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宜章縣

鎖定
宜章縣,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地處湖南省南端,南嶺山脈中段,騎田嶺南麓,東靠汝城縣,西接臨武縣,北於郴州市北湖甦仙區接壤,南與廣東省樂昌市、乳源瑤族自治縣、陽山縣交界,東北與資興市相連,西南與廣東省連州市毗鄰,總面積211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宜章縣下轄14個鎮、5個鄉 [27]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常住人口56.29萬人。 [26] 
宜章古稱義章,建縣於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已有1400年的歷史。宜章是朱德陳毅領導湘南起義的策源地,全縣有3780人跟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解放後被國家民政部認定的革命烈士有1670人。宜章養育了中國早期工人運動傑出領袖鄧中夏,以及黨政軍優秀人才毛科文、胡少海、張際春、陳光、歐陽毅、曾志、彭儒、肖新槐、吳仲廉等。 [1] 
2022年,宜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2.0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3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2.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7.1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3:35.4:52.3。 [26] 
中文名
宜章縣
外文名
yizhang
行政區劃代碼
4310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郴州市
地理位置
湖南省南端,南嶺山脈中段,騎田嶺南麓
面    積
2117 km²
下轄地區
14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
玉溪鎮民主西路15號
電話區號
0735
郵政編碼
424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6.29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莽山國家森林公園,回龍廟,八角寨,騎田嶺,滴塔水等
火車站
白石渡火車站
車牌代碼
湘L
地區生產總值
262.09 億元(2022年)

宜章縣歷史沿革

大業十三年(617年),後梁蕭銑荊州稱帝,據有郴州,稱桂陽郡,析郴縣南境始置義章縣,縣治設永福下村(今麻田鎮新村)。
宜章縣風光
宜章縣風光(10張)
武德七年(624年),義章縣併入郴縣;八年,復置義章縣,屬潭州桂陽郡。長壽元年(692年),義章縣分置義章、高平兩縣,同屬江南道桂陽郡。義章縣治仍設在永福下村,高平縣治則設在今宜章縣城。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廢高平,徙義章於高平縣治,屬郴州。
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為避太宗趙光義諱,將義章縣改名為宜章縣,屬湖南道郴州軍。
至元十三年(1276年),宜章縣屬嶺北湖南路郴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屬湖廣行中書省湖南道郴州路。
洪武元年(1368年),宜章縣屬湖廣行中書省郴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屬湖廣行中書省郴州直隸州。
順治四年(1647年),宜章縣屬湖廣行省郴州直隸州雍正二年(1724年),宜章縣屬湖南省衡永郴道郴州直隸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宜章縣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國三年(1914年),屬湖南省衡陽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湖南道制撤銷,宜章縣直屬湖南省政府。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宜章縣屬湖南省郴縣專區。
1950年11月,郴縣專區更名為郴州專區,宜章縣屬湖南省郴州專區。
1952年11月,宜章縣屬湖南省湘南行政公署
1954年7月,復置湖南省郴縣專署,宜章縣復屬郴縣專署。
1959年3月,臨武縣併入宜章縣,縣治設宜章縣城。
1961年7月,臨武縣分設,宜章縣和臨武縣均屬郴州專署。
1979年3月起,郴州專署改名為郴州地區行政公署,宜章縣屬之。
1995年5月22日,郴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宜章縣隸屬郴州市。 [2]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宜章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3] 

宜章縣行政區劃

宜章縣區劃沿革

1996年,宜章縣轄11個鎮、16個鄉:城關鎮、梅田鎮、麻田鎮、迎春鎮、黃沙鎮、一六鎮、巖泉鎮、慄源鎮、白石渡鎮、楊梅山鎮、瑤崗仙鎮、城南鄉、漿水鄉、長村鄉、東風鄉、莽山瑤族鄉、天塘鄉、白沙鄉、笆籬鄉、關溪鄉、沙坪鄉、太平裏鄉、平和鄉、赤石鄉、裏田鄉、新華鄉、長策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宜章縣地圖
宜章縣地圖(2張)
2010年,宜章縣轄11個鎮、1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城關鎮、白石渡鎮、楊梅山鎮、瑤崗仙鎮、梅田鎮、麻田鎮、黃沙鎮、迎春鎮、一六鎮、慄源鎮、巖泉鎮、城南鄉、漿水鄉、長村鄉、東風鄉、天塘鄉、莽山瑤族鄉、笆籬鄉、白沙圩鄉、關溪鄉、長策鄉、裏田鄉、新華鄉、赤石鄉、平和鄉、太平裏鄉、沙坪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2年,宜章縣下轄11個鎮、11個鄉(含1個民族鄉),349個村。
2015年,根據宜章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5鄉14鎮:平和鄉和楊梅山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楊梅山鎮。白沙圩鄉和笆籬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笆籬鎮。梅田鎮與麻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梅田鎮。撤銷五嶺鄉設立五嶺鎮。撤銷天塘鄉設立天塘鎮。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宜章縣共撤銷3個鄉級建制,現轄漿水、長村、關溪、赤石、莽山瑤族鄉5個鄉,玉溪、白石渡、瑤崗仙、迎春、黃沙、一六、慄源、巖泉、梅田、楊梅山、笆籬、天塘、裏田、五嶺14個鎮。

宜章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宜章縣下轄14個鎮、5個鄉 [27]  。宜章縣人民政府駐玉溪鎮 [4]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31022101000
白石渡鎮
431022102000
楊梅山鎮
431022103000
瑤崗仙鎮
431022104000
梅田鎮
431022106000
黃沙鎮
431022107000
迎春鎮
431022108000
一六鎮
431022109000
慄源鎮
431022110000
巖泉鎮
431022111000
玉溪鎮
431022112000
天塘鎮
431022113000
笆籬鎮
431022114000
裏田鎮
431022115000
五嶺鎮
431022201000
漿水鄉
431022202000
長村鄉
431022205000
莽山瑤族鄉
431022208000
關溪鄉
431022212000
赤石鄉

