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嵇康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鎖定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又有安徽省宿州市西一説)人 [65]  [67]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自幼聰穎,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他博覽羣書,廣習諸藝,尤為喜愛老莊學説。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1]  ,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司馬氏掌權後,隱居不仕,拒絕出仕。景元四年(263年),因受司隸校尉鍾會構陷,而遭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人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2]  ,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 [3]  。他的事蹟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着巨大影響。
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啓發。又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今有《嵇康集》傳世。
概述內圖片來源:《歷代名臣像》 [4] 
全    名
嵇康
別    名
嵇中散
嵇生
嵇公
叔夜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譙國銍縣
出生日期
224年,一作223年
逝世日期
263年,一作262年
主要成就
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開創玄學新風
主要作品
嵇中散集
官    職
中散大夫
地    位
竹林七賢之一
主    張
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嵇康人物生平

嵇康家族出身

嵇康生於魏文帝黃初五年(公元224年),一作黃初四年(公元223年)。其祖先本姓奚,住在會稽上虞(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其曾祖父後為躲避仇家,遷徙到譙國的銍縣,並改姓為嵇。 [5]  嵇康的父親嵇昭,官至治書侍御史。嵇康的兄長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從軍,後歷任太僕揚州刺史宗正等職。 [6]  [7] 

嵇康恬靜無慾

嵇康(右)像 嵇康(右)像 [8]
嵇康年幼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他幼年聰穎,博覽羣書,學習各種技藝。成年後喜讀道家著作,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然不注重打扮。後迎娶了魏武帝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因而獲拜郎中,後任中散大夫 [9-10]  [1]  嵇康與長樂亭公主育有一兒一女(其子即嵇紹)。
嵇康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常修煉養性服食內丹之事,彈琴吟詩,自我滿足。 [11]  他讚美古代隱者達士的事蹟,嚮往出世的生活,不願出仕為官。
嵇康曾經遊于山澤採藥,得意之時,恍惚之間忘了回家。當時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認為是神仙。到汲郡山中見到隱士孫登,嵇康便跟他遨遊。孫登沉默自守,不説什麼話。嵇康臨離開時,孫登説:“你性情剛烈而才氣俊傑,怎麼能免除災禍啊?”嵇康又遇到隱士王烈,一道入山中,王烈曾得到石髓,如糖一般甜,便自己吃了一半,餘下一半給嵇康,結果尚未服用,就凝結為石頭。 [64]  又在石室中見到一卷白絹寫的書,立即喊嵇康去取,而書就再也不見了。王烈於是感嘆道:“嵇康志趣不同尋常卻總是懷才不遇,這是命啊!” [12] 

嵇康堅拒出仕

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欲禮聘他為幕府屬官,他跑到河東郡躲避徵辟司隸校尉鍾會盛禮前去拜訪,遭到他的冷遇。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離開選官尚書吏部)之職時,舉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堅決拒絕出仕。 [13-14]  史稱“大將軍(指司馬昭)聞而怒焉”。 [15]  嵇康對於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頗招司馬昭的忌恨。

嵇康廣陵絕響

嵇康半身像 嵇康半身像 [16]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一作景元三年),嵇康的好友呂安的妻子徐氏被呂安的兄長呂巽迷姦。呂安憤恨之下,欲狀告呂巽。嵇康與呂巽、呂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勸呂安不要揭發家醜,以保全門第清譽。但呂巽害怕報復,於是先發制人,反而誣告呂安不孝,使得呂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憤怒,出面為呂安作證,因而觸怒了司馬昭。此時,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進言,以陷害嵇康。司馬昭一怒之下,下令處死嵇康與呂安。 [17] 
嵇康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朝廷赦免他,並要求讓嵇康來太學任教,他們的這些要求並沒有被同意。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陽的影子,知道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準)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 [18] 據傳,《廣陵散》並非嵇康獨作,而是嵇康遊玩洛西時,為一古人所贈)説完後,從容就戮,時年四十歲。海內的士人沒有不痛惜的,司馬昭不久後便意識到錯誤,但追悔莫及。 [19] 
東晉名士謝萬將其列為“八賢”之一。袁宏在《名士傳》中也稱嵇康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嵇康主要影響

