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廢莊論

鎖定
《廢莊論》,三國兩晉時期王坦之所寫散文王坦之(330~375年)東晉大臣。字文度,祖籍太原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
中文名
廢莊論
作品原文
荀卿稱莊子“蔽於天而不
作    者
王坦之
創作時代
三國兩晉時期

廢莊論作品原文

荀卿稱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揚雄亦曰“莊周放蕩而不法”,何晏雲“鬻莊軀,放玄虛,而不周乎時變”。三賢之言,遠有當乎!夫獨構之唱,唱虛而莫和;無感之作,義偏而用寡。動人由於兼忘,應物在乎無心。孔父非不體遠,以體遠故用近;顏子豈不具德,以德備故膺教。胡為其然哉?不獲已而然也。
夫自足者寡,故理懸於羲農;徇教者眾,故義申於三代。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吹萬不同,孰知正是!雖首陽之情,三黜之智,摩頂之甘,落毛之愛,枯槁之生,負石之死,格諸中庸,未入乎道,而況下斯者乎!先王知人情之難肆,懼違行以致訟,悼司徹之貽悔,審褫帶之所緣,故陶鑄羣生,謀之未兆,每攝其契,而為節焉。使夫敦禮以崇化,日用以成俗,誠存而邪忘,利損而競息,成功遂事,百姓皆曰我自然。蓋善暗者無怪,故所遇而無滯,執道以離俗,孰逾於不達!語道而失其為者,非其道也;辯德而有其位者,非其德也。言默所未究,況揚之以為風乎!且即濠以尋魚,想彼之我同;推顯以求隱,理得而情昧。若夫莊生者,望大庭而撫契,仰彌高於不足,寄積想於三篇,恨我懷之未盡,其言詭譎,其義恢誕。君子內應。從我遊方之外,眾人因藉之,以為弊薄之資。然則天下之善人少,不善人多,莊子之利天下也少,害天下也多。故曰魯酒薄而邯鄲圍,莊生作而風俗頹。禮與浮雲俱徵,偽與利蕩並肆,人以克己為恥,士以無措為通,時無履德之譽,俗有蹈義之愆。驟語賞罰不可以造次,屢稱無為不可與適變。雖可用於天下,不足以用天下人。
漢陰丈人修渾沌之術,孔子以為識其一不識其二。莊生之道,無乃類乎!與夫如愚之契,何殊間哉!若夫利而不害,天之道也;為而不爭,聖之德也。羣方所資而莫知誰氏,在儒而非儒,非道而有道。彌貫九流,玄同彼我,萬物用之而不既,亹癖日新而不朽,昔吾孔老固已言之矣。

廢莊論作品信息

作者:王坦之文學載體:散文
創作時代:三國兩晉時期

廢莊論作者簡介

王坦之(330~375年)東晉大臣。字文度,祖籍太原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出身世家大族,王承之孫,王述之子,少與郗超共享盛名,曾任大司馬桓温參軍,後與謝安共輔幼主,累遷中書令、領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卒後贈尚書。有文集傳世。善書,《淳化閣帖》卷三有行書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