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崆峒十二景

鎖定
明、清時期,人們把崆峒山上名勝景觀稱為“崆峒十二景”:香峯鬥連、仙橋虹跨、笄頭疊翠、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雲、鳳山彩霧、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台寶塔。 [1-2] 
中文名
崆峒十二景
位    置
崆峒山

崆峒十二景歷史發展

崆峒山,道教的發源地之一。秦漢時期,崆峒山已有了人文景觀。歷代陸續興建,亭台樓閣,寶剎梵宮,廟宇殿堂,古塔鳴鐘,遍佈諸峯。明、清時期,人們把崆峒山上名勝景觀稱為“崆峒十二景”。 [3] 

崆峒十二景所在位置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 [2] 

崆峒十二景地理環境

崆峒山海拔2123米,面積30平方公里。擁有大小山峯數十座。其山勢雄偉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猶如巨浪排空;奇峯、異洞、怪石、流雲,蒼翠清秀而雄偉。崆峒山得天獨厚,前峽涇水縈迴,後峽胭脂河湍流,二河交匯於望駕山腳下,形成虎踞龍蟠之勢。 [3] 

崆峒十二景人物傳説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眾多的風流才俊。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 ,黃帝問道這一千古盛事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