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川東遊擊軍

鎖定
川東遊擊軍,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建立的一支革命隊伍。1929年,萬源縣固軍壩、白羊廟,宣漢縣廠溪、官渡等地的農民武裝小組在固軍壩附近的龍潭河宣佈組成川東遊擊軍第一路,李家俊為總指揮,唐伯壯為政治委員,雷玉書為副總指揮,全軍共三百餘人槍。1930年3月,川東遊擊軍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圍剿”下失敗。1931年春,四川省委決定成立梁山中心縣委,領導羣眾配合川東遊擊軍的鬥爭。5月,省委決定重組川東遊擊軍,王維舟任中共川東軍委書記兼遊擊軍總指揮。1933年11月2日,川東遊擊軍在宣漢改編,成立紅軍第三十三軍,劃歸紅四方面軍建制。王維舟任軍長,楊克明任政治委員,下轄第九十七、第九十八、第九十九師,共1萬餘人。 [1-3] 
中文名
川東遊擊軍
主要人物
王維舟
成立時間
1929年

川東遊擊軍歷史沿革

川東遊擊軍遊擊軍的誕生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同年7月15日,汪精衞悍然“分共”。由於蔣介石、汪精衞公開叛變革命,王維舟等川東北各縣在外地參加革命鬥爭的同志,被派回川東發動革命鬥爭。 [1] 
1927年7月,中共中央派傅烈周貢植等到重慶。建立了中共四川臨時省委。十月,臨時省委召開緊急會議,貫徹中央“八七會議”精神,成立了省軍事委員會領導全省武裝鬥爭,併發布了一系列有關武裝鬥爭的文件。明確提出“以農民暴動為中心,以土地革命為目的”,給四川武裝鬥爭指明瞭方向。同年秋,達縣、宣漢特別支部成立,領導農民開展抗捐抗税鬥爭。軍閥劉存厚統治下的達縣、宣漢、萬源一帶,農民開倉分糧、懲辦土豪劣紳的鬥爭,尤為高漲。 [1] 
黨組織通過農會進一步發動羣眾,選拔優秀分子建立武裝小組,積極準備武裝起義。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工作,黨在萬源、宣漢邊界地區的廣大農民中,建立了比較堅實的工作基礎。王維舟、李家俊研究決定,由李家俊、唐伯壯雷玉書等負責在當地發動起義。 [1] 
1929年春,王維舟派雷玉書等數十人攜帶手槍到固家壩李家俊處參加訓練,增強起義軍的力量。4月27日,唐伯壯、雷玉書帶領宣漢、達縣、大竹等地的革命骨幹八十餘人,到達龍潭河、井溪壩,與李家俊組織發動的羣眾會合。是日,萬源縣固軍壩、白羊廟,宣漢縣廠溪、官渡等地的農民武裝小組在固軍壩附近的龍潭河宣佈組成川東遊擊軍第一路,李家俊為總指揮,唐伯壯為政治委員,雷玉書為副總指揮,全軍共三百餘人槍。 [1] 

