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幼女

(清代黃景仁詩作)

鎖定
《幼女》是清代詩人黃景仁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詩人終年奔走,不得和兒女敍享天倫之樂的無奈,表現了詩人在人生現實和親情之間的兩難選擇。此次離家,幼女牽衣,眼前的依戀,別後的相思,羈旅的孤苦,生活的艱辛,鬱積於詩人心頭,最後在萬般無奈的傷感中,把難捨的親情推向了高潮。全詩運用白描手法,語言平實,如話家常,真切感人。
作品名稱
幼女
作    者
黃景仁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兩當軒集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幼女作品原文

幼女
汝父年來實鮮歡,牽衣故作別離難
此行不是長安客,莫向浮雲直北看 [1] 

幼女註釋譯文

幼女詞語註釋

⑴鮮(xiǎn):少。
⑵故:久。
⑶長安:唐時都城,舊時用作都城的代稱。這裏指代北京。
直北:正北。 [2]  [3] 

幼女白話譯文

你的父親這一年來實在沒什麼值得歡欣的事情,所以你牽着為父的衣襟將要別離時尤其覺得傷心難過。
這次不是去京城,所以你要是想父親了,不要再向北方張望了。 [4] 

幼女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黃景仁的老師邵齊燾去世以後,黃景仁深感“益無有知之者,以為浪遊”,尋找知音和出路。他在《自敍》裏曾説:“家益貧,出為負米遊。”他告別家人,不是經商致富,更不是走馬上任,而是為了覓得一點餬口的東西。然而對於這位四歲喪父、又無兄弟幫襯的年輕人來説,上有老母,內有嬌妻,下有幼女,不能不時時牽掛。臨別時,詩人寫下了這首詩。 [2]  [7] 

幼女作品鑑賞

幼女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了一個離別時的小景,表現了詩人對幼女的深厚感情。面對天真無邪又頗解大人心情的小女兒,詩人實在不忍增加她的悲傷,於是筆轉緩和,半勸半哄,極力想使自己的孩子少受些人世別離之苦,多享受些孩童該得的安寧和平的氣氛。但此時的父親心情沉重,情緒低落,由詩中的“長安客”“莫向浮雲直北看”帶出,更多的是強顏歡笑,故作輕鬆。
“汝父年來實鮮歡”,詩由娓娓的交談開始,寫詩人與幼女告別時的心情。詩人備好行裝,卻又坐下來攬着不願離開自己的孩子哄勸,檢討自己以往因大人的煩惱而沒有顧得孩子的歡樂的錯誤,父女親情油然而出。“實鮮歡”三字,將詩人悽苦的內心流露出來,彷彿可以看見詩人形銷骨立,顏色憔悴,愁雲滿面。多年來他自身沒有多少歡樂,也沒有給子女和家庭帶來什麼快樂。離別之際,內疚、憐愛、不捨等感情鬱積在胸,十分難受。“牽衣故作別離難”寫幼女與父親離別時的情態。“牽衣”,可見幼女很小。“故作”表明幼女雖不諳世事,但與父親離別使她內心產生很大痛苦,因此才會“故作別離難”。
“此行不是長安客,莫向浮雲直北看”,化用杜甫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小寒食舟中作》“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以及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等句,反用其意,因為詩人此行不是往北京,所以叫女兒不必向北看。望長安,意指望父。詩句雖是自抒真情,而用詞有據。詩人告訴女兒自己“不是長安客”,年幼的女兒自然不會懂得“長安客”對於讀書人的辛酸,位居高官的士子也不免流露出遠別親人、思念故土的情調,而那些久居求售的書生則完全沉溺於鬱郁不得志、寂寞不堪中不能自拔,所以“長安客”是文人爭取做又怕做的。詩人對女兒説不做,而內心又何嘗不希望得到機會施展理想。詩人期盼着進取,又放不下親人,在矛盾之中,詩以諄諄的囑咐結束:“莫向浮雲直北看”。最讓詩人擔心的還不是離別的一時之痛,而是孩子在漫長的等待中無休止的悽苦哀傷,沒有一般孩子的歡樂與幸福。所以詩人在臨別之前特別囑咐孩子,不要像大人一樣牽掛自己。浮雲無根是思婦無限情思的無望寄託,這本是一種傷心而無用的企盼,反而使遠別在外的人增加一層悲傷和負疚。詩人深知此行的目的,看似向幼女作含蓄的解釋,卻更露出自己的傷情,更顯出沉痛辛酸。
這首詩語言平實明白,也不用典故,而是用孩子的心寫話,寫家常話,由勸解女兒到叮囑女兒始終是説話人的敍述,不夾雜任何隔離父女的景物、事物,父女離別時既傷心又不敢流露的情景一氣呵成。全詩樸實真切地描寫了小女兒對將要離去的父親的無限依戀之態,表達了詩人對嬌幼無知的小女兒的深深憐愛之情,在貧困中依依惜別的刻骨辛酸,震撼着讀者的心靈。 [2]  [5-7] 

幼女名家點評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錢仲聯清詩三百首》:此詩抒情真摯,筆意曲折。 [1]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馮振《詩詞雜話》:清姚世鈺《哭女》詩云:“十載言詩有性靈,木蘭愛説替爺徵。黃泉不是黃河水,聞否爺孃喚女聲。”又黃景仁《幼女》詩云:“汝父年來實鮮歡,牽衣故作別離難。此行不是長安客,莫向浮雲直北看。”二詩三四句運意遣詞取徑略同。 [8] 

幼女作者簡介

黃景仁(1749—1783),字仲則,又字漢鏞,自號鹿菲子,江蘇武進人。屢應鄉試未第,家貧,早歲奔走四方,以謀生計。乾隆四十一年(1776),因獻詩,授武英殿書籤官,例得主簿,後加捐縣丞,在京候選。終因貧病交迫,窮愁潦倒,再度往西安依陝西巡撫畢沅,途中病死於山西運城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官署中,年僅三十五歲。他多才多藝,善於詩詞、書法、繪畫和篆刻。詩學李白,作風沉鬱清壯,婉麗哀怨。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的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較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9] 
參考資料
  • 1.    錢仲聯,錢學增註釋. 清詩三百首[M].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20:237.
  • 2.    (清)黃景仁著;胡憶肖選注. 黃景仁詩詞選[M]. 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1988:74-75.
  • 3.    崔建聰主編;秦紹飛,崔建麗,賈如龍編寫. 古詩詞鑑賞 親情詩[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5:328-329.
  • 4.    方笑一主編. 中華經典詩詞2000首 第10卷[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134.
  • 5.    房開江,梅桐生編注. 金元明清絕句五百首[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739.
  • 6.    姜漢林編著. 歷代官怨詩賞析[M]. 大連:大連出版社, 1996:394.
  • 7.    田軍,王洪等主編. 金元明清詩詞曲鑑賞辭典[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0:1171-1172.
  • 8.    馮振著. 詩詞作法舉隅[M].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631.
  • 9.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第1版 清、近代[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8: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