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安

(明朝早期將領、靖難時期名將)

鎖定
平安(?-1409年),小字保兒,滁(今安徽滁州全椒)人,明朝早期將領、官至北平都指揮使。明太祖養子,濟寧衞指揮僉事平定之子。
早年隨朱棣出塞作戰,父親死後,繼任為濟寧衞指揮僉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以列將的身份隨耿炳文北上平亂。建文二年(1400年)至建文三年(1401年),在靖難之役中屢敗朱棣,斬殺其將數人。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大敗南軍,平安被俘,同年朱棣命其為北平都指揮使。永樂七年(1409年)三月,被逼自殺。
保兒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今安徽滁州全椒)
逝世日期
永樂七年(1409年)
主要成就
屢敗朱棣
本    名
平安
武    器
官    職
北平都指揮使

平安人物生平

平安早年經歷

洪武元年(1368年),其父濟寧衞指揮僉事平定在跟隨常遇春攻克元大都時戰死,平安繼承其父之職,後屢任密雲指揮使,右軍都督僉事。 [1] 

平安靖難之戰

  • 初露鋒芒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派軍平亂,平安以列將的身份隨軍出征。耿炳文為朱棣大敗之後,建文帝派李景隆接替其統帥之位,任命平安為先鋒。 [2]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二十四日,朱棣欲圖渡過白溝河,回援北平,在白溝河側與平安相遇,平安率領萬餘騎兵準備攔截,朱棣看不起他,揚言要擊敗平安,但雙方交戰之後,朱棣卻不能如願。時朝廷六十萬軍隊駐紮在白溝河上游,朱棣親率將士衝入陣中,以百餘騎在前,假裝退卻,令平安軍隊騷動,朱棣趁機攻擊,平安只得敗走。 [3]  深夜時各自收兵。 [4]  第二天,兩軍再戰,平安連敗朱棣部將房寬陳亨二人,朱棣覺得形勢不利,親自上陣戰鬥,衝入陣中,平安十分勇猛,差點刺中朱棣,然而朱高煦率領援軍趕到,朱棣得以逃脱。 [5]  五月,李景隆敗走濟南,朱棣率軍圍攻濟南,平安率軍駐紮在單家橋,出兵御河奪取燕軍的運餉船隻,又挑選五千名水性好的士兵渡河逼近德州,加上濟南城內鐵鉉盛庸的堅守,朱棣被迫撤軍,平安和吳傑進駐定州。 [6]  九月,任左副總兵。
  • 屢敗朱棣
建文三年(1401年)元月,平安和吳傑先後在威縣、深州被朱棣擊敗。 [7]  三月,朱棣與盛庸大戰於夾河,平安和吳傑率軍從真定前往支援,途中得知盛庸大敗的消息後回軍,但朱棣用計引誘吳傑、平安出兵襲擊,雙方於單家橋交戰,平安率軍奮擊,大敗燕兵,擒獲薛祿,後薛祿逃跑,雙方又戰於滹沱河,覆敗薛祿,平安在陣中架起木樓,交戰時他總要登樓眺望,以強弩射擊燕軍,所殺頗多,但交戰時忽然颳起大風,掀屋拔樹,風聲如雷,燕王軍隊趁勢猛攻,平安、吳傑只得敗退真定。 [8-9]  五月,燕軍出兵大名,平安和吳傑、盛庸分兵切斷燕軍糧餉道路,朱棣頗為擔憂,派指揮武勝上書朝廷,請求停戰,撤退平安等人,以此作為緩兵之計,建文帝大怒,將武勝關入詔獄。 [10-11]  七月,平安從真定出兵,率萬名騎兵乘虛直搗北平,在離北平城五十里之地紮營,朱棣派劉江等迅速回救,平安敗退。 [12-13]  時大同守將房昭率軍進入紫荊關,平安從真定供餉給他。八月,燕兵北歸,平安與燕將李彬戰於楊村,李彬戰敗。 [14]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決定和建文帝決一死戰,再次南下,平安率四萬騎兵尾隨其後,朱棣於是設伏於淝河,雙方交戰,朱棣派白義王真、劉江迎敵,平安斬殺王真,逼的朱棣親自出馬,平安的部將火耳灰迎戰朱棣,卻因戰馬突然摔倒而被擒,平安稍稍撤退。 [15-16]  四月,平安率軍進至小河,派出左右翼進擊燕軍,斬其大將陳文,時平安駐軍於橋南,朱棣駐軍於橋北,相持數天,平安準備轉移,卻於北坂遭遇燕軍,戰之,險些刺死朱棣,此戰後朱棣率軍繞到平安軍後,只留千餘人駐紮橋北,恰逢徐輝祖率軍前來支援,雙方大戰於齊眉山下,從中午打到下午,以燕軍敗退告終,隨後何福率軍前來會合。 [17-18] 
  • 慘敗被俘
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二十五日,何福移駐靈璧,以深壕高壘自固,但糧運卻被燕兵所阻,不能運達,平安只得分兵六萬迎戰,卻被朱棣以精鋭騎兵攔截,何福出城來援,卻被朱高煦所敗。平安、何福等諸將商議後,決定轉移到淮河去尋找糧食,於是當夜下令聽到三聲炮響馬上出發。二十九日,燕軍突然進逼靈璧,發射三炮,南軍誤以為是出發的信號,爭相奔往營門,於是營中大亂,燕軍乘機進攻,南軍大敗,何福逃跑,平安和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人為燕軍俘虜,在軍中的文臣、宦官一百五十餘人也被俘虜。 [19-20]  平安被俘後,朱棣感嘆道明太祖所養的武士,就只有平安一人而已了,而燕軍將士紛紛請求殺死平安,但朱棣愛惜平安的才勇,便挑選精鋭士兵將他護送到北平,命世子朱高熾郭資等善待他。 [21-22] 

