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廠窖大屠殺

鎖定
廠窖大屠殺(又稱:廠窖慘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在中國湖南南縣廠窖鎮,製造的一起繼“南京大屠殺”後的又一大慘案 [1] 
1943年5月9日至11日,侵華日軍大舉進犯江南,出動三千餘日軍,汽艇數十艘,飛機數十架,從水、陸、空合圍南縣廠窖垸,實行了慘無人道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三天時間裏,屠殺中國無辜同胞三萬餘人,燒燬房屋三千多間,船隻二千五百餘艘,強姦婦女兩千多人,搶劫糧食、牲畜、衣物等不計其數。當時,廠窖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這是侵華日軍在中華大地上製造的僅次於南京大屠殺的第二大慘案——廠窖慘案,也是二戰期間日本法西斯單日殺人最多的慘案 [2] 
中文名
廠窖大屠殺
外文名
Changjiao Massacre
慘案時間
1943年5月9日至11日 [1] 
慘案地點
湖南省益陽市南縣廠窖鎮 [1] 
日軍暴行
3天殺害中國3萬人 [1] 
暴行主兇
畑俊六、橫山勇等 [1] 

廠窖大屠殺慘案背景

廠窖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 廠窖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
1943年,日本侵略軍為了打通荊江航線,殲滅駐防荊江南岸和洞庭湖西北地區的國民黨野戰部隊,威逼常德、長沙,給國民黨重慶政府造成更大的軍事壓力,繼3月發起的“江北殲滅戰”之後,又於5月發動了“江南殲滅戰”。
5月5日凌晨,日軍第四十師團(師團長清木敬一)、十三師團(師團長內山英太郎)、五十八師團(師團長下野一霍)、六師團(師團長神田正種)及十七獨立混成旅團(旅團長高品彪)的一部和第十一軍軍長橫山勇,由日軍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兼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駐武漢統一指揮,共1.5萬餘人,憑藉着優良的武器裝備,以荊江南岸沿線作為前進基地,分兵幾路從湖北的藕池石首和湖南的華容、岳陽等地出發,向安鄉南縣方向水陸並進,開始了“江南殲滅戰”的第一期作戰 [3] 
駐防華容、安鄉、南縣等地的國民黨主力部隊第73軍等部,節節潰敗,退往廠窖坑方向。這時,所潰部隊的後路,早已被日軍堵死。於是,一萬餘國民黨部隊官兵便被前追後堵的日軍團團圍困在長約10公里,寬約五六公里的廠窖坑。被同時圍困在該區域裏的,還有從華容、安鄉、南縣、石首等地隨軍湧來的難民2萬餘人,加上當地和附近地區的居民,總計全區被圍困的軍民共約5萬人以上。廠窖坑,形如半島,三面環水,毫無退路 [1] 

