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廣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鎖定
張廣才(1900年1月9日—1970年4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湖北省黃陂縣人。192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建國前曾擔任黃陂縣農民協會交通員,黃陂縣行動委員會先遣隊隊長,中共黃陂縣回培區委書記兼區革命委員會主席,中共黃陂縣塔區區委書記,中共黃岡縣委書記,黃岡獨立團團長,紅四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十師第三十團政委、第十一師第三十二團政委,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第七十三師政委,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軍政委,川陝省軍區指揮部指揮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政委,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政委,川陝省軍區司令員,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四軍軍長,川康省軍事部副指揮長,紅四方面軍糧食總局政委、副局長、局長,八路軍政治部民運部幹事,山西陽泉工人游擊隊戰術總教官,八路軍政治部鋤奸部第三科科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兵工廠政委,吉遼軍區吉北軍分區司令員,吉林軍區吉北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吉林軍區副參謀長,東北軍區軍工部第七辦事處政委,湖北軍區副政委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北軍區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幹部管理部部長,中南軍區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政委,武漢軍區兼湖北軍區副政委等職。他還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1970年4月8日,張廣才同志病逝於恩施,享年70歲。 [1] 
中文名
張廣才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0年1月9日
逝世日期
1970年4月8日
畢業院校
紅軍大學
抗日軍政大學
延安中央黨校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軍    銜
少將(1955年)

張廣才人物生平

張廣才早年經歷

1900年1月9日,張廣才出生於湖北省黃陂縣塔耳區(今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紅光村解家田。張廣才家有父母、兄嫂和姐弟9人,父親是農民,靠租種地主的土地維持生活。歷經連年歉收、借高利貸度日、變賣口糧和三間房屋仍無法還清欠債,一家人過上了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乞討日子。父親因此患上重病,最終因沒錢看病而撒手人寰,喪失家庭主要勞動力,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張廣才到了9歲沒法上學,只能在舅父家放牛討生活。12歲,他到羅漢寺磚瓦窯當徒工、學手藝。在漫長的燒窯生活中,他的手藝不斷提高,成為了一名熟練的工匠,使他養成了勤勞儉樸、敢於鬥爭的性格。 [1]  [3] 

張廣才土地革命時期

1927年11月,張廣才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4] 
1928年7月,張廣才參加本村的農民協會,同時參加赤衞隊,在中共黃陂縣委做交通工作。11月,張廣才加入中國共產黨。張廣才曾擔任黃陂縣農民協會交通員,黃陂縣行動委員會先遣隊隊長,中共黃陂縣回培區委書記兼區革命委員會主席等職。在黃陂縣任職期間,張廣才工作積極,認真學習黨的政策,嚴格執行上級黨委的各項指示,深入基層宣傳黨的政策與主張,團結羣眾,組織赤衞隊和邊區游擊隊,開展武裝鬥爭,發動羣眾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為開闢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1] 
1929年,在鄂豫邊黨組織的領導下,張廣才與吳光浩戴克敏等一道,在木蘭山、柴山堡等地堅持游擊戰爭。同年秋,張廣才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一師特務隊當隊員。 [1]  [4] 
1930年年11月,張廣才參加了中共黃陂縣委舉辦的政治訓練班。 [5] 
1931年1月,張廣才任中共黃陂縣塔(耳)區區委書記。4月,張廣才任中共黃岡縣委書記,黃岡獨立團團長等職。11月,張廣才所部獨立團被編入紅四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張廣才任第十師第三十團政委。12月,張廣才任第十一師第三十二團政委。11月,紅四方面軍為了粉碎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決定以“圍點打援”的戰法,保衞和鞏固根據地。當時敵第六十九師師長趙冠英的1萬餘人,坐鎮黃安縣城。12月7日,國民黨駐宋埠的兩個加強旅奉蔣介石之命前來增援。張廣才料到援兵會來,事先設下埋伏,當敵人進到大小峯山下,張廣才喊“打!”頓時敵人死亡一片。張廣才率團隊抵擋一陣後,佯裝敗退,撤到第三道預設陣地嶂山地區,把敵援兵打壪。紅軍接着抓住戰機,向守城敵軍發起強大的軍事打擊。“穩住!穩住!”蔣介石一面給趙冠英打氣,一面急令駐黃陂、宋埠四個旅,前來解黃安之急。12月18日,紅十一師在師長王樹聲的指揮下,在桃花鎮狙擊敵人。張廣才所在團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但另一股更強大的敵人蜂擁着向團指揮部逼近、狂叫要抓活的。張廣才視死如歸,帶領警衞員、通訊員,還有炊事兵,打開手榴彈蓋,“嘀嘀噠”吹響了衝鋒號聲。正在危難之際,徐向前總指揮親率三路勁旅,打退了援敵,趙冠英徹底絕望了。12月22日深夜,趙冠英從打死的士兵身上抓了把血往臉上一抹,並用一塊破布把右半個臉包裹住,趁夜色逃跑。“站住!繳槍不殺!”國民黨一隊逃兵在高橋鎮外一個土坎下被紅軍發現。冤家路窄,趙冠英暗自叫苦。張廣才看見一個俘虜頭上包着破布,心裏生疑,“會不會是趙瞎子?”他不禁趕上去,衝那個俘虜厲聲喊道:“抬起頭!”俘虜抬起頭後,看起來蓬頭垢臉,但脖子卻十分白皙。張廣才知道有詐,逼問:“你是什麼人?”“伙伕。”趙冠英小聲答。“不對!”張廣才抓住一個俘虜問:“他是什麼人?”“我們的趙師長。”抓住俘虜後,送到了總部,張廣才為此受到了徐總指揮的表彰。 [1] 
1932年6月,張廣才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第七十三師政委(師長王樹聲),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和黃安戰役商潢戰役蘇家埠戰役潢光戰役。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由鄂豫皖根據地作戰略轉移,打破蔣介石重兵的圍追堵截,到達陝南漢中地區。12月中旬,張廣才與王樹聲率領的七十三師作為先遣隊,揮戈入川。西征途中,張廣才參加棗陽新集戰鬥,繼而過漢水,越秦嶺,打通南江通江巴中等地的通道。在解放南江城後,張廣才領導部隊一面打仗,一面執行工作隊任務,幫助地方建黨建政,迅速打開局面,為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作出了貢獻。之後,他參加和指揮了該部反對軍閥田頌堯三路圍攻作戰,取得了重大勝利。 [1]  [4] 
1933年6月,木門會議後,紅四方面軍由四個師擴編為四個軍。紅七十三師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軍孫玉清任軍長(後為王樹聲),張廣才任政委。8月,川陝省軍區指揮部成立,張廣才任指揮長,政治委員袁克服。12月,張廣才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政委。 [1] 
1934年4月,張廣才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政委,配合兄弟部隊粉碎劉湘軍隊的六路進攻。12月,張廣才任川陝省軍區司令員。 [1]  [5] 
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後,曾一度將川陝省軍區四個獨立師及升鍾寺獨立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四軍,張廣才為軍長,但組建不久,即編散補充各軍。5月,張廣才參加長征,奉命率部攻打胡宗南部,相繼攻佔松藩,掩護紅一、四方面軍會合。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繼續北上。同年冬,紅四方面軍進入川康地區後,張廣才任川康省軍事部副指揮長。張廣才還曾任紅四方面軍糧食總局政委。 [1]  [4] 
1936年春,張廣才任紅四方面軍糧食總局副局長,後任局長。同年8月,張廣才入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學習。11月,張廣才入中央紅軍大學高級科學習。他在學習中,積極揭露張國燾的錯誤路線,堅定地站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的正確路線一邊。張廣才後轉入抗日軍政大學。 [1] 