嵇康文學成就

主詞條:正始文學
嵇康的文學創作,主要包括詩歌和散文。其詩現存五十餘首。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而以四言成就較高。何焯《文選評》稱:“四言不為《風》、《雅》所羈,直寫胸中語,此叔夜高於潘、陸也。”他的四言詩是繼曹操之後一批成功之作。 [20] 
嵇康的詩,以表現其追求自然、高蹈獨立、厭棄功名富貴的人生觀為主要內容。其中《幽憤詩》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負,對自己無辜受冤表示極大憤慨。詩末説:“采薇山阿,散發巖岫。永嘯常吟,頤性養壽。”表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這首詩詞鋒爽利,語氣清峻,可與其《與山巨源絕交書》合讀。其四言《贈秀才入軍》詩共十八章,內容是想象其兄嵇喜在軍中的生活,但那灑脱的情趣卻是屬於嵇康的。 [20] 
嵇康詩的風格,劉勰文心雕龍》評為:“嵇志清峻。”又説: “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突出了嵇康詩風與其人格性情之間的密切關係。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自稱“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他的詩亦如此。鍾嶸詩品》評其詩為“峻切”,也是相同的意思。 [20] 

嵇康音樂成就

嵇康 嵇康
嵇康通曉音律,尤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本質是“和”,合於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認為喜怒哀樂從本質上講並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嵇康作有《風入松》,相傳《孤館遇神》亦為嵇康所作。作有《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被稱作“嵇氏四弄”,與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隋煬帝曾將彈奏“九弄”作為取仕條件。

嵇康書畫創作

  • 書法
嵇康擅長書法,工於草書。其墨跡“精光照人,氣格凌雲” [21]  ,被列為草書妙品。後人稱其書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時集,羣烏乍散”。 [22] 
  • 繪畫
嵇康善丹青,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其時有嵇康的《巢由洗耳圖》《獅子擊象圖》傳世,後已佚失。 [23-24] 

嵇康養生思想

嵇康磚畫像 嵇康磚畫像 [25]
嵇康繼承了老莊的養生思想,進行實踐頗有心得,他的《養生論》是中國養生學史上第一篇較全面、較系統的養生專論。後世養生大家如陶弘景孫思邈等對他的養生思想都有借鑑。 [26] 
《嵇康集》中,篇篇含養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養生看法。 [26] 
魏晉之時,養生之學大興,但當時有兩種相對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認為修道可成仙,長生不老;二是認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針對這種現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論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養生論》中,他以導養得理可壽的總論點,提出了以下觀點:
一、形神兼養,重在養神。他舉例説明精神對人體的強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而中醫學也認為人以神為根本,神滅則形滅。嵇康在此抓住了養生的根本。
二、養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過之害,全面進行。嵇康認為萬物稟天地而生,後天給予的養護不同,壽命也不盡相同,勿以益小而不為,勿以過小而為之,防微杜漸,提早預防,積極爭取長壽。
三、指出若不注重養生,耽聲色,溺滋味,七情太過,則易夭折。“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內外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還告誡養生者要有信心,堅持不懈,否則就不易有效。還要以善養生者為榜樣,積極吸取好的養生方法,清心寡慾,守一抱真,並“蒸以靈芝,潤以醴泉,唏以朝陽,緩以五絃”,就可以“與羨門比壽,與王喬爭年”。 [26] 
嵇康自己也身體力行,與他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曾説:“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愠之色” [27]  ,他自己提的理論,幾乎條條做到,但卻犯了“營內而忘外”一忌,最終受人誣陷而遇害。 [26]  [28] 