宜章縣地理環境

宜章縣位置境域

宜章縣地處湖南省南端,南嶺山脈中段,騎田嶺南麓,東靠汝城縣,西接臨武縣,北於郴州市北湖甦仙區接壤,南與廣東省樂昌市、乳源瑤族自治縣、陽山縣交界,東北與資興市相連,西南與廣東省連州市毗鄰。介於東經112°37′35″—113°20′29″,北緯24°53′38″—25°41′53″之間,總面積2117.85平方千米。距市人民政府駐地50千米。

宜章縣地形地貌

宜章縣境南北兩端高,中間低,地面坡度基本上由南北西三個方向向中部和東部傾斜。東面長策鄉仙鵝抱蛋海拔1842米,北面騎田嶺二尖峯海拔1654米,南面莽山主峯猛坑石海拔1902.3米,為境內最高點。境內最低點是東面的慄源鎮老坪山村高車,海拔155米。最高與最低點相比,高差1747.3米,全縣地形平均比降44.2%。 [5] 

宜章縣氣候特徵

宜章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氣候介於嶺南、嶺北之間,冬季雖受北方冷空氣影響,氣温較嶺南低,但因縣北部有騎田嶺等大山作為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氣的強度。以騎田嶺為界,往往南晴北雨,南熱北寒,嶺北大雪,嶺南微雪,冬季氣温明顯高於湘中湘北。 [5] 
宜章縣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早多變,夏熱期長,秋短温冬,冬無嚴寒,霜雪不多;熱量豐富,降水集中,但雨量分佈不均,夏秋易澇易旱。晴久則隆冬亦暖,雨久則盛夏生寒。宜章縣的春季要早於湖南大部分地區。夏季氣温高,但無酷暑。

宜章縣水系水文

宜章縣境內有大小河流276條,分屬珠江、湘江兩大水系。其中注入珠江的有武水、長樂水、玉溪、章水和漁溪等259條,流域面積共201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94.04%。注入湘江的有策水等17條,流域面積共127.7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5.96%。縣內長度達到5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66條,流網沖溝總長度達到966千米。

宜章縣自然資源

宜章縣水資源

宜章縣地下水多年平均補給量為8.4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枯季徑流量為3.33億立方米。全縣每年可供開採利用的地下水總量大於4259萬立方米,佔枯季徑流量的12.8%。縣境內多年地表水資源總量達到33.62億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降水量為31.87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總量佔18.33億立方米。 [6] 

宜章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宜章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435326.1畝(29021.74公頃)。
其中,水田320905.5畝(21393.7公頃),佔比73.72%;旱地114420.6畝(7628.04公頃),佔比26.28%。另外還有7595.7畝(506.38公頃)位於城鎮村莊範圍內尚未建設的土地中,現狀為耕地,水田4340.85畝(289.39公頃),旱地3254.85畝(216.99公頃)。宜章縣耕地整體位於國家劃定的一年兩熟制區域,均位於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地區。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22110.8畝(8140.72公頃),佔比28.05%;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42806.6畝(9520.44公頃),佔比32.8%;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43992.5畝(9599.5公頃),佔比33.08%;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2820.25畝(1521.35公頃),佔比5.24%;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3595.95畝(239.73公頃),佔比0.83%。在城鎮村莊範圍內的耕地中,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2130.63畝(142.04公頃);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491.74畝(166.12公頃);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512.42畝(167.5公頃);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98.17畝(26.54公頃);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62.74畝(4.18公頃)。總體來看,耕地主要分佈在天塘鎮、玉溪鎮、笆籬鎮、梅田鎮、五嶺鎮、黃沙鎮、一六鎮、慄源鎮、楊梅山鎮、赤石鄉和巖泉鎮等鄉鎮。
(二)園地163839.6畝(10922.64公頃)。
其中,果園102952.35畝(6863.49公頃),佔比62.84%;茶園6489.45畝(432.63公頃),佔比3.96%;其他園地54397.8畝(3626.52公頃),佔比33.2%。總體來看,園地主要分佈在玉溪鎮、黃沙鎮、五嶺鎮、漿水鄉、迎春鎮和長村鄉、梅田鎮、慄源鎮和天塘鎮等鄉鎮。
(三)林地2196582畝(146438.8公頃)。
其中,喬木林地1524734.7畝(101648.98公頃),佔比69.41%;竹林地116437.8畝(7762.52公頃),佔比5.3%;灌木林地259380.75畝(17292.05公頃),佔比11.81%;其他林地296028.75畝(19735.25公頃),佔比13.48%。第二次土地調查時為耕地及其後的新增耕地中,因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原因,在“三調”時實地為林地的共計117729.45畝(7848.63公頃),根據有關要求,宜章縣將對這類土地單獨進行管理。總體來看,林地主要分佈在莽山瑤族鄉、玉溪鎮、笆籬鎮、天塘鎮、五嶺鎮、楊梅山鎮、梅田鎮、瑤崗仙鎮和黃沙鎮等鄉鎮。
(四)草地11895.75畝(793.05公頃)。
其中,其他草地11895.75畝(793.05公頃),佔比100%。總體來看,草地主要分佈在五嶺鎮、笆籬鎮、瑤崗仙鎮、赤石鄉、玉溪鎮、梅田鎮、關溪鄉和白石渡鎮等鄉鎮。
(五)濕地506.25畝(33.75公頃)。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8個二級地類,宜章縣涉及1個二級地類。其中,內陸灘塗506.25畝(33.75公頃),佔比100%。總體來看,濕地主要分佈在玉溪鎮、一六鎮、天塘鎮、赤石鄉、黃沙鎮和莽山瑤族鄉等鄉鎮。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87550.85畝(12503.39公頃)。
其中,建制鎮用地33540.9畝(2236.06公頃),佔比17.88%;村莊用地137257.8畝(9150.52公頃),佔比73.19%;採礦用地14840.55畝(989.37公頃),佔比7.91%;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911.6畝(127.44公頃),佔比1.02%。總體來看,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主要分佈在玉溪鎮、梅田鎮、一六鎮、天塘鎮、巖泉鎮、笆籬鎮、黃沙鎮、五嶺鎮和慄源鎮等鄉鎮。
(七)交通運輸用地64306.5畝(4287.1公頃)。
其中,鐵路用地2422.65畝(161.51公頃),佔比3.77%;公路用地25240.95畝(1682.73公頃),佔比39.25%;農村道路36630.75畝(2442.05公頃),佔比56.96%;管道運輸用地12.15畝(0.81公頃),佔比0.02%。總體來看,交通運輸用地中面積佔比最大的地類是農村道路和公路用地,佔全縣交通運輸用地的96.21%。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65526.6畝(4368.44公頃)。
其中,河流水面22370.55畝(1491.37公頃),佔比34.14%;水庫水面13498.8畝(899.92公頃),佔比20.6%;坑塘水面16715.25畝(1114.35公頃),佔比25.51%;溝渠11576.1畝(771.74公頃),佔比17.67%;水工建築用地1365.9畝(91.06公頃),佔比2.08%。總體來看,莽山瑤族鄉、玉溪鎮、天塘鎮、梅田鎮、黃沙鎮、慄源鎮、一六鎮、笆籬鎮、五嶺鎮和迎春鎮等鄉鎮的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較大。 [28] 