廠窖大屠殺慘案概況

廠窖大屠殺紀念碑文 廠窖大屠殺紀念碑文
1943年5月8日,日軍3000多人配合汽艇60多艘和部分飛機,完成對廠窖鄉陸、水、空的大合圍。
1943年5月9日,日軍開始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採用機槍掃射、刺刀捅殺、縱火焚燒等方式,3天時間在湖南南縣廠窖垸內肆虐殺害中國同胞3萬餘人,其中屠殺廠窖垸本地居民6000餘人,南縣、華容、安鄉及廠首等縣、市難民12000餘人,國民黨73軍等部官兵5000餘人。此外,還有近200户居民被滿門殺絕。3000餘間民房,2500餘艘民船被燒燬,2000多名婦女被強姦,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少女。廠窖大屠殺期間,3000日軍,3天時間,殺害中國人3萬。
廠窖大屠殺遺址雕塑 廠窖大屠殺遺址雕塑
5月9日清晨,數百名荷槍實彈的鬼子兵突然將永固垸圍的水泄不通,並將羣眾們捆綁至各個禾場,實行集體屠殺。接下來的3日,日軍先是以飛機為先導,輪番轟炸,掃射;接着是武裝汽艇逐段掃蕩,協同陸路日寇,通船殘害中國難民,漁民;然後對距離較近的的船隻,實行燒光策略,對距離較遠的船隻,則以槍炮逼着朝沿河一代靠攏,絕不留一息生靈尚存。日軍的屠殺一直持續至11日。
在北起太白洲,南至龔家港的30裏河段中,近3000艘船隻幾乎全部被毀,6800多難民,船民被殺。河面上塞滿了燒焦的船板,桅杆,充塞着各種奇形怪狀的屍體,血流成河,浮屍累累,整個河段已儼然變成了腐屍臭味刺鼻,滿江紅色刺目的死人河。甸安河變成了血水河,藕池河變成了死人河,瓦連堤變成了絕户堤。
日本軍人的殺人手段殘暴,除了刺刀刺,機槍掃,飛機炸,馬刀砍外,還有剖腹,割舌,挖眼,剝皮,鋸腰,取膽汁,分屍,刺耳,割奶,敲腦漿,割生殖器等等。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所不為。日酋坂垣陸軍總部曾承認“如果將參加過戰爭的人一一加以調査,大概全是殺人,搶劫,強姦的犯人”。整個日軍,是一部正在開動的野獸機器,其車輪所到之處,廠窖大垸頓時碾為一片焦土。
日軍燒殺過後,滿境狗不叫,雞不啼,遍地屍骨,一片荒涼 [4] 

廠窖大屠殺後世不忘

廠窖大屠殺紀念館 廠窖大屠殺紀念館 [2]
廠窖大屠殺遺址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屠殺無辜百姓、犯下滔天罪行的重要罪證。為教育後人不忘國恥,從1984年起,湖南省南縣縣委、縣政府在“廠窖慘案”遺址先後建起了“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紀念館、警鐘亭等設施,紀念碑名由原中顧委常委王首道題寫,原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力羣、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毛致用、原省委書記熊清泉等都為紀念碑題了詞。1995年,“廠窖慘案遺址”被命名為首批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遺址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將其公佈為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 [2] 

廠窖大屠殺慘案地理

廠窖大屠殺遺址牌 廠窖大屠殺遺址牌
廠窖地處洞庭湖西北岸、南縣的兩南角上,原名漢太垸,屬漢壽縣轄,1955 年劃歸南縣,總面積 50平方公里。100多年前,此處汪洋一片,水草繁衍,魚蝦棲息。後來由於泥沙淤積,逐漸形成了一塊洲土。由13個小垸組成的湖洲大垸,溝港縱橫,土地肥沃,盛產稻穀、棉花、 苧麻湘蓮、魚,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該處三面臨水,水路交通暢達,為扼洞庭湖西北水路的要衝 [3] 

廠窖大屠殺紀念設施

廠窖慘案遇難胞紀念館 廠窖慘案遇難胞紀念館
廠窖慘案遇難胞紀念館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南縣廠窖鎮。1943年5月9日-11日,侵華日軍僅用三天時間在廠窖屠殺我無辜同胞三萬多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僅次於“南京大屠殺”的全國第二大慘案。為了教育後人不忘國恥,振興中華,1986年以來,南縣縣委、縣政府先後建立了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紀念館、警鐘亭、血水河、雕塑羣、洗雪軒文化長廊等紀念設施,並多次進行了提質改造。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紀念館先後被評為省級重點紅色旅遊景區,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湖南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5] 
參考資料
  • 1.    劉雨佳.廠窖慘案——侵華日軍特大罪行錄[J].湖南檔案,1995(03):40-42.
  • 2.    中文:南縣廠窖慘案紀念館  .湖南國防教育網.2012-07-03[引用日期2019-07-27]
  • 3.    陳峯, 王文珍. 永遠記住“3萬”這個數字──“廠窖慘案”死難同胞祭[J]. 湘潮, 1995(2):38-45.
  • 4.    李愛軍,盧琴.廠窖慘案 勿忘國恥[C].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理論研討會.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會,2015.
  • 5.    喜訊!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評“湖南省研學旅遊基地”  .南縣人民政府.2022-02-23[引用日期20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