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四知

鎖定
張四知(1588前~1647後 [4]  ),字伯廉,號貽白 [6] 又號巖叟 [5]  ,山東兗州府沂州費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人。貌寢甚,嘗患惡瘍。天啓二年(公元1622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崇禎時累官至禮部右侍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廷推閣臣,位列其中,給事中李淳力陳其貪污狀,四知力辯,薛國觀亦力援之,次年五月遂入閣。在位四年,碌碌無為,劾之,帝不應。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六月以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致仕。明亡降清,後不知所終。
全    名
張四知
伯廉
貽白、巖叟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山東兗州府沂州費縣
出生日期
約 1588年(1588年前)
逝世日期
約 1647年(1647年後)
在位時間
1639年5月8日 至 1642年7月11日
最高官職
武英殿大學士

張四知人物生平

張四知起家翰林

張四知,字伯廉,號貽白 [6] 又號巖叟 [5] 山東兗州府沂州費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人。 [1]  行一,民籍恩貢生。 [21]  其人因曾患惡化潰瘍,相貌十分醜陋。 [8]  治《易經》 [21] 天啓元年(1621年)鄉試 [7]  二十三名舉人 [1] 二年(1622年)會試二百二十一名貢士,殿試三甲四十四名,賜同進士出身,着刑部觀政 [1] 六月二十四日(7月31日),與蔣德璟等三十六人同選為庶吉士。 [10]  四年正月十八日(1624年3月7日),與張士範等十五人同授翰林院檢討。 [11]  五年(1625年),回鄉養病。 [1]  七年十二月十七日(1628年1月23日),與傅冠、謝德溥一起恢復原職。 [12] 
崇禎元年二月十日(1628年3月15日),以翰林院編修身份與江鼎鎮等八人充經筵展書官。 [13]  同年升侍講學士、起居注官。 [1]  三年六月二十日(1630年7月29日)與吏科給事中孔聞詩共同擔任前往晉王府冊封藩王的使者。 [14]  七年(1634年)升右諭德。八年(1635年),升南京國子監祭酒。九年(1636年)升少詹事。十年(1637年)升禮部右侍郎,協理府事。充實錄副總裁、日講官,侍經筵。 [1] 

張四知援引入閣

十一年(1638)年六月,為詹事。 [6]  朝廷推舉閣臣忽然提到他。工科給事中 [6]  張淳彈劾他任南京國子監祭酒時貪污的情況。四知怒,在皇帝面前極力辯駁,説自己孤立,為廷臣所嫉妒。崇禎帝心裏很感動,薛國觀也幫助他。 [8]  至十二年(1639年),復為禮部右侍郎。 [1]  五月八日(6月8日) [15] 升禮部尚書,進東閣大學士,改文淵閣大學士、户部尚書,授太子少保 [1] 魏照乘姚明恭同入閣 [15] 六月三日(7月3日)以敍之前守禦功勞的名義復楊嗣昌為兵部尚書,同時賜張四知與魏照乘、姚明恭金幣,蔭其子入國子監讀書。 [16] 

張四知庸劣充位

十三年(1640年)六月,範復粹為首輔,御史魏景琦劾復粹及張四知學淺才疏,伴食中書,遺譏海內,帝不應。 [17]  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1641年4月3日),崇禎帝病癒,召張四知等閣臣、駙馬冉興讓、尚書侍郎科道等於乾清宮,言時局至此為自己罪過,張四知等連忙引罪自身。冉興讓説這是氣數,四知等也跟着這麼説。 [18]  同年敍恩 [6]  加太子少傅,進武英殿大學士。 [1]  十五年(1642年)五月考滿,加太子太保,改吏部尚書。 [6]  張四知秉政四年,與姚明恭、魏照乘皆庸劣充位而已。給事中馬嘉植,御史鄭昆貞、曹溶等劾四知,崇禎帝皆不納。 [8]  六月十五日(7月11日),致仕 [19] 馳驛回籍 [1] 

張四知仕清未成

清軍入關進入山東後,張四知逃往南京。 [2]  順治三年三月二十六日(1646年5月11日),張四知自江南來投清 [3] 他到京師後請求覲見順治帝,但等了一年都沒消息。吏部於順治四年十月十一日(1647年11月7日)稱其年逾六旬,令其致仕回籍,得到批准 [4]  。後不知所終。

張四知個人作品

費縣城西南許家崖有玉環山仙人洞,張四知曾在洞裏避暑,題有一詩,膾炙人口:
四面青山一線天,古洞深藏峭壁間。
遠隔咸陽三千里,避秦何必進桃源?

張四知軼事典故

張四知與弟不和

為拆舊蓋新事宜,張四知兄弟倆產生了分歧。張四知將其弟灌醉,騙得親弟財產,後手拿其弟張四維醉中按了手印的賣房契,説是遵旨。無奈之中,張四維負氣出走。

張四知禍亂鄉里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四知因費縣城遭劫事,囑科臣張縉彥題參費縣知縣李培元、典史王璞、訓導孫振祚,練總沂州百户胡靖等以及無干百姓,致使前列人等被監禁一年多,所活命者無幾。可想喝費縣水長大的費縣人,如此對待他的父母官以及同鄉父老,如果當時誰遇到這樣的待遇,命都不保還能歌頌他嗎?當時一個孫姓生員罵張四知,用費縣話講是説“大閨女生的”。

張四知惡有惡報

張四知晚景悽慘,死後由徒弟門人葬石溝村南嶺,建國后土地整改,平其墳墓。張四知去世後,偌大財產不知所終,方城一個小商販,冒張四維之名,將老林林地變賣,現閣老府為僅存遺址。張四知的家產。據明朝降將夏成德統計“原任先朝輔臣張四知遺下在沂城房產二所,大小草瓦房七十九間,莊四處,大小牛六隻,地畝未經丈量。”

