 
中文名
蔡紹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
出生日期
1865年
逝世日期
1910年7月13日
主要成就
領導萍瀏醴起義

蔡紹南人物生平

蔡紹南(1865 ~ 1910),名源俊,字秉章,雞冠山鄉高田村人。其父永泉以務農為業。蔡紹南幼年天資聰慧,人私塾,善詩文。系萍鄉縣童生。青年時期的蔡紹南曾赴湘求學,後不久東渡日本留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蔡紹南被接受入盟。
翌年夏,他受同盟會總部派遣,偕劉道一,彭邦棟等人回國策動革命。臨行前,黃興指示蔡紹南,起事要“以軍隊與會黨同時並舉“或由“會黨發難,軍隊急為響應“。蔡紹南等人回國後,為籌劃萍瀏醴起義積極進行活動,先潛回家鄉上菜市,與龔春台,魏宗銓聯絡,並邀約萍、瀏、醴各地哥老會頭目會晤。事後,蔡紹南陪同劉道一潛往長沙,協助劉在長沙水陸洲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萍,瀏,醴起義的策略和步驟,約定農曆年底乘清吏封印時舉事。長沙會議後,蔡紹南在湖南遊歷多處,到處演説,鼓動會黨。爾後回萍鄉桐木。上慄一帶登堂演講,聽眾反響強烈。接着又潛行義寧洲(今江西修水縣)一帶策動起義。事泄被捕,但倖免於難。重返上慄市時,適遇武教師會頭目胡友堂在上慄設館授徒,兩人相談,十分投機,便結為摯友。蔡紹南針對當時會黨各派山頭林立,互不統屬的狀況,經與魏宗銓,李金奇等人商議,在桐木蕉源歐陽滿家,召集鄧坤,胡友堂廖叔寶、龍人傑等武教師會頭目及哥老會頭目肖克昌,沈益古等100餘人舉行聯合會議。蔡紹南稱“奉孫中山先生之命,組織革命機關,以備驅策“。與會者立志,誓死同盟,滅滿興漢,公議立六龍山洪江會,推龔春台為大哥,以忠孝仁義堂為最高機關,議定了下設機構和各級頭領。
光緒三十二年(1906)六月,蔡紹南,魏宗銓、龔春台等又在萍鄉彈子坑慧歷寺召集各路頭領會議,着重討論籌備資金,購買軍火,聯絡其他會黨等問題。另外,還決定派蔡紹南,魏宗銓前往滬、港,粵聯絡各地革命機關,並往日本會見孫中山報告起義準備情況,要求接濟軍火,請示起義日期。八月,蔡、魏遂由湘轉滬。他倆剛到上海恰遇同盟會員甯調元,李發羣等人回國在滬,便向寧,李詳述了萍,瀏。醴地區會黨情形和他倆準備由港,粵再渡東京的打算。十月初,魏宗銓由李發羣介紹在上海加入同盟會。正當蔡,魏整裝待發,忽接龔舂台急電,稱麻石事件突發,促其速回萍鄉。蔡。魏將前往東京聯絡的任務委託李發羣辦理,與甯調元結伴返湘,議定三人分向各處接洽,相約照舊農曆年底舉事。原來,自蔡紹南,魏察銓離萍赴滬後,時值農曆中秋佳節,洪江會總機關所在地醴陵麻石開台酬神演戲,傳説“洪江會即日起事“,以致士紳人人自危,於是呈請官廳剿辦,清吏也嚴加註視洪江會動向,龔春台不得已急電召蔡、魏返萍應變。魏宗銓由上海先潛往萍鄉、安源,與安源會黨頭目肖克昌商洽年底起義—一—事。在肖克昌允諾後,便返回上慄市。十月十七日,蔡紹南,魏宗銓,龔春台等人在上慄市以西的高家台,邀集各路碼頭官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起義的時間問題。蔡紹南,魏宗銓等人“以軍械不足,主張起義稍緩以待後援““,與各路碼頭官發生分歧,未獲結果。洪江會激進分子廖叔寶卻高舉“大漢“白旗,率兩三千人在麻石事先發難。事已至此,蔡紹南等人只有積極支持,匆匆發佈動員令,萍,瀏,醴起義正式爆發。大軍初起,起義軍很快佔領麻石,慈化,萍鄉。桐木的會友紛紛響應,聲勢甚大。暫推龔春台為中華民國革命軍南軍先鋒隊都督,蔡紹南為左衞都統兼文案司,魏宗銓為右衞都統兼錢庫督糧司,並以“中華民國政府“名義,發佈檄文。蔡紹南,魏宗銓,龔春台決定進攻瀏陽,十月二十三日,龔春台在文家市團防局整軍誓師,隨後分兵兩路向瀏陽進發。左路軍由蔡紹南統領,右路軍由龔春台。魏宗銓率領,兩路人馬在楓林鋪會師。於牛石嶺,南流橋與清軍交鋒獲勝,進佔瀏陽城南的南市街。後遇清軍偷襲,義軍於牛石嶺遭受重挫。瀏陽牛石嶺戰役失敗後,蔡紹南迴到雞冠山高田老家,扮成小商人,隻身逃往長沙,取道廣東至廣西。蔡紹南到廣西昭平縣富羅砂子街,化名晏子風,公開身份是“風水“先生,經常來往於賀縣和昭平兩縣接界的鄉村街市,為羣眾卜葬擇居。看相。行醫。並在富羅砂子街結識了當地開雜貨店的葉尚軒,兩人交往甚密,情同手足,結為義兄弟。直到1910年7月,蔡紹南不幸身染疾病,多方求醫未痊,至7月13日晚,在其生命垂危之際,蔡紹南將其組織萍,瀏,醴起義之往事及自己的全部身世講述給義兄葉尚軒聽,並請他附信給雞冠山的家人。蔡紹南不幸於7月13日晚,病逝在義兄葉尚軒的店裏。
蔡紹南死後,葉尚軒出於對一個革命者和義兄弟的情義,按當地風俗,將其遺體安葬在昭平縣富羅鄉四維村的寰頭山上,豎有墓碑,並刻有“千秋俠骨埋昭嶺,萬里英魂返豫章“的墓聯,體現了人民羣眾對革命先輩的崇拜和懷念。 [1] 

