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干鏚

(漢語詞語)

鎖定
干鏚,幹,盾牌;戚,大斧。《山海經·海外西經》:炎帝敗於阪泉,近臣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於南方。刑天不甘心失敗,手執利斧和盾牌,直殺上中央天帝的宮門之前。黃帝親自披掛出戰,雙方殺得天昏地暗。刑天不敵,被黃帝斬下頭顱埋在常羊山裏。沒了頭顱的刑天再次站起,以兩個乳頭作眼睛,肚臍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戰鬥不止。
中文名
干鏚
拼    音
gān qī
性    質
傳説中的武器
時    代
上古

干鏚詞語出處

干鏚 干鏚
《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至此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幹,盾牌(風神盾);戚,大斧。刑天為炎帝近臣,自炎帝敗於阪泉,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於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敗,他一人手執利斧和盾牌,直殺上中央天帝的宮門之前。黃帝親自披掛出戰,雙方殺得天昏地暗。刑天終於不敵,被黃帝斬下了頭顱。黃帝把它的頭顱埋在常羊山裏。沒了頭顱的刑天卻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一雙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戰鬥不止。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到此,深受感動,做詩感嘆:“精衞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刑天,象徵着一種精神:永不妥協。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因和黃帝爭神座,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才叫刑天。“刑天”就是“砍頭”的意思。當炎帝還是統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音樂,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2] 

干鏚基本解釋

幹,拼音:gān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類的獵具、武器,本是用於進攻的,後來用於防禦。本義:盾牌 。
戚,qī,一種像斧的古代兵器
幹,盾牌;戚,大斧。古代武舞 [1]  執干鏚:操干鏚以舞,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干鏚引證解釋

亦作“ 幹鏚 ”。
1、盾與斧。古代的兩種兵器。亦為武舞所執的舞具。
《詩·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啓行。” 毛 傳:“戚,斧也。” 鄭玄 箋:“幹,盾也。”
《禮記·樂記》:“比音而樂之,及干鏚羽旄,謂之樂。” 孔穎達 疏:“幹,盾也;戚,斧也。武舞所執之具。”
晉 陶潛 《讀》詩之十:“ 刑天 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褚亮祭方丘樂章·舒和》:“玉幣牲牷分薦享,羽旄幹鏚遞成容。”
2、指徵戰。
《魏書·邢巒傳》:“未有舍干鏚而康時,不征伐而混一。”
《南史·梁紀下》:“然先王文武遞用……而帝留心俎豆,忘情干鏚,溺於釋教,弛於刑典。”
李昂從軍行》:“欲令塞上無干戚,會待單于繫頸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