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小玲

(中國殘疾運動員)

鎖定
張小玲從小就喜歡打乒乓球,十一二歲時在欽州已小有名氣。一天,電視裏一個場面吸引了她:中國乒乓球運動健兒在嘹亮的國歌聲中、迎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舉起了手裏的獎盃。她心裏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要好好地練球,也要當世界冠軍!”天有不測風雲。張小玲21歲時右腳患上惡性腫瘤,醫生説只有截肢才能保住性命。
中文名
張小玲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7年
職    業
乒乓球運動員
出生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

張小玲個人經歷

著名殘疾人女子乒乓球運動員。 張小玲從小便酷愛乒乓球運動,19歲時,因腿病延誤治療而被迫截肢後,她仍堅持刻苦練習乒乓球,她決心要用雙手扼住命運的喉嚨。張小玲是個倔強、不服輸的人,從1985年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運動會起,為了實現自己“一定要拿第一名”的信念,她幾乎是拼命地苦練,殘端和假肢接觸的地方經常磨破出血,甚至曾將一條鈦合金的假肢練斷成兩截。20年來,張小玲換過的假肢有13條,被假肢磨損的肉體厚度超過兩公分。正是靠着這股狠勁和拼勁,只要有她參加的比賽,金牌基本不會旁落。1988年8月她首次參加在韓國漢城舉行的第八屆殘奧會,奪得女子乒乓球單打和團體2枚金牌。被欽州市人民政府曾給予記大功一次。授予市勞動模範稱 號。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給予記特等功一次,授予自治區勞動模範稱號。在以後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屆殘奧會上,每次都獲單打和團體2塊金牌。 其中在2004年雅典殘奧會乒乓球比賽中,47歲的張小玲奪得TT8級女子單打金牌,是中國參加殘奧會20年以來奪得的第100枚金牌。此後,張小玲又與隊友合作榮獲女子團體金牌,獲得了殘奧會個人和團體賽兩個“五連冠”,這既是張小玲在殘奧會上的五連冠,也是殘奧會歷史上迄今為止的五連冠。2008年就年滿50歲的張小玲還要第六次披掛上陣,力爭“六連冠”。張小玲榮獲多項個人榮譽,包括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自強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十佳殘疾人運動員。

張小玲職業生涯

2021年10月25日,在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乒乓球TT8女子團體比賽中獲得銀牌 [1] 