張廣才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廣才在八路軍政治部任民運部幹事。8月,張廣才被派往山西陽泉任工人游擊隊戰術總教官。11月,陽泉失守,張廣才回到總政組織部巡視團工作。 [1]  [5] 
1938年2月,張廣才任八路軍政治部鋤奸部第三科科長。同年8月至1940年5月,張廣才任八路軍前方總部兵工廠政委。 [1] 
1939年10月,張廣才被選為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代表。 [5] 
1942年10月,張廣才回到延安中央黨校參加整風學習。在學習中,他對自己的思想和作風進行了檢討和反省,清理自反對張國燾路線以來的思想,增強了黨性原則。 [5] 
1945年4月,張廣才出席了中共七大。 [5] 

張廣才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張廣才奉命赴東北工作,同年12月到東北。
1946年2月,吉遼省委、吉遼軍區決定成立吉北軍分區,張廣才任司令員,轄區與吉北地委轄區相同,駐地舒蘭。6月下旬,張廣才率軍分區地方武裝會同縣保安團在主力部隊的配合下,僅用十幾天就將吉北地區的叛亂平息,鎮壓了叛亂中的首要分子,使動亂的吉北地區很快穩定下來。7月,張廣才任吉林軍區吉北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曹裏懷雷震)兼後勤部部長。 [1] 
1947年8月13日,敵突擊隊自烏拉街進犯永北縣政府所在地缸窯鎮。張廣才率部前往缸窯圍剿敵突擊隊,僅兩個小時擊潰敵人。
1948年4月,張廣才任吉林軍區副參謀長。8月,張廣才調任東北軍區軍工部第七辦事處政委。他曾參加三下江南及圍攻吉林的著名戰鬥。 [1] 
1949年5月至1955年3月,張廣才任湖北軍區副政委。 [6] 

張廣才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廣才任湖北軍區副政委兼中南軍區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政委。 [1] 
1950年3月至1951年10月,張廣才兼任湖北軍區政治部主任。 [6] 
1951年1月至1951年5月,張廣才兼任湖北軍區幹部管理部部長。 [6] 
1955年3月至1956年8月,張廣才任武漢軍區兼湖北軍區副政委。 [1] 
張廣才在武漢軍區
1955年9月,張廣才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張廣才少將1955年授銜照
“文革”中,張廣才遭到迫害。 [3] 
1970年4月8日,張廣才因病逝世於恩施,享年71歲。張廣才逝世後被批准為烈士。 [1]  [2] 
1978年,張廣才獲平反,武漢軍區為其舉行骨灰安放儀式。2007年清明,張廣才葬於武漢市九峯山革命烈士陵園 [3] 

張廣才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張廣才墓址

張廣才烈士墓 張廣才烈士墓
張廣才烈士墓位於武漢市九峯山革命烈士陵園
參考資料
  • 1.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 第3卷[M]. 解放軍出版社, 2006. 第19頁.
  • 2.    張廣才  .中華英烈網[引用日期2024-05-29]
  • 3.    黃陂縣誌  .武漢地方誌數字方誌館[引用日期2024-05-29]
  • 4.    林超.《川陝革命根據地歷史長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08:第637-638頁
  • 5.    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吉林黨史人物傳略》.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06:第415-418頁
  • 6.    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等.《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組織史資料(1920.秋—1987.11)》.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06:第828、8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