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方域

鎖定
侯方域(1618年-1654年1月20日),字朝宗,早年號雜庸子,河南商丘人。中國清代文學家、 [7]  詩文作家。 [8] 
侯方域生性穎異,讀書嘗兼數人。年少時隨父移居京師,遊於倪元璐之門。崇禎五年(1632年),回鄉應童子試,縣、府、道皆第一。崇禎十二年(1639年),入南雍,應江南鄉試,舉第三,以策語觸諱黜。居鄉期間,曾與同道徐作霖、吳伯裔等人結“雪苑社”以研習詩文。又與東南陳子龍夏允彝等名士交遊,積極參與復社社事活動。順治八年(1651年),應河南鄉試為副貢生。後歸鄉隱居,取室名為“壯悔堂”,寓壯年而悔之意。順治十一年十二月(1654年1月),侯方域因病去世,享年三十七歲。 [7] 
侯方域擅散文,在文論方面自成一家之言,提倡為文要學韓愈歐陽修。認為作古文必由唐宋八家、《史記》《漢書》方可入古人境界。其著有《任源邃傳》《徐作霖張渭傳》等。現存文100餘篇,涉序、書、奏議、傳、記、論、策、墓誌銘等多種文類,內容富贍。侯方域亦能詩,現存詩近400首,以甲申國變分前後兩期,前期多感慨時事、憂民憫亂之作,如《禁旅十首》《聞亂八首》等,詩風雄渾慷慨,不乏蒼涼之音;後期多書寫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如《過江秋詠八首》《春興八首》等,詩風漸轉深沉,或沉鬱頓挫,或雄渾悲壯,老杜氣象盡顯。著有《壯悔堂文集》10卷,《四憶堂詩集》6卷,《補遺》1卷。 [7] 
(概述圖:清沈塘繪侯朝宗像 [9] 
全    名
侯方域
別    名
侯朝宗
朝宗
雪苑、雜庸子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歸德府(今河南商丘)
出生日期
1618年4月
逝世日期
1655年1月30日
主要成就
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
“明末四公子”之一
主要作品
《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等

侯方域人物生平

侯方域立姿像 侯方域立姿像 [1]
明崇禎六年(1633年)五月,侯恂調升為户部尚書。侯方域進京侍父,即在此時。其時年十六,已中了秀才,並娶了親。
崇禎七年(1634年),代父草擬屯田奏議,計分官屯、軍屯、兵屯、民屯商屯,腹屯、邊屯、墾種、考課、信任等十目,洋洋萬言,條暢練達,期於可行。但此時大局已成鼎沸魚爛之勢,民間有“田”字詩,所謂“昔為富之基,今成累字頭”,有田者寧願流離道途,乞討為生,不願回鄉耕種,藉以逃避“加派”。在這種情況下談屯墾,無異紙上談兵。此奏上否不可知,即上亦不能行,可為斷言。
崇禎九年(1636年),東林健者文震孟被排擠罷相以後,温體仁羽毛已豐,職掌度支的侯恂乃為體仁唆使言官奏劾糜餉,被捕下獄。

侯方域與阮大鋮

侯方域坐姿像 侯方域坐姿像 [1]
方以智的父親方孔,其時新奉復起之命,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此時當因長江上游,韋盜狂起,道路阻隔,尚未赴任。
“晨夕過從”者,是與方以智交遊。侯方域獲識陳貞慧吳應箕冒闢疆當均在此時。侯方域不謁父執阮大鋮,則以前一年方有《留都防亂》之揭,阮大鋮為清議所棄。

侯方域侯方域受難

崇禎十一年南闈鄉試,陳貞慧、冒闢疆、侯方域皆下第,而不盡關乎文字優劣,如侯方域之被擯,乃第一場策論觸犯時忌之故。
榜發下第,侯方域回家鄉,與賈開宗等組織文社,名為“雪苑社”,社友共六人。《李姬傳》所謂“雪苑侯生”之雪苑,出處在此。

