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巖白菜屬

鎖定
巖白菜屬植物(Bergenia)別名巖壁菜、雪裏開花,為虎耳草科巖白菜屬多年生常綠草本。 [1]  肉質根狀莖,粗壯,單葉厚而大,基生,聚傘花序圓錐狀,花白色、紅色或紫色,種子黑色。
該屬植物總計10種,主要生長於東亞、南亞北部和中南亞。國內外植物界對該屬植物在化學成分分析、資源開發、臨牀應用、栽培馴化和繁育上都有較深的研究。 [1] 
巖白菜屬植物花葉俱美,冬春季開花、耐蔭耐乾旱耐寒,是優良的綠化地被,加之藥 [2]  食兼用,具有多方面的開發價值,用途廣泛。 [1]  從巖白菜屬(Bergenia)植物中提取的巖白菜素是治療氣管炎的藥物。 [3] 
中文名
巖白菜屬
拉丁學名
Bergenia Moen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虎耳草亞目
虎耳草科
亞    科
虎耳草亞科
虎耳草族
巖白菜屬

巖白菜屬形態特徵

巖白菜植物
巖白菜植物(8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肉質,具鱗片。單葉,均基生,厚而大,全緣或具齒,具小腺窩;葉柄基部具寬展的托葉鞘。聚傘花序圓錐狀,具苞片;花較大,白色、紅色或紫色;托杯內壁幾與子房不癒合;萼片5;花瓣5;雄蕊10;心皮2,基部合生;子房近上位,基部2室,具中軸胎座,頂部1室,具2邊緣胎座,胚珠多數,花柱2。蒴果,先端2瓣裂;種子黑色,具稜。染色體2n=34。 [4] 

巖白菜屬生長環境

中文名稱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1800米的落葉松林下或陽坡石隙。
生於海拔2700~4800米的林下、灌叢、高山草甸和高山碎石隙。
生於海拔1590米左右的石隙。
生於海拔2300~2380米的林下、石隙。
生於海拔3900~4500米的林下或巖坡石隙。
生於海拔2500~3600米的林下陰濕處或峭壁石隙。

巖白菜屬主要價值

園林價值
巖白菜屬 巖白菜屬
可用於花壇、花境、山坡、林下和立體綠化種植,綠化形式多樣效果好,不必年年栽種。做盆栽花卉,可降塵除塵,淨化空氣。 [1] 
食用價值
葉片可食;嫩葉炒制的茶葉可回甘生津。 [1] 
藥用價值
作為中藥材使用,有上千年曆史,在《分類草藥性》、《峨嵋藥植》、《四川中藥志》等藥書中都有記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為止咳藥 [2]  。巖白菜素和熊果苷是最重要的2種多元酚類成分,故將巖白菜素作為藥材質量的指標性成分。巖白菜素(bergenin)又稱巖白菜內脂、虎耳草素,是一類環合芳香碳苷類化合物,最早從巖白菜屬植物中提取出來而得名。 [1] 
其他價值
西藏民間熬製的防曬霜主要原材料是巖白菜,西藏大學在此基礎上製作併產業化的防曬護膚品,紫外線吸收效果明顯。日本研發人員將提取物添加在護膚品中,有美白收斂的功效。 [1] 

巖白菜屬地理分佈

巖白菜屬
巖白菜屬(5張)
有10種 [1]  ,星散分佈於亞洲 (主要在東亞、南亞北部和中亞東南部),中國有6種,產西北和西南,主產四川、雲南和西藏。 [4] 
下列為我國特有種的具體地理分佈:
中文名稱
地理分佈
產四川(峨眉山、灌縣)。
產陝西(秦嶺)和祁連山地區。

巖白菜屬下級分類

按照進化程度大致分為3組:
(1)秦嶺巖白菜組,只包括秦嶺巖白菜(B. scopulosa)1種,為中國特有種,是原始類型; [1] 
(2)巖白菜組,包括厚葉巖白菜(B. crassifolia)、巖白菜(B. purpurascens)2種,是比較進化的類型; [1] 
(3)睫毛巖白菜組,包括分佈較為廣泛的舌巖白菜B. pacumbis)、睫毛巖白菜(B. ciliata)短柄巖白菜B. stracheyi)3種,以及中國特有的峨眉巖白菜B. emeiensis)、天全巖白菜B. tianquaninsis)和俄羅斯特有的塔什干巖白菜(B.ugamica)和光托杯巖白菜(B. hissarica)。 [1] 
中文名
拉丁名
描述
Sect. Bergenia
組的模式種:厚葉巖白菜 Bergnia crassifolia(L.) Fritsch
本組有2種,中國均產。 [5] 
包括厚葉巖白菜、巖白菜
Sect. Ciliatae (A. Boriss.) J. T. Pan
組的模式種:睫毛巖白菜 Bergenia ciliata (Haw.) Sternb.
本組約7種,中國產4種。 [1] 
包括峨眉巖白菜、天全巖白菜、短柄巖白菜、舌巖白菜、塔什干巖白菜、光托杯巖白菜、睫毛巖白菜
Sect. Scopulosae J. T. Pan
組的模式種:秦嶺巖白菜 Bergenia scopulosa T. P. Wang
本組較原始,僅1種,為中國特有。 [6] 

巖白菜屬代表物種

巖白菜屬厚葉巖白菜

厚葉巖白菜是該屬植物中形體較大種類,冠幅最大可達100 cm,藥物成分多且含量高,主要分佈在新疆、俄羅斯、蒙古、朝鮮等地,數量稀少,生長緩慢。耐寒性極強,在-20°C不會產生凍害現象,病蟲害少,根據《園林地被植物的綜合評價標準》進行評價,達到優秀標準,可大面積推廣。近些年不法分子在阿勒泰山區大肆採挖、販賣,造成前山東西走向200 km範圍內厚葉巖白菜採挖殆盡。由於厚葉巖白菜生長在其它植物不能生長的岩石縫隙中,根深入地表20 cm,採挖後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2009年9月阿勒泰地區行署下文禁止採挖巖白菜,但由於其獨特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一紙行文不能阻止住對它的破壞。 [1] 

巖白菜屬秦嶺巖白菜

秦嶺巖白菜在秦嶺山區被稱為盤龍七,是中國特有種且為本屬最原始的種,國內野生種多分佈於陝西、四川及甘肅東南部。根莖含藥量比較高,已被《中華本草》和《陝西中草藥》收載,是陝西民間常用藥。毛少利等對其開花特性、傳粉適應性及繁育系統進行了研究,認為其存在自交退化現象,故自然結實率極低,種子萌發率不高,主要靠地下根狀莖分株繁殖,繁殖率低,生長緩慢。 [1] 

巖白菜屬巖白菜

巖白菜屬 巖白菜屬
巖白菜主產西藏自治區定結、定日、林芝、波密、察隅等縣,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也有分佈,生長於海拔3800-4000 m的林下、灌叢和石隙中,是所有巖白菜屬植物研究最多的種類,也是野生資源存量最少的種類。雲南省農科院研究發現其為明發種子,萌發表現為偏鹼性,最適發芽温度為25°C。雲南農業大學對雲南省境內的巖白菜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雲南境內的巖白菜存在着豐富的遺傳多樣性,這與雲南獨特的立體氣候是相適應的,並且發現不同居羣及同一居羣的不同部位間,巖白菜素含量存在顯著差異。王桂影等發現,西藏產巖白菜素含量較低,雲南產含量最高,但差異不大,表明巖白菜素含量受地域差異影響不明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