嵇康歷史評價

嵇康魏晉南北朝

王戎: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之色。 [29] 世説新語》引
山濤:①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30] 《世説新語》引)②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 [31] 《世説新語》引
孫登:君性烈而才雋,其能免乎! [28] 晉書》引
嵇康畫像 嵇康畫像
王烈:叔夜志趣非常而輒不遇,命也! [28] 《晉書》引
鍾會:嵇康,卧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 [28] 晉書》引
嵇喜:家世儒學,少有俊才,曠邁不羣,高亮任性,不修名譽,寬簡有大量。學不師授,博洽多聞,長而好老、莊之業,恬靜無慾。 [32] 《嵇康傳》
向秀:餘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 [33] 思舊賦
陳壽:時又有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 [34] 三國志
謝萬:邈矣先生,英標秀上。希巢洗心,擬莊託相。乃放乃逸,邁茲俗網。鍾期不存,奇音誰賞。 [35] 《七賢嵇中散贊》
孫綽:帛祖釁起於管蕃,中散禍作於鍾會:二賢並以俊邁之氣,昧其圖身之慮,棲心事外,輕世招患,殆不異也。 [36] 《喻道論》
司馬昱:何平叔(何晏)巧累於理,嵇叔夜後傷其道。 [37] 《世説新語》引
袁宏:中散遣外之情,最為高絕,不免世禍,將舉體秀異,直致自高,故傷之者也。 [3] 《七賢序》
李氏(袁宏妻):宣尼有言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自非賢智之流,不可以褒貶明德,擬議英哲矣。故彼嵇中散之為人,可謂命世之傑矣。觀其德行奇偉,風勳劭邈,有似明月之映幽夜,清風之過鬆林也。若夫呂安者,嵇子之良友也。鍾會者,天下之惡人也。良友不可以不明,明之而理全。惡人不可以不拒,拒之而道顯。夜光非與魚目比映,三秀難與朝華爭榮。故布鼓自嫌於雷門,礫石有忌於琳琅矣。嗟乎道之喪也。雖智周萬物,不能違顛沛之難。故存其心者,不以一眚累懷,檢乎跡者,必以纖芥為事。慨達人之獲譏,悼高範之莫全,凌清風以三嘆,撫茲子而悵焉。聞先覺之高唱,理極滯其必宣。候千載之大聖,期五百之明賢。聊寄憤於斯章,思慷慨而炫然。 [38] 《吊嵇中散文》
嵇康 嵇康
傅亮:夫以嵇子之抗心希古,絕羈獨放,五難之根既拔,立生之道無累,人患殆乎盡矣。徒以忽防於鍾、呂,肆言於禹、湯,禍機發於豪端,逸翩鎩於垂舉。 [39] 《演慎》
顏延之: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40] 五君詠·嵇中散
劉義慶: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30] 《世説新語》
劉勰:及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若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五言流調,則清麗居宗,華實異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張衡)得其雅,叔夜含其潤,茂先(張華)凝其清,景陽(張協)振其麗,兼善則子建仲宣(曹植王粲),偏美則太沖公幹(左思劉禎)。 [41] 文心雕龍

嵇康唐宋

房玄齡:①嵇、阮竹林之會,劉、畢芳樽之友,馳騁莊門,排登李室。……至於嵇康遺巨源之書,阮氏創先生之傳,軍諮散發,吏部盜樽,豈以世疾名流,茲焉自垢?臨鍛灶而不回,登廣武而長嘆,則嵇琴絕響,阮氣徒存。通其旁徑,必凋風俗;召以效官,居然屍素。 [28] 晉書)②老篇爰植,孔教提衡。各存其趣,道貴無名。相彼非禮,遵乎達生。秋水揚波,春雲斂映。旨酒厥德,憑虛其性。不玩斯風,誰虧王政? [28] 《晉書》
韓皋:妙哉!嵇生之為是曲也,其當晉、魏之際乎!其音主商,商為秋聲。秋也者,天將搖落肅殺,其歲之晏乎!又晉乘金運,商,金聲,此所以知魏之季而晉將代也。慢其商弦,與宮同音,是臣奪君之義也,所以知司馬氏之將篡也。……叔夜以揚州故廣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鹹敗散於廣陵,《散》言魏氏散亡,自廣陵始也。《止息》者,晉雖暴興,終止息於此也。其哀憤躁蹙,憯痛迫脅之旨,盡在於是矣。永嘉之亂,其應乎!叔夜撰此,將貽後代之知音者,且避晉、魏之禍,所以託之神鬼也。 [42] 《廣陵散解》
白居易:呂安兄不道,都市殺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禍患安可防。使我千載後,涕泗滿衣裳。 [43] 雜感
張彥遠:能屬詞,善鼓琴,工書畫,美風儀。 [24]  歷代名畫記
蘇軾:漢景帝以鞅鞅而殺周亞夫,曹操以名重而殺孔融,晉文帝以卧龍而殺嵇康,晉景帝亦以名重而殺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殺王彧,齊後主(高緯)以謠言而殺斛律光,唐太宗以讖而殺李君羨,武后(武則天)以謠言而殺裴炎,世皆以為非也。 [44] 東坡志林
黃庭堅:嵇叔夜詩,豪壯清麗,無一點塵俗氣。凡學作詩者,不可不成誦在心。想見其人,雖沉於世故者,暫得攬其餘芳,便可撲去面上三鬥俗塵矣。何況深其義味者乎? [45] 四友齋叢説
李清照:兩漢本紹繼,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46] 詠史
陳普:銅駝荊棘夜深深,尚想清談撼竹林。南渡百年無雅樂,當年猶惜廣陵音。 [47] 《詠史下·嵇康》
徐鈞:卧龍並論恐非倫,望重宜為世所珍。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傷身。 [48] 《嵇康》