宜章縣生物資源

宜章縣生物資源品種繁多,已查明的樹種有90多科,共5844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1種,二級保護樹種8種,三級保護樹種11種;竹類有17種,植物藥物共有1100種。畜禽有近10種。魚類有29種。有珍稀野生動物3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27種。 [6] 

宜章縣礦產資源

2022年,宜章縣各類礦產種已探明儲量礦產28種。其中,金屬礦產26種,非金屬礦產12種,水氣礦產2種。 [26] 

宜章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總人口(户籍人口)64.39萬人,其中:城鎮户籍人口21.41萬人,鄉村户籍人口42.98萬人。全縣常住人口56.2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6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6.64萬人。城鎮化率52.7%。人口出生率6.6‰,人口死亡率6.18‰,人口自然增長率0.4‰。 [26] 

宜章縣經濟

宜章縣綜述

2022年,宜章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2.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36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92.54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37.19億元,增長5%。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上年的12.1:35.0:52.9調整為12.3:35.4:52.3,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較上年較上年分別提高0.2個、提高0.4個、下降0.6個百分點。 [26]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宜章縣投資5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156個(不包括房地產項目),其中新開工項目101個;投資億元以上施工項目85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4個;全縣重點建設項目74個,其中工業項目34個。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2.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5.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9.7%;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7%。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下降3.7%;民生投資下降27.8%;生態環保投資下降54.5%;工業投資增長39.7%;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 [26] 
財税收支
2022年,宜章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46億元,下降1.5%。其中:税收收入8億元,增長12.1%;非税收入3.1億元,增長11.4%。地方財政收入11.07億元,增長11.9%。上劃中央“兩税”2.24億元,下降17.9%;上劃中央所得税0.42億元,下降44.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6.39億元,增長21.6%;其中民生支出38.16億元,增長16.9%。 [26] 
人民生活
2022年,宜章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60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68元,增長6.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5元,增長7.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8,其中:食品煙酒消費價格指數101.7,衣着消費價格指數102.5,居住消費價格指數100,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價格指數101.4,交通和通信消費價格指數106.9,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價格指數101.1,醫療保健消費價格指數100.2,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指數102.4。 [26] 

宜章縣第一產業

2022年,宜章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80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總產值28.92億元,增長4%;林業總產值1.49億元,增長4.3%;牧業總產值20.74億元,增長4.8%;漁業總產值0.98億元,增長2.8%;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68億元,增長9.8%。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農產品加工企業674家;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2家,其中:省級8家,市級24家。實現企業總產值4.29億元,比上年增長3.6%;實現銷售收入106.4億元,增長12.9%;實現利潤5.68億元,增長10.9%。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157個,專業合作社成員48368萬户,家庭農場859個;實現休閒農業經營收入13.26億元。 [26] 
農業
2022年,宜章縣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3.26千公頃,增長0.8%;產量46.12萬噸,增長2.6%。烤煙種植面積2.93千公頃,增長9.6%;產量0.44萬噸,負增長18.6%。 [26] 
林業
2022年,宜章縣完成造林面積867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007公頃,自然保護區2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9833公頃。 [26] 
畜牧業
2022年,宜章縣肉類總產量5.96萬噸,比上年增長6.6%,其中:出欄生豬81.28萬頭,增長2.9%;出欄牛1.71萬頭,增長3.6%;出欄羊4.53萬隻,增長7.4%;出籠家禽466.1萬羽,增長5%。 [26] 
生產條件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耕地面積29064.16公頃,比上年增長0.4%;流轉耕地佔承包耕地總面積的比重為40%。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93.53萬千瓦,小型拖拉機233台,耕整機17197台,聯合收割機244台。2022年,宜章縣開工各類水利工程102處,水庫90座,水利工程投入資金6.86億元,完成土石方278.88萬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2平方千米;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3座,有效灌溉面積28885公頃,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566公頃。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水庫蓄水總量0.54億立方米,總用水量2.03億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57.39立方米,縣鄉公路里程2166千米。2022年,宜章縣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完成投資0.39億元,行政村配電網改造完成24個。 [26] 