蔡紹南重要事蹟

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蔡紹南被接受入盟。翌年夏,他受同盟會總部派遣,偕劉道一,彭邦棟等人回國返湘策動革命,臨行前,黃興指示他們,起事要“以軍隊與會黨同時並舉“或由“會黨發難,軍隊急為響應”。蔡紹南等人回國後,為籌劃萍瀏醴起義積極進行準備。先潛往萍鄉上慄市,與龔春台,魏宗銓聯絡。並邀約萍瀏醴各地哥老會頭目會晤。事後,蔡紹南陪同劉道一返回長沙,協助劉在長沙水陸洲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萍瀏醴起義的策略和步驟,約定農曆年底乘清吏封印時舉事。長沙會議後,蔡紹南在湖南遊歷多處,到處演説,鼓動會黨。爾後回萍鄉桐木,上粟一帶登堂演講,聽眾反響強烈。接着又潛行義寧洲(今江西修水縣)一帶策動起義,事泄,不幸被捕,但倖免於難。重返上慄市時,適遇武教師會頭目胡友堂在設館授徒,兩人相談,十分投機,便結為摯友,蔡紹南針對當時會堂各派山黨林立,互不統屬的狀況,經與魏宗銓、李金奇等人商議,在萍鄉蕉園歐陽滿家,召集鄧坤、胡友堂、廖叔寶、龍人傑等武教師會頭目及哥老會頭目肖克昌、沈益古等100餘人舉行聯合會議。蔡紹南稱“奉孫中山先生之命,組織革命機關,以備驅策”。與會者立志,誓死同盟,滅滿興漢,公議立六龍山洪江會。推龔春台為大哥,以忠孝仁義堂為最高機關,議定了下設機構和各級頭領。·光緒三十二年(1906)六月,魏宗銓和蔡紹南﹑龔春台又在萍鄉彈子坑慧歷寺,召集各路頭領會議。着重討論籌備資金,購買軍火、聯絡其它會黨等問題。另外,還決定派魏宗銓、蔡紹南前往滬、港,粵聯絡各地革命機關,並往日本會見孫中山報告經過,要求接濟軍火,請示起義日期。八月,魏、蔡遂由湘轉滬。他倆剛到上海恰遇同盟會員甯調元、李發羣等人回國在滬,便向寧、李詳敍了萍瀏醴地區會堂情形和準備由港、粵再渡東京的打算。十月初,魏宗銓由李發羣介紹在上海加入同盟會。正當魏、蔡整裝待發,忽接龔春台急電,就麻石事件突發,促其速回萍鄉。魏。蔡將前往東京聯絡的任務委託李發羣辦理,與甯調元結。伴返湘,議定分向各處接洽,相約照舊農曆年底舉事。原來,自蔡紹南。魏察銓離萍赴滬後,時值農曆中秋佳節,洪江會總機關所在地醴陵麻石開台酬神演戲。傳説“洪江會即日起事”,以致士紳人人自危,於是呈請官廳剿辦,清吏也嚴加註重洪江會動向,龔春台急電召蔡、魏返萍應變。魏宗銓由上海先潛往萍鄉、安源,與安源會黨頭目肖克昌商洽年底起義— —事。在肖克昌允諾後。便返回上粟市。十月十七日,魏宗銓、蔡紹南、龔春台等人在上慄市以西的高家台,邀集各路碼頭官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起義的時間問題。魏宗銓、蔡紹南等人“以軍械不足,主稍緩以待後援“,與各路碼頭官發生分歧。未獲結果。洪江會激進分子廖叔寶卻高舉大漢“白旗,率兩、三千人在麻石發難。事已至此,魏宗銓等人只有積極支持,匆匆發佈動員令,萍瀏醴起義正式爆發了。 [2] 
參考資料
  • 1.    《上栗縣志》編纂委員會.上栗縣志/第四十二篇人物:方誌出版社,2005年03月:528-529
  • 2.    萍鄉市志編纂委員會.萍鄉市志/第五十二篇 人物:方誌出版社,1996年08月:1189
  • 3.    雞冠山的歷史名人|蔡紹南  .雞冠山鄉政府信息發佈平台[引用日期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