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林理工大學

鎖定
桂林理工大學(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桂工”(GUT),坐落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是一所多科性高等學校,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1]  [3] 
學校源於1956年原國家重工業部在廣西組建的桂林地質學校,1978年更名為桂林冶金地質學院,開始本科層次教育;1993年更名為桂林工學院;1998年,學校改製為中央與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為主;2000年與2004年,原南寧有色金屬工業學校、桂林民族師範學校先後併入學校;2009年更名為桂林理工大學。 [1]  [3]  2013年,學校通過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驗收,獲得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9]  2017年,學校被評為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48]  。2023年,被評為科技創新服務桂林高質量發展先進高校。 [43]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學校有桂林屏風、桂林雁山、南寧安吉、南寧空港四個校區,其中南寧安吉、南寧空港校區屬於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校園總面積3300餘畝。學校有二級教學單位19個,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學校有本科專業82個、高職高專專業50個,各類全日制在校生4.5萬餘人。 [1] 
中文名
桂林理工大學 [3] 
外文名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 
簡    稱
桂工、GUT(GUT) [3] 
所在地
桂林市
創辦時間
1956年 [1] 
辦學性質
公辦 [3] 
學校類別
理工類 [3] 
學校特色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1] 
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1] 
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 [1] 
主管部門
廣西壯族自治區 [3] 
現任領導
鄧軍(黨委書記) [41] 
王敦球(校長) [41] 
高職專業
50個(截至2023年12月8日) [1] 
本科專業
82個(截至2023年12月8日) [1]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 [1] 
專業學位類別14個(截至2023年12月8日) [1]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截至2023年12月8日) [1] 
博士後
3個科研流動站(截至2023年12月8日) [1] 
院系設置
二級教學單位19個(截至2023年12月8日) [1] 
校    訓
厚德篤學 惟實勵新 [38] 
校    歌
桂林理工大學之歌 [38] 
校慶日
11月11日 [3] 
地    址
桂林屏風校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建幹路12號 [4] 
桂林雁山校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雁山區雁山街319號 [4] 
南寧安吉校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安吉大道15號 [4] 
南寧空港校區:廣西崇左市扶綏縣空港大道21號 [4] 
院校代碼
10596 [52] 
主要獎項
2017年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48] 
廣西森林校園 [49] 
科技創新服務桂林高質量發展先進高校 [43] 
知名校友
周銘山 [42] 
吳恆 [42] 
黃俊華 [42] 
佔地面積
3300 畝(截至2023年12月8日) [1] 
學生人數
4.5萬餘人(截至2023年12月8日) [1] 
教師人數
1900餘人(截至2023年12月8日) [1] 

桂林理工大學歷史沿革

桂林理工大學建校初期

1956年1月,國家重工業部根據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需要開展大規模工業化建設,決定籌建桂林地質學校(桂林理工大學前身),先後從長春地質學校、長春測量學校等冶金系統的院校,抽調30多教職工來桂林進行籌建工作,最後確定在屏風山下當時的六合路圩坊建校。
1956年8月,初步建成“桂林地質學校”。 [10] 
桂林理工大學校史 桂林理工大學校史
1958年8月,學校改名為“廣西冶金專科學校”,開設冶金、機電、採礦、選礦、金工等專業,並增辦平桂西灣分校。 [10] 

桂林理工大學數次易名

1960年2月,經廣西區政府批准,學校又改名為“廣西礦冶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 [10] 
1961年,學校又改名為“廣西礦業專科學校”。
1961年下半年,廣西區政府就決定將南寧地質專科學校、田陽煤炭石油學校以及平桂西灣分校,全部撤銷,將各校的部分教職工、學生、以及儀器設備併入廣西礦業專科學校。
1963年7月至1970年10月,學校又改名為“桂林冶金地質學校”,學校由冶金部收回直接領導。 [10] 
1971年3月,學校更名為“桂林冶金地質研究所”。經國務院批准,冶金部將北京地質研究所遷來桂林與桂林冶金地質研究所合併,試圖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新體制辦學。之後將所校分設,地質研究所遷出學校,選址另建。 [10] 
1973年12月,經廣西區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廣西冶金地質學校”。
1977年恢復高校全國統一招生,經冶金部批准,學校又開始招收本科生。 [10] 
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又改名為“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同年開始創辦成人教育,招收碩士研究生,並進行學科轉型,逐漸發展為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理工大學。
1993年1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更名為“桂林工學院”。 [10] 
1998年,學校改製為中央與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為主;
2000年與2004年,原南寧有色金屬工業學校、桂林民族師範學校先後併入學校。 [3] 

