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陵散絕

鎖定
廣陵散絕(拼音:guǎng líng sǎn jué)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雅量》。 [1] 
廣陵散絕(廣陵散:古琴曲名)指古琴曲《廣陵散》失傳,比喻學問或技藝失傳,後繼無人。也用來嘆惋友人故去。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5] 
中文名
廣陵散絕
拼    音
guǎng líng sǎn jué
出    處
《世説新語·雅量》
注音字母
ㄍㄨㄤˇ ㄌㄧㄥˊ ㄙㄢˋ ㄐㄩㄝˊ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

廣陵散絕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雅量》:“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廣陵散絕”。 [1] 

廣陵散絕成語故事

魏晉時期,有個文學小集團,叫“竹林七賢”。他們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這些人都是當時的風流名士,因為不滿當時的暴政,逍遙山野,經常在竹林裏飲酒作樂,因此被世人稱為“竹林七賢”。 [2] 
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姻親,妻子是長樂亭主,但他與統治者格格不人,於是放縱于山林。那時候,他的生活很艱難,常常以打鐵來補貼家用。有一天,他在樹蔭下打鐵,正好老朋友向秀來了,就幫着他拉風箱。 [2] 
事也湊巧,那天鍾會也帶着隨從來訪。鍾會是司馬氏的心腹,想與嵇康結交來提高自己的身價。他知道嵇康看不起自己,遲遲沒有上前。 [2] 
嵇康看見鍾會來了,故意不理睬他。過了一會兒,鍾會轉身打算離開,嵇康忽然説:“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扭頭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説完便離開了。後來,嵇康又當面羞辱過鍾會,鍾會對他恨之人骨。 [2] 
時隔不久,嵇康收到好友呂安的來信,請他當個證人。原來,呂安的妻子容貌豔麗,是個水性楊花的婦人,呂安的哥哥呂巽(xun)趁呂安不在家,與呂安的妻子勾搭成奸。呂安要到官府狀告哥哥,哥哥呂巽卻先下手為強,狀告呂安誹謗朝廷。這個罪名不輕,呂安被收監,坐了牢。呂安託人捎信給嵇康,讓嵇康證明自己的清白。 [2] 
嵇康痛恨呂巽的禽獸之行,便到官府為呂安申冤,沒料想這個案子落到鍾會手中,鍾會便以“負才惑羣亂眾”的罪名,判處嵇康死刑。 [2] 
臨刑那一天,刑場周圍人山人海,人羣中有與嵇康訣別的親朋好友,更有為他申冤請命的幾千名太學生。嵇康神色自若,讓人把琴拿來,彈了一首《廣陵散》,説:“袁孝尼曾經要跟我學習彈奏這首樂曲,當時我沒有教他,從今以後,《廣陵散》就要失傳了。 [2] 

廣陵散絕成語寓意

根據人類文化發展的規律,當社會生產力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時期,社會的結構就要相應地變化,它的上層建築,包括意識、學術、文化、藝術都在跟着變化。在變化的過程中,揚棄成為主旋律。任何一種事物形態,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着孕育、生長、成熟的過程,當然也和任何事物一樣都要死亡,但是,對於人們有着非凡意義的文化或者事物,應該被記錄下來,保留下來,例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印記,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形式上的,即外在層面上的,應該做好保護和搶救性工作,對於內容上的,即內在的精神層面上的,則應該與時俱進,融合創新,避免使人類珍貴的文化出現“廣陵散絕”的情況。 [3-4] 

廣陵散絕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廣陵散絕”指古琴曲《廣陵散》失傳,比喻學問或技藝失傳,後繼無人。也用來嘆惋友人故去。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5] 
  • 運用示例
宋·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放翁老死何足論?廣陵散絕還堪惜。” [1] 
明·費元祿《祭吳孟堅文》:“兄每酒後耳熱,輒放聲大歌,聲震天地。今廣陵散絕矣!不可聞矣!” [1] 
清·傅佔衡《簡萬茂先園居詩感事二首》:“病鶴揚州分手日,廣陵散絕正斯時。”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