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輕時與郗超齊名。投靠會稽王司馬昱,出任從事中郎,遷大司馬長史,襲封藍田侯。遷侍中、左衞將軍,聯合謝安等人抗衡大司馬桓温。桓温死後。聯合丞相謝安輔政,授中書令、丹陽尹,出任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
寧康三年(375年),去世,時年四十六歲,追贈安北將軍,諡號為獻。
王坦之善於書法,《淳化閣帖》卷三有其行書四行,亦有文集傳世。
王坦之人物生平
編輯王坦之早年經歷
王坦之年甫弱冠,便和郗超齊名,有“盛德絕倫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之譽。
[33]
他被徵辟到會稽王司馬昱的撫軍將軍府為府掾,歷任參軍、從事中郎、司馬等,加領散騎常侍,後又到桓温的大司馬府擔任長史。
[34]
王坦之直言諫帝
鹹安二年(372年),簡文帝司馬昱病重,臨終前下詔以大司馬桓温“依周公居攝故事”,並效仿劉玄德託孤的例子,言“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王坦之大怒,手持詔書入內,在司馬昱面前將其撕毀。
[1-2]
簡文帝嘆道:“晉室天下,只是因好運而意外獲得,你又何必如此不甘!”王坦之正色道:“晉室天下,是晉宣帝(司馬懿)和晉元帝(司馬睿)建立的,又怎由得陛下你獨斷獨行!”簡文帝無言以對,遂命修改詔書,改以桓温仿效諸葛亮和王導輔政。
[3-4]
王坦之出鎮廣陵
王坦之壯年病逝
王坦之離開建康後,經常給謝安寫信,勸其不要沉迷音律,以免在士大夫中形成不良的風氣,可惜謝安沒有聽從。
[7]
寧康三年(375年)五月丙午日,王坦之病逝,年僅四十六歲。臨終前仍與謝安、桓衝互通書信,內容都是憂國家之事,並不論及私事。朝野對王坦之的死都十分痛惜,追贈安北將軍,諡號為獻。
[8]
王坦之歷史評價
編輯王坦之年輕時與郗超齊名,當時有諺雲:“盛德絕倫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
[9]
謝安:見之乃不使人厭,然出户去,不復使人思。
[10]
檀道鸞:坦之雅貴有識量,風格峻整。
[11]
何法盛:自王渾至坦之。六世盛德。
[12]
王坦之軼事典故
編輯王坦之拒任尚書郎
王坦之膝上王文度
王坦之擔任桓温長史時,桓温替自己的兒子向王家求婚,王坦之答應回去和父親王述商量一下。回到家裏,王述將王坦之抱在膝上,王坦之講了桓温向自己女兒求婚的事。王述聽罷大怒,把王坦之從膝蓋上推開,説道:“你怎麼現在都傻了,竟害怕桓温了?怎麼能把女兒嫁給一個兵家子!”王坦之回去稟告桓温:“下官家的女兒早就訂了婚了。” 桓温説:“我知道了,這是令尊不答應啊。”後來桓温的女兒還是嫁給了王坦之的兒子。
[16]
王坦之倒執手版
桓温入京,謝安與王坦之率百官在新亭迎候。桓温設下伏兵,打算藉機誅殺謝安及王坦之。當時王坦之十分害怕,並問謝安有何對策。謝安神情不變,稱“晉祚存亡,在此一行”,和王坦之一起赴宴。王坦之驚慌失色,汗流浹背,緊張地連手版都拿倒了。謝安卻舉止如常,並説:“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桓温只有笑着撤去伏兵。
[17]
王坦之與支道林
北中郎將王坦之和支道林非常合不來。王坦之認為支道林只會詭辯,支道林批評王坦之説:“戴着油膩的古帽,穿着布制單衣,夾着《左傳》,跟在鄭康成的車子後面跑。試問這是什麼塵垢口袋!”
[18]
支道林和尚寫了《即色論》,寫好了,拿給北中郎將王坦之看。王坦之一句話也沒説。支道林説:“你是默記在心吧?”王坦之説:“既然沒有文殊菩薩在這裏、誰能賞識我的用意呢!”