平安悲劇晚年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命平安為北平都指揮使,不久又進升為行後府都督僉事。 [23] 
永樂七年(1409年)三月,明成祖巡幸北平,翻閲奏章時見到平安的名字,對左右説道:“平保兒還在世嗎?”,平安知曉後,識趣地自殺了,死後,明成祖下令將平安指揮使的俸祿傳給他的兒子。 [24] 

平安人物成就

平安自建文元年(1399年)7月,以先鋒之職參加戰役以來,分別於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建文三年(1401年)三月、七月、八月、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於白溝河、單家橋、楊村等地屢敗燕軍,擊殺燕軍驍將王真等數人,敗燕將房寬陳亨薛祿、李彬等七人,擒獲薛祿,兩次險些刺死朱棣,燕將中無人敢擋其鋒,威名赫赫,戰功無數,整個靖難之役中,朱棣屢次和南軍大戰,所向披靡,唯獨在對平安、盛庸二人時才會挫敗。 [25-26] 

平安親屬成員

養父: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
:平定,濟寧衞指揮僉事。
:姓名不詳,承襲了平安指揮使的俸祿。 [24] 

平安人物評價

明史》:①安久駐真定,屢敗燕兵,斬驍將數人,燕將莫敢嬰其鋒。②驍勇善戰,力舉數百斤。③東昌、小河之戰,盛庸、平安屢挫燕師,斬其驍將,厥功甚壯。及至兵敗被執,不克引義自裁,隱忍偷生,視鐵鉉暴昭輩,能無愧乎? [26] 
朱棣:平安,豎子耳,往歲從出塞,識我用兵。 [26] 
參考資料
  • 1.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平安,滁人,小字保兒。父定,從太祖起兵,官濟寧衞指揮僉事。從常遇春下元都,戰沒。安初為太祖養子,驍勇善戰,力舉數百斤。襲父職,遷密雲指揮使,進右軍都督僉事。
  • 2.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將從徵。及李景隆代將,用安為先鋒。
  • 3.    《明成祖本紀》:夏四月,景隆進兵河間,與郭英、吳傑、平安期會白溝河。乙卯,王營蘇家橋。己未,遇平安兵河側。王以百騎前,佯卻,誘安陣動,乘之,安敗走。
  • 4.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時南軍六十萬,列陣河上。王帥將士馳入陣,戰至暝,互有殺傷。及夜深,乃各斂軍。燕王失道,從者僅三騎。下馬伏地視河流,辨東西,始知營壘所在。
  • 5.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明日再戰,安擊敗燕蔣房寬、陳亨。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走登堤,佯舉鞭招後騎以疑敵。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已而敗。語詳《成祖紀》。
  • 6.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燕兵圍濟南。安營單家橋,謀出御河奪燕餉舟。又選善水卒五千人渡河,將攻德州。圍乃解。安與吳傑進屯定州。
  • 7.    《明成祖本紀》:三年春正月辛酉,敗吳傑、平安於威縣,又敗之於深州,遂還北平。
  • 8.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明年,燕敗盛庸於夾河,回軍與安戰單家橋。安奮擊大破之,擒其將薛祿。無何,逸去。再戰滹沱河,又破之。安於陣中縛木為樓,高數丈,戰酣,輒登樓望,發強弩射燕軍,死者甚眾。忽大風起,髮屋拔樹,聲如雷。都指揮鄧戩、陳鵬等陷敵中,安遂敗走真定。
  • 9.    《明成祖本紀》:吳傑、平安自真定引軍與庸會,未至八十里,聞敗引還。王以計誘之,傑、安出兵襲王。閏月戊戌,遇於藁城。己亥,與戰,大風拔木,傑、安敗走,追至真定城下。
  • 10.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逾月,燕師出大名。安與庸及吳傑等分兵擾其餉道。燕王患之,遣指揮武勝上書於朝,請撤安等息兵,為緩師計。帝不許。
  • 11.    《明成祖本紀》:夏五月,傑、安、庸分兵斷燕餉道。
