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長謙

鎖定
崔長謙(497年~541年),本名崔愍,字長謙,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故城)人。北魏東魏時期官員,太子舍人崔夤之子,母為晉寧公主。
出身清河崔氏。好學修德,少有名氣。以門蔭入仕,起家著作佐郎、給事中,出任青州司馬,坐罪歸家。起家為冀州(尉景)參軍,遷司徒諮議,加金紫光祿大夫。作為主客郎中、散騎常侍,實現外交任務。
東魏興和三年,卒於宿豫,享年二十八歲,獲贈驃騎將軍、南青州刺史 [5] 
本    名
崔長謙
別    名
本名崔愍
長謙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洛州洛陽(今河南洛陽)
籍    貫
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故城南)
家    世
清河崔氏小房

目錄

崔長謙人物生平

崔長謙,七兵尚書崔休之弟崔夤之子,清河東武城人。好學修立,少有令名。仕歷給事中,仍還鄉里。久之,冀州刺史尉景取為開府諮議參軍。晚年,頗以酒為損。天平年間,兼任主客郎,接待梁武帝蕭衍使張皋等。興和三年,兼散騎常侍,出使蕭衍。還,卒於宿豫,時人嘆惜。以死王事,追贈驃騎將軍、南青州刺史。

崔長謙家庭成員

崔愍出身清河崔氏小房。清河崔氏小房為唐代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北魏以來家世非常地顯赫。唐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之間互相通婚,崔宗伯二子(清河大房全部、清河小房全部)後裔被列入禁婚家範疇。 [1-4] 

崔長謙祖輩

祖父:崔宗伯,追贈清河太守。
祖母:清河房氏

崔長謙父母

父親:崔夤,北魏太子舍人,追贈樂安太守。
母親:拓跋氏,晉寧公主,安樂王拓跋長樂之女。

崔長謙夫人

夫人:范陽盧氏,北魏光祿大夫盧尚之之女。

崔長謙子女

兒子:崔子令,高唐縣令。
兒子:崔公華,北齊主客郎、宜州司馬。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 (崔氏)》:清河小房:夤字敬禮,後魏太子舍人、樂安郡守。生長謙,給事中、青州刺史,生子令、公華。
  • 2.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 (崔氏)》:崔氏定著十房:一曰鄭州,二曰鄢陵,三曰南祖,四曰清河大房,五曰清河小房,六曰清河青州房,七曰博陵安平房,八曰博陵大房,九曰博陵第二房,十曰博陵第三房。宰相二十三人。鄭州崔氏有元綜;鄢陵有知温;南祖有昭緯、慎由、胤、詧、神基;清河大房有龜從,小房有彥昭、羣、鄲;青州房有圓;安平房有仁師、湜;博陵大房有玄暐、損、鉉、元式,第二房有珙、遠、祐甫、植,第三房有日用。
  • 3.    《全唐文·卷三一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温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按:此處言四十四人,然相加僅三十七人,實漏述了崔宗伯二子與盧溥諸子。)
  • 4.    《資治通鑑·卷二百·唐紀十六·高宗》:初,太宗疾山東士人自矜門地,昏姻多責資財,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勳臣家,不議山東之族。而魏徵、房玄齡、李勣家皆盛與為昏,常左右之,由是舊望不減,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懸隔。李義府為其子求昏不獲,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勸上矯其弊。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温、范陽盧子遷、盧渾(溥)、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然族望為時俗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為昏。其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
  • 5.    《北史.卷二十四》:「(崔)休弟夤,字敬禮,位太子舍人。卒,贈樂安太守。妻,樂安王長女晉寧公主也,貞烈有德行。子愍,字長謙,幼聰敏。濟州刺史盧尚之慾以長女妻之,休子㥄為長謙求尚之次女,曰:"家道多由婦人,欲令姊妹為妯娌。"尚之感其義,於是同日成婚。休誡諸子曰:"汝等宜皆一體,勿作同堂意。若不用吾言,鬼神不享汝祭祀。"休亡,枕中有書,如平生所誡,諸子奉焉。長謙與休第二子仲文同年而月長,其家謂之大二、小二。長謙少與太原王延業俱為著作佐郎,監典校書。後為青州司馬。賊圍城二百日,長謙書不廢,凡諮手抄八千餘紙,天文、律歷、醫方、卜相、風角、鳥言,靡不開解。晚頗以酒為損。遷司徒諮議,修起居注,加金紫光祿大夫。後兼散騎常侍,使梁。將行,謂人曰:"我厄在吳國,忌在酉年,今恐不免。"及還,未入境,卒。年二十八。贈南青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