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帝國

(遊戲《騎馬與砍殺2》中的派系)

鎖定
帝國是遊戲《騎馬與砍殺2》中的派系,遊戲是根據希臘和羅馬的古典傳統及其中世紀繼任者拜占庭帝國設計而成。 [1] 

帝國歷史背景

一千年前,加拉多人與其他十幾個部落一同居住在南海和巴旦尼亞森林之間的丘陵地帶。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開始征討鄰邦,迫使他們組成城邦聯盟。自英雄艾克里昂殺死暴君賽普恭斯後,君主制就被廢除了,至少理論上是這樣。自由公民偶爾集會,他們是參議院的常駐長老(實際上是最大的地主),在絕對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暫時組建一支最高指揮部來代表皇帝,當時這個頭銜意味的也只不過是領導一支軍隊罷了。
加拉多從丘陵的中心地帶開始向外擴張。隨着擴張,他們的政治傳統(從來不是明文規定)開始發生了變化。很快,軍隊就開始常年征戰在外,漸漸地,戰役結束後,皇帝也不再退位。與此同時,長老們開始遷移,征服其他地域並佔領大量土地。遷都時常發生,公民集會也都在皇帝指定的地方舉行。事實上,那裏通常是個軍營,這樣他就能夠依靠老兵來解決所有反對派。繼任問題從來都是危機四伏。通常情況下,皇帝指定繼承人,經參議院的批准後,人民(指的是軍隊)欣然接受。但事情並不總是這麼順利,到了這樣的時刻,繼任問題就會在內戰的戰場上解決。 [1] 

帝國帝國分裂

由於帝國分裂為三個處於內戰邊緣的獨立派系,所以官方在設計時採取:整體設計保持相同,但讓每面旗幟都有自己的微小變化,以代表特定派系的戰略理想。
紫色代表北方帝國、偏藍紫色代表南方帝國、橙色代表西方帝國。 [2] 

帝國設計原型

遊戲是根據希臘和羅馬的古典傳統及其中世紀繼任者拜占庭帝國設計而成。顯然,在其 2000 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許多變故。儘管羅馬共和國奧古斯都的統治下變成了實際上的帝國,但是殘存的遺風(如參議院)還是延續到了十四世紀。與此同時,這裏起初是官僚制國家,地方各級官員採取短期任命制度,到了十一世紀,這裏已經變成了實際上的封建主義國家,拜占庭的大財主們統治着領地,並承擔軍事義務,如同西方的伯爵和公爵一般。同時,繼任的規則從來沒有明文規定,這非常適合遊戲的目標。如果玩家想要掛紫稱帝,可以採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名正言順地登基。羅馬共和國的衰落時期也是凱撒安東尼屋大維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小加圖西塞羅的時代,這個時代對西方的政治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是文學的主要靈感來源,所以我們從中借鑑了幾個角色。拜占庭的統治者如查士丁尼一世阿萊克修斯一世為帝國力挽狂瀾,是旗鼓相當的兩個人物,佐伊女皇伊琳娜女皇也是如此。 [1] 

帝國軍事

軍事方面,帝國的部隊類型和裝備來源於9 世紀到11 世紀的拜占庭復興時期。拜占庭最著名的部隊是鐵甲騎兵,他們是全副重型武裝的騎兵,手持騎矛、馬刀和長柄狼牙棒戰鬥。但拜占庭也擁有羽翼豐滿的中型和輕型騎兵,加上長槍兵和散兵,更不用説他們無論什麼僱傭兵都可以收入囊中。他們擅用聯合武器,撰寫了許多軍事教範,如主張耐心戰勝求榮心的《韜略》,開拓了更科學的兵法。
帝國還將部署強大的重騎兵、驍勇的長槍兵和散兵,而升級的指揮系統讓玩家有機會試驗聯合武器。改進的士氣計算方式(如同時打敗大量軍隊產生的突擊效應)可以使側翼突擊等戰術更加有效。皇家鐵甲騎兵能夠比瓦蘭迪亞的猛士更精準地把握時機,因此也非常適合伺機攻擊。 [1] 

帝國小派系

卡拉迪亞的所有王國中,整個帝國的地區差異主要通過小派系來表現。帝國邊界地區往往比中心地帶更粗野、更混亂,這裏居住着許多拓荒者。他們雖然非常忠於帝國,卻採用了許多敵對的戰士部落的方式,從武器到選擇法庭世仇皆如此。位於北部山區的守望者是邊防人,這是安納托利亞最著名的拜占庭邊境居民。在南部和東部,流亡者和無拘無束的流浪者學會了像他們戰鬥的草原人民一樣生活和騎馬,形成了埃萊夫特里殖民地。他們都居住在哥薩克 第三羅馬而不是第二羅馬,不可否認的是,他們與守衞拜占庭黑海邊境的民族沒有太大區別。當然,設計了瓦朗吉派系,這是君主令人生畏的諾德守衞者,他們在阿里尼科斯死後的騷亂中形成了一個僱傭軍組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