桂林理工大學平穩發展

2009年4月15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桂林工學院更名為桂林理工大學。 [6] 
2010年2月11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同意桂林理工大學實施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規劃。 [8] 
2013年1月29日,順利通過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驗收,獲得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9] 
桂林理工大學 桂林理工大學

桂林理工大學辦學條件

桂林理工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學校有二級教學單位19個,本科專業82個。 [1] 
院系本科專業一覽(截至2024年5月9日)
學院
專業
資源勘查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化學、地質工程專業、珠寶首飾設計與工藝、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12] 
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13]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冶金工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 [14] 
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工、應用化學、生物工程 [15] 
建築學、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 [16] 
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遙感科學與技術 [1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軟件工程、人工智能 [18] 
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器人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與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合辦) [19] 
應用物理學、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20]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下設珠寶檢測與貿易、珠寶首飾工藝與設計兩個方向) [26] 
行政管理、社會工作、廣告學、傳播學 [22] 
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投資學 [21] 
旅遊管理、酒店管理、風景園林 [23] 
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服裝與服飾設計、工藝美術、產品設計、動畫、視覺傳達設計、珠寶首飾設計與工藝 [24] 
英語(下設經貿、旅遊、翻譯等三個方向)、日語(下設商務方向) [25] 
應用統計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11]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土木水利與交通工程、智能製造工程、建築電氣與智能化、建築電氣與智能化、新媒體藝術、會展經濟與管理 [68] 
負責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63] 
桂林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
負責全校體育教學、科研、競賽訓練、學生健康體質測試工作 [69] 
負責全校來華留學生招生、漢語教學、日常管理和後勤服務 [65] 
桂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負責統籌、協調、組織和管理全校繼續教育工作、開展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 [64] 
桂林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
[67] 
參考資料: [66]  (注:官網簡介頁面和專業介紹頁面數據不一致)

桂林理工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學校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5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學科排名前1%;有5個本科專業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1] 
ESI前1%學科(截至2023年12月8日)
材料科學
化學
工程學
環境生態學
地球科學
以上參考資料: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截至2020年7月21日)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以上參考資料: [27]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3年9月21日)
材料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以上參考資料: [28]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3年9月21日)
應用經濟學
冶金工程
軟件工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商管理學
外國語言文學
土木工程
設計學
物理學
水利工程
化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
地質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統計學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機械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城鄉規劃學
-
-
-
以上參考資料: [28] 
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3年9月21日)
應用統計
資源與環境
公共管理
翻譯
土木水利
會計
電子信息
生物與醫藥
旅遊管理
機械
風景園林
設計
材料與化工
工商管理
-
以上參考資料: [28]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截至2024年5月8日)
專業名稱
層級
建築與土木工程
研究生
測繪工程
研究生
計算機技術
研究生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本科
測繪工程
本科
以上參考資料: [30] 

桂林理工大學師資力量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學校有專任教師1900餘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923人,博士生導師100餘人。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等國家級高層次專家、人才40餘人次;廣西“八桂學者”等省部級高層次人才90餘人次。學校聘請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Harold Kroto為名譽教授,一批兩院院士等知名專家、學者受聘為講座教授、客座教授;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1] 
廣西高校教學名師(截至2024年5月8日)
何德珍
曾鴻鵠
張學洪
王敦球
劉長久
錢建平
韋春
吳羣英
陳餘道
程小輝
-
-
以上參考資料: [57] 

