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 中文名
- 李家俊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日期
- 1902年
- 逝世日期
- 1931年10月29日
- 畢業院校
- 上海同濟醫學院
- 職 業
- 革命者
- 出生地
- 四川省萬源縣
- 政治面貌
- 中共黨員
李家俊人物簡介
編輯李家俊先後入縣高小和綏定(達縣)聯合中學讀書。1922年考取上海同濟醫學院。1924年回本縣固軍壩創辦小學。因率學生衝擊縣政府被捕入獄,曾留下正氣凜然詞句:“身似虎,氣如虹、哪堪囚蟄在籠中。安邦志,濟民衷,潛伏爪牙,忍氣吞聲,任彼小丑且橫行,他日身返潭穴後,再作霖雨濟羣生”。1926年與王維舟、陳毅、張愛萍等結識,在成都、重慶、達縣等地從事革命活動。
[1]
李家俊人物生涯
編輯192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協同王維舟、唐伯垃等,在宣漢、萬源一帶開展羣眾工作。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中共黨組織在萬源、宣漢邊界地區的廣大農民中,建立了比較堅實的工作基礎。1929年4月,發動和領導萬源固軍壩農民武裝起義,燃起了土地革命的火焰,震撼了川東北。並建立“川東第一路遊擊軍”,後正式命名為“四川工農紅軍第一路游擊隊”,任司令員。同年底,宣(漢)達(縣)城(口)萬(源)四縣委員會和城、萬紅軍總指揮部成立,任副書民兼城、萬紅軍總指揮。固軍壩起義的勝利,使軍閥劉存厚極為恐慌,先後三次調兵進行“圍剿”。李家俊機智勇敢,多謀善斷,採取“誘敵深入”、“以逸待勞”的作戰方針和靈活多變的戰術,與軍閥劉存厚多次作戰,屢戰皆捷。轟動全川,確有第二井岡山之氣概。此時,紅軍游擊隊發展2000餘人,建立了1000餘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據地,成立1個縣農會,4個區農會和23個場農會,革命力量大大加強。他被譽為“四川的彭湃”。1930年李家俊調到中共四川省委作軍事工作,先後在江津、合川、忠縣、長壽等地發動武裝起義。1931年春任中共川東特委軍委書記、江巴中心縣委軍支書記,負責領導以重慶為中心的川東各地的軍事武裝鬥爭。同年10月在往返重慶途中,被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國民黨重慶當局企圖勸誘投降悔過,李家俊義正辭嚴,堅定地説:“共產黨為國為民幹革命,有什麼過該悔。想讓我投降,白日做夢”1931年10月29日,於重慶羅家灣英勇就義。時年僅29歲。
[1]
李家俊人物事蹟
編輯1922年秋,李家俊赴上海考入同濟醫學院。他經常閲讀《共產黨宣言》、《新青年》、《先驅》、《覺悟》等革命書刊,深深感到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於是,毅然放棄學醫,從1923年春起,先後在上海、北京、山東等地從事社會考察,參加革命實踐活動。由於生活艱苦,他身染肺病,於1924年夏回到家鄉。這時,正值四川軍閥混戰。面對遍地干戈、山河破碎、人民不堪其苦的現實,李家俊為培養青年,教育羣眾,發展革命力量,於當年秋接辦了厚坪小學。他聘請進步教師,建立新的教學制度;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改革社會風氣,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他以鮮明的觀點,犀利的筆鋒,寫了一篇題為《小學教育之失敗與成功》的論文,系統地闡述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對封建教育的種種弊端予以痛斥。在李家俊主持下,經過一年的努力,厚坪小學的面目煥然一新,遠近青年都很仰慕。萬源縣政府無理剋扣本縣學生赴外地求學的生活費,李家俊帶領青年學生直趨縣府公堂,要求評理。縣知事以“鬨鬧公堂”之罪將他逮捕。他在獄中堅持鬥爭,並在牆壁上寫下了一首詞,表達了濟世救民之志:
[2]
身似龍,氣如虹,那堪囚禁在籠中?安邦志,濟民衷,潛伏爪牙,忍氣吞聲,任彼小丑且橫行。他日身返潭穴後,再作霖地濟蒼生。
1926年春,李家俊被釋出獄。1927年10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中共六大後,王維舟、唐伯壯等四川籍的共產黨員回到川東,在宣漢、萬源一帶開展羣眾工作,組織農會,積極準備在川東北發動武裝起義。李家俊積極投入了發動和組織羣眾的革命活動。
1928的冬,他裝扮成“春官兒”,背上一捆印有“春牛圖”的歷書,走街串户地叫賣。一有機會,就宣傳講演,揭露控訴軍閥、官僚貪污和敲詐勒索的罪行。農民聽了深受啓發,紛紛要求李家俊帶領他們進行鬥爭。經過李家俊和其他同志深入細緻的發動,固軍、白羊、井溪、舊院等兩個大區、六七個場鎮和宣漢的石鐵、新華等地的農民和燒炭工人團結和組織起來了。遂後發動了萬源固軍壩起義,取得了勝利。震動了川東北。
1929年4月,根據上級決定,成立了四川第一路紅軍游擊隊,李家俊為司令員,唐伯壯為政委,雷玉書為副司令員,開展游擊戰爭。軍閥劉存厚命令萬源駐軍劉志超派兵“清剿”。李家俊機智地指揮部隊,在農曆四月初三夜半在白羊廟分三路襲擊敵人。這一仗共殲敵70餘人,繳獲槍支50餘支,鼓舞了革命軍民的鬥志。
劉存厚在白羊廟失利後,命令廖雨辰帶領近三個團的兵力趕赴萬源“清剿”游擊區。游擊隊採取誘敵深入、轉移到外線作戰的方針,於1929年9月18日趁敵不備,以1000餘人的兵力夜襲白羊廟敵指揮部,擊潰敵軍一個營,收復了白羊廟、石塘壩;並先後在龍潭河、石塘壩、木納溪等地,給敵軍以沉重打擊,迫使廖雨辰龜縮在萬源城內。敵人的第一次“圍剿”被粉碎了。接着,游擊隊又擊敗了劉存厚於11月中旬發動的第二次“圍剿”。李家俊在戰鬥中機智勇敢、指揮靈活、多謀善斷,還多次化裝深入敵人巢穴探聽敵情,顯示出大無畏的革命膽略和勇氣。
1929年底,四川省委派李哲生(文強)到固軍壩加強游擊隊工作,成立了宣(漢)、達(縣)、城(口)、萬(源)四縣行動委員會和城、萬紅軍總指揮部,由李哲生任書記,李家俊任副書記兼城、萬紅軍總指揮。這時,川東遊擊隊已發展到2000多人,800多條槍,建立了1000餘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據地,還成立了一個縣農會,四個區農會和23個場農會,革命力量有了大的發展。
1930年5月,反動軍閥劉湘、劉存厚聯合集結了五個團的兵力,加上宣漢等四個縣的民團,約萬人,對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圍剿”。敵人步步為營,把游擊區團團圍住。戰鬥中游擊隊損失很大。游擊隊化整為零,時聚時散,不斷打擊敵人。但是由於敵我力量懸殊,這一地區的鬥爭於7月失敗。
不久,李家俊調到中共四川省委作軍事工作。在省委領導下,李家俊以重慶為中心,先後在江津、合川、忠縣、長壽等地策動武裝起義。但由於敵人力量強大,加上受李立三錯誤路線的影響,幾次暴動均遭失敗。1931年春,省委西遷成都後,李家俊擔任川東特委軍委書記,後又任江巴中心縣委軍委書記,負責領導以重慶以中心的川東各地的軍事武裝工作。儘管當時重慶環境十分險惡,李家俊仍英勇機智地在敵人心臟堅持鬥爭。
[2]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41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百度陈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