宜章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宜章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4%。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產值123.8億元,增長23.1%;重工業產值89億元,增長1.7%;園區工業產值147.3億元,增長11.5%。按行業劃分,採礦業產值3.1億元,下降18.5%;製造業產值143.9億元,增長12.4%;其中煙花爆竹業產值增長27.4%,建材業產值增長24.6%;新興產業產值下降12.9%,其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產值下降14.9%。主要產品產量中,鉛精礦折含量0.75萬噸,增長17.3%;鋅精礦折含量0.26萬噸,增長38.1%;鎢精礦折含量1.19萬噸,下降12%;水泥235.54萬噸,增長2%。規模工業經濟效益中,利潤增長的行業有18個,盈虧相抵後利潤總額增長20.9%,其中:採礦業利潤總額增長48.6%,製造業利潤總額增長16.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增長96.1%。 [26] 
建築業
2022年,宜章縣建築業總產值16.11億元,增長11.5%。具有資質建築企業13家,房屋施工面積63.02萬平方米,下降4.7%;房屋竣工面積52.82萬平方米,下降14.9%;商品房銷售面積65.72萬平方米,下降3.13%;商品房銷售額29.45億元,增長1.6%。全縣在庫統計的房地產開發企業28家,2022年,宜章縣商品房銷售均價4481元/平方米;住宅銷售均價4241元/平方米。 [26] 

宜章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宜章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4億元,比上年增長14.4%。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9.8億元,增長24.7%;零售業零售額54.4億元,增長23%;住宿業零售額1.9億元,增長14.2%;餐飲業零售額28.3億元,下降6.2%。按地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1.4億元,增長19.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億元,下降10.9%。限額以上法人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38.1%,飲料類增長8.7%,煙酒類增長2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4.4%,化妝品類增長16.8%,金銀珠寶類增長33.9%,日用品類增長12.2%,五金、電料類下降12.3%,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8.1%,書報類增長10.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8.8%,中西藥品類增長22.6%,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5.3%,傢俱類增長34.2%,通信器材類下降10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0.8%,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4.9%,汽車類增長6.9%。 [26] 
對外經濟
2022年,宜章縣外貿進出口總額189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7.1%,其中:出口額18652萬美元,增長37.3%。 [26] 
招商引資
2022年,宜章縣新批境內省外項目38個,其中引進億元以上境內省外項目數36個。實際到位內資117.56億元,增長16.2%;其中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11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49萬美元,增長132%。按產業類別分,第二產業實際利用外資393萬美元;按投資項目分,新引進外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2個,千萬美元以上項目合同利用外資949萬美元。 [26] 
郵電通信
2022年,宜章縣郵電業務總量5.33億元,增長5.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96億元,增長5.8%;電信業務總量4.37億元。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固定電話用户4.23萬户;移動電話用户50.26萬户,互聯網寬帶用户16.36萬户。全縣郵政業務網點32個,其中:郵政所16個,代辦所15個。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有線電視用户數21180户,年末有線電視入户率6.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3.3%,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5%。 [26] 
旅遊業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共有國家級旅遊景區4家,其中4A級景區1家。2022年,宜章縣接待遊客萬人754.4次,增長3.1%;實現旅遊總收入76.32億元,增長4.9%。 [26]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80.98億元,增長14.5%。其中,單位存款餘額43.88億元,增長15.2%;個人存款餘額237.07億元,增長14.3%;2022年,宜章縣新增本外幣各項存款29.71億元,增長153.1%。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223.19億元,增長19.2%。其中,短期貸款餘額39.36億元,增長18.4%;中長期貸款餘額171.66億元,增長19.3%;房地產開發貸款11.08億元,下降5.9%;農、林、牧、漁業貸款18.06億元,增長6.4%。不良貸款比率1.9%,比上年提高16.88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有證券公司營業部1家,2022年,宜章縣證券交易額108.76億元,下降15.9%。其中,A股開户數1822個,基金開户數1590個。 [26] 
保險業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共有保險業務機構13家,2022年,宜章縣各類保險保費收入7.70億元,增長12%;其中:壽險保費3.56億元,下降2%;財產險保費4.14億元,增長30%。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2.80億元,增長35%;其中:財產險賠款2.37億元,增長43%。 [26] 

宜章縣交通運輸

宜章縣交通

2022年,宜章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27億元,比上年增長4.6%。 [26] 
公路
京珠高速公路、廈蓉高速公路、宜鳳高速公路衡武高速公路分佈於宜章縣境內,S324線、京珠高速、G107線、宜鳳高速、廈蓉高速、衡臨高速構建出宜章“三縱三橫”的交通網絡格局。
鐵路
宜章縣境內貫穿京廣鐵路,在縣境內長20.92千米,設有白石渡站、太平裏站。白石渡至楊梅山貨運專線起於京廣鐵路白石渡站至楊梅山浯溪站,全長13.8千米。
南嶺鐵路在宜章縣境內總長達到53.3千米。白石渡到車灣村八里排貨運專線有3條支線全長2.9千米,主要用於幹法氟化鋁廠產品運輸。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宜章段)全長18.18千米。 [7] 

宜章縣運輸

2022年,宜章縣公路旅客週轉量39萬人千米。年末機動車保有量126812輛,其中:汽車保有量75292輛,摩托車保有量51520輛。 [26] 

宜章縣社會事業

宜章縣科技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共有高新技術產品企業23家,2022年,宜章縣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07.4億元,增長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4.7億元,增長23.9%;研發經費支出8.7億元,增長32.4%。2022年,宜章縣專利申請60件,其中:發明專利21件,授權專利58件。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各類氣象台站1個,自動觀測點29個。 [26] 

