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萍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張萍,女,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歷史經濟地理學、西北區域歷史地理、西北環境史。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曾工作於陝西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唐史研究所、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博士論文《明清陝西商業地理研究》,入選2007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及中國台灣和日本、韓國等國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0年被聘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3年獲“全國大中城市優秀社科工作者”稱號;2015年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16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現為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古都學會理事。曾為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訪問教授。 [1] 
中文名
張萍
外文名
Zhangpi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陝西師範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職    業
教師
代表作品
《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職    稱
教授

張萍個人簡歷

1990年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留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先後從事古籍整理、中國古代史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多年。在黃永年先生指導之下,參加了教育部古籍整理工作委員會七五、八五重點項目《全唐詩文作者匯考》、《二十四史全譯》之《新舊唐書》全譯等項目。2000年進入本校歷史地理所攻讀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明清陝西商業地理研究》,開拓了歷史商業地理研究的新領域,2007年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及中國台灣和日本、韓國等國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現為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0年被聘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哈佛大學訪學學者,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
2016年,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 

張萍學術研究

學術論著:
1.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地理·西北近代經濟地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2.《區域歷史商業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明清陝西的個案考察》,三秦出版社2014年。
3.《黃土高原村鎮市場的發展及近代轉型(1860——194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4.《地域環境與市場空間——明清陝西區域市場的歷史地理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
5.《長安宮廷政變》,西安出版社,2007年。
6.《天可汗之都——隋唐長安城》載《西安的歷史變遷與發展》,西安出版社,2003年。
古籍整理:
1.《兩唐書全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2.《唐才子傳選譯》,鳳凰出版社2011年。
3.《閒情偶記》校點,三秦出版社1998年。
4.《唐詩三百首》校注,三秦出版社1996年。
研究論文:
1.《唐長安酒業》,載《中國史研究》1993年第3期。
2.《唐長安官、私廟制及廟堂的地理分佈》,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年第4期。收入《史學論集》,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版。
3.《黃土高原原梁區商業集鎮的發展及地域結構分析——以清代宜川縣為例》,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年第3期。
4.《明代陝北蒙漢邊界區軍事城鎮的商業化》,載《民族研究》2003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
5.《明清陝西廟會市場研究》,載《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3期。
6.《明清陝西商路建設與市場分佈格局》收入《歷史環境與文明演進——2004年曆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5年8月版。
7.《論沿江開埠對內陸農產品商品化及地域流通格局的影響——以清代陝西植棉業為例》收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編《港口——腹地和中國現代化進程》論文集,齊魯書社,2005年8月版。
8.《由軍城到治城:北邊民族交錯帶城鎮發展的一個軌跡》,載《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
9.《城市經濟發展與景觀變遷——以明清陝西三原為例》,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06年第七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0.《清代陝西植棉業發展及棉花產銷格局》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7年第1輯。
11.《近十年來大陸學者有關中國古代城市的研究(1997-2006)》[日]《中國史學》第十七卷,2007年10月。
12.《明清陝西集市的發展及地域分佈特徵》,載《人文雜誌》2008年第1期。
13.《從牙行設置看清代陝西商品經濟的地域特徵》,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8年第2期。
14.《1905-1907:警獄制度的變革與甘肅地方社會的近代化》,[韓]《中國史研究》第57輯,2008年12月。
15.《風俗所見黃土高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差異——以民國陝北為例》,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16.《從集期結構與商品組合看清代陝西集市發展的地域特徵》,載《人文雜誌》2009年第2期。
17.《清代陝西農村畜養業的發展與牲畜產品輸出》,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9年第3期。
18.《誰主沉浮:農牧交錯帶城址與環境的解讀》《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19.《邊疆內地化背景下地域經濟整合與社會變遷》《民族研究》2009年第5期。
20.《RiseandFall:DecipheringUrbanSitesandtheirEnvironmentinOverlappingAgrarian/PastoralRegions》《SocialSciencesinChina》2010.3.
21.《書院、學堂、學校:晚清民國陝西學政改革與地方社會的近代化》[韓]《中國史研究》2010年第4期。
22.《歷史商業地理的理論與方法及其研究意義》《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20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5期全文轉載。
23.《城牆內的商業景觀:明清西北城鎮市場形態及城鎮格局的演變》《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24.《山原互動:明清秦嶺北麓經濟發展與市鎮體系的成長》《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25.《制度與空間:明清西北城鎮體系的多元建構與經濟中心的成長》《人文雜誌》2013年第8期。
26.《動盪與饑荒:極端氣候事件與區域社會應對——1929年陝西“大年饉”的個案考察》《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3年第2期。
27.《州縣內外:清代關中縣域商業發展與商鋪數量考察》《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P131-139。
28.《環境史視域下的疫病研究:1932年陝西霍亂災害的三個問題》《青海民族研究》(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P154-160。
29. 《古代城市形態研究的二個維度》《歷史研究》2014年第6期。
30.《歷史與旅遊:一個研究的述評》《旅遊學刊》2015年第11期。
31.《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構想、價值與意義》《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6年第2期全文轉載。
科研課題:
1.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黃土高原農村市場的發展及近代轉型(1860-1949)”。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西北地區城鄉市場發展的歷史進程和環境基礎”。
3.主持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專項基金項目“近五百年來黃土高原環境擾動與社會變遷”。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近1000年來黃土高原地區小城鎮發展與環境影響因素研究”之子課題“陝北的小城鎮發展與環境影響因素研究”。
5.參加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六百年來西北地區經濟社會運行中的城鎮發展與市場發育研究”。
6.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項目“運用GIS技術對明清以來黃土高原典型地區商業市場與商業社會的研究”。
7.參加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三千年來西北地區環境變遷研究”(2013年)。
8.主持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碑記所見西北地區城鎮形態演變與城鎮社會變遷(1368-1911)”。
9.主持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
10.主持財政部文化產業支持項目“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開放開台”。
科研獲獎:
1.博士論文《明清陝西商業地理研究》獲2007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2.《明代陝北蒙漢邊界區軍事城鎮商業化》(載《民族研究》2003年第6期)。2004年8月獲復旦大學第三屆譚其驤禹貢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3.“明清陝北城鄉市場研究系列論文”,2005年8月獲陝西省教育廳“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4.《地域環境與市場空間——明清陝西區域市場的歷史地理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4月版,2009年獲陝西省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陝西省教育廳“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西安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誰主沉浮:農牧交錯帶城址與環境的解讀》《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於2011年獲陝西省教育廳“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於2011年獲陝西省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6.《歷史商業地理的理論與方法及其研究意義》《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20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5期全文轉載。於2013年獲陝西省第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