  • 12.    《明成祖本紀》:平安乘虛搗北平,王遣劉江迎戰,安敗走。
  • 13.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時安在真定,度北平空虛,帥萬騎直走北平。至平村,去城五十里而軍。燕王懼,遣劉江等馳還救。安戰不利,引還。
  • 14.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時大同守將房昭引兵入紫荊關,據易州西水寨以窺北平,安自真定餉之。八月,燕兵北歸。安及燕將李彬戰於楊村,敗之。
  • 15.    《明成祖本紀》:三月壬辰,平安以四萬騎躡王軍,王設伏淝河,大敗之。
  • 16.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四年,燕兵復南下,破蕭縣。安引軍躡其後,至淝河。燕將白義、王真、劉江迎敵。安轉戰,斬真。真,驍將。燕王嘗曰:“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至是為安所殺。燕王乃身自迎戰,安部將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馬忽蹶,被擒。安稍引卻。
  • 17.    《明成祖本紀》:夏四月丙寅,王營小河,為橋以濟,平安趨爭橋,陳文戰死。平安軍橋南,王軍橋北,相持數日。平安轉戰,遇王於北坂,王幾為安槊所及。番騎王騏躍入陣,掖王逸去。王曰:“南軍飢,更一二日餉至,猝未易破。”乃令千餘人守橋,夜半渡河而南,繞出安軍後。比旦,安始覺,適徐輝祖來會。甲戌,大戰齊眉山下。
  • 18.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已,復進至小河,張左右翼擊燕軍,斬其將陳文。已,復移軍齊眉山,與諸將列陣大戰。自午至酉,又敗之。
  • 19.    《明成祖本紀》:丁丑,何福等營靈璧,燕遮其餉道,平安分兵六萬人護之。己卯,王帥精鋭橫擊。斷其軍為二。何福空壁來援,王軍少卻,高煦伏兵起,福敗走。辛巳,進薄其壘,破之,生擒平安、陳暉等三十七人,何福走免。
  • 20.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燕諸將謀北還,圖後舉。王不聽。尋阻何福軍亦至,與安合。燕軍益大懼,王晝夜擐甲者數日。福欲持久老燕師,移營靈璧,深塹高壘自固。而糧運為燕兵所陰,不得達。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騎遮安軍,分為二。福開壁來援,為高煦所敗。諸將謀移軍淮河就糧,夜令軍中聞三炮即走。翌日,燕軍猝薄壘,發三炮。軍中誤以為己號,爭趨門,遂大亂。燕兵乘之,人馬墜壕塹俱滿。福單騎走,安及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人皆被執。文臣宦官在軍被執者又百五十餘人,時四月辛已也。
  • 21.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安久駐真定,屢敗燕兵,斬驍將數人,燕將莫敢嬰其鋒。至是被擒,軍中歡呼動地,曰:“吾屬自此獲安矣!”爭請殺安。燕王惜其材勇,選鋭卒衞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資等善視之。
  • 22.    明太祖朱元璋養子平安大將軍  .全椒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12-19]
  • 23.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王即帝位,以安為北平都指揮使。尋進行後府都督僉事。
  • 24.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永樂七年三月,帝巡北京。將至,覽章奏見安名,謂左右曰:“平保兒尚在耶?”安聞之,遂自殺。命以指揮使祿給其子。
  • 25.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燕王與南軍數大戰,每親身陷陣,所向皆靡,惟安與庸二軍屢挫之。
  • 26.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2-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