[19]
王坦之主要作品
編輯《全晉文》收錄有《將之廣陵鎮上孝武帝表》《答謝安書》《與殷康子書論公謙之議》《與某書》《廢莊論》
[22]
王坦之人際關係
編輯父親:王述,官至尚書令。
[9]
妻子:範蓋,範汪的女兒,範寧的妹妹。
[24-25]
王坦之史料索引
編輯《晉書·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9]
- 參考資料
-
- 1. 《晉書·王坦之傳》:簡文帝臨崩,詔大司馬温依周公居攝故事。坦之自持詔入,於帝前毀之。
- 2. 《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五》:遺詔:“大司馬温依周公居攝故事。”又曰:“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侍中王坦之自持詔入,於帝前毀之。
- 3. 《晉書·王坦之傳》:帝曰:"天下,儻來之運,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專之!"帝乃使坦之改詔焉。
- 4. 《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五》:帝曰:"天下,倘來之運,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專之!"帝乃使坦之改詔曰:"家國事一稟大司馬,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是日,帝崩。
- 5. 《晉書·王坦之傳》:温薨,坦之與謝安共輔幼主,遷中書令,領丹陽尹。俄授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鎮廣陵。
- 6. 《晉書·王坦之傳》:將之鎮,上表曰:“臣聞人君之道以孝敬為本,臨御四海以委任為貴。恭順無為,則盛德日新;親杖賢能,則政道邕睦。……皇太后仁淑之體,過於三母,先帝奉事積年,每稱聖明。臣願奉事之心,便當自同孝宗;太后慈愛之隆,亦不必異所生。……昔肅祖崩殂,成康幼衝,事無大小,必諮丞相導,所以克就聖德,實此之由,今僕射臣安、中軍臣衝,人望具瞻,社稷之臣。……愚謂周旋舉動。皆應諮此二臣。二臣之於陛下,則周之旦奭,漢之霍光,顯宗之於王導。衝雖在外,路不雲遠,事容信宿,必宜參詳,然後情聽獲盡,庶事可畢。……”表奏,帝納之。
- 7. 《晉書·王坦之傳》:初,謝安愛好聲律,期功之慘,示廢妓樂頗,以成俗。坦之非而苦諫之。安遺坦之書曰:“知君思相愛惜之至。僕所求者聲,謂稱情義,無所不可為,卿復以自娛耳。若絜軌跡,崇世教,非所擬議,亦非所屑。常謂君粗得鄙趣者,猶未悟之濠上邪!故知莫逆,未易為人。”坦之答曰:“具君雅旨,此是誠心而行,獨往之美,然恐非大雅中庸之謂。意者以為人之體韻猶器之方圓,方圓不可錯用,體韻豈可易處!各順其方,以弘其業,則歲寒之功必有成矣。實吾子少立德行,體議淹允,加以令地,優遊自居,僉曰之談,鹹以請遠相許,至於此事,實有疑焉。公私二三,莫見其可。以此為濠上,悟之者得無鮮乎!且天下之寶,故為天下所惜,天下之所非,何為不可以天下為心乎?想君幸復三思。”書往反數四,安竟不從。
- 8. 《晉書·王坦之傳》:坦之尋亦卒,時年四十六。臨終,與謝安、桓衝書,言不及私,惟憂國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追贈安北將軍,諡曰獻。
- 9. 晉書:列傳第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2-09]
- 10. 《世説新語賞譽第八》(128)
- 11. 檀道鸞《續晉陽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2-09]
- 12. 晉中興書:卷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2-09]
- 13.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三·晉紀二十五(太宗簡文皇帝寧康元年)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2-14]
- 14. 九家舊晉書輯本:晉諸公別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2-09]
- 15. 《晉書·王坦之傳》 及還家省父,而述愛坦之。雖長大,猶抱置膝上。坦之因言温意。
- 16. 《世説新語注:方正第五:58》 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諮藍田。王坦之、王述並已見。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厀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藍田大怒,排文度下厀曰:惡見,文度已復痴,畏桓温面?兵,那可嫁女與之!〔一〕文度還報雲:下官家中先得婚處。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後桓女遂嫁文度兒。〔二〕王氏譜曰:坦之子愷,娶桓温第二女,字伯子。」中興書曰:「愷字茂仁,歷吳國內史、丹陽尹,贈太常。〔三〕
- 17. 《晉書 謝安傳》 及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陳兵衞,將移晉室,呼安及王坦之,欲於坐害之。坦之甚懼,問計於安。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見温,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坐定,謂温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爾耳。”遂笑語移日。坦之與安初齊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 18. 《世説新語輕詆第二十六》 (21)王中郎與林公絕不相得。王謂林公詭辯,林公道王雲:“著膩顏帢,糹翕布單衣,挾《左傳》,逐鄭康成車後。問是何物塵垢囊!” 王中郎與林公絕不相得。王謂林公詭辯,林公道王雲:箸膩顏帢,挾左傳,逐鄭康成車後,問是何物塵垢囊!
- 19. 《世説新語文學第四》 (35)支道林造《即色論》,論成,示王中郎,中郎都無言。支曰:“默而識之乎?”王曰:“既無文殊,誰能見賞!”