張小玲人物生活

愛球 從小想當世界冠軍
手術後,張小玲在村裏開了一家雜貨店。一張廢舊的報紙讓她重新有了當冠軍的夢想。“1984年的一天,我在羊城晚報上看到一則消息:第一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在合肥舉行。”張小玲在絕望之中看到了希望,她偷偷拿出30元託同學買木材做乒乓球桌。之後,她在賣貨的間隔不停地練球,同時又給廣東、廣西體育局寫信,表明自己的意願。
兩地的體育局都給了她迴音,廣西體育局還專門派人前去考察,他們發現張小玲的身體狀況和球技都不錯,但遺憾地告訴她:“你已錯過了報名的時間,好好練吧,以後肯定有機會的。”
“喊”球 喊出氣勢喊出冠軍
機會來了。張小玲要參加1985年在桂林舉行的乒乓球錦標賽。第一次出遠門,沒想到就拿了第一名。從此,張小玲一發不可收拾,屢戰屢勝,成為殘疾人的“乒壇皇后”。
而每次比賽時,觀眾通過電視都會發現,張小玲在賽場上喜歡“喊”和“跳”,記者也忍不住問她為什麼,張小玲回答:“通過喊和跳,可以給自己信心,滅對手威風。”2004年9月,在雅典舉行的第十二屆殘奧會上,47歲的張小玲對陣瑞典17歲的選手科瓦斯。對手比張小玲小整整30歲,且只是兩腿略有麻痹,在移動方面佔有明顯優勢。
張小玲回憶説:“這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心理的較量。當時在9∶10的不利情況下,我心裏想,這個球要大膽一些,我要使自己興奮起來,打一個球喊一聲。”當張小玲將最後一球扣在對手一邊的球枱上結束比賽時,她隨即跳起來同時大叫一聲:“好!”這一喊真的把科瓦斯喊懵了——在對方稀裏糊塗中,張小玲摘下了殘奧會桂冠。
張小玲總結説:“如果對方水平太低,我就不喊,犯不着嘛。遇到水平相當的對手時,我不僅喊,還要跳。比如,在與比利時、法國、日本、瑞典等水平相當的對方較量時,我贏她們主要贏在心理戰術上,每打一個關健的球我都要大喊一聲:‘好’、‘上’等,這樣不僅鼓勵了自己,給對手的心理也是一個極大的衝擊,對手的底氣在我大聲的叫喊中沉沒了。”
練球 練到骨頭磨掉角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對於高位截肢的張小玲,從為獲得第一塊金牌起,她就拖着殘腿與假肢開始了殘酷的“搏鬥”……1987年,第二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在唐山舉行,張小玲取得了女子單打冠軍的好成績。為此她苦練了整整兩年,運動量太大,結果把假肢都練斷了。
除此之外,張小玲還因練球換掉的假肢在13條以上。而每次換假肢,都是一次意志的考驗,因為在磨合的幾天裏,新假肢與殘腿每摩擦一次,疼痛就像絞心一樣,鮮血直流。換了13次的假肢,張小玲經受無數次的痛楚。長久以來,張小玲的殘腿被假肢磨損的肉體厚度超過4公分,換句話來説,這4公分的大腿肉全部被假肢磨黑了,變成了死肉。
教練和隊友看了不忍心,每次換假肢後都勸她休息兩天。可張小玲心裏明白,乒乓球不像其他項目,訓練一定要有連貫性,稍微放鬆一下,球藝就會下降,進而影響比賽。
張小玲向記者説起了磨得最嚴重的一次:1988年漢城殘奧會上她得了兩塊金牌,而腿上裝的只是價值500元的“鉛腿”,足有4公斤重。早上6時起牀,乘1個小時車到賽場,然後進行訓練,到半夜零點以後才返回住地。由於練得多,走路多,假肢與殘腿的結合處磨起了很多小血泡。好在她應急經驗豐富,出國前自帶了50多張“創可貼”,把藥貼在傷口,再戴上假肢,以減少假肢與皮肉的摩擦,多的時候貼過6張。
貼膏藥雖然可以減輕痛苦,但每一次換藥卻不輕鬆,起碼要耗費半個小時甚至1個小時。當時的洗澡條件較差,沒有淋浴,換藥時由於泡得不夠,“創可貼”沒有完全開啓,撕下藥膏時皮肉也跟着一片片被撕了下來,“那真是鑽心的痛啊,痛得晚上根本無法睡覺,實在頂不住了就擦一些‘萬花油’止痛,然後再沾上棉花,以免假肢直接接觸殘腿。”可兩天後換藥時,才發現棉花沾得更緊,又得咬咬牙一點一點的慢慢扯出來。
比賽結束後,張小玲的殘腿已被折磨得不行,她咬着牙上了飛機,回到南寧時連一步都不能走了,教練只好用自行車推着她走。這事傳開後,自治區民政廳花費1萬元為她裝了一條輕點的假肢。
由於劇烈運動,假肢和肌肉摩擦太猛,不但皮肉模糊,就連骨頭也被磨損掉一角。2002年的一次比賽後,教練袁峯看到張小玲血肉模糊的肢體與假肢連接時,這位血性男兒也忍不住流下了淚水……
“寫”球 日記“寫”球十多年
張小玲連連獲冠軍,還緣於她樂此不疲地“寫”球。每次訓練或賽後,她都會回顧每一個細節:這個球為什麼贏?那個球為什麼輸?然後把經驗和感受在寫在日記本上——有時連比賽時乒乓球桌的高度都記下來。
“電視上有個外國網球運動員曾經得了139次金牌,還那麼認真地對待每一次比賽。我要學習她這種刻苦拼搏的精神。上次冠軍只是漢城的冠軍,現在一切要從頭開始,要一分一分去練,一個球一個球去拼,直到下一次勝利為止。”這是1989年元月,張小玲剛從漢城殘奧會上拿回冠軍後在日記本上寫下的。
“第二局打得非常艱難,兩隊比分不斷逼平。對手的腿不殘,行動敏捷,而我們都是下肢殘疾,行走不便。她們掌握了這個弱點,不斷吊球,迫使我們大量走動,造成失球。這時我想到了身後的祖國和人民,不禁充滿信心,果斷調整戰術後,我們最終戰勝了對手。”這是張小玲在1996年殘奧會團體賽後寫下的總結。
……
10多年來,她一共留下了30多本厚厚的訓練和比賽心得。記者翻看了其中一些日記本,它們已經略顯發黃,邊緣磨起了毛,看樣子沒少被翻過。
痴球 夢裏心中都是球
自從1987年張小玲拿到第一塊金牌後,一年當中,她有一半的時間在外面訓練或比賽。每次回家後,白天在欽州市殘聯上班,晚上7時到10時30分堅持練球從不間斷。丈夫陸貽東是司機,也是陪練之一,但更多的時候是幫張小玲撿球。據陪練介紹,張小玲訓練十分刻苦,多的時候每個晚上要打完6~7筐、近3000個乒乓球。陸貽東就這樣一個一個地將球撿了,再拋給妻子。
談到自己的一雙兒女,張小玲一臉愧疚:“記得兒子剛滿5個月時,我就去美國訓練,一去就是半年,等我回來時,兒子都不認我了,更不要我抱。説實話,我對兩個孩子付出的太少,這麼多年來,他倆從來沒有進入到我的夢裏。我的心裏全是球,只有在‘六一’或不練球時,才偶爾想起他們。作為一個母親,我心裏很內疚。”如果按照常規的標準來看,張小玲似乎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記者在她媽媽的帶領下“參觀”了她的家。從客廳到卧室,日常用品和換洗的衣服雜亂地堆放着;地板也不太乾淨,看得出不常打掃。“他們太忙了。”小玲的媽媽説。
參考資料
  • 1.    乒乓球成績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賽事成績發佈系統[引用日期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