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紹曾內閣

鎖定
張紹曾內閣成立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4日,結束於同年6月13日。
中文名
張紹曾內閣
成    立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4日
結    束
同年6月13日
屬    性
政府機構

張紹曾內閣發展歷史

1922年12月11日,汪大燮答應黎元洪大總統的10天國務總理的期限屆滿之後,黎元洪只好請外交總長王正廷代理總理一職。於是王正廷也以10天為期接受邀請,並且請國會議長把張紹曾內閣同意案納入議程。
張紹曾內閣的同意案於12月15日送往國會審議。12月18日眾議院通過,12月29日參議院也順利通過,成為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的第一個由國會通過的正式內閣。黎元洪本來打算儘早發佈命令讓張紹曾在1923年元旦上任,但是由於內閣成員的人員協調,不得不推遲到1月4日才宣佈內閣名單。
張閣的閣員以曹錕控制的保定派為核心,控制了內務、財政、交通等實權部門;而黎元洪支持的政學系也取得兩個席位。
張紹曾雖然不同意聯省自治,但是他標榜和平統一政策,他主張邀請各省實力派人物齊聚北京頤和園共商國是,完成法律上的統一;他還打算髮表對西南、華南各個據省份的行政長官的任命,以圖表面上的統一。但是他和平統一的主張卻與曹錕、吳佩孚主張的武力統一全國相悖,吳佩孚此時正致力於“援閩攻粵”,而廣東國民黨方面又發生內訌;3月初,曹錕要求張紹曾趁機發表對閩、粵兩省督理的任命,但是張紹曾拒絕執行,他的通電同時譴責國民黨的分裂行為和直系的軍事行動,使他兩邊不討好。
在閩粵督理的任命風波中,張紹曾提出內閣總辭。但是黎元洪十分不願意張紹曾離開,曹錕在與張紹曾交涉之後也表示繼續支持張閣。於是張紹曾在3月19日復職,復職後,張紹曾答應了曹錕的要求,任命了閩粵督理,而政府也加緊在軍事上圍堵廣東,因此儘管張紹曾繼續大力提倡和平統一,但是各方已無人響應。
4、5月份,津保派密謀扳倒黎元洪,讓曹錕順利出任大總統。但是張閣中的政學系成員倡言先倒張閣。於是張紹曾、高凌霨等人從6月6日開始,開始批判黎元洪,稱黎元洪專橫獨斷,違背責任內閣精神,對內閣不信任,提出閣員聯名請辭。同時,直系又策動北京及周圍的警察、軍人制造混亂,要求總統府發給欠薪;又組成“公民團”在天安門集會要求黎元洪下台。儘管黎元洪竭力保住職位,但是在曹錕的軍隊的直接人身威脅之下,不得不同意張紹曾內閣請辭。一天之後,黎元洪也交出了總統信印。

張紹曾內閣內閣成員

張紹曾內閣為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的第一個由國會通過的正式內閣。1923年1月4日宣佈內閣名單。
張紹曾內閣成員表
職位
姓名
備註
國務總理
張紹曾
-
外交總長
施肇基
沒有到任
黃郛
署理
內務總長
高凌蔚
-
財政總長
劉恩源
-
陸軍總長
張紹曾
兼任
海軍總長
李鼎新
-
司法總長
王正廷
-
程克
署理
教育總長
彭允彝
-
農商總長
李根源
-
交通總長
吳毓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