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殷

鎖定
康殷(1926一1999),別署大康。男,漢族,祖籍河北樂亭,1926年4月出生遼寧義縣。1944年入吉林師範大學美術系學西畫。古文字學專家、古璽印專家、篆刻家書法家、畫家。曾擔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首都師範大學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等。著有《古文字形發微》《文字源流淺説》《古文字學新論》《説文部首詮釋》。編纂中國第一部古印璽全集《印典》。曾獲“國家圖書獎”、北京“社會科學獎”、“優秀圖書獎”。
中文名
康殷
別    名
大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6年4月
逝世日期
1999年6月9日
畢業院校
吉林師範大學
職    業
書畫家、篆刻家
主要成就
20世紀科學家最高成果銀牌獎
出生地
遼寧義縣
代表作品
《印典》
性    別

康殷人物介紹

1998年10月2日在亞運村國際公寓辦公 1998年10月2日在亞運村國際公寓辦公
康殷(1926一1999),字伯寬,曾擔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首都師範大學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等職務。
在書房談藝 在書房談藝
幼喜書法、繪畫、篆刻,曾在吉林師範大學學習繪畫。青年時期從事文物工作,堅持研習書畫。後執教於民族學 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及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
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秦文學副會長。首都師大研究員、北京印社社長 。作品有中國畫《文姬歸漢圖》《鍾馗掃妖》等。撰編《印典》獲國家圖書獎等。大康墨寶遍佈京城,其中1993年,國務院批准的、中國第一家開業的中外合資零售商業企業燕莎友誼商城,特邀大康題寫匾額,至今猶在。1988年,啓功當選為北京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在他的鄭重提議下,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當選為北京書法家協會第一副主席兼任評審委員會主任,柳倩藍玉崧、谷溪為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卜希陽、尹瘦石、吳未淳、歐陽中石、秦公、袁其微、徐煥榮、康殷為評審委員。
1999年6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

康殷藝術成就

作品
作品(15張)
1958年開始編輯《印典》,歷經四十年始成。1984年調首都師範大學任教。國畫創作以人物為主,作品筆墨精到,注重以形傳神。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在報刊上發表。1987年5月率其弟、侄四人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五康書畫展”。亦擅書法、篆刻,精於古文學研究。此外在學問方面還精研古文字、金石學、並善詩文。輯有《漢隸七種選臨》《鄭羲下碑》《張猛龍碑》《隋墓誌三種》《古圖形璽印匯》及友人手拓《大康印稿》。著有《古文字形發微》《古文字學新論》《文字源流淺説》《説文部首銓釋》等。他的業績被日本行家成為“金石書法重鎮”;又被英國劍橋“世界名人中心”授予最高獎項“20世紀科學家最高成果銀牌獎”。

