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類草藥性

鎖定
《分類草藥性》,2卷,不著撰者。刊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又名《草藥性》。收載草藥430餘種。分類方法獨特,以藥名中的末字或首字作為分類依據,如“過山龍”分在“龍”類,石菖蒲分在“石”類。分草類、藤類、風類、雜類、根類、頭類、皮類、葉類、花類、子類、香類、蓮類、椒類、麻類、龍類、箭類、石類、菜類、蒿類、角類、衣類共二十一類。每藥記述別名、功效、主治、氣味、有毒無毒等,或介紹炮製方法與服法,是一部介紹地方性草藥的專書。
作品名稱
分類草藥性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分類草藥性內容簡介

1.按藥名字音分類,分類特殊 本書按藥名最末或起始一字的異同,分為草、藤、風、根、頭、皮、葉、花、子、香、蓮、椒、麻、龍、箭、石、菜、蒿角、衣、雜等21類。這種分類方法的優點是便於藥名的記憶和背誦,對當時文化水平不高的民間草醫,具有更大的適用性。其中有的種類體現了按入藥部位分類的特點。如草類指以全草入藥者,根類指以地下根或根莖入藥者,藤類指以莖藤入藥者,皮類為以樹皮、根皮或果皮入藥者,子類為以種子或果實入藥者,其他如葉類、花類等也是按入藥部分類的。另有一些是按藥性分類的,如香類指具有辛香氣味而具走竄發散的藥性者;蓮類指類似黃連而具清熱解毒功效者;風類指有祛風作用而可用治風邪表證或風濕裏症者;椒類指類似花椒而具麻辣味,有理氣活血作用者,石類則是生長於石生環境而具祛風除濕功用者。其他如龍類、角類、菜類等則純屬藥名一字相同,在入藥部位及功效上並無共同處。雜類指在藥名上無共同性的其他草藥。
以上各類,以根類(115種)、草類(78種)、子類(25種)、風類(22種)及雜藥類(76種)包括的草藥種類較多。各類總計433種。
2.記述藥性,兼論其他 本書名為《分類草藥性》,在內容上也突出了藥性的記述。但是,它又不是如其它藥性專著那樣詳盡論述性味、歸經、升降浮沉、有毒無毒、禁忌各項,而是根據民間草藥使用特點和實際認識,主要記述性味,並從實用角度出發,較詳細的記述功能主治和用法。此外,部分草藥尚記載了下列綜合性本草的內容:
(1)產地與生境:如過江龍“生河邊”;地蜈蚣“遍地生”;刁連根“青巴石上生”;水黃連“出在涪州藺市生”;觀音蓮“出在南川金佛山”。
(2)生長習性與採收:如斬頭草“清明後發,十月即枯”;馬蘭花“三月間收用”。
(3)品種與鑑別:如雞冠花“紅的治崩症,白的治白帶”;龍頭草“凡生必有雙根,五葉、七葉者治吐血”;棋盤花“紅、白、淡三種,白者治帶症”;蹼地蜈蚣“味酸,梗六方,紅色,葉青色”;海棠花“葉青色,梗有紅筋,無子”;硃砂蓮“味大苦,內黃赤色”等。
(4)質量評價:如接骨丹“治一切跌打損傷,根皮更佳”;斬頭草“扁者白根鬚可用,圓者無用”等。
(5)炮製:如嚼連根“酒炒合葉用”;大刀豆根“煅存性用”;肥豬苗“九蒸九露能明目”;慈竹葉“其筍燒灰搽小兒肥瘡”等。
3.用法簡便 本書充分體現了民間草藥使用上注重簡便適用的特點,多引用單驗方,一般無複雜的加工、炮製或製劑,使用方便。其用法除一般常用的煎煮法以外,引用的方法主要還有:
(1)洗:即煎水或水泡後用洗患處。如荔枝草“用葉洗痔瘡”;苦蔘根“洗一切惡瘡”等。
(2)塗、搽或包敷:即將藥口嚼或用其他方法粉碎成末,然後用水或油、蜜等液體輔料拌和均勻,再行搽、塗或以布包敷患處。如肥皂角“白礬同搗敷惡毒”;野油菜“治刀砍斧傷,爛瘡生肌,嚼塗或沙糖兑服,其渣衝塗”;八角蓮“一切瘡毒用酒醋搽”;野地瓜葉“包瘡毒”;老鼠刺“泡水搽火眼”等。
(3)貼:即以新鮮的葉或根的切片貼置於患處或經絡穴位上。如紅合麻、文蛤根“貼癢子”等。
(4)塞鼻、吹喉、滴耳:如酸漿草“截瘧塞鼻”;明鏡草“治蟻蟲塞鼻孔”;水燈心“煅灰吹喉痹”;虎耳草“其汁治耳痛”等。
(5)噙:即以原藥或藥液直接口含。如扁竹根“噙哦子”(即治扁桃腺腫大);八角蓮“治口喉痹痛,磨酒口噙”等。
(6)搗汁或泡水服:如藍靛根“搗汁或服或塗,散毒去火”;鋪地雷公“治血痢,葉生用兑水服”;山豆根“治咽喉腫毒泡水飲”。
4.具有明顯的四川民間草醫用藥的地方特色 本書所載433種草藥,均系四川常用的民間草藥,其藥名、病名、治驗都反映出四川的地方習俗。如紫金牛在全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藥名,本書特此稱為矮茶風,並指出“一名地青槓,性温、平,無毒,治一切吐血咳嗽、氣痛”,反映於四川的用藥經臉。再如虎杖,其幼嫩莖葉味酸,四川民間經煮潦或直接切碎後作為一種酸味萊餚食用,亦可用以作湯服,故別稱此種植物為酸湯杆、酸溜溜(四川方言對濃酸味的形容)。《分類草藥性》載虎杖為“酸溜根一名土地榆,治風濕筋骨疼痛,發表、散寒、散血”,亦代表了四川的用藥情況。此外,如哦子、鹽吼鹽咳、羊毛瘡、蟻蟲、母豬風等病名,亦為四川民間的俗稱。再從上述僅有兩處產地的記述和現知幾種版本的收藏處均在四川來看,《分類草藥性》應是四川地方性草藥本草書籍。

分類草藥性作者簡介

作者不詳。

分類草藥性流傳版本

現存光緒三十二年(1906)重慶文華堂刻本、宣統三年(1911)誠德堂刻本等,並附見於1918年成都博文堂《天寶本草》刻本。

分類草藥性影響評價

本書作為清代四川地方草藥著作,在本草學史上有一定特色。
[1-2] 
參考資料
  • 1.    鄔家林.《分類草藥性》初考:中藥材,1988
  • 2.    裘沛然主編 .《中國醫籍大辭典 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