嵇康元明

陶宗儀:“美風儀,文辭壯麗,好言莊老,工草書。” [22]  書史會要
王世貞:“每嘆嵇生琴夏侯色,今千古他人覽之,猶為不堪,況其身乎!” [49] 藝苑卮言
胡直:“又不見嵇康遺榮志,偓佺魏武鼎業期千年,一身四海俱難全。”(《行路難》) [68] 
李贄:①“嗚呼!如康之天才,稍加以學,抑又何當也,而肯襲前人之口吻,作不情之遁辭乎?然此書(《與山巨源絕交書》)實峻絕可畏,千載之下,猶可想見其人。”(焚書)②“今讀《養生論》全然不省神仙中事,非但不識真仙,亦且不識養生矣。何以當面蹉過如此耶?以此聰明出塵好漢,雖向、阮亦無如之何,真令人恨恨。雖然,若其人品之高,文辭之妙,則豈“七賢”之所可及哉!”(《焚書》)③“向秀《恩舊賦》只説康高才妙技而已。夫康之才之技,亦今古所有;但其人品氣骨,則古今所希也。豈秀方圖自全,不敢盡耶?則此賦可無作也,舊亦可無爾思矣。秀後康死,不知復活幾年,今日俱安在也?康猶為千古人豪所嘆,而秀則已矣,誰復更思秀者,而乃為此無盡算計也耶!”(《焚書》 [50] 
王夫之:“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 [51] 讀通鑑論

嵇康近現代

餘嘉錫:“嵇、阮雖以放誕鳴高,然皆狹中不能容物。如康之箕踞不禮鍾會,與山濤絕交書自言“不喜俗人,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輒發”。又幽憤詩曰“惟此褊心,顯明臧否”。皆足見其剛直任性,不合時宜。……康卒掇殺身之禍。” [31] 世説新語箋疏
馮友蘭:“嵇康的特點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爛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邏輯性強;欣賞藝術,審美感高。我認為,這幾句話可以概括嵇康的風度。” [52] 
遊國恩:“魏晉以後,老莊之學大盛於世,影響於我國學術思想和文學方面更大,嵇康有《養生》、《聲無哀樂》、《難張遼叔自然好學》、《釋私》等論,阮籍有《通易》、《通老》、《達莊》三論及《大人先生傳》,縱談名理,大暢玄風。” [66]  (《文學史》第四章 先秦諸子散文)

嵇康主要作品

嵇康的著作,《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13卷,又別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僅存10卷本。明代諸本卷數與宋本同,但篇數減少。明本常見的有汪士賢刻《嵇中散集》(收入《漢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張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1924年,魯迅輯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魯迅全集》第9卷)。戴明揚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書除校、注外,還收集了有關嵇康的事蹟、評論材料。 [26] 
嵇康主要作品
琴賦》《酒賦》《蠶賦》《懷香賦》
養生論》《釋私論》《管蔡論》《明膽論》《聲無哀樂論》《答難養生論》《難自然好學論》《難宅無吉凶攝生論》《答解宅無吉凶攝生論》
琴曲
風入松》《長清》《短清》《長側》《短側》
其他
《琴贊》 《燈銘》 《卜疑》 《家誡》 《太師箴》 《聖賢高士傳贊》《春秋左氏傳音》
《雜詩 》1首、 《幽憤詩》1首 、《酒會詩》7首 、《敍志詩》2首 、《遊仙詩》1首 、《六言詩》10首 、《答二郭詩》3首 、《與阮德如詩》1首 、《重作四言詩》7首 、《思親詩》1首 、《贈兄喜秀才入軍詩》19首
表格參考資料: [26] 

嵇康軼事典故

嵇康狂放任性

嵇康 嵇康
嵇康曠達狂放,自由懶散,“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養,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喪父,故而經常放縱自己,“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莊之後,“重增其放,使榮進之心日頹”。在懶散與自由裏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曠達。 [28] 
嵇康年輕時傲世,對禮法之士不屑一顧。名士向秀曾敍述其與嵇康的友誼:“餘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 [53]  鍾會陷害嵇康時,給他安上的眾多罪名中就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一條。 [28] 

