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傑

(中國重慶籍藝術家)

鎖定
張傑 [1]  ,男,油畫家、現為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協重大題材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7] 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重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美協油畫藝委會主任。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英才計劃創新領軍人才、許多作品在國內外美術館舉辦個展和參加重要學術性展覽,並被中國美術館等國家級美術館、博物館正式收藏。
中文名
張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8月
畢業院校
四川美術學院
職    業
高校教師、藝術家
主要成就
在油畫語言的研究與中國精神表現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在中國高等美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進行了一些列創新性研究與實踐,形成了川美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
出生地
重慶
代表作品
《遙遠的星》、《高原的雲》、《千軍萬馬》、《黑白世界》、《綠色印記》、《城市夢》、《戰鬥在黎明前的黑暗》等
職    稱
教授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

張傑藝術風格

張傑是一個十分重視油畫語言研究的藝術家。儘管他的作品題材豐富,但他立足於繪畫本體語言的研究,致力於當代性的表達。他喜歡用斑駁、閃爍、厚重、質樸的色塊構成畫面統一的色調,然後利用零散的光源,將畫面的色與光有機地統一起來。同時,他減弱線條、空間的描述功能,將所表現的對象置入那些跳動、迷離的色塊中,使形象在二維的平面上產生時隱時現、或明或暗的視覺效果。既有西方的形式結構,又有東方化的意象表達,既強調油畫材料本身的肌理特徵,又突出所描述對象的物性。張傑從語言到審美趣味,都有一種向傳統的迴歸,以及對東方文化精神的守望。
在張傑的油畫山水中,強調作品背後那種獨特的、東方式的中國文化經驗。作品的審美觀念、文化意味都在他的中國山水畫的空靈、灑脱,東方化的意象表現,以及作品背後藴含的那種獨特的自然意識——共同使作品具有了一種“中國身份”。 張傑圍繞城市與都市化的變遷,創作了大量反映普通民眾生活與生存狀態的作品,藝術家從微觀的、日常的視角切入,但作品卻被賦予了豐富且多樣的現實肌理,既反映出藝術家所秉承的現實主義視角,也體現出圖像時代的一些視覺特點,如虛擬、仿像、幻化,由此反映在波瀾壯闊的現代化變遷中,一種能反映時代鉅變的文化精神。張傑一直秉承着現實主義的傳統,希望立足於當代的文化與社會情景,為作品注入新的內核,呈現當代的人文精神與藝術品格。

張傑藝術履歷

張傑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1年
《重疊的目光——張傑作品展》 [2]  江蘇省美術館
南京,中國
2019年
《自.在.觀——張傑作品展》 [3]  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上海,中國
《見素抱樸——張傑油畫展》 [4]  廈門中華兒女美術館
廈門,中國
2017年
《時空交錯——張傑油畫展》 德國路德維希丟勒博物館
德國
2016年
《意向心像——張傑油畫作品展》 威海半島美術館
威海,中國
2015 年
《逝者如斯——張傑油畫展》 無錫鳳凰藝都美術館
無錫,中國
2013年
《山非山——張傑油畫作品展》 新繹空間 798藝術區
北京,中國
2011年
《山水幻象——張傑油畫作品展》 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2009年
《行-致遠——張傑油畫作品展》 挪威裏瑟爾美術館
挪威
2008年
《山外有山—張傑油畫藝術展》 四川省美術館
成都,中國
1997年
《張傑意大利寫生作品展》 意大利博洛尼亞丁氏藝術中心
意大利
1993年
《張傑油畫展》卡爾加尼中華文化中心、温尼伯文化中心
加拿大
《張傑油畫展》 台中新美畫廊
台灣,中國
1992年
《張傑油畫作品展覽》 香港十三藝廊
香港,中國
1991年
《張傑油畫作品個展》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重慶,中國
1990年
《張傑油畫個展》 台灣中華書局
台灣,中國