侯方域侯方域避世

侯方域 侯方域
崇禎十二年,結識李香君
崇禎十四年,侯恂出獄而侯執蒲病故。這年李自成破南陽,圍開封,侯方域奉父避難金陵。下一年歸德淪陷,開封被圍益急。其時在河南的官兵,以左良玉的實力比較雄厚,但跋扈不聽節制,特起侯恂以兵部侍郎總管援汴官軍,結果很不理想。
於此可知,《寧南侯傳》所謂“流賊憚之,呼為左爺爺”,有無其事,實成疑問。史實俱在,左良玉不能不負開封失陷的主要責任。而侯恂復起,對左良玉一無作用可言。侯方域所記,實皆粉飾之詞。據明史《左良玉傳》:“帝怒恂罷其官,不能罪良玉也。”則左良玉所報答於舉主者,實所不堪。獨怪侯方域猶為之曲曲迴護,此中是何道理,很難索解。
左良玉自兵敗後,即在長江上游劫鹽船為活。崇禎十六年移兵九江,揚言缺糧,要就食金陵。一時人心惶惶,計無所出。南京兵部尚書熊明遇,便託侯方域以他父親的名義,致函左良玉,勸阻南下。而阮大鋮乘機報復,大放空氣,説左良玉進兵,有侯方域作內應,打算借刀殺人!幸虧楊文驄報信,方得及時躲避。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敍其經過如下:
“昨夜方寢,而楊令君文驄叩門過僕雲:‘左將軍兵且來,都人洶洶。阮光祿揚言於清議堂,雲子與有舊,且應之於內。子盍行乎?’僕乃知執事不獨見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滅而後快也……僕今已遭亂無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據年譜記,侯方域“避於宜興”,是逃在陳貞慧家。甲申之變,復回金陵。這年秋天,陳貞慧被捕,是由侯方域“倉皇出兼金”,託錢禧多方賄託,終以練國事的出大力,陳貞慧得以出獄。
其宜興被逮以前,侯方域曾一度避在揚州史可法的大營。事蹟可稱者,只有替史可法擬復多爾袞書一事。
自乙酉五月以後,侯方域奉父家居。其兄方夏於順治三年成為滿清第一科的進士,而侯方域已決心做明朝的遺民,無奈事與願違。在多爾袞攝政期間,漢人在朝者,已形成南北之爭。北則馮銓,南則陳名夏,等於前明閹與東林之爭的延續。於是甘心終老於巖壑者亦不得安寧了。最顯著的例子,是吳梅村的復出。
吳梅村在當年是江南士林的魁首,無論馮銓要拖人落水,還是陳名夏要引名士以自重,第一個看中的目標,都必然是吳梅村。而吳與另外一陳——猶如復社兩張一般——當時朝中南派的首腦為兩陳,江蘇溧陽的陳名夏以外,浙江海寧陳之遴是吳梅村的兒女親家。兩陳交薦,吳梅村在公私方面所受的壓力甚重,終於不得不在順治十年秋天,就徵進京,被迫做了清朝的國子監祭酒
在吳梅村復出之説甚囂塵上時,侯方域曾致書規勸,論其“不可出者有三,而當世之不必其出者有二”。吳梅村復書,慷慨自矢,表示“必不負良友”而終於復出。事實上侯方域亦有被迫應試之事,《年譜》載:
“順治八年辛卯,公三十四歲。當事欲案治公,以及於司徒公者,有司趨應省試。方解。”
賈開宗所撰《本傳》:
“……己卯舉南省第三人,以策語觸語黜。辛卯舉豫省第一人,有忌之者,復斥不錄。既不見用,乃放意聲伎。”
賈開宗為侯方域雪苑社友,侯方域稱之為“賈三兄”,撰傳評文,交非泛泛,必不致厚誣侯方域的出處心跡。但作傳記事,求信求雅,與子孫為先人作年譜,理當為親者諱的情況不同。