嵇康隱於竹林

嵇康回歸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誼。《文士傳》裏説嵇康“性絕巧,能鍛鐵”。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後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着柳樹築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裏泡一會兒。見到的人不是讚歎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誇他“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晉書·嵇康傳》寫道:“(嵇)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 [28]  他在以打鐵來表示自己的“遠邁不羣”和藐視世俗,這是其精神特質的體現。

嵇康鄙視權貴

鍾會身出名門,是鍾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氣”,年少得志,十九歲入仕,為秘書郎,三年後又升為尚書郎,二十九歲時就已進封為關內侯。但是嵇康拒絕與其交往。但鍾會對年長其兩歲的嵇康,卻敬佩有加。《世説新語》記載:鍾會撰寫完《四本論》時,想求嵇康一見,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於户外遙擲,便回怠走”。 [54] 
顯赫後的鐘會再次造訪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繼續在家門口的大樹下“鍛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鍾會覺得無趣,於是悻悻地離開。嵇康在這個時候終於説話,他問鍾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鍾會對此記恨在心。 [55] 

嵇康仗義執言

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這兩兄弟突然間鬧出了一場大官司。呂巽見弟媳徐氏貌美,乘呂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將其姦污。事發後,呂安欲訴之於官。呂巽急忙請嵇康從中調停。嵇康因與二人的關係非同一般,遂應呂巽之請,出面調停,把這件事情按了下來。可是,事後呂巽卻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説呂安不孝順,竟然敢撾母親之面。有口難辯的呂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貴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痛罵呂巽一頓。他想通過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他也想通過絕交來論證朋友的含義。呂安入獄後,為了説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調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監獄。 [28] 

嵇康嵇紹不孤

山濤像 山濤像 [63]
嵇康臨死之前,沒有把自己的一雙兒女託付給自己的哥哥嵇喜,沒有託付給他敬重的阮籍,也沒有交給向秀,而是託付給了山濤,並對自己的兒子嵇紹説:“巨源(山濤字)在,你不會成為孤兒了。” [56] 
在嵇康死後,山濤沒有辜負嵇康的重託,一直把嵇紹養大成才。山濤和王戎,在嵇康被殺害之後,對嵇紹一直都特別的照顧。他們盡到了朋友應盡的道義與責任,使得這個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親,卻還擁有他們慈父般的關懷與教導,不再那麼無依無靠,這是成語“嵇紹不孤”的由來。
十八年後,嵇紹也在山濤的大力舉薦下,被晉武帝“發詔徵之”,後來還成為晉朝的忠臣。 [57] 

嵇康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嵇昭
兄長
歷任太僕揚州刺史宗正等職。
妻子
曹氏
封長樂亭主,沛穆王曹林孫女、曹操曾孫女。
女兒
嵇氏
——
兒子
官至侍中,封弋陽子。在八王之亂中為保護晉惠帝而遇害,追贈弋陽侯、太尉,諡號“忠穆”。
表格參考資料: [7]  [6]  [10]  [1]  [58] 

嵇康人物爭議

嵇康 嵇康
關於嵇康的卒年,《三國志·魏書·王衞二劉傅傳》載:“時又有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至景元中坐事誅。” [34] 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年-263年),又《晉書·嵇康傳》記康被誅時年四十 [28]  ,故《資治通鑑》將時間繫於景元三年 [59]  ,即262年,文學史界訂嵇康生卒年為223年-262年,當是依此而定。
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還見到不同的記載,如干寶、孫盛、習鑿齒等人皆雲康於魏高貴鄉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誅,裴氏認為他們的記載有誤,故專門作了考辨。 [34]  而《世説新語·任誕》雲: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徐震堮在《世説新語校箋》雲:“按《晉書·阮籍傳》,籍以魏陳留王奐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則其生當在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山濤傳》言卒於晉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則當生於建安十年,長阮籍四歲。《嵇康傳》但云死時年四十,不言死於何年,《通鑑》系其事於景元三年,則其生當在魏文帝黃初四年,蓋小山濤十八歲,小阮籍十四歲,故云“少亞之”。按《通鑑》記嵇康事蹟,主要依據《晉書》,但也利用了《三國志》,故抄錄了其中“譙郡嵇康”至“尚奇任俠”一段,而《三國志》雲康景元中坐事誅,故《通鑑》將其事繫於景元三年,審矣。但《晉書》記嵇康事蹟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國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28]  [34]  [60] 
中國台灣學者莊萬壽則認為嵇康的卒年應為景元四年(263年)。即景元三年(262年)冬鍾會雖任鎮西將軍,但仍有可能兼領司隸校尉,而伐蜀真正開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時間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據《與山巨源絕交書》的線索,山濤於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絕交書》言“前年自河東還,聞……”,則絕交書當作於景元三年。《絕交書》言嵇紹“年八歲”,《晉書》載嵇紹“十歲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論,自作《絕交書》至嵇康被害間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滿足這個時間差,若持景元三年則嵇紹的年齡誤差較大。 [28] 