張傑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1年
《百年輝煌 武漢記憶——全國美術作品特邀展》 [5]  湖北美術館 中國美協主辦
武漢,中國
2020年
《可見之詩”第四屆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 中國油畫學會主辦
濰坊,中國
《大美“雙區”慶祝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美術作品展》廣東美術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廣東省政府主辦、
廣州,中國
《全國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 [6]  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京,中國
2019年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進京展 》 中國美術館 國家文旅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
北京,中國
《綿延——中德藝術邀請展 》 德國法蘭克福塔努斯坦因現代藝術博物館
德國
《新媒體的飛翔——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展 》 韓國寄堂美術館
韓國
《大路西行——中國油畫作品展》 甘肅省美術館 中國油畫學會主辦
蘭州,中國
《精神.圖式——首屆中國寫意油畫雙年展》 吉林藝術學院美術館
長春,中國
2018年
《師壇錦瑟——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師作品邀請展》 上海中華藝術宮
上海,中國
《川上同行”——川美八人展》 深圳關山月美術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深圳、上海,中國
《文脈傳薪——2018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作品年展》 關山月美術館
深圳,中國
2017年
《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抽象展)》今日美術館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北京,中國
《茁壯生長的力量”當代藝術展 》 悉尼文化藝術中心
澳大利亞
《江南如畫”——2017中國油畫作品展》 蘇州美術館 中國油畫學會主辦
蘇州,中國
《文脈傳薪——2017中國寫意油畫學派名家研究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藝術山西——當代藝術大展 》 山西美術館
太原,中國
《美在生活——全國寫生藝術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中國新當代藝術年度人物提名展》 四川省美術館
成都,中國
2016年
《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 西安美術學院美術館 中國文化部主辦、中國美協
西安,中國
《全國工業美術作品邀請展》 重慶美術館 中國美協藝術委員會主辦
重慶,中國
《可見之詩——第三屆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 中國油畫學會主辦
濰坊
《文脈傳薪——中國寫意油畫學派邀請展》 深圳何香凝美術館今日美術館
深圳、北京,中國
2015年
《品質與格調——中國油畫家邀請展》 上海平閣文化畫廊
上海,中國
2014年
《畫憶江南——中國當代油畫名家邀請展 》江蘇省美術館 中國美協、中國油畫學會主辦
南京,中國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浙江美術館 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
杭州,中國
《山東首屆國際藝術雙年展》 山東美術館 中國美協、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
濟南,中國
《2014南京國際藝術雙年展》
南京,中國
2013年
《藝術的品格——中國油畫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吾土吾民——中國油畫邀請展》 廣西美術館重慶美術館 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主辦
廣西、重慶,中國
《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作品展覽》 山東美術館
濟南,中國
《悦色青黃——中國百名藝術家赴歐美藝術巡展》
倫敦,英國
《個體生長——當代藝術動力展》天津美術館石家莊美術館
天津、石家莊,中國
2012年
《鏡.境——張傑、翁凱旋、範勃、譚天油畫作品展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廣州,中國
《中國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藝術家作品展》 北京中國畫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中式表現——中國當代油畫作品展》 鳳凰藝都美術館
無錫,中國
2011年
《2011成都雙年展“特別邀請展”、當代藝術文獻展 》 成都蘭頂美術館
成都,中國
《中國當代藝術展》 葡萄牙國家美術館
葡萄牙
《第19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 中國美術家協會
杭州,中國
《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中國油畫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中國油畫赴日本交流展覽》日本東京日中友好會館
東京日本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中國油畫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10年
《京都美術館第36屆AJAC展》 日本東京都美術館
日本
2009年
《開放的視域----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展》 捷克國家美術館
捷克
2008年
《記錄歷史《中國美術大事記》中國美術家代表作邀請展》 北京世紀壇美術館
北京,中國
《中國油畫家代表團赴台灣寫生及藝術交流展》台東美術館
台灣,中國
2006年
《無盡江山——中國南北油畫家作品邀請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04年
《中法文化年“彼此”——四川美術學院當代藝術展》
圖盧茲,法國
2003年
《攜手新世紀——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02年
《中國小幅油畫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01年
《重慶辣椒”當代中國藝術展》 卡塞爾火車站展廳
德國
1998年
《第十四屆“新人新作展》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協主辦
北京,中國
1997年
《97中國藝術大展——歷史畫和主題性創作》 文化部
北京,中國
1996年
《海峽兩岸名家油畫百人大展》 台北
台灣,中國
1994年
《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
北京,中國
《中國綜合藝術展》 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漢城美術館
韓國
1993年
《中國油畫雙年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92年
《首屆中國油畫年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91年
《中國油畫作品巡迴展》
日本、美國、加拿大
1990年
《第三屆亞歐藝術雙年展》 土耳其國家美術館
土耳其
1989年
《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88年
《中國現代藝術展》 南斯拉夫美術館
前南斯拉夫
1987年
《首屆中國油畫展》 上海展覽館
上海,中國
1984年
《第二屆四川美術學院師生作品進京展 》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82年
《中國藝術展》 剛果國家博物館館、扎伊爾美術館 中國展覽公司
剛果扎伊爾
1981年
《首屆四川美術學院師生作品進京展 》 中國美術館
北京,中國
1980年
《四川省美展》 四川省展覽館
成都,中國
《四川省青年美展》 四川省展覽館
成都,中國

