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桂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最早源於1993年成立的應用物理與計算機系,發展至今已有30餘年,其間曾更名為電子與計算機系(1997年)、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9年),2023年11月改名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76人,55名專任教師中有正高級9人,副高級22人,其中碩士生導師22人,擁有博士學位者19人;博士生導師2人,擁有廣西教學名師、桂林市拔尖人才、“屏風學者”等優秀人才。現有在校學生2000餘人,其中研究生370餘人。 [1] 
中文名
桂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創辦時間
1993年
主管部門
桂林理工大學
本科專業
5個 [1] 
碩士點
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 [1] 

桂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學院學科基礎紮實。現有博士點支撐學科1個(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電子信息);有本科專業5個,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和人工智能,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已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農業物聯網虛擬仿真實驗系統),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計算機網絡、算法設計與分析、網絡安全技術、印刷電路板小型工業化製備、電路分析基礎)。 [1] 

桂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學院科研條件良好。現擁有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廣西嵌入式技術與智能系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級工程研究中心——“廣西網信設備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信息與製造工程訓練中心”、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嵌入式技術與智能信息處理”、廣西高校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桂林理工大學大數據創新創業中心等6個科研實驗平台,並設有計算機工程實驗中心。
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2022年獲批建設自治區級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獲批建設自治區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虛擬教研室,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實驗教學中心獲批“中國計算機實踐教育聯合會”首批會員單位,在廣西華雲大數據有限公司、廣西長城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建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20多個。 [1] 

桂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所獲榮譽

學院教學科研成果豐碩。近年來在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技術、雲計算與大數據處理、智能感知信息處理研究、智能計算及應用等多個研究方向取得重要成果,共獲得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11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5項(其中面上項目1項,863計劃子課題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0多項,地廳級科研項目60多項,項目總經費3500多萬元。研究成果獲得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桂林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600多篇,三大檢索收錄400多篇,獲得各類專利和軟件著作權400多項。
學院育人成效顯著。近年來,學生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程科技作品競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睿抗機器人開發者大賽(RAICOM)、廣西大學生人工智能設計大賽、廣西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英語競賽等賽事中,共獲得區級以上獎項320多項;1人在2023年全國蹼泳錦標賽暨中國大學生蹼泳錦標賽上獨摘1金4銀,1人獲評“全國百佳心理委員”,1件師生作品在教育部高校廉潔教育系列活動中獲獎。 [1] 

桂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奮進在新的征程上,學院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秉承“厚德篤學、惟實勵新”校訓,不斷深化內涵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成為學科特色鮮明、專業優勢明顯、區域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1] 
參考資料
  • 1.    學院簡介  .桂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引用日期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