宜章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284所,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9.0億元,發放國家獎學金、助學金183.5萬元,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794.4萬元。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100人,畢業生1501人;普通高中招生5279人,畢業生4810人;初中學校招生10352人,畢業生10513人;普通小學招生7492人,畢業生10621人;特殊教育招生11人,畢業生15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6754人;各類民辦學校15所,在校學生7688人。2022年,宜章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9.3%,畢業生升學率96.3%。 [26] 

宜章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紀念館1個,廣播電台1座;鄉鎮綜合文化站19個,農家書屋數398個。 [26] 

宜章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共有體育場地2038個,運動場1342個。2022年,宜章縣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36.1萬人,獲得市級以上運動會獎牌6枚;送戲下鄉208場,送電影下鄉4188場。 [26] 

宜章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宜章縣共有衞生機構536個,其中:醫院3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衞生監督檢驗機構1個,鄉鎮衞生院27個,診所、衞生所、醫務室54個,農村衞生室445個。醫療機構牀位數4214張,其中:縣級醫院牀位數1914張,鄉鎮衞生院牀位數2300張。衞生技術人員334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41人,註冊護士1550人。 [26] 

宜章縣社會保障

2022年,宜章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217人,下降12.4%;失業人員再就業2094人,下降2.4%;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675人,下降0.2%;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3%,比上年增長1.3%;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13.23萬人,增長2.1%;在外務工總收入58.26億元。
2022年,宜章縣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鎮居民705人,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415.64萬元,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居民11324人,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4369.43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516641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人數33074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35095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6481人,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402人。
2022年,宜章縣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牀位1301張,收養各類人員377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20個。銷售社會福利彩票2745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224.34萬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163.27萬元。 [26] 

宜章縣環境保護

2022年,宜章縣空氣質量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達標率100%,化學需氧量排放量75.88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削減率17.1%,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達標率100%;二氧化硫排放量387.74噸,二氧化硫排放量達標率100%,氨氮排放量8.41噸,氮氧化物排放量422.01噸;工業環保三同時執行合格率10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75.3%,建成環境噪聲點位達標率100%。 [26] 

宜章縣安全生產

2022年,宜章縣各類安全生產事故3起,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為零,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零,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十萬人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為零,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零,火災事故死亡人數為零;2022年,宜章縣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為零,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為零。 [26] 

宜章縣歷史文化

宜章縣 綜述

宜章自隋置縣以來,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形成了宜章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在社會和羣眾中影響較大,底藴較深的有:
莽山瑤族文化。瑤族文化貫穿莽山瑤族生活、生產、風情、風俗等。主要有瑤族盤王節文化,至今仍傳承着許多原汁原味的瑤族風情,中央、省內外許多學者、媒體都慕名來採風,並在各媒體常有報道。2003年,湖南省文化廳授予莽山瑤族鄉為“百優羣眾文化藝術之鄉”。
“夜故事”,“夜故事”是宜章城關傳承較好的傳統文化,1995年,湖南省文化廳授予宜章城關鎮為“百優羣眾文化藝術之鄉”。2008年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湘南小調,即“宜章小調班”是宜章羣眾文化的一大品牌,在全縣農村業餘劇團中十分盛行。至今仍有麻田等6個小調班常年活躍在全縣的村村寨寨。湖南省文化廳先後於1997、2005年授予麻田小調班、黃沙鎮大元村小調班為“農村百佳業餘劇團”稱號。
宜章祁劇,是1961年宜章辦專業劇團時,從祁東請師傅來傳教的,至1985年宜章祁劇團撤銷時的20多年中,宜章祁劇在宜章影響很大,在宜章南部鄉鎮,不少業餘劇團專唱祁劇,至今仍有不少祁劇愛好者。 [8] 

宜章縣地名由來

宜章古稱義章,因境內有大章、小章二水而得名。後因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義章為宜章。