康殷作品賞析

老筆紛披 蒼勁渾厚
——康殷篆書作品賞析
著名古文字家、書畫家康殷,1926年4月生於遼寧省義縣。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秦文協會副會長。
康殷先生的祖父是一位書畫收藏家,受家庭影響,康殷先生從小就酷愛書畫藝術,4歲學書法,後攻篆刻、繪畫,17歲考入吉林師範大學繪畫系,後不甘忍受法西斯奴化教育而休學。時到中年,’潛心於古文字字形的研究。康殷先生一生坎坷,解放前生活上不得温飽,“十年動亂”時期又被關進“牛棚”,然而藝術家的求索之心是扼殺不住的,他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對古文字、書法、繪畫的研究。黨的三中全會以後,康殷先生才得以到北京師範學院任教。每逢康殷先生同人們談起這段歷史時,總是激動的説:“是正確的路線、政策給了我第二次藝術生命。我巳逾花甲之年,要在人生的有限時間裏,把自己的學術成果奉獻給偉大的中華民族,留給子孫後代。”
康殷作品 康殷作品
學書從六朝楷書入手,一生臨過眾多各書體的碑帖,曾受到前輩徐悲鴻、王道源、容庚、商承柞、錢瘦鐵、鄧散木等先生的鼓勵,經過終生不息地探索實踐和錘鍊提高,形成了“筆墨飽滿和雄渾高古”的書法藝術風格。他正、草、隸、篆皆工,但尤以篆書最為精道。其楷書篤實莊重,行書遒勁縱逸,隸書古樸險絕,鳥獸篆精巧細膩和纏綿婉轉,篆大蒼古渾厚和豪放灑脱,這是書界所共同稱道的。他先後出版過6本字咕,所臨的甲古圖形文、金石文和古詩篆書帖《大康學篆》即將出版。他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書展,為我國許多名勝書寫碑文、楹聯,曾在中央電視台進行書法講座,他的書法成就被電視台拍了專題節目向全國播放。
為人忠厚鯉直,敢於直抒己見。對朋友披心示誠,遷晚輩和後學者則循循善誘。他十分重視我國書法藝術的優良傳統,強調書法藝術中“法”的地位,堅決反對狂、怪、野。他主張書法創新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經過長期的艱苦探索,聽其自然的變。同時,要解放思想,獨立思考,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寫出新水平。曾有“論書”詩云:“古人下筆已絕論,更有刀工妙入神。造化千秋鍾異彩,我於此處悟天人。”這不僅是先生刻苦學書的真實寫照,更是他幾十年治學的經驗之談。“論書”清楚地闡明瞭我國的書法藝術自有文字以來,經過歷代不斷繼承創新,已達到“絕論”的程度,再加上刀匠的雕刻和大自然的“千秋萬造化剝蝕,更為書法增添了異彩。書家就是要在這“人力”、“天工”中探索奧秘。
對於寫好篆書,康殷認為應認真學習古文字,懂得一些文字構造規律,並隨着古文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新成果的不斷出現,開闊視野,改正舊誤,不能因為近年的書法熱潮就隨意敷衍,“率爾操版”鬧出大笑話。他非常贊成自石老人“學我者病,似我者死”的名言,經常告誡後學,學書要學古人,直接臨摹古代名跡(篆刻直學古璽印),以近人大作為參考。還要精選自己喜歡和個人性格、能力、愛好相吻合的碑帖—也可以故意選擇與自己個性相反的範本,有意識的矯正補充自己的不足之處。並要博觀古今名跡,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下面就康殷先生1986年參展的篆書作品:“花好月園人壽”作一粗淺賞析。
篆書有大篆、小篆之分。廣義上的大篆主要是指秦代以前的篆文,如甲骨文、金文、描文及春秋戰國時期通行六國的文字。小篆,是經過秦朝丞相李斯等以箱書為依據,刪繁就簡,改難取易,整理和統一六國的文字。其主要特徵,一是多用園筆中鋒,筆筆皆園,引筆而書多用逆鋒、藏鋒和回鋒,二是筆劃都成園劃而無方折(只有橫、直、孤、園筆之分,而無點、撇、捺、勾之別),三是書體的結體象形化,並上下左右務求停勻,四是字形或方或長而忌扁。大篆則另有面貌,結體自然,追求物體不求規整,筆劃敦厚祖壯。篆書作為日常使用的字體早已退出歷史舞台,但是作為書法藝木中的一種書體供人們欣賞,還經常看到。