張傑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21年
獲“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稱號
重慶,中國
獲“重慶市第四屆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9年
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教育部,中國
獲“重慶市優秀美術作品二等獎”
重慶,中國
2016年
獲“重慶市第六屆優秀美術作品三等獎”
2015年
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國務院,中國
2014年
獲“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
重慶,中國
2013年
獲“重慶市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
獲“重慶市首屆油畫展優秀作品獎”
2012年
獲“重慶市文化藝術五個一批藝術人才”
2009年
獲“重慶市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6年
獲“中國國際藝術品投資與收藏博覽會優秀獎“
北京,中國
2004年
獲“重慶市美術書法大賽一等獎“
重慶,中國
1999年
獲“重慶市優秀美術作品銀獎“
1993年
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優秀教師”稱號
成都,中國

張傑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作品
收藏機構
地點
油畫《歷史的一頁》
北京,中國
油畫《戰鬥在黎明前的黑暗》
油畫《聖山上飄來一片雲》
油畫《繁城》
深圳,中國
油畫《上升的板塊》
濟南,中國
油畫《遵義會議》
遵義美術館
遵義,中國
油畫《城市夢》
上海,中國
油畫《間》
油畫《曦》
油畫《消融的風景》
油畫《茫之境》
油畫《今夜星光燦爛》
中國文化部
北京,中國
油畫《大地系列》
上海,中國
油畫《大地寶藏》
油畫《綠色的希望》
加拿大温哥華大學美術館
加拿大
油畫《大地》
油畫《回望井岡山》
北京,中國
油畫《陳其美》
絲網版畫《此詫風雲》
浙江省美術館
杭州,中國
油畫《鶴湖新居》
深圳,中國
油畫《升》
華夏銀行重慶分行
重慶,中國
油畫《造城》
油畫《切割的風景》
油畫《遠山也精彩》
油畫《藍色遐想》
無錫鳳凰藝都美術館
無錫,中國
油畫《大地顫音》
威海,中國
油畫《錦》
廈門,中國
油畫《喜馬拉雅》三幅
重慶機場集團貴賓廳
重慶,中國
油畫《日月同輝》
昆明國際機場機場專機樓
昆明,中國
油畫《聖潔的玉龍》
壁畫《天府巷》
成都,中國
壁畫《蜀道》
壁畫《古蜀漢風》