嵇康後世紀念

主詞條:嵇康墓
嵇康墓 嵇康墓
嵇康墓又稱嵇中散墓,位於安徽省渦陽縣石弓鎮嵇山南麓(原屬濉溪之臨渙),為渦陽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元和郡縣誌》記載:臨渙縣有嵇山,在縣西二十里。晉嵇康家於銍嵇山,因姓嵇氏。渦陽古屬宿州,清嘉慶十年(1805年),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説:“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墓載在州乘。”
其墓依山鑿石而建,巨石封門,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與山一體。現墓洞已被發現,但墓內被盜一空,只存空墓。 [61] 

嵇康史料索引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 [28]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八·魏紀十》
《堯山堂外紀·卷八》 [62] 
參考資料
  • 1.    餘嘉錫《世説新語箋疏》:文章敍錄曰:〔一〕「康以魏長樂亭主婿遷郎中,拜中散大夫。」〔二〕嘉錫案:魏志二十「沛穆王林薨,子緯嗣」,注云:「案嵇氏譜:嵇康妻,林子之女也。」據此知長樂亭主乃曹操之曾孫女。文選恨賦注引王隱晉書曰:「嵇康妻,魏武帝孫穆王林女也。」與譜異,當以譜為正。
  • 2.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 3.    《全晉文·卷五十七》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2-12]
  • 4.    中國曆代人物圖像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3-28]
  • 5.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嵇康,字叔夜,譙國銍人也。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銍有嵇山,家於其側,因而命氏。兄喜,有當世才,歷太僕、宗正。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羣。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慾,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於懷。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所得,至於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倫可及,乃著《養生論》。又以為君子無私,其論曰:“夫稱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於矜尚;體亮心達者,情不繫於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是故言君子則以無措為主,以通物為美;言小人則以匿情為非,以違道為闕。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惡;虛心無措,君子之篤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無身,吾又何患’。無以生為貴者,是賢於貴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賢也,不察於有度而後行也;任心無邪,不議於善而後正也;顯情無措,不論於是而後為也。是故傲然忘賢,而賢與度會;忽然任心,而心與善遇;儻然無措,而事與是俱也。”其略如此。蓋其胸懷所寄,以高契難期,每思郢質。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戎自言與康居山陽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愠之色。
  • 6.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嵇康,字叔夜,譙國銍人也。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銍有嵇山,家於其側,因而命氏。兄喜,有當世才,歷太僕、宗正。
  • 7.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裴松之注引《嵇氏譜》:康父昭,字子遠,督軍糧治書侍御史。兄喜,字公穆,晉揚州刺史、宗正。
  • 8.    嵇康像取自清任熊繪圖,王齡撰贊,蔡照初雕版,清咸豐六年蕭山王氏養和堂刻本《於越先賢像傳贊》。
  • 9.    《世説新語箋疏·德行第一》引《文章敍錄》:康以魏長樂亭主婿遷郎中,拜中散大夫。
  • 10.    《三國志·卷二十·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裴松之引《嵇氏譜》:嵇康妻,林子之女也。
  • 11.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羣。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慾,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於懷。
  • 12.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康嘗採藥遊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反。時有樵蘇者遇之,鹹謂為神。至汲郡山中見孫登,康遂從之遊。登沈默自守,無所言説。康臨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雋,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與康,皆凝而為石。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康往取,輒不復見。烈乃嘆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輒不遇,命也!”
  • 13.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所得,至於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倫可及,乃著《養生論》。
  • 14.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山濤將去選官,舉康自代。康乃與濤書告絕,曰……
  • 15.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裴松之注引虞預《晉書》:及山濤為選曹郎,舉康自代,康答書拒絕,因自説不堪流俗,而非薄湯、武。大將軍聞而怒焉。
  • 16.    嵇康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17.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及是,言於文帝曰:“嵇康,卧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因譖“康欲助毌丘儉,賴山濤不聽。昔齊戮華士,魯誅少正卯,誠以害時亂教,故聖賢去之。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帝既暱聽信會,遂並害之。
  • 18.    《世説新語箋疏·雅量第六》引《文士傳》:康顏色不變,問其兄曰:“向以琴來不邪?”兄曰:“以來。”康取調之,為太平引,曲成,嘆曰:“太平引於今絕也!”
  • 19.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康將刑東市,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康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時年四十。海內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恨焉。