宜章縣文物古蹟

宜章縣是一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曆史的古城,文物豐實,有85處不可移動文物,已公佈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有2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 [29] 
湘南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
位於宜章縣城關鎮中夏街西側,今宜章縣文物管理所設於其內。舊址佔地4300平方米,系庭院式磚木建築。原大門在南,入門有兩耳房。主體建築分為前棟、東棟、西棟和後棟。前棟為平房,餘皆各二層樓房。東、西兩棟對稱,東面臨街有雜屋四間,全部屋面為硬山頂,蓋小青瓦。地面平鋪青磚,樓面釘鋪木板。東、西、後三棟呈“u”形,內設走廊通道。1928年1月朱德、陳毅在宜章發動“年關暴動”建立地方政權,組建中國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三師。指揮部設在後棟,朱德、陳毅住東廂各一間,其餘為暴動指戰員和中共宜章縣委負責人住房。並在舊址一舉擒獲偽縣長楊孝斌、黃德珍和土豪劣紳20餘人。該址始建於清順治十年(1653),時為守備署。嘉慶十七年(1812)重修一次。民國元年為警務局。民國7年改建為縣立女子學校。1949年秋,易名為宜章城區立小學。1954年,改為城關鎮一完小。1969年、1971年將前後棟及東、西兩棟北端拆除,前、後新建二層紅磚樓房。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佈舊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繼後又撥款修復東、西兩棟。1988年,學校搬遷,該址交縣文物管理所管理。1996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公佈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被列為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1999—2001年國家投資500萬搬遷原佔用單位幼兒園,恢復舊址南一層、北二層樓房及西面側門,維修東、西兩棟樓房,添置消防設施,並配套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湘南起義紀念館。 [29] 
鄧中夏故居
在宜章縣太平裏鄉鄧家灣村內。鄧中夏(1894——1933),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等職。1894年誕生於此,並度過了少年時代。故居為磚木結構,東西封火牆,硬山頂,蓋小青瓦,條青石門框,直欞木窗,為一般民居式。佔地139平方米。坐南朝北,一進,面闊三間,二層,高約6米。民國32年(1943)被國民黨反動派焚燬,僅存屋基和前牆垛。1983年,由原郴州地區文化局和地、縣民政局撥款,恢復原貌。1993年 投資12餘萬元,對故居地面、牆面、瓦面進行修繕,添置消防滅火器、安裝消防水管,布展了基本陳列。1995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9] 
譚氏宗祠
位於宜章縣莽山之麓的天塘鄉天塘村,始建於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後由於200餘年風雨侵蝕,部分構件損毀嚴重。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經過兩次較大的修葺,現保存建築乃具有濃厚的明清時期湘南民居風格。宗祠佔地面積683.7平方米,座西北朝東南,中軸線上自東南而西北依次為門樓、中廳、上廳。門樓為廡殿頂,內建戲台。中、上廳磚木結構,均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馬頭山牆,硬山頂。宗祠保存完好,主體建築面闊15米,進深45、58米,通高10.8米,用54根木柱支撐,大木柱直徑為48釐米,小木柱直徑為34釐米,木柱下置四面八方形石礎,石礎上雕刻雲紋圖案。門樓上檐施如意斗拱、下檐置捲棚、蓋小青瓦,飛檐及大門、中門橫樑均有動物、植物的雕刻圖案,大門、中門兩側置石鼓各一,鼓沿、鼓石礎分別有云紋、蓮花浮雕。祠內現存有清幹隆、道光年間的石碑兩塊,記載該宗祠歷史變遷與修葺情況。宗祠是譚氏族人日常處理族內重大事務,紅白喜事等慶典或祭祀活動的場所,村民常聚集於此擺攤設點銷售農副產品,或談論時事。宗祠實際成了譚姓村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2006年5月31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歐陽毅故居
位於宜章縣城西面約38千米的麻田鎮麻田村。歐陽毅(1910—2005),歷任中華蘇維埃國家政治保衞局秘書長,抗日軍政大學總校秘書長,全國公安部隊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副政委,1955年授中將軍銜。1910年誕生於此,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代。故居始建於清中期(嘉慶年),坐北朝南,依山勢而連,為一進式建築,二層建築面積68.94平方米。故居主體青磚青瓦到頂,白灰勾線,硬山頂,風火牆,脊背疊瓦壓梁,中置葫蘆寶頂。主體建築進深為7.1米,橫跨7.3米,一進大門為過道,左邊為卧室,右邊為小廂房,頂高5.1米,石坎,木門,簡單木質窗户,屬典型的湘南古民居。建國初期對故居腐朽的木質構件作簡單的修補,對屋面、椽條、望板進行過翻修、更換,牆體則基本未動。故居現由歐老孫歐任松管理使用,屋內基本不住人,只存放生產、生活用具。
2008年由郴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9] 
張際春故居
位於宜章縣城西南68千米的天塘羅軫村。張際春(1900—1968年)。我黨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傑出的教育家,中共七大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大中央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兼國務院文教辦公室主任等職,1955年授中將軍銜。1900年誕生於此,在此度過了28個春秋。故居為一進三間老式民居,兩層磚木結構,始建年代為晚清,建築面積93.6平方米,進深9.75米,面闊9.58米。坐北朝南,南向正面,青磚到頂,檐高4.7米,短檐;東、西、北三面均是1.3米的青磚小腳,其餘為25×19×17.5CM的泥磚到頂。屋面蓋小青瓦,屋脊為硬山頂。 [29] 

宜章縣風俗人情

婚嫁習俗:提親。縣內男女婚嫁,無論是自由戀愛還是媒人介紹,男女雙方在初步互相瞭解認識的基礎上,由男方向女方父母或兄長提出求婚,求婚時男方帶上一定禮品,俗稱見面禮,拜訪女方父母或兄長,向人簡單介紹自己和家庭情況;少部分農村寮莊,還講究年庚八字。迎娶。定親後,男方確定迎娶日期,俗稱選日子。男方擇定成親吉日後,提前告知女方,以便女方準備嫁妝,男方也整修新房,購置結婚用品,結婚前幾天向親友送請柬,準備送給女方的聘禮。結婚這天,講究的家庭,則先約請好迎親用的小車、中巴車、拉結婚用品的工具車,車體披紅掛綵,寫上“良緣佳偶”、“天作之合”等頌詞,由媒人或女方的至親好友帶着男方的迎親隊伍去女方家接新娘及女方賓客、伴娘。有條件的新郎新娘準備好攝像機把整個迎新場面拍攝下來。然後迎接親朋好友到酒家上宴,少的十幾桌,多的幾十桌,新娘新郎逐席敬酒。出嫁。全縣城鄉,特別是農村,女方在出嫁前幾天內,一是準備嫁妝,二是通知至親好友(一表示慶賀,二幫助備辦酒席,迎接男方接新隊伍的準備事項)。城鎮男女青年結婚比農村簡單而隆重,男女雙方辦事講求簡單而時髦,男女雙方兩家合在一起辦酒席請客,一起發請柬宴請賓客。新郎新娘在酒席中先敬雙方父母和本家輩分高的長輩,然後再依次向賓客敬酒。婚禮。無論城鄉,婚禮形式內容大同小異。新娘披婚紗,新郎着西裝,男女胸前佩帶繡花一朵。結婚禮節:新娘乘彩車臨門,由喜娘扶出,入男家堂屋,朝內而立,新郎從內室出,也與新娘朝內立,主婚人(或介紹人)居中率新郎新娘祭告祖宗,向男婦雙方家長行禮,然後新郎新娘相對行禮,向男女來賓行禮,男女來賓代表致祝詞,新郎新娘行答謝禮,最後由儐相送新郎新娘入洞房。鬧洞房的人往往先講幾句祝詞,如“夫妻恩愛,早把兒帶”、“吃你果子,早生貴子”,以示慶賀。鬧洞房時,極少數人也出一些難題“刁難”新郎新娘。但大部分還是採取文明婚禮的多,如唱歌、跳舞,講一些夫婦間的笑話,猜謎語等詼諧浪漫的節目,形式多樣,具有新時代特點。 [9] 