張傑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瑞風》
《瑞風》 《瑞風》
600X250cm,2021年
《夢幻之都》
《夢幻之都》 《夢幻之都》
600X250cm,2021年
《祈福》之三
《祈福》之三 《祈福》之三
130X100cm,2021年
《追夢人》之十二
《追夢人》之十二 《追夢人》之十二
150X130cm,2021年
《追夢人》之九
《追夢人》之九 《追夢人》之九
150X130cm,2021年
《喜馬拉雅》之一
《喜馬拉雅》之一   《喜馬拉雅》之一  
250X110cm,2019年
《城市夢》之三
《城市夢》之三 《城市夢》之三
180x200cm,2019年5月
《陪都依稀》之三
《陪都依稀》之三 《陪都依稀》之三
100X80cm,2017年
《造城》
《造城》 《造城》
200X160cm,2014年
《澈之境》
《澈之境》 《澈之境》
200X150cm, 2013年
《綠色印記》之九
《綠色印記》之九 《綠色印記》之九
150X130cm
《乍現》之二
《乍現》之二 《乍現》之二
150X130cm,2013年
《消融的風景》之九
《消融的風景》之九 《消融的風景》之九
150X130cm,2012年
《呼喚》
《呼喚》 《呼喚》
176X160cm,1996年
《蕾》
《蕾》 《蕾》
80X65cm,1994年
《餘暉淡淡》
《餘暉淡淡》 《餘暉淡淡》
100X80cm,1992年
《歲月》
《歲月》 《歲月》
145X120cm,1992年
《遙遠的星》
《遙遠的星》 《遙遠的星》
165X130cm,1988年
《吻》
《吻》 《吻》
200X180cm,1987年

張傑出版物

藝術家出版物
出版時間
出版物
出版社
2019年
畫冊《當代油畫家——張傑》
專著《社會景觀與視覺表達》
2018年
專著《新時代中國高等美術教育改革研究》
2016年
專著《社會與圖像——紅色經典美術研究》
畫冊《天作——詩畫山水》
2015年
主編《千里之行——中國重點美術院校第六屆暨2015屆畢業生優秀作品集》
2013年
畫冊《世紀風華——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藝術家.張傑》
2012年
教材《構思與構圖》
西南大學出版社
2011年
畫冊《收藏鑑賞——張傑特輯》
華夏美術出版社
2009年
主編《西方繪畫大師》
重慶出版社
2008年
畫冊《同行——張傑》
畫冊《山外有山——張傑油畫作品集》
四川美術出版社
主編《四川美術學院素描教學典藏》
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5年
專著《傳統與嬗變——綦江農民版畫研究》
重慶出版社
2001年
編著《色彩》《創作》
2000年
專著《美術思維與創作》

張傑人物評價

許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會長):
張傑的目光總在城市的碎片處流轉,總在最普通人羣的匆匆行色裏留神。在油畫的語言中,情意與形象之間有着一個相對長時間的塑造興發的關係。藝術家用目光感知萬物,又以心靈和精神感動而體察萬物,再以油畫的表現來感發這份情愫。油畫繪製的過程相對冗長而濃重。張傑牢牢抓住其中的風神,景生情,情生景,情景相融,風神獨運。我們在這些畫裏,在這些切割的、碎片的描繪中,在這重重疊疊的觀注之中,總是感到那種隨着大時代的驟變而滄然面對的噎心關愛,那種與都市人羣一息相通的市井風神。
殷雙喜(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張傑持續數十年的藝術創作,從一個畫家的個人角度,為我們呈現了時代大潮的波瀾壯闊,也以從寫實到寫意的語言變化,折射了中國油畫在這一歷史時期所走過的發展道路。張傑藝術創作中對現實生活和藝術語言的並重,反映了中國油畫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提示我們對中國油畫需要更為多重的觀看眼光。
鄭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藝術批評家):
“光陰”的概念在張傑的畫中就落到了語言的形態,造成“斑斑駁駁”這一光影晃動的視覺印象。這是否意味着張傑將他眼前一應事物,都納入到一個特定的時空關係,用瞬間的晃動的不確定的視覺感受,處理他畫筆中的一切?斑駁的光影總是跳動的,與空氣混合在一起,籠罩着事物,容易形成特定的氛圍,並由氛圍構築語境。但“斑駁”的光影消解能力也很強,比如對形體的質量和重量,對環境的空間和時間,都具有消解作用。在消解形體的同時,也消解了“光”與“光陰”物理屬性,即從物理學轉向了視心理學,同時帶出了筆觸肌理的審美特質。作為極具張傑繪畫個性語言特徵的“斑駁”這一概念,也只是藉着“光陰”引發人的思緒,並不是其意義的最終指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