康殷篆刻 康殷篆刻 [1]
康殷先生的這幅篆書作品是以大篆書體寫成,用筆園潤遒勁、灑脱,柔中寓剛,結體謹嚴,自然凝重,章法大小疏密有致,姿態各異;通篇分佈得體,顧盼有情。其特點:
(一)用筆以中鋒為主,正側鋒井用。
(唐)孫過庭在《書譜》中説:“翰不虛發,下必有由。”康殷先生臨習不少秦以前的篆書體,尤為崇尚商、周、金文,深得金文之精髓。他把金文的園勁筆法,靈活的運用他的篆書之,中,從我們賞析的作品發現,他的篆書用筆自然、勁健、流暢,一般落筆較輕,行筆逐漸加重,收筆又自然上提出鋒,如“懸針”,如“花”、“好”、“壽”字。為了追求變化,有時落筆取逆鋒重按,如“人”字,每一點畫都造成一個實在的形體,具有園渾的立體感,如同從紙上躍然而出一樣,顯示了動勢和力量,古人云“力透紙背”,“下筆不浮,刻入紙中,”康殷先生是深得要領的。就他的篆書筆畫形體分析,都能做到“骨肉相稱”或“肥瘦相和”,給人一種“渾厚遒勁,朴茂雄強”如蒼鷹搏擊長空之氣勢。起筆吸收了(周)散氏盤鉻、毛公鼎的運筆方法,輕起輕收,自然出鋒而富變化。他的豎筆不管是藏鋒逆入,還是順鋒輕出,都能形成穩重和堅實感,並具有多種美:雄健之美,如“人”字豎捺如古松之幹,優雅之美,如“花”字豎筆似雄鷹之嘴。他的橫筆有的“砒平繩直”,如“玉尺之量齊”如“園”字中間兩橫筆;有的“隨體附形”,或起筆高收筆低,高起低落;有的起筆低收筆高,低起高收,如“花,字兩橫。曲筆一般不做輕快柔和之態,多呈蒼勁挺拔之狀,或如“壯士屈臂”,或如“蒼龍盤繞”,如“好”、“壽”字等。
(二) 結休欹正飛動,意境深邃。
康殷作品 康殷作品
張懷難在《書斷》中説:“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何詞不承,何物不儲,澤思通理,從心所如”,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揖·體變》中指出:“鐘鼎及籀字,皆在方長之間,形體或正、或斜,各盡物體,奇古生動。”康殷先生不愧為是大家手筆,他不僅“澤思通理,從心所如”,而且是深領其意。在他的篆書作品中,有時以平正取勝,注意結構中“平衡對稱”,如“花”字,豎筆的左右兩邊筆畫基本對稱。“園”字中間兩橫分成互不通氣的5個空間,上邊4塊均勻平衡對稱,表現出了一種裝飾美。有時為了避免平正中易出現呆板,而在均衡中求險絕,使字體或正或斜,或大或小,欹正相參,錯落有致,各盡物象,奇古生動。如作品中前三個字稍向右傾,後三個字稍往左傾。“花”字豎筆和“人”字的豎捺向下垂露,表現了一種“金雞獨立”的舞蹈美。“花”字又如飛鷹展翅欲飛,“人”字如百米賽起跑,是動態美。“園”字如立觀明月,是靜態美。“月”字不採用標準的弧形,使其具有方意,又給觀賞者以“缺月”之感,顯示了古樸生動之美。把“壽”字拉長,意境深邃,得“長壽”之意,使“壽”字向左傾,又得“動”才能長壽之妙,這都是書家感情的自然流露。一言以蔽之,書家就是運用這種多樣美的形象,出神入化,給觀賞者以目不暇接,美不勝收之妙境。觸類旁通,書畫同源。康殷先生文學修養極高,造詣深厚。他的繪畫藝術50年代就頗有名氣,工筆、西畫多次參加全國性的展出,曾發表過2000多幅白描。用先生自己的話説,“是用繪畫的眼睛寫字,使書法具有抽象性的繪畫特色。”他多年致力於古文字字形的研究,並發現了幾十條古文字構造規律,這與書法有着深切的淵源關係。他出版了3本古文字字形研究的論著,正待出版的近50萬字的《古文字形發微》大都是以蠅頭小楷寫成,這些論著豐富了書法理論,提高了書法藝木。他的《印典》從1958年開始編輯,收古璽印拓近4i萬方,古印譜百餘種,以原拓按字典字的排列和古印時代的順序,共4000餘頁(首冊巳在印刷中)。費時28年,真是嘔心瀝血。康殷先生的篆刻十分精到,其風格得力於古璽秦漢印,雋拔險勁,古拙爽辣,深受世人讚賞。最近,他對自己多年制的印進行整理,、第一本收進120方印章‘的《大康印稿》即將出版,我衷心祝願康殷先生健康長壽,學術永青,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