  • 20.    袁行霈、莫礪鋒、黃天驥.《中國文學史(第二版 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01 :第三編
  • 21.    竇臮、竇蒙《述書賦》
  • 22.    《書史會要·卷三》:嵇康,字叔夜,譙國銍人。在魏官至中散大夫,入朝不仕。美風儀,文辭壯麗,好言莊老,工草書。評康書者謂“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時集,羣烏乍散”。
  • 23.    嵇康  .藝術中國[引用日期2013-07-15]
  • 24.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五》
  • 25.    嵇康磚畫像取自南京西善橋南朝墓《竹林七賢磚畫》。
  • 26.    [三國魏]嵇康 著 / 戴明揚 校注.《嵇康集校注》:中華書局,2014-3
  • 27.    《世説新語·德行第一》
  • 28.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17]
  • 29.    《世説新語·德行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25]
  • 30.    《世説新語·容止第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25]
  • 31.    《世説新語箋疏·賢媛第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25]
  • 32.    《全晉文·卷六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12]
  • 33.    《全晉文·卷七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12]
  • 34.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07-09]
  • 35.    《全晉文·卷八十三》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12]
  • 36.    《全晉文·卷六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12]
  • 37.    《世説新語·品藻第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25]
  • 38.    《全晉文·卷一百四十四》  .古曲網[引用日期2014-09-12]
  • 39.    《宋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25]
  • 40.    《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 41.    《文心雕龍·明詩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30]
  • 42.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七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11]
  • 43.    《全唐詩·卷四百二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7-16]
  • 44.    《東坡志林·卷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 45.    《四友齋叢説·卷二十四·詩》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6-11-12]
  • 46.    《詠史》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3-08-02]
  • 47.    《詠史下·嵇康》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3-08-02]
  • 48.    嵇康  .古詩詞網[引用日期2023-08-02]
  • 49.    《藝苑卮言·卷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2-11]
  • 50.    《焚書·卷五·讀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02]
  • 51.    《讀通鑑論·卷十二·惠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2]
  • 52.    世説金嶽霖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11-14]
  • 53.    向秀·《思舊賦序》
  • 54.    《世説新語·文學第四》
  • 55.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裴松之注引虞預《晉書》:鍾會為大將軍所暱,聞康名而造之。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雲。康方箕踞而鍛,會至,不為之禮。康問會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有所聞而來,有所見而去。”會深銜之。
  • 56.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康後坐事,臨誅,謂子紹日:“巨源在,汝不孤矣。”
  • 57.    《晉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五十九》:十歲而孤,事母孝謹。以父得罪,靖居私門。山濤領選,啓武帝曰:“《康誥》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紹賢侔郤缺,宜加旌命,請為秘書郎。”帝謂濤曰:“如卿所言,乃堪為丞,何但郎也。”乃發詔徵之,起家為秘書丞。
  • 58.    《晉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五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10-31]
  • 59.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八·魏紀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07-15]
  • 60.    徐震堮.《世説新語校箋(上下)》:1984-02-01,中華書局
  • 61.    嵇康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2-17]
  • 62.    《堯山堂外紀·卷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2]
  • 63.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多圖概覽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3-28]
  • 64.    許嘉璐 主編;許嘉璐 分冊主編;(唐)房玄齡等 撰.二十四史全譯 晉書 第2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01:1117
  • 65.    西渡..名家讀古詩[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第366頁
  • 66.    《文學史》第四章 先秦諸子散文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1-30]
  • 67.    嵇康簡介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3-04-17]
  • 68.    詩詞 胡直 行路難  .搜韻[引用日期2023-05-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