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廟堂

鎖定
廟堂,指太廟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地方。見《莊子·在宥》:“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巖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慄乎廟堂之上。”
中文名
廟堂
外文名
Ancestral temple
拼    音
miào táng
注    音
ㄇㄧㄠˋ ㄊㄤˊ

廟堂基本解釋

1. [temple]∶廟宇。
2. [imperial court]∶指朝廷。 [1] 

廟堂引證解釋

1. 太廟的殿堂。
葛洪《抱朴子·名實》:“故廟堂有枯楊之瑚簋,窮谷多不伐之梓豫也。”
2. 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見、議論政事的殿堂。
淮南子·主術訓》:“君人者,不下廟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也。”《晉書·宣帝紀》:“帝曰:‘邊城受敵而安坐廟堂,疆埸騷動,眾心疑惑,是社稷之大憂也。’”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明 孫承宗《答袁開府節寰(袁可立)》:“廟堂以此鶻突了事,真可浩嘆。”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晏嬰對曰:‘籌策廟堂,威加萬里,負將相之才者數十人;若血氣之勇,不過備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為齊輕重哉!’”
3. 朝廷。借指以君主為首的中央政府。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百姓嗷嗷苦橫徵,廟堂誰復問蒼生。”明 孫承宗《答袁節寰(袁可立)開府》:“廟堂以此鶻突了事,真可浩嘆。”
4. 朝廷。帝王之代稱。
侯方域 《宦官論》:“大臣,天子之股肱也,而週歲不得一見。偶有召命,則跪拜唯諾,山呼而退,不得一言……廟堂果何自而悟哉?”
5. 太廟和明堂。
《楚辭·劉向<九嘆·逢紛>》:“始結言於廟堂兮,信中塗而叛之。” 王逸注:“廟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為政舉事,必告於宗廟,議之於明堂也。”
6. 廟宇。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陰溝水》:“城南有 曹嵩 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廟堂,餘基尚存,柱礎仍在。”《醒世恆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正猶豫間,忽然祥雲瑞靄,籠罩廟堂,香風起處,見一老人,坐於石磯之上,即前日所見 中源水君 。” [1] 

廟堂詞語分開解釋

: 廟 (廟) miào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廟。宗廟。太廟。 供神佛或歷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廟。岳廟。
: 堂 táng 正房,高大的房子:堂屋。堂客。堂倌。禮堂。澡堂。 同祖父的親屬關係:堂房。堂兄弟。 舊。 [2] 

廟堂其它相關

中國知識分子素有廟堂情懷。范仲淹説:“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以在下觀之,憂其君者眾而憂其民者寡,憂其君者先而憂其民者後。蓋因唯有憂君方可入廟堂,入廟堂方可憂民,所以中國知識分子一生最大願望就是躋身廟堂,就是削尖腦袋也要鑽進體制內。
李白給大家的印象是狂放不羈,求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力士脱靴,貴妃磨墨”。可就樣一個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在42歲那年,得到了道士吳筠的推薦,就高唱起“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叮嚀妻子:“歸來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以為自己馬上就可以登台拜相了。誰知玄宗召他,是看中了他的文才,讓他來宮中陪着玩玩的,並不是叫他來幫助治理國家的。就是這樣一個閒差事,朝廷也沒讓他呆多久,前後跨三年,實際一年多,李白過得十分鬱悶。終於有一天,李白在一幫小人誹謗攻擊聲中,被皇帝厭棄,拿點錢給打發出宮廷。誰説李白的藐視權貴,放情山水,不是理想破滅之後的無可奈何和憤世嫉俗呢?唐代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孟浩然給人的印象是不食人間煙火,皇帝老兒請他做官都不屑一顧,其實年輕的時候還是挺想做官的,二十九歲的時候曾詩謁張九齡,想走這個落魄宰相的後門,但未成功。後來主動到長安活動,抓到了與皇帝見面的機會,可是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得罪了唐玄宗,做官的夢破滅了,這回只得終老林泉了。
知識分子隱居山林,有多重表現,一種是為隱居而隱居,為一種精神追求、效法古人而隱居。此類人物當屬東漢嚴子陵、魏晉嵇康、中唐李泌。一種是為了造聲勢,為了更好地出仕,就是人們常説的“終南捷徑”,姜子牙垂釣渭水,諸葛亮躬耕隆中,都屬此類,當然他倆也確實幹出來一番大事業。再一種則是科舉落第,入仕無門,不得已而隱居,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把此類人物描繪的活靈活現。這類人物雖然表面上憤世嫉俗,蔑視權貴,其實骨子裏對這些東西期盼的要命。《聊齋志異》的蒲松齡一生科舉未中,自視為奇恥大辱。而金庸以85歲之高齡,名滿江湖之聲望,屈尊降紆,和一幫後生晚輩一起申請加入作協,也是心同此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