- 20. 《世説新語巧藝第二十一》 (10)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淡
- 21. 《續晉陽秋》〔 詔謝安總中書。〕謝安初攜幼稚同好,養志海濱,襟情超暢,尤好聲律。然抑之以禮,在哀能制,弟萬之喪,不聽絲竹者將十年。及輔政,而修室第園館,麗車服,雖期功之慘,不廢妓樂,王坦之苦諫焉。(檀道鸞《續晉陽秋》《世説賞鑑第八》注)
- 22. 全晉文卷二十九 .中國古曲網.2012-10-11[引用日期2014-02-16]
- 23. 《晉書·王坦之傳》:禕之字文邵。少知名,尚尋陽公主,歷中書侍郎。年未三十而卒,贈散騎常侍。
- 24. 《晉書·王坦之傳》:中書郎範寧,國寶舅也,儒雅方直,疾其阿諛,勸孝武帝黜之。
- 25. 《世説新語箋疏方正第五》 66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張玄已見。建武,王忱也。晉安帝紀曰:「忱初作荊州刺史,後為建武將軍。」後遇於範豫章許,範令二人共語。範寧已見。張因正坐斂衽,王孰視良久,不對。張大失望,便去。範苦譬留之,遂不肯住。範是王之舅,王氏譜曰:「王坦之娶順陽郡範汪女,名蓋,即寧妹也,生忱。
- 26. 《晉書·王坦之傳》:愷襲父爵,……太元末為侍中,領右衞將軍,……國寶既死,出愷為吳郡內史,……未幾,徵愷為丹陽尹。……病卒,追贈太常。
- 27. 《晉書·王坦之傳》 坦之四子:愷、愉、國寶、忱。
- 28. 《晉書·王坦之傳》:愉稍遷驃騎司馬,加輔國將軍。……國寶既死,愉為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輔國將軍、假節。……玄篡位,以為尚書僕射。……愉既桓氏婿,父子寵貴,又嘗輕侮劉裕,心不自安,潛結司州刺史温詳,謀作亂,事泄,被誅,子孫十餘人皆伏法。
- 29. 《晉書國寶傳》 國寶少無士操,不修廉隅。婦父謝安惡其傾側,每抑而不用。
- 30. 《晉書·王坦之傳》:太元中,出為荊州刺史、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建武將軍、假節。……數年卒官,追贈右將軍,諡曰穆。
- 31. 《世説新語注:方正第五:58》 王氏譜曰:坦之子愷,娶桓温第二女,字伯子。〔三〕野客叢書十八雲:「世説注謂王愷娶桓温第二女,不知乃其弟愉,非愷也。」嘉錫案:晉書王湛傳稱愉為桓氏婿,又謂愉子綏為桓氏甥。宋書武帝紀亦云綏,桓氏甥,有自疑之志,高祖誅之。唐修晉書縱不足據,沉約宋書固當可信。然則世説注果誤也。觀注引中興書,所謂「歷吳國內史、丹陽尹,贈太常」者,皆愷之官職。是孝標固以為娶桓温女者,是王愷而非王愉。非今本傳寫之誤,豈孝標所見王氏譜先已誤耶?抑文度兩兒,皆娶桓氏女耶?夫正史雖屬可信,家譜尤不應有誤,既彼此參互,所當存疑。
- 32. 《晉書》卷75《王坦之傳》:僕射江虨領選,將擬為尚書郎。坦之聞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以此見擬!”虨遂止。
- 33. 《晉書》卷75《王坦之傳》:坦之字文度。弱冠與郗超俱有重名,時人為之語曰:“盛德絕倫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嘉賓,超小字也。
- 34. 《晉書》卷75《王坦之傳》:簡文帝為撫軍將軍,闢為掾。累遷參軍、從事中郎,仍為司馬,加散騎常侍。出為大司馬桓温長史。
- 35. 《晉書》卷75《王述傳》:太和二年,以年迫懸車,上疏乞骸骨,……不許。述竟不起。三年卒。
- 36. 《晉書》卷75《王坦之傳》:尋以父憂去職,服闋。徵拜侍中,襲父爵。
- 37. 《晉書》卷9《簡文帝本紀》:及廢帝廢,……大司馬桓温率百官進太極前殿,具乘輿法駕,奉迎帝於會稽邸,於朝堂變服,著平巾幘單衣,東向拜受璽綬。鹹安元年冬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
- 38. 《晉書》卷75《王坦之傳》:海西公廢,領左衞將軍。又領本州大中正。
- 收起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36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小飞飞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