宜章縣方言

宜章縣的語言(方言)分為二類,一是以玉溪鎮為中心的宜章官話,它屬西南官話,發音與西南官話(四川、重慶、貴州)大致相同,只是語調之間的微小差異;二是以赤石方言、梅田方言、一六方言為代表的地方方言。宜章方言紛繁複雜,赤石、梅田、一六三種方言與宜章官話不同語系,他們之間不能相互進行語言交流。一六方言區域內的笆籬堡、白沙圩、關溪圩還有一種當地人所謂的“軍話”,這種話類似宜章官話,這是因明代茶陵,攸縣籍人到宜戍邊形成的。三是玉溪鎮的水浸窩村190人講客家話;一六方言區域內的11個鄉鎮境內還有講當地特點的客家話的人約44300人;四是分佈在玉溪、梅田、麻田、長村少數村莊約2000餘人,莽山瑤族鄉約3200人講瑤語,亦稱為勉語藻敏方言。此外,迎春鎮的山上和漿水鄉的大地嶺土話,稱為“方言孤島”。
宜章為楚粵孔道,且礦產豐富,縣內礦山發展迅速,於是在礦山形成獨立於宜章方言的“礦山話”,主要有近似於湘方言的瑤崗仙礦話;近似於普通話的楊梅山礦話;帶有濃重粵方言的梅田礦務局話。這些礦區附近農村的青年農民多數亦講附近礦山方言。
宜章方言雖然紛繁複雜,縣境內的各土語區人民在嚴肅的場合均會講流利的宜章話,宜章官話是宜章人民共同使用的方言。 [10] 

宜章縣風景名勝

中夏公園
宜章縣中夏公園是宜章縣委、縣人民政府為紀念中國的創始人之一、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鄧中夏同志誕辰100週年修建的。鄧中夏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生於宜章縣太平裏鄉鄧家灣村,“八·七”會議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9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中夏公園位於縣城南京洞開發區,佔地面積50畝,初步建成了公園廣場,公園牌樓、陵園配房、陵園台階、紀念廣場等主要項目;鄧中夏銅像屹立在紀念廣場中央,底座至銅像高9.4米,銅像身高3.9米,國家主席親自為“鄧中夏同志”銅像題名,歐陽毅將軍和湖南省政協主席劉正分別為“宜章烈士陵園”、“中夏公園”題字。 [11] 
湘粵古道
自郴州市城區裕后街至宜章縣城關鎮南關古街三星橋,全長九十里,又稱鹽鐵古道、官帽大道,史籍稱驛道、嶠道。史載湘粵古道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距今已2200多年。古道寬3米,距面均為上好青石板。過往騾馬長年累月踩踏,古道石板上留下了眾多深深的蹄印,如石匠雕鑿一般,故又稱為“騾跡路”。 [12] 
三仙洞溶洞
位於距宜章縣城13千米的沙坪鄉。相傳是因鶴仙、獅仙、龜仙在此修煉時,聞八仙之一的鐵枴李過境,欲得大仙指點,競先出洞,撞出三道洞口而得名。此洞結構奇特,共有上下五層,層層迂迴貫通。洞中水景、沙景、石景各具有特色,旖旎萬千。有石人、石筍、石柱、石門、石扇、觀音蓮、摩天大廈等從多景觀,鬼斧神工,千奇百狀。
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莽山是地球同緯度保護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東、西、南與廣東省乳源、連州、陽山相連,莽山地形複雜,山峯尖削,溝壑縱橫,境內1000米以上的山峯就有150多座,最高峯猛坑石1902米,稱作“天南第一峯”,蜿蜒山間的長樂河是珠江的發源地之一。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首批十四個自然景觀區和新瀟湘八景之一,200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區。 [12] 

