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學軍

(安徽醫科大學原校長)

鎖定
張學軍 [6]  ,男,1955年8月出生,安徽宿松人,醫學博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1] 
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病研究所所長 [1] 安徽醫科大學疑難重症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3] 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特聘教授 [4] 海南博鰲超級醫院皮膚醫學中心領銜專家 [5]  ,國家醫學本科規劃教材《皮膚性病學》主編, [7]  中華醫學會銀屑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首席專家 [1]  ,第二屆國家名醫-國之大醫。 [8]  曾任安徽醫科大學校長,亞洲皮膚科學會主席,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1] 
中文名
張學軍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安徽宿松
出生日期
1955年8月
畢業院校
上海醫科大學
教學職稱
教授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性    別

張學軍人物經歷

張學軍 張學軍
張學軍,上海醫科大學皮膚病博士研究生 [1]  ,現任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安徽省疑難重症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 [13]  ,華山醫院皮膚科特聘教授 [1]  。曾任安徽醫科大學校長 [10]  、副校長 [9]  ,黨委副書記 [11] 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安徽省政協科教文衞體委員會副主任 [12]  。美國Mayo Clinic 客座教授 [1] 

張學軍學術兼職

安徽省醫學會副會長 [14] 
安徽省科協副主席 [15] 
中華醫學會理事 [17] 
全球銀屑病監測項目(GPA)亞太地區協調員 [6] 
國際銀屑病協會(IPC)理事 [18] 
國際紅斑狼瘡遺傳聯盟(SLEGEN)名譽會員 [1] 
美國皮膚科學會(ADA INN)國際名譽會士 [1] 
亞洲皮膚科學會(ADA)主席 [1] 
國際皮膚科學會(ISD)常務理事。 [16] 
國際皮膚科學會聯盟(ILDS)常務理事 [1]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編委
美國Mayo Clinic客座教授 [1] 
亞洲皮膚科學會會長等
院士候選: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 
2024年3月,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30] 

張學軍研究方向

致力於皮膚遺傳病,特別是複雜性皮膚遺傳病研究。

張學軍主要貢獻

主編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皮膚性病學》第5-9版。 [7] 
國家衞生部醫學研究生規劃教材《皮膚性病學》 [7]  、《醫學科研論文的撰寫與投稿》等在內專著、教材和科普叢書。
截至2021年2月發表論文340篇,被引大於15000,H指數60;發表的論文改寫20種國外英文版教科書,改寫或者命名遺傳學百科全書OMIM)41個條目。先後以課題負責人身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次,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次,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3次,教育部一等獎1次,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次,中華醫學獎科普獎1次。獲國際皮膚科學會聯盟(ILDS)突出成就紀念獎,國際銀屑病學會(IPC)突出貢獻獎,談家楨科學獎-臨牀醫學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創性成果。 [6] 

張學軍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1. Chen JJ, Huang W, Zhang XJ,etal.A novel linkage to generalized vitiligo on 4q13-q21 identified in agenomewide linkage analysis of Chinese families Am J Hum Genet, 2005 ;76(6).1057-1065. (2019)IF=10.5022. [20] 
2. Xu S, Yin X,Zhang X, etal. Genomic Dissection of PopulationSubstructure of Ha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 in Association Studies Am J Hum Genet. 2009 Dec;85(6):762-74. (2019)IF=10.5023. [21] 
3. Chen J, Zhang X, Liu J,et al.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han chinesepopulation revealed by genome-wide SNP variation Am J Hum Genet. 2009 Dec;85(6):775-85. (2019)IF=10.5024. [22] 
4. Zhang XJ, Huang W, Zhang JZ,et al. Psoriasi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variants within LCE gene cluster at 1q21 Nat Genet. 2009 Feb;41(2):205-10. (2019)IF=27.6035. [23] 
5. Wen Y, Liu Y, He CD, etal.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of aninhibitory upstream ORF in the human hairless transcript cause Marie Unnahereditary hypotrichosis Nat Genet. 2009Feb;41(2):228-33 (2019)IF=27.6036. [24] 
6. Han JW, Zheng HF, Zhang XJ, et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 identifies nine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at Genet. 2009 Nov;41(11):1234-7. (2019)IF=27.6037. [25] 
7. Zhang FR, Huang W, Zhang XJ, Liu JJ,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Leprosy New Engl J Med. Dec 2009;361(27):2609-18. (2019)IF=74.6998. [26] 
8. Quan C, Ren YQ, Yang S, Zhou Y, Zhang XJ,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for vitiligo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at 6q27 and the MHC Nat Genet 2010 42(7), 614-618. (2019)IF=27.6039. [27] 
9. Sun L-D, Cheng H, Yang S, and Zhang X-J, et al.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six new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loci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Nat Genet 2010, 42(11): 1005-9. (2019)IF=27.60310. [28] 
10.Wang LD, Zhou FY, Cai, Z.-M., & Zhang, X.-J,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ese subjects 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atPLCE1 and C20orf54 Nat Genet, 2010Sep;42(9):759-63. (2019)IF=27.603 [29] 

張學軍獲獎記錄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7] 
是首批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19] 
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 
2005年度和2006年度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05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以及其他省部級三等獎5項。
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獲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6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