侯方域鄉試

今按:辛卯(順治八年)侯方域應河南鄉試,闈中所作策論五道!具載《壯悔堂文集》第八卷。其時順治甫行親政而尚未成年,故試策首以《勤於讀書》為諫,計陳三事:《開經筵》《親儒臣》《讀漢書(文)》。第二策議禮,以為“人主居五帝三王之位,繼五帝三王之道。治五帝三王之民,而欲廢五帝三王之禮,是欲強天下以自為便利也,天下豈從之哉?”第三策論治道,應特重州縣官;第四策論不可輕議治河;第五策論明賞罰,申明大法小廉之義。這五篇煌煌大文,才氣斐然,但卻只能證明他才華橫溢罷了。因他被逼無奈,參加鄉試,因此只做了半卷,消極抗爭 ,李時燦(1866年~1943年)《侯方域傳》中記載:河南巡撫吳景道得知侯方域豪橫,準備將侯方域連帶其父侯恂一併抓捕。當時清朝內閣國史院大學士宋權商丘老家養病,對吳景道説:“你可知唐朝李太白和宋朝蘇東坡嗎?侯方域就是當今的李蘇。”吳景道聞言雖暫停抓捕,但要求侯方域必須參加鄉試。侯方域擔心父親侯恂年老多病,經不起牢獄之災,在萬般無奈之下,便用一計來應付吳景道,違心參加鄉試,但只考半卷,不打算中功名。讓侯方域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雖考半卷,也中了副榜
後來不明具體原因者,多以此譏笑,不免過苛。衡諸侯方域後來的行跡,未始不以此舉為悔,下一年治《壯悔堂》,又治《四憶堂》,皆曾作記。《四憶堂記》末段謂:
“或曰:‘然則子既以悔名其集,而以憶名其詩者,何也?’苟憶於昔,不必其悔;苟悔於今,不必其昔之憶。”曰:“詩三百篇,昔人發憤之所作也。餘自念才弱,不能憤,聊以憶焉云爾。抑聞之,極則必復。憶之,憶之,所以悔也。”
侯方域著有《壯悔堂文集》及《四憶堂詩集》,上記表面論時,實則論出處。“或曰”雲之,即為質問:你要做清朝的官,就不必再念明朝;既念明朝,就不該“赴試獵官。”而侯方域對此質問,並沒有明確的解釋,只是自陳悔恨,“憶之、憶之、所以悔也!”説得再明白都沒有。最可玩味的是,人間“四憶”是哪四憶?侯方域的答覆是自己都弄不清楚。他的説法是,詩歌“情迫氣結,縱其所至,不循阡陌,即胸中時一念及,非不歷歷,及欲舉而告之人,固已纏綿沉痛,十且亂其七八矣”!詩以寫情,原有陶詩所謂“欲辨已忘言”的一種境界。但侯方域的四憶,胸中歷歷,只是不願告人而已。所可斷言者,此四憶中,必有陳貞慧與吳次尾的《留都防亂揭》及李香君的《桃花扇》在內。
從侯方域的遺作中去考察,有種種證據顯示,辛卯鄉試一舉,痛悔失足,內心之抑鬱自恨,較之吳梅村有過之無不及。而形之於文字吟詠者,則再三自道本心清白,若深恐人不信,致吳梅村書,勸其不可復出,固為變相的表示他決無意於做新貴!而最可玩味者,則為《致方密之書》,此書見《壯悔堂文集》“遺稿”。侯方域於順治九年治壯悔堂,編定文集。越二年下世,此兩年中所作,由其同窗任元祥編為《遺稿》,附文集後,任序明言:“此侯子壯悔堂集成之後所作”,亦即辛卯鄉試以後所作。
明朝滅亡後,三十五歲的侯方域回到歸德老家。回想起自己半生遭遇坎坷,除詩文外,事業一無所成,無補於國事,悔恨不已,發誓終生不仕。他建造了壯悔堂,致力於研究學問,創作詩文。在這裏,完成了他的兩部文集。三十七歲時,不幸染病身亡。

侯方域主要影響

侯方域的文章風采,著名於時。史可法給多爾袞的回信《復多爾袞書》即為方域起草。他的散文往往能將班、馬傳記,韓、歐古文和傳奇小説手法熔為一爐,形成一種清新奇峭的風格,而尤以傳記散文見長。
侯方域擅長散文,他提倡學習韓愈歐陽修,尊唐宋八大家,以寫作古文雄視當世。他早期所作華藻過甚、功力猶不深。後來日臻妙境,時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為“國初三大家”(宋犖《三家文抄序》)。稱其文之佳者:“奮迅馳驟,如雷電雨雹之至,颯然交下,可怖可愕,戛然而止,千里空碧。”
侯方域的作品有人物傳記,如《李姬傳》寫品行高潔、俠義美慧的李香君,同時也寫反面人物阮大鋮,有聲有色,形象生動;如《馬伶傳》寫伶人刻苦學藝故事,情節曲折,精神感人:均有唐代傳奇筆法,具有短篇小説特點。有論文書信,如《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答田中丞書》《朋黨論》《王猛論》等,或痛斥權貴,或直抒懷抱,都能顯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暢恣肆的特色,尤其是《與阮光祿書》,洋洋灑灑,詞嚴氣盛,揮斥鞭闢,頗能感人。
侯方域也能詩,如《哀詞·少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開府都督淮陽諸軍事史公可法》(有序)是一首35韻的五古,歌頌史可法的生平業跡,以為用兵不如諸葛亮,而死節則可擬為文天祥,"稱量確當"(徐恭士、宋犖等《四憶堂詩注語》)。