宜章縣地方特產

莽山綠茶
原種為土茶,據民國版《宜章縣誌》記載:莽山“以崖子石之山茶、莽山思仁坳之橫水茶為最佳,其性涼,能解熱毒,可治痢疾”。莽山茶栽培過程中不施用任何化肥與農藥,無污染,無公害。泡時清香飄逸,飲後甘苦回味,具有清熱解渴、提神美容促消化的功效。採茶精挑細選,炒茶火候準確,揉茶輕搓細揉,烘焙竹籠木炭。“莽山銀翠”茶,條索緊結,肥碩,銀毫滿披,慄香濃郁,耐沖泡,1996年獲“湘茶杯”金獎。1997年被評為“湖南名茶”,1999年、2000年在湖南農博會上連獲金獎。 [13] 
宜章臍橙
宜章是臍橙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基地,總面積達7.3萬畝,年產臍橙2000萬千克,宜章縣地處柑橘產業帶的最適宜區,有宜果山地36.4萬畝。宜章的臍橙肉質脆嫩,風味獨特,是優良的保健營養綠色食品,而且它的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各類營養成分,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膽固醇、分解脂肪、清火養顏。 [13] 
莽山苦筍
又叫“仙筍”,生長於海拔500—1600米林間、草叢、高寒山區肥沃原野。該產品可炒食,可湯食,入口微苦,苦後而甘,鮮美無比。因其性味寒苦甘平,有消火降火、清熱解毒、調理腸胃、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的功效,內含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粗纖維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份和微量元素。2000年,獲省農博會“明星產品”稱號。 [13] 
宜章香柚
果形美觀,皮薄光滑,單果重1.5—2.5千克,果肉飽滿,蠟黃色、晶瑩透亮、柔嫩多汁、酸甜適口、香氣濃郁、無核,可食部分60—68%、可溶性固形物10.7—11.6%、全糖9.17—9.86克、全酸0.734—1.011克,並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營養成分。果實10月中下旬採收。果實耐貯存,用塑料袋包裝不須其它處理便可存放半年,品質仍佳,素有天然罐頭之美稱。 [14] 
腸粉(燙皮)
宜章百姓每天早餐習慣吃燙皮或和米粉。燙皮其實就是腸粉,是用一個抽屜式的高温蒸汽箱子蒸出來的。將蒸汽箱子的每一層抽屜抽出來,倒上薄薄的一層米糊,按照顧客的需要,米糊裏面是打好雞蛋或者是混入肉末的,再撒上榨菜、青菜、葱花等。推入抽屜大概一分鐘後,拉出抽屜,米糊變成了極薄的一層米皮,用薄薄的刀片刮起來,刮成一堆,刮完後放入塑料袋澆上汁就可以吃了。 [13] 
釀豆腐
年的“團年”菜中,釀豆腐是必不可少的。四四方方的大塊糰子肉,和釀豆腐釀得圓圓滾滾的,這兩道菜合起來意喻團團圓圓。
平日裏每逢過節、喜事,農家老父母也總免不了要釀豆腐。於是,釀豆腐成為了宜章百姓喜慶的一個名菜。而葱、肉、姜、蒜成為了主要的配料,其餘的配料則隨心了。 [13] 
桃環
俗稱絞耳。在農村,過年的時候幾乎家家都會炸“桃環”。桃環形如桃花,一般為6個大圈6個小圈,寓意一年6個大約6個小月,月月紅、六六大順、闔家團圓。用糯米灰加糖加芝麻,經過一系列的揉搓攪拌、搓條、編花,最後油炸而成。形如一個個花環相套。看起來金黃亮澤,吃起來香甜脆爽,是宜章每到過年時家家都備有的待客送禮佳品。它形狀別緻,外面一個圓環,裏面像五角星,寓意環環相扣、生生不息。做好的桃環呈金黃色或桔黃或棗紅色,看上去富麗堂皇,吉禧祥和,吃起來香脆回潤,餘味悠悠。 [15] 
蕨根餈粑
蕨是野生植物,蕨芽如大蒜蕊,筷子大小,撕去皮毛,切成寸長,加調料煎炒,鮮甜嫩滑。野蕨含豐富的澱粉,挖根捶爛,經過濾沉澱,去清水留漿粉,曬乾留用。製作時,以水開漿,調入白糖,蒸熟即成蕨餈,軟滑可口,別具風味。 [16] 

宜章縣著名人物

彭儒
女,原名良鳳。民國二年(1913年),生於黃沙團碕石村(今屬迎春鎮)。民國十九年(193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後,歷任江西省總工會副主席、農業部監察室副主任、國務院農村辦公室黨委專職書記。1960年,榮獲全國婦聯授予的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72年,任國家水產總局顧問,1979年,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委員,“兩案”(審查平反冤案錯案)辦公室副主任。 [17] 
歐陽毅
原名歐陽德賢。清宣統二年二月二十二日(1910年4月1日),生於白沙團麻田村(今屬麻田鎮)。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湘南起義,任白沙區蘇維埃政府秘書。1934年10月,參加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1950年9月,調任軍委公安部部隊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1951年1月9日,任公安部隊紀委書記。1955年9月27日,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7年8月,調任第二炮兵部隊副政委。1983年3月,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7] 
鄧秀新
1961年生於白沙圩公社鄺裏洞大隊(今屬白沙圩鄉)。1981年,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1984年,在華中農業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先後獲得國務院、人事部、農業部、國家科委、國家教委的5項科技獎項和“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做出突出貢獻專家”等稱號。1998年,他符中國柑橘學會理事長。並被聘為國際柑橘學會執行委員、農業部種植業專家顧問組成員。2001年,任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10月,被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17] 
李常水
1951年生於第三區笠頭洞鄉笠頭村(今東風鄉)。1971年,在湖南農學院(現湖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果蔬專業學習。1993年,他當選為省人大代表和省黨代會代表。1994年,被評為省模範共產黨員和省勞動模範。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先後當選為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17] 
王佑貴
1951年生於第五區徑坪鄉徑口村(今屬慄源鎮)。先後在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1993年,王佑貴作曲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在第一屆“中國音樂電視大賽”上獲MTV作品金獎。1994年,他創作《春天的故事》,同年作品獲中國音樂電視金獎,1995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6年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現任中國輕音樂學會副主席、中國歌舞團編創中心主任,國家一級作曲。 [17] 
李白文
民國二十五年(1936)11月12日,生於第三區智明鄉(今屬迎春鎮)。1958—1961年,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于敏教授領導的小組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70—1978年,參加氫原子鐘的研製,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導師。獲2000年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17] 

宜章縣榮譽稱號

2012年,宜章實現糧食生產面積74.51萬畝,總產26.32萬噸,獲得農業部2012年度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12] 
2013年,宜章縣蟬聯湖南省計生、綜治、安全生產工作先進縣。 [18] 
2014年,宜章縣成功創建全國衞生應急綜合示範縣,成為湖南省首批獲得此榮譽稱號的五個縣之一。 [19]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宜章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3]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1日,經過實地檢查和第三方實地評估宜章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脱貧摘帽。 [20]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宜章縣名列其中。 [21]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2]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十屆湖南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縣(市)。 [23]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24]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稱號。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