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蒿

(菊科蒿屬植物)

鎖定
山蒿(Artemisia brachyloba Franch.)是菊科蒿屬亞灌木狀草本植物。莖、枝幼時被絨毛;葉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絨毛;小裂片窄線形或窄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卵圓形或卵狀鐘形,排成短總狀穗狀花序,稀單生葉腋,在莖上組成稍窄圓錐花序;瘦果卵圓形;花果期7-10月 [3]  。山蒿始載於《內蒙古中草藥》 [4] 
在中國分佈於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和甘肅等地,在蒙古也有分佈 [3]  。常生於中、低海拔地區陽坡草地、礫質坡地、半荒漠草原、戈壁及岩石縫中。山蒿喜涼爽、濕潤的環境,適宜疏鬆肥沃的土壤 [5]  。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或分根繁殖 [5] 
據《內蒙古中草藥》記載:山蒿可“清熱燥濕,殺蟲排膿,治偏頭痛,治咽喉腫痛和風濕” [4]  。其含有黃酮類、蓓半萜酮酸類、多糖、氨基酸、多種生物鹼、揮發油等化學成分,有健胃、通便、抗過敏、抗氧化等作用 [6]  。山蒿還可作為代茶飲料,根據不同季節採用綠葉、莖和根進行熬製 [7]  。其還可作飼料,常被用於季節性度荒牧草 [8] 
中文名
山蒿
拉丁學名
Artemisia brachyloba Fran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蒿屬
山蒿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1884

山蒿植物學史

山蒿始載於《內蒙古中草藥》 [4] 

山蒿形態特徵

山蒿
山蒿(14張)
半灌木狀草本或為小灌木狀。主根粗大,木質,垂直,常扭曲,有纖維狀的根皮;根狀莖粗壯,木質,直徑可達3-5釐米,有營養枝。莖多數,叢生,高30-60釐米,稍纖細,自基部分枝;莖、枝幼時被短絨毛,後漸脱落。葉面綠色無毛,背面被白色絨毛,基生葉卵形或寬卵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花期凋謝;莖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或卵形,長2-4釐米,寬1.5-2釐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裂片3-4枚,裂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1.5釐米,再次羽狀全裂,每側具小裂片2-5枚,小裂片狹線形或狹線狀披針形,長3-6(-8)毫米,寬0.3-1毫米,先端鈍,有小尖頭,邊反捲,葉柄長0.5-1.3釐米;上部葉羽狀全裂,裂片2-4枚;苞片葉3裂或不分裂,線形。
頭狀花序卵球形或卵狀鐘形,直徑2.5-3.5毫米,具短梗或近無梗,略下傾,在分枝上密集或略稀疏,常排成短總狀花序或為穗狀花序,稀少單生於小枝的葉腋內,在莖上通常組成略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外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被灰白色短絨毛,邊緣狹膜質,中、內層總苞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邊緣寬膜質至全膜質,背面毛少至無毛;雌花10-15朵,花冠狹管狀,背面有疏腺點,檐部具2-3(-4)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叉端尖鋭;兩性花20-25朵,花冠管狀,背面有腺點,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或有短尖頭,花柱略比花冠管長,先端2叉,叉端斜叉開或略外彎,有時中央數朵花不孕育,花柱亦縮短。瘦果卵圓形。花果期7-10月