桂林理工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學校有7個學科領域、5個本科專業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1個、自治區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1門、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69門;15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2個專業通過國際專業認證。共獲得國家本科教學工程項目26項,包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精品課程4門、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精品視頻公開課程3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特色專業5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個;獲得省級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30項。 [1] 
國家級特色專業(截至2024年5月8日)
序號
專業名稱
認定等級
1
資源勘查工程
國家級
2
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
3
旅遊管理
國家級
4
勘查技術與工程
國家級
5
環境工程
國家級
以上參考資料: [29] 
精品課程(截至2024年5月)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負責人
基礎地質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錢建平
水污染控制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
張學洪
測量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劉立龍
普通化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劉崢
水污染控制技術——典型案例解析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張學洪
塑造地球的工程師——地質作用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錢建平
水污染控制工程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張學洪
基礎地質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錢建平
普通化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劉崢
測量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任超
旅遊市場學
自治區級精品課
王志文
市場營銷學
自治區級精品課
連漪
分析化學
自治區級精品課
李建平
地理信息系統
自治區級精品課
李景文
線性代數
自治區級精品課
吳羣英
物理化學
自治區級精品課
李延偉
C語言程序設計
自治區級精品課
牛秦洲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自治區級精品課
秦宏毅
旅遊規劃
自治區級精品課
吳忠軍
統計學
自治區級精品課
吳羣英
寶石學
自治區級精品課
張良鉅
遙感地質學
自治區級精品課
吳虹
岩土工程勘察
自治區級精品課
劉之葵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自治區級精品課
牟豔娟
生態旅遊
自治區級精品課
王金葉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
自治區級精品課
曾鴻鵠
電法勘探
自治區級精品課
羅潤林
高分子物理
自治區級精品課
韋春
運籌學
自治區級精品課
林亮
材料科學基礎
自治區級精品課
鄒正光
計算機網絡
自治區級精品課
程小輝
道路工程
自治區級精品課
包惠明
飯店管理
自治區級精品課
黃燕玲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治區級精品課
肖祥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自治區級精品課
韋湘燕
自動控制原理
自治區級精品課
陳明霞
以上參考資料: [60]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截至2020年12月)
項目名稱
課程類別
負責人
分析化學
線上一流課程
聶瑾芳
地球科學概論
線上一流課程
趙義來
礦牀礦相學
線下一流課程
付偉
廣告學概論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何德珍
現代水業認知與探索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曾鴻鵠
水污染控制工程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王敦球
工程經濟學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王曉峯
以上參考資料: [58]  (部分收錄)
區級以上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截至2024年5月8日)
序號
專業名稱
所屬學院
入選時間
認定等級
1
應用化學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2019
國家級
2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9
國家級
3
土木工程
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
2019
國家級
4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9
國家級
5
化學工程與工藝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2019
國家級
6
資源勘查工程
地球科學學院
2019
國家級
7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9
國家級
8
旅遊管理
旅遊與風景園林學院
2019
國家級
9
英語
外國語學院
2020
國家級
1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
國家級
11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
國家級
12
測繪工程
測繪地理信息學院
2020
國家級
13
應用物理學
理學院
2021
國家級
14
地球化學
地球科學學院
2021
國家級
15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
2021
國家級
16
通信工程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1
國家級
17
軟件工程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1
國家級
18
勘查技術與工程
地球科學學院
2021
國家級
19
城鄉規劃
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
2021
國家級
20
風景園林
旅遊與風景園林學院
2021
國家級
21
生物工程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2021
國家級
22
應用統計學
理學院
2019
區級
23
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
2019
區級
24
環境設計
藝術學院
2019
區級
25
工商管理
商學院
2019
區級
26
酒店管理
旅遊與風景園林學院
2020
區級
27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
區級
28
廣告學
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
2021
區級
29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學院
2021
區級
30
地理信息科學
測繪地理信息學院
2021
區級
31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1
區級
32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珠寶學院
2021
區級
33
自動化
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
2021
區級
34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1
區級
35
工程管理
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
2021
區級
36
市場營銷
商學院
2021
區級
37
動畫
藝術學院
2021
區級
以上參考資料: [5] 
區級以上教學實驗示範中心(截至2024年5月8日)
名稱
級別
基礎地質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
水污染控制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
測繪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區級
化學與材料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區級
有色金屬冶金及加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區級
管理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區級
人文社會科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區級
工程訓練中心
區級
以上參考資料: [31] 
教師團隊一覽(截至2018年12月)
項目級別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負責單位
取得時間
國家級
資源勘查工程教學團隊
馮佐海 付偉
地球科學學院
2008年
國家級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團隊
張學洪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9年
自治區級
資源勘查工程教學團隊
馮佐海 付偉
地球科學學院
2008年
自治區級
化學化工教學團隊
李建平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2008年
自治區級
測繪工程教學團隊
文鴻雁
測繪地理信息學院
2008年
自治區級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團隊
張學洪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9年
自治區級
統計學課程教學團隊
吳羣英
理學院
2009年
自治區級
旅遊市場學教學團隊
伍進
旅遊學院
2009年
自治區級
給水排水工程教學團隊
張學洪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0年
自治區級
土木工程教學團隊
韋昌富
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
2010年
以上參考資料: [59]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主持1項、參與1項);自治區教學成果獎最近兩屆獲獎54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8項(參與4項);獲得國家級“四新”項目5項。學校承擔省級教育科研、教學改革項目300多項。教師主編、出版教材250多本。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14本,自治區級獲獎教材6本,21世紀系列教材22本,其它優秀、規劃教材51本。獲全國多媒體教學課件比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17項,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1項,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比賽二等獎1項,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6項。 [1] 