張四知史料記載

張廷玉 等《明史·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程國祥傳附張四知》 [8] 
曹溶《崇禎五十輔臣傳·張四知》 [6] 
陳盟《崇禎閣臣行略·張四知》 [5] 
李敬修 等《費縣誌·選舉 進士 舉人》(光緒二十二年版) [7] 
《天啓二年壬戌科進士履歷便覽·張四知條》 [1] 

張四知親屬成員

曾祖
張節。 [21] 
祖父
張永時。壽官。 [21] 
父母
張渭。以子四知貴贈武英殿大學士。 [20] 
陳氏。贈孺人。 [21] 
王氏。封孺人。 [21] 
兄弟
張四維。四知弟。
張爾藴、張爾採、張爾抱。 [21] 

張四知人物評價

陳盟《崇禎閣臣行略》:四知貌獨寢,才識卑下,遊處常與其類,俱不敢近方正士也。常患惡瘍,掌指間盡白瘢,凡講習諸差,鹹不敢與,自安庸劣,數退處,交遊恆寡,時局人以為異己,因其地步漸近,疏論之而無可言者,言為祭酒,日私賣國學倉米若干,其實南雍倉糧大司成司其出入,例不稽核,故無左驗。四知憤甚,遂於上前極力辨,言為廷臣所嫉如此。上意頗動,韓城(薛國觀)因汲引之,遂得大拜。歇後鄭五,豈足專美於前哉?可慨也! [5] 
張廷玉《明史》貌寢甚,嘗患惡瘍……三人者(張四知、姚明恭、魏照乘),皆庸劣充位而已。 [8] 
錢海嶽《南明史》復粹、四知、炤乘,在位無所發明,國亡又欠一死,易曰:“覆餗”,詩稱“彼相”,殆不能無貽譏雲。 [9] 
參考資料
  • 1.    《天啓二年壬戌科進士履歷便覽·張四知條》:張四知。曾祖節。祖永時,壽官。父渭。(注:以上字跡不清,據同年序齒錄及縣誌相關資料考證)詒白。易二房。丁酉二月二十三日生(注:官年多與實際年齡不符,不足為信)。費縣人。鄉二十三名,會二百二十四名,三甲四十四名。刑部政,改庶吉士。甲子,授檢討。乙丑,養病。丁卯,除原職,誥敕。戊辰,升侍講、起居。甲戌,升右諭德。乙亥,升南國子監祭酒。丙子,升少佔(詹)。丁丑,升禮部右侍郎,協理府事,充付(副)總裁、日講官、經筵。己卯,升禮部右侍郎。本年,進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進文淵閣、户部尚書、【太】子少保。辛巳,【太子】少傅改吏部尚書,進武英殿。壬午,馳驛回籍。
  • 2.    錢海嶽.《南明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4131頁
  • 3.    世祖章皇帝實錄 卷之二十五 順治三年 三月 二十六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1-07]
  • 4.    世祖章皇帝實錄 卷之三十四 順治四年 十月 十一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1-07]
  • 5.    陳盟:《崇禎閣臣行略》張四知條。
  • 6.    (清)曹溶《崇禎五十輔臣傳·張四知》:張四知,字伯廉,號貽白,費縣人。天啓壬戌進士。己卯六月初十日,由禮部右侍郎升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十一月,敍守城功加太子少保,改户部尚書,進文淵閣。辛巳,敍恩加太子少傅,進武英殿。壬午五月考滿,加太子少保,改吏部尚書。七月予告。戊寅六月,四知為詹事。工科給事中張淳抖其祭酒時諸穢行,不當濫與枚卜。
  • 7.    李敬修 等《費縣誌·卷七 選舉 舉人》(光緒二十二年版):張四知,天啓元年辛酉科,見進士。
  • 8.    張廷玉 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4月:第6546頁
  • 9.    錢海嶽.《南明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4200頁
  • 10.    熹宗哲皇帝實錄 卷二十三 天啟二年 六月 二十四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21]
  • 11.    熹宗哲皇帝實錄 卷三十八(梁本) 天啟四年 正月 十八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21]
  • 12.    附錄 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 天啟七年 十二月 十七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21]
  • 13.    附錄 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 崇禎元年 二月 十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21]
  • 14.    附錄 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 崇禎三年 六月 二十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21]
  • 15.    附錄 崇禎實錄 崇禎十二年 五月 八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21]
  • 16.    附錄 崇禎實錄 崇禎十二年 六月 三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21]
  • 17.    張廷玉 等《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範復粹傳》:十三年六月,(薛)國觀罷,復粹為首輔……御史魏景琦劾復粹及張四知學淺才疏,伴食中書,遺譏海內。帝以妄詆下之吏。
  • 18.    附錄 崇禎實錄 崇禎十四年 二月 二十四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21]
  • 19.    附錄 崇禎實錄 崇禎十五年 六月 十五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21]
  • 20.    李敬修 等《費縣誌·卷七 封贈》(光緒二十二年版):張渭,以子四知贈武英殿大學士。
  • 21.    《天啓壬戌科進士同年序齒錄》:張四知,山東兗州府費縣,民籍,恩貢生。字伯廉,號貽白、治《易經》。行一,丁酉年二月二十三日生。辛酉鄉試二十三名,會試二百二十四名,廷試三甲四十四名。刑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甲子授檢討,纂修《實錄》,教習內書堂。曾祖節。祖永時,壽官。父渭,贈翰林院檢討,徵事郎。母陳氏,贈孺人。永感下。娶王氏,封孺人。子爾藴、爾採、爾抱。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