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

(紅四方面軍下轄部隊)

鎖定
1933年10月,紅四方面軍於川東宣漢地區與王維舟領導的川東遊擊軍會師。不久,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1935年3月參加長征,1936年10月於甘肅會寧地區與各主力紅軍會師,抗日戰爭爆發後,編入八路軍一二九師。 [1] 
中文名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
成立時間
1933年11月2日 [2] 
簡    稱
紅三十三軍
軍    種
陸軍
軍    長
王維舟羅南輝

目錄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成立

1933年5月,劉存厚、王陵基聯合行動,調動3個團和5縣民團共6000餘人,從達縣、開江、宣漢對川東遊擊軍實施包圍“清剿”。遊擊軍在戰鬥中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槍支也得到充實和加強。
為適應鬥爭形勢的需要,王維舟對川東遊擊軍重新進行了整編:將活動於宣漢西北地區的游擊隊編為第一支隊,冉南軒任支隊長;活動於宣漢東部地區的游擊隊編為第二支隊,王波任支隊長;活動於達縣、開江、梁山的游擊隊編為第三支隊,蔣瓊林任支隊長。遊擊軍很快發展到5000餘人。
宣達戰役結束,紅四方面軍解放宣漢縣與川東遊擊軍勝利會師後,各地立即掀起了擁軍和參軍的熱潮。11月2日,4萬多人在宣漢縣城西門大操場參加軍民慶祝大會。紅四方面軍總政治委員陳昌浩宣佈將川東遊擊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並任命遊擊軍總指揮王維舟為軍長,中共梁達中心縣委書記楊克明為政治委員,羅南輝任副軍長。
紅三十三軍軍部,駐黃石場三灣巖,迅速組建了軍部各直屬機構。全軍以原川東遊擊軍3個支隊為基礎,擴編為3個師9個團:第九十七師在達縣蒲家場(今屬通川區)成立,師長蔣瓊林,轄第二九一、二九二、二九三團,其中第二九二團只有番號;第九十八師在清溪場冉家埡口成立,師長冉南軒,轄第二九四(暫缺,後由宣漢縣蘇維埃軍區指揮部獨立團改編)、二九五、二九六團;第九十九師在南壩場成立,師長羅南輝(兼,後為王波),轄第二九七、二九八、二九九團。在改編中,張國燾從其他各軍抽調了大批幹部進入紅三十三軍擔任各級領導職務。 [2]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改編撤銷

1936年10月於甘肅會寧地區與各主力紅軍會師,抗日戰爭爆發後,編入八路軍一二九師。 [1] 
參考資料
  • 1.    馬洪武等主編.中國革命史辭典.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03:340
  • 2.    康蓮英主編.達州百年大事紀略.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