桂林理工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學校先後與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其中與50餘所高校簽訂了留學生交換、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協議,共派出到國外訪學、留學的學生2000多名;由英國皇家寶石協會設在學校的FGA考點考試通過率連續多年名列世界各考點第一,被國際珠寶界傳為佳話。累計接收了各類留學生6600餘名,留學生在中國漢語水平考試(新HSK)的平均通過率達95%以上,成功舉辦了在華吉爾吉斯留學生文化節、“一帶一路”國際教育發展校長論壇。 [1] 

桂林理工大學學術研究

桂林理工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8日,學校有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廣西政府院士工作站2個,廣西重點實驗室8個,廣西工程研究中心6個,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廣西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廣西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廣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2個,廣西科技智庫1個,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10個。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學校被認定為“自治區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1]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台
序號
平台名稱
平台類別
平台級別
1
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國家級
2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國家級
3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級
4
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桂林理工大學分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5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
6
廣西光電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7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8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9
廣西隱伏金屬礦產勘查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10
廣西綠色建材與建築工業化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11
廣西空間信息與測繪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12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13
廣西嵌入式技術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14
廣西工業廢渣建材資源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部級
15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綠色海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
16
廣西智慧結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
17
廣西壯族自治區鋁資源先進勘探技術及綠色礦山建設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
18
廣西壯族自治區無機納米粉體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
19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智能橡膠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
21
岩溶地區水污染控制與用水安全保障協同創新中心
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級
22
桂林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歐陽自遠院士)
廣西院士工作站(第一批)
省部級
23
桂林理工大學(測繪地理信息學院)(李德仁院士、龔健雅院士)
廣西院士工作站(第四批)
省部級
24
廣西測繪激光雷達智能裝備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
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第一批)
省部級
25
廣西固廢資源化高效利用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
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第二批)
省部級
26
廣西工程結構材料智慧化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
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第四批)
省部級
27
廣西旅遊產業研究院
廣西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省部級
28
廣西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省部級
29
廣西知識產權培訓基地
自治區知識產權培訓基地
省部級
30
自治區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自治區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第六批)
省部級
31
廣西資源環境科技創新與綠色低碳發展研究智庫
廣西科技智庫
省部級
32
廣西高校表界面電化學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33
廣西高校低維結構物理及應用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34
廣西高校生態時空大數據感知服務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35
廣西高校碳排放與污染物協同控制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36
廣西高校天然與生命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37
廣西高校先進製造與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38
廣西高校食品安全與檢測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39
廣西高校應用統計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40
廣西高校有色金屬氧化物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
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41
廣西高校行星地質演化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
廳局級
以上參考資料: [7] 

桂林理工大學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2700餘項,其中包括“973”前期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370餘項。2018年以來,年度科研總經費保持在2億元以上;學校早在1987年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011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近五年來,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西自然科學一等獎、科技進步一等獎、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64項。 [1] 
區級以上科研成果(節選)
成果名稱
成果等級
主要完成人
時間
桂林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 [35] 
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
牛秦洲
2007
基於信息家電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研製 [35] 
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
程小輝
2007
四江流域重點污染治理技術及綜合利用技術開發 [33] 
中國有色金屬科技二等獎
劉康懷
2007
中國西南岩溶生態系統研究 [33] 
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陳餘道
2007
發動機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研製 [35] 
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程小輝
2012
基於磁性粒子及分子印跡膜的電化學傳感器 [32]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李建平
2012
計算機輔助機械產品智能變形設計系統 [35] 
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
牛秦洲
2017
重磁電高精度正演和快速精細反演成像方法 [34] 
廣西自然科學三等獎
熊彬
2017
桂東中生代花崗岩體侵位機制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突破 [34] 
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
馮佐海
2017
混凝土摻合料綠色製成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集成應用 [36]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二等獎
陳平
2019
典型構造域深部結構成像方法研究及各向異性分析 [34] 
廣西自然科學三等獎
張智
2020
隱伏花崗岩區內生金屬礦牀深部找礦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34] 
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付偉
2020

