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世聰

(革命烈士)

鎖定
張世聰(1909年-1945年),漢族,廣西合浦縣大成鎮(今浦北)人,乳名雲生,字學明,排行第二,鄉親們都叫他“世聰佬”或“張二叔”。
中文名
張世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西合浦縣大成鎮(今浦北)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世聰人物簡介

張世聰本是“焚香洗手夜讀書”的浦北才子,他家世代務農,到了父輩,略有積蓄,生活稍為富裕。父親早死,由母親撫養成人。1935年秋,考進國立中山大學,積極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37年秋,棄學從戎,奔赴抗日前線。
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夏,領導組織2000多人舉行抗日武裝起義,任白石水武裝大隊大隊長。1945年5月6日清晨,在今浦北縣大成鎮大窩山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 [1] 

張世聰人物生平

1928年秋,張世聰考入廣東省立第十一中學(今廉州中學)。
1935年9月,考入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文史系。他在中學時代,已接觸進步文藝書刊,在中大,受到進步同學的幫助,加上“12.9”學生抗日救亡運動影響,思想有很大進步,積極參加廣州大中學生抗日救亡示威遊行,是1936年1月的“荔灣慘案”參加者。
1936年11月,由陳任生介紹,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同盟。
1938年夏天,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張世聰一生重要轉折點。從此,他走上了獻身於人類最壯麗的事業的道路。全國抗日戰爭開始後,張世聰看到平、津、京、滬相繼淪陷,武漢、廣州形勢危急,便決心放棄學業,走上抗日最前線。
1938年9月,他回到合浦,縣委派他和朱蘭清、許家驊等同志一起,在白石水鎮建立第一個黨支部,開始宣傳組織農民工作。
1939年5月黨案事件後,縣委決定建立以白石水鎮(現為大成鎮)為中心的農村根據地,派縣委委員何世權兼任白石水中心區委書記,張世聰為統戰委員,並從廉州北海調來知識青年黨員20多人到白石水工作。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建立了柑子根、勾刀水、金街、紅嶺四個黨支部和白石水、茅坪兩個特組,發展黨員近100人,掌握抗日自衞團兩個多大隊,並且開始改造地方政權。幾經鬥爭,張世聰被選為白石水鄉鄉長,朱蘭清被選為舊州鄉副鄉長,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當時日寇已佔領欽州、防城港、南寧,並已佔領橫縣,直逼靈山縣合浦縣已處於敵後。國民黨正規軍都龜縮到廣西內地,留下一些地方行政人員和武裝,他們勾結漢奸特務,敲榨勒索人民,造成敵後人民生活極其痛苦。因此黨組織領導和開展反走私資敵的鬥爭,國民黨反動派恨之入骨,首先向白石水地區開刀。
1940年5月,偽縣長李本清率領十個自衞團大隊,圍攻白石水地區,燒學校,捉老師,搶劫財物。白石水人民在張世聰帶領下,奮起自衞打得敵人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正當白石水武裝鬥爭進展順利時,黨內一些受王明右傾機會主義影響較深的人,認為這場鬥爭是不合法的,觸犯國民黨,影響統一戰線。因此,要張世聰他們停止鬥爭,遭到張世聰的拒絕後,他們就把何世權、王克、盧文等領導骨幹調走,使張世聰和農民武裝處於孤立無援地步,國民黨反動派乘機調集了一個保安團進行圍剿。張世聰等帶領農民武裝上山,經過一年多的艱苦日子,終於被迫解散。
1941年11月張世聰被調到遂溪縣界炮鎮老馬村,在老馬小學當教員。
1942年2月,日寇在雷州半島登陸。張世聰領導農民組織“鋤奸小組”和“聯防隊”與敵偽軍和漢奸開展鬥爭。
1943年,日寇佔領海康縣,張世聰在黨領導下,組織抗日遊擊隊,消滅漢奸周之犀部隊。在另一次與日寇遭遇戰中,張世聰身負重傷,被羣眾救回駐地。
1945年春,合浦各地發動武裝起義,南路特委任命張世聰為南路人民抗日遊擊縱隊第三支隊長兼政委,張世聰隨同第二支隊回到白石水地區,隊伍未及整編,即和國民黨正規
軍保安團展開一系列戰鬥。敵眾我寡,第二支隊被迫撤離合浦,張世聰帶領少數部隊轉戰合靈邊界。此時,欽廉四屬黨組織聯絡員兼軍事特派員阮明被捕犧牲,特委任命張世聰兼任。張世聰臨危受命,帶領新組建的隊伍堅持戰鬥。
1945年5月6日,張世聰帶領指揮部一部分人員到白石水鄉大窩山(今大成鎮柑子根村公所),被敵一五五師圍攻。張世聰指揮隊伍一邊還擊一邊撤退,他在掩護撤退中不幸中 彈棲牲。
張世聰犧牲後,戰友們秘密把他的遺體安葬,仍然打着他的旗幟戰鬥。直到解放後,人們才知道張世聰已英勇犧牲了。 [2] 

張世聰後世紀念

1993年初在李英敏(中宣部文藝局原局長)等革命前輩的倡議下,原在欽、廉、靈、防、湛江等地戰鬥過的老同志和當地羣眾、政府和縣教育局捐資1.56萬元,於1995年4月30日在世聰中學校園內建成一幢佔地300平方米、兩層磚混結構的樓房,館名由書法家李雁題寫。二樓館內存放有一座張世聰烈士塑像和23件張世聰烈士戰鬥生活物品。張世聰紀念館建成後被定為欽州市中小學教育基地。 [3] 
參考資料
  • 1.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編著,風範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共廣西黨史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2017.05,第174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23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08,第275頁。
  • 3.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編,紅色留蹤 廣西革命遺址遺蹟覽勝 下,廣西民族出版社,2012.11,第2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