侯方域歷史評價

賈開宗所撰《本傳》:方域豪邁多大略,少本有濟世志。

侯方域主要作品

侯方域著有《壯晦堂文集》10卷,《四憶堂詩集》6卷。 [2] 

侯方域人際關係

戲曲《桃花扇》中的侯方域與李香君 戲曲《桃花扇》中的侯方域與李香君
侯家先世是“戍籍”。所謂“戍籍”即是有罪充軍至某地所記的户籍,被視為賤民之一,至方域的祖父始貴。
侯方域的祖父侯執蒲兩榜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太常寺司職祭典。
侯執蒲有子五人,長子即是侯方域的父親侯恂,以進士為言官。天啓四年閹黨大攻東林時落職而歸。崇禎元年復起,由廣西道御史轉太僕寺少卿,擢兵部右侍郎,為時不過兩年。崇禎三年出駐昌平,稱為“督治侍郎”。
侯方域娶有元配夫人常氏;膝下有兩個兒子,一名“曉”,一名“晰”,“晰”被送給侯方域四弟侯方任;常氏還生有一個女兒,後嫁給陳宗石;陳宗石十四歲入贅侯氏,為侯方域女婿 [6]  ,他的父親是侯方域的摯友陳貞慧。 [4] 
李香君隱瞞歌妓身份,以吳氏女子、侯方域妾的身份進入侯家。侯方域的父親侯恂在1652年知道李香君歌妓的身份後,讓她住到離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園——打雞園,此時李香君已身懷有孕。有説法是,1653年春,李香君在打雞園生下一個兒子,因為自己身份低賤,孩子只能隨自己姓李,不準載入侯氏家譜。 [5] 

侯方域後世紀念

侯方域 侯方域
侯方域故居坐落於商丘古城北門裏劉隅首東側,為侯方域壯年著書處,也是他與李香君的隱居之所。今存壯悔堂,是侯氏故居建築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明三暗五、前出後包、上下兩層的木質框架結構的硬山式建築,共用24根原木柱和88根橫樑,木柱上有龍鳳浮雕,木質門窗和隔扇皆鏤花剔線。堂前左側是雪苑社故址,右側是翡翠樓,為李香君居住處,堂前20米處有5間過廳建築風格與壯悔堂基本相同,構成了一處形態別緻的明清建築院落。 [3] 
2005年7月,商丘市睢陽區政府投資製作了三組共12個蠟像,有侯方域和常氏夫人、香君拂琴等。還有從民間收藏的近百餘件古式傢俱、陶瓷器具陳列其間,極大地豐富了景點的內涵。睢陽區還投資100餘萬元,重修了侯方域父親、明代户部尚書侯恂的故居,又從民間徵集了大批珍貴古物充實其間。

侯方域藝術形象

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故事,被清代戲劇家孔尚任編成名劇《桃花扇》,該劇除被多種劇種上演外,還搬上了銀幕和熒屏,影響頗大。
李姬傳》歌頌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義、辨是非,不阿附權貴的高尚品德。
參考資料
  • 1.    侯方域立姿像、侯方域坐姿像均取自《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清葉衍蘭輯摹,黃小泉繪。
  • 2.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文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文學 1: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第265頁
  • 3.    黃瀅,馬勇主編.中國最美的古城 古城格局、古建保護與營銷推廣 4: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06:第335頁
  • 4.    李香君後人對家世閃爍其詞  .新浪網—鄭州晚報[引用日期2022-10-08]
  • 5.    河南發現秦淮名妓李香君後人忍辱負重求生存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2-10-08]
  • 6.    探秘古城九間樓  .商丘日報[引用日期2022-10-08]
  • 7.    侯方域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8.    張鵬振,馮夢琳主編.中國文學簡編[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08.第137頁
  • 9.    盧輔聖主編.中國畫歷代名家技法圖典 人物編 上.: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08:第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