桂林理工大學學術資源

  • 圖書資源
截至2022年6月,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有紙本藏書166萬冊,電子圖書200多萬冊,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科為主,以地球科學、材料科學、環境工程為特色,包括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數理應用、工商管理、旅遊管理、人文社科、藝術、英語和日語等多學科的館藏體系。訂購了Web of Science(SCI、SSCI)、Elsevier、IEEE、Wiley、Springer、Emerald、ACS、ASCE、EBSCO、中國知網總庫(CNKI)、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庫、讀秀中文學術搜索庫、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等中外文大型數據庫。 [2] 
  • 學術刊物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是由桂林理工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其宗旨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提倡不同學術觀點討論、爭鳴,促進學術交流,培養科技人才。學報主要刊登地球科學、環境科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材料科學、應用化學及化工、電子與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並開闢了科技快報欄目。刊物以報道資源、環境、材料與土木工程的科研成果為特色。學報自2004年起連續7次(2004、2008、2011、2014、2017、2020、2023年版)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被確定為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確定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37] 

桂林理工大學校園文化

桂林理工大學學校標識

  • 校徽
桂林理工大學校徽 桂林理工大學校徽 [38]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中間圖形是學校英文縮寫字母“GUT”延伸圖案,下方有“1956”字樣;外環上方是中文書寫的“桂林理工大學” ,外環下方是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寫英文。學校徽章為師生佩戴的題有中文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3] 
  • 校名
學校源於1956年原國家重工業部在廣西組建的桂林地質學校,歷經五改歸屬、十易校名的發展歷程,其中,1978年更名為桂林冶金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桂林工學院,2009年更名為桂林理工大學。學校英文名稱: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文縮寫:桂工,英文縮寫GLUT。 [61] 
  • 校旗
學校校旗分為主旗和副旗。主旗為寶石藍長方形旗幟,副旗為紅色長方形旗幟,校旗長、寬比為 1.5:1,旗面印有學校徽志及校名。 [3] 
校旗副旗 校旗副旗

桂林理工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厚德篤學 惟實勵新 [38] 
涵義闡釋
厚德,指修大德、行大德,道德深厚、德行高尚,同時也指心胸寬廣,不計個人得失,重公輕私、無私奉獻。篤學,指勤奮好學、專心治學、孜孜不倦。惟實,即求實、求真務實。勵新,指勸勉、激賞和鼓勵求新求變、開拓創新、日新月異,含有艱苦奮鬥、勵志進取、鋭意開拓、不斷創新的意思。 [38] 
“厚德篤學”突出了德育為先的思想和求學治學的目標,意在期望學校師生員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擔當天下重任;倡導師生員工努力學習,博採眾長,追求廣博的學識和淵博的學問。 [38] 
“惟實勵新”強調了求真務實的作風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意在期望學校師生員工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不斷追求和探索事物發展的規律,解放思想,大膽探索,與時俱進,立異求新,鋭意創新,不斷前進。 [38] 
  • 校歌
校歌
《桂林理工大學之歌》
七星疊翠,灕水流長,
屏風紫氣蔚霞光。
英才競秀,絃歌一堂,
滿園丹桂沁書香。
厚德篤學,惟實勵新,
厚德篤學,惟實勵新!
冶金地質奠基業,
桂工精神永傳揚。
鴻雁凌空,風物放眼,
鴻雁凌空,風物放眼!
大道致遠當自強,
為學興邦鑄輝煌。 [38] 
校歌 校歌

桂林理工大學社團文化

社團節選
名稱
簡介
桂林理工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桂林理工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於2001年3月14日,在校團委指導下,依託學校和社會資源,以“志願服務活動定點化、社會化、項目化、長期化”為發展方向,以“立足校園,面向社會”為發展思路,以“為最需要幫助的人和事提供力所能及的最為有效的服務”為宗旨,積極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致力於開展青年志願者服務活動,倡導互助友愛的社會風氣,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為大學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提供服務校園,奉獻社會的機會。 [39] 
桂林理工大學陽光心理協會
陽光心理協會成立於2015年3月,是由熱衷於心理知識的同學及老師共同組成的學生社團,隸屬於桂林理工大學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團委。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本着“普及心理知識,提倡心理健康,挖掘自我潛能,提高自我素質”的宗旨,開展團體輔導、素質拓展訓練、心理沙龍、心理健康宣傳、面對面心理交流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有針對性引導同學們參與到大學生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的指導服務工作中,提高同學們的心理素質,幫助同學們建設一個和諧、有愛的大學生活。 [40] 
桂林理工大學揚·愛協會
桂林理工大學揚·愛協會創於2008年,受學校團委和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的指導下開展活動,是一個校內有愛心志願扶貧的學生為基礎而創建的公益協會。自協會創立以來,始終以“奉獻我心,幫助他人”為宗旨,堅持“愛心,責任心,熱心,恆心”的協會理念,社團始終秉承服務為宗旨,以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為己任,堅持愛心、誠信、責任等社會美德的培養和傳承,定期組織各類志願服務、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等,社團倡導雷鋒精神,形成一種以雷鋒精神為核心、滲透到校園生活和家庭的良好志願者文化。社團成員不斷提高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關懷度,同時為全校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54] 
青年志願者協會 青年志願者協會 [39]