川東遊擊軍遊擊軍的鬥爭

部隊組成之後,即積極展開活動,張貼傳單標語,號召工人、農民起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團練和土豪劣紳。5月7日,在乾壩子捉住了敵萬源縣公署的收款委員,沒收其所攜帶之大批贓款。12日,遊擊軍乘敵換防之際夜襲白羊廟,擊潰11日剛由萬源縣城開駐白羊廟的劉存厚第三路第九團的第六連,搗毀了敵萬源三區辦事處,活捉反動區長王綏之及土豪劣紳多人。在此戰鬥中,副總指揮雷玉書負傷,後犧牲。接着,又消滅了固軍壩的反動團練,佔領固軍壩。遊擊軍當即將這些反動頭子交付羣眾大會公審槍決並開倉濟貧,分配土地,成立縣、區農會,代行革命政府職權。當地勞動人民,對軍閥、地主豪紳的殘酷壓榨,早就恨之入骨。遊擊軍第一路的首戰告捷和懲辦豪紳,分糧、分田的行動,得到了廣大羣眾的熱烈擁護。固軍壩、白羊廟一帶,到處掀起了熱烈的土地革命鬥爭。這樣,在萬源、宣漢邊界逐漸形成了以固軍壩為中心,縱橫約四十餘里的一塊遊擊根據地。 [1] 
固軍壩起義的勝利,震動了川東。劉存厚慌忙派兵三個營,由第三路代司令廖雨辰指揮,前來圍攻。廖雨辰以陳嶽營駐萬源縣城,以徐柱、汪厚營扼險“進剿”,並令第九團第二營進駐白羊廟。敵軍侵入白羊廟、固軍壩地區後,大肆屠殺搶掠,厚坪、潘家溝、梨合山等村莊全被燒燬。遊擊軍對進犯之敵進行了英勇抗擊,先後在五爪埡、井溪壩一帶擊潰敵軍兩個連,殲敵數十人,繳槍三十餘支。又派小分隊深入敵後之白沙河,該地由敵軍一個連駐守,經與派入該連之排長計議,乘該連下河洗澡之機,將架在岸上的槍支全部取走。此後,遊擊軍為了避開優勢敵人,隨即轉至外線,在宣漢、萬源、城口邊界,展開了廣泛的遊擊活動。9月中旬,敵第九團第二營調駐城口,由徐柱營開駐白羊廟。10月中旬,遊擊軍乘敵不備,突然襲擊白羊廟敵人,斃敵排長以下數十名。敵軍懾於遊擊軍的聲威,遂退回萬源縣城。敵人的燒殺奸掠激起了當地人民深刻的階級仇恨,在粉碎敵人首次圍攻的勝利鼓舞下,羣眾鬥爭情緒更加高昂,紛紛參加紅軍,遊擊軍第一路迅速發展到一千餘人。 [1] 
1929年11月上旬,劉存厚從宣漢增調第二師一個團,再次向固軍壩地區圍攻。敵團部帶一個營駐固軍壩,另兩個營分駐白羊廟和官渡。李家俊一面派胡洪疆(化名劉碧天)前往重慶找省委,爭取省委的領導與支持;一面對廖雨辰取守勢,重點打擊新從宣漢調來之敵。12月下旬,遊擊軍設伏於龍潭河,派小分隊將敵從石門引進龍潭河的一條溝深林茂的峽谷,給敵以重創。戰後,敵龜縮在井溪壩。不敢妄動。 [1] 
龍潭河戰鬥後,省委派來的李哲生(文強)、王國樑隨同胡洪疆來到根據地,根據省委指示,成立了軍事指揮部,李家俊任總指揮,李哲生任黨代表,徐允士任參謀長。下設三個支隊:第一支隊支隊長吳會治率部向城口縣境發展,第二支隊支隊長鬍洪疆率部向萬源縣境發展,第三支隊支隊長戴重(後為王國樑)率部向宣漢縣境發展。三個支隊共計二千餘人,槍八百餘支。不久,王維舟派人在宣漢縣七里峽策動劉存厚第二師起義的一個連,來到根據地,編入川東遊擊軍第一路。 [1] 
1930年1月中旬,遊擊軍攻打井溪壩,雖未攻佔,但對敵震動很大。敵軍由於給養困難,加之共產黨員李光前等在宣漢城西王家場和明月場地區發動了游擊戰爭,對宣漢城造成了嚴重威脅。敵第二師為鞏固其老巢,遂將進攻固軍壩地區的部隊撤回,圍攻又告失敗。1月下旬,四川省委正式命名川東遊擊軍第一路為四川紅軍第一路游擊隊。 [1] 

川東遊擊軍遊擊軍的失敗

1930年1、2月間,川東失意軍閥顏德基和劉存厚第一師獨立旅旅長王光宗,發動了倒劉戰爭。王光宗2月26日一度佔領萬源縣城,但隨即被逐出川。四川紅軍第一路游擊隊乘軍閥混戰之機,積極活動,北攻石塘壩,南圍官渡場,取得不小勝利。在此期間,軍閥楊森部侯子俊旅從開縣到城口,要求與游擊隊“合夥”,李家俊派吳會治帶領一支隊前往聯繫。吳到城口,侯子俊已去陝南,吳亦去陝南。此時,侯子俊已投靠王光宗,一支隊亦被王光宗強行改編。 [1] 
顏、王倒劉戰爭到三月間失敗,劉存厚隨即集中兵力向固軍壩地區發動了第三次圍攻,游擊隊在廣大羣眾的掩護下,時集時散,神出鬼沒,不斷給敵以打擊。震動最大的是3月20日遊擊隊攻克城口縣城,潰敵劉耀卿團,並將縣知事擊斃。但是,隨着敵人步步為營,分進合擊,到處成立“清共團”,實行並村和“連坐法”,並大肆屠殺,致使根據地越來越小,處境極為困難。在此情況下,李家俊不得不決定埋下武器,分散隱蔽。不久,胡洪疆被叛徒出賣,在龍潭河被敵包圍,自殺身亡。李哲生、徐允士由萬源進入陝西鎮巴境內,徐允士後被陝軍殺害於西鄉。李家俊、王國樑輾轉到了重慶。 [1] 

川東遊擊軍遊擊軍的重建

萬源固軍壩起義、梁達虎南農民暴動雖然失敗了,但在川東地區有力地打擊了敵人,鍛鍊了幹部隊伍,播下了革命火種,部分人員在王維舟等領導下,繼續在開江、梁山、大竹、達縣、宣漢邊境開展遊擊活動,積蓄革命力量,為川東遊擊軍的再起作了思想和組織準備。1931年春,四川省委決定成立梁山中心縣委,領導羣眾配合川東遊擊軍的鬥爭。5月,省委決定重組川東遊擊軍,王維舟任中共川東軍委書記兼遊擊軍總指揮,在川東發動第三次游擊戰爭氣王維舟在宣漢傳達了省委指示,總結了第一、二次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制定了新的策略。川東遊擊軍迅速建立起以宣漢、開縣、開江、達縣邊境為主體的遊擊根據地,積極開展游擊戰爭。 [2] 
活躍在川東的遊擊軍主要有三個支隊。一支隊在曾萊、蔡奎的領導下,在虎城、南嶽、大樹發動農民羣眾開展抗捐、抗税、抗糧和割谷鬥爭,懲治惡霸地主,重建了虎南大游擊區;二支隊在開江廣福、甘棠、靖安、任市等地發動羣眾,得到了發展壯大,達數百人槍;三支隊以大山坪為中心,活動於宣漢、萬源、達縣和平昌等縣的邊境地區,建立健全各種組織,開展武裝鬥爭,掌握當地政權,使游擊隊不斷髮展壯大。梁山中心縣委遭敵破壞後,四川省委於1932年夏將梁山中心縣委改為梁達中心縣委,楊克明任書記,與川東軍委共同加強對川東遊擊軍和地方工作的領導。 [2] 
紅四方面軍川陝革命根據地建立後,四川省委及時指示梁達中心縣委和川東軍委:“迅速動員一切力量,大力恢復和發展農民羣眾組織,猛烈發展遊擊軍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主動爭取與主力紅軍會合”。王維舟根據省委指示,立即召開軍委會決定:游擊隊主力轉入接近主力紅軍前沿地區,配合紅軍作戰;立即派人與紅四方面軍取得聯繫;積極擴大各種羣眾組織,壯大革命力量;動員青壯年參加游擊隊,迅速擴大武裝。此後,各種革命組織得到迅猛發展,游擊隊擴充到2000餘人。1933年秋,紅四方面軍在粉碎軍閥田頌堯的“三路圍攻”後,主動發起儀(隴)閶(中)、營(山)渠(縣)、宣(漢)達(縣)三次戰役。川東遊擊軍積極策應,在軍事上與紅四方面軍協同配合,共同打擊敵人。隨後,紅四方面軍與川東遊擊軍協同作戰,於10月27日攻佔南壩場,追敵至開江縣邊的楊柳關涼風堀一線,並直逼高橋關、破池子。 [2] 
川東遊擊軍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使川陝革命根據地與游擊區連成了一片,川陝革命根據地得到空前擴大。由於川東遊擊軍在長期艱苦奮戰中得到了羣眾的信任和擁護,部隊很快就發展到了一萬餘人,成為發展和鞏固川陝蘇區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將川東遊擊軍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軍長王維舟,政委楊克明。11月2日,紅三十三軍成立慶祝大會在宣漢召開。 [2] 
紅33軍成立後,為鞏固和發展蘇區轉戰川陝邊境,屢立戰功。以後,又參加長征,苦戰雪山、草地,鹿戰甘肅高台,開展反對張國煮分裂黨和紅軍的鬥爭,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 
參考資料
  • 1.    紅四方面軍戰史(選集十六)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2023-01-31[引用日期2023-09-21]
  • 2.    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重慶曆史.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9:205-207
  • 3.    鄭惠等主編.中國共產黨通志 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