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巍,漢語一級字 [4]  ,形聲字,讀作wēi,其本意為高大。 [5] 
中文名
拼    音
wēi
部    首
注    音
ㄨㄟ
部外筆畫
17
總筆畫
20

字源演變

從嵬,委聲。此字實際上可以看成在嵬字上加註聲符而形成的分化字。巍字字形的演變主要表現在偏旁位置的變化和偏旁的減省上: 一是“山”旁的位置變化。目前見到的戰國文字,其山均在下部或右下。漢人碑刻文字,其山旁或居於上,或居於下。到楷書階段,楷書中山旁的位置才固定在上部。二是聲旁“委”的位置變化。馬王堆漢墓帛書中,聲旁“委”或居於形旁“嵬”的右邊,形成(字形4)。三是鬼旁的減省,形成(字形7)。四是減省之後山旁的位置又一次變化,形成楷書的“崣”字。魏國魏姓之魏,本來也寫作巍,後人省去山旁,並且讀為去聲,於是魏便成了魏國或魏姓的專用字,跟巍字分道揚鑣了。宋婁機漢隸字源》雲:“漢碑巍字山皆在下,魏字山卻在上。孟都修堯廟碑‘巍巍之盛’,山在下。武梁祠堂畫像‘巍陽’,西嶽華山亭碑‘巍嘗威’,陳球後碑‘巍郡’,山皆在上。惟楊震碑陰‘巍郡’,山卻在下。其不同如此。”這種説法流傳甚廣,其實是不準確的。漢代魯郡碑陰及孔宙碑陰魏郡的巍字,所從之山旁都在下部。馬王堆漢墓帛書及銀雀山漢簡魏國的巍字,所從之山旁也都在下部。 《龍龕手鑑》又以“𡿁”字為俗體,其説亦不可取。本義為高。《水經注·濁漳水》:“巍若仙居。”明汪克寬《吳山賦》:“樓觀巍峨而疊起。”引申為偉大。明徐顯卿《大閲賦》:“巍乎! 紹萬億祀之大統。《淮潁賦》:”巍者,高山不棄細塵杯土 [1]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wēi
形容詞
形聲。從山,魏聲。本義:高大
towering
巍,高也。——《説文》
巍巍乎堯舜之有天下也。——《論語·泰伯》。集解:“巍巍者,高大也。”
崛巍巍而特秀。——《文選·嵇康·琴賦》
巍科(高級的科舉高試);巍廓(高大開闊);巍聳(高聳);巍蟠(高大而盤曲);巍崇(高大);巍張(高大寬闊);巍峻(高峻);巍冠(高冠);巍奕(高大);巍怪(高大奇特)
(參考資料: [2-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字部】巍 ·康熙筆畫:21 ·部外筆畫:18
廣韻》《集韻》《韻會》𠀤語韋切。音嵬。《説文》高也。從嵬委聲。《廣韻》高大貌。《論語》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傅𤣥樂府》我皇敍羣材,洪烈何崔巍。
通作魏。《莊子·天下篇》魏然而已。《注》獨立貌。 《集韻》或作嵬。 《説文》牛威切。《徐鉉曰》今人省山,以為魏國之魏。○按《集韻》巍或作嵬,通作魏。《正韻》七灰,巍嵬魏𠀤收,魏注引《莊子》魏然而已。七隊獨收魏,魏姓魏國不借巍。《吳元滿·總要》附會《説文》魏音胃,以《周禮》象魏之魏,魏姓魏國皆作巍,非。巍字作從委從嵬。 [3] 

説文解字

【卷九】【嵬部】
高也。從嵬委聲。牛威切。〖注〗臣鉉等曰:今人省山從為魏國之魏。語韋切。 文二

説文解字注

(巍)高也。高者必大。故論語注曰。巍巍、高大之稱也。左傳卜偃曰。萬、盈數也。巍犬名也。雉門外闕高巍巍然。謂之象巍。按本無二字。後人省山作魏。分別其義與音。不古之甚。從嵬。委聲。牛威切。按古音當在十六部。 [3] 

方言彙集

巍
粵語:ngai4
◎ 客家話:[陸豐腔] ngui3 [客英字典] ngui2 [台灣四縣腔] ngui2 [梅州腔] ngui2 [海陸豐腔] ngui2 [客語拼音字彙] ngui2 [寶安腔] ngui2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