桂林理工大學校區情況

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

雁山校區景色 雁山校區景色 [51]
雁山校區位於桂林市雁山區雁山街319號。該校區設有圖書館、體育館、地質博物館等建築設施。 [51] 

桂林理工大學屏風校區

屏風校區 屏風校區 [50]
屏風校區位於桂林市七星區建幹路12號。該校區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結構實驗中心、商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公共教學樓、繼續教育學院等建築設施。 [50] 

桂林理工大學南寧校區

南寧空港校區位於崇左市扶綏縣空港大道21號,南寧安吉校區位於南寧市安吉大道15號,兩個校區都屬於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的前身是1985年建校的南寧有色金屬工業學校。2000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批准整體併入桂林理工大學,成為桂林理工大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從事應用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電子註冊和學生畢業統一歸口桂林理工大學。 [55] 
截至2023年12月,南寧分校設有冶金與資源工程學院、機械與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應用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土木與測繪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等6個學院和基礎學科部、體育教學部;開設有9個本科專業和39個高職專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900餘人。 [56] 
  • 南寧空港校區
南寧空港校區位於崇左市扶綏縣空港大道21號
  • 南寧安吉校區
南寧安吉校區位於南寧市安吉大道15號

桂林理工大學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截至2024年5月8日)
職位
名單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黎貞崇
黨委常委、副校長
羅盛鋒
以上參考資料: [41] 

桂林理工大學校園環境

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以收藏地質標本、傳播地球科學知識和弘揚科學家精神為建館初衷,前身為成立於1956年的桂林地質學校標本陳列室。新館於2016年建成開放,坐落在雁山校區逸夫樓,屬於和桂林市共建的地質博物館。博物館室內展陳面積約4000平方米,圍繞生命起源與演化、行星地球、隕石與深空探測、地質作用、礦物岩石、礦產資源、地質環境、珠寶玉石、校友情懷和地質學家精神傳承等主題設有10個展廳。館藏實物標本5萬餘件,系統展出了古生物化石、隕石、礦物、岩石、礦石和寶玉石等珍貴標本6000餘件,其中包括13米長的魚龍化石,重約3.5噸的南丹鐵隕石,珍貴的月球、火星隕石和來自小行星的隕石,種類齊全的礦物晶體,精美的珠寶玉石和來自南極大陸的系列岩石標本等。 [62] 
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
地質博物館面向全國中小學生、大學生和社會公眾全面開放,平均年開放天數大於200天,長期以來,受到了國家和自治區歷任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新館建成開放以來,累計接待中小學生和社會團體12萬餘人次,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廣西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等平台稱號,是廣西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的發起和組織單位。 [62] 

桂林理工大學校友情況

校友風采
姓名
簡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邱鵬
深圳市奧威爾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段梅花
深圳三為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
謝臘梅
廣州萊倩(國際)化妝品集團董事長及創始人
陳禮桐
廣州倩(國際)化妝品集團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李培
桂林灣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漢灣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冀志磊
深圳優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京生
廈門盈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總經理
行英弟
北京中色金泰地質勘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恆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衞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黃俊華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委員,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
肖明貴
廣西貴港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以上參考資料: [42]  排名不分前後,僅列舉部分(截至2024年6月)

桂林理工大學所獲榮譽

學校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13年
廣西森林校園 [49] 
2018年
2017年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48] 
2020年
2019年度桂林市節水先進單位 [47] 
2020年
第二屆自治區文明校園 [53] 
2021年
2020年度國家安全人民防線綜合工作先進單位 [46] 
2022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綠色學校 [45] 
2023年
科技創新服務桂林高質量發展先進高校 [43] 
2023年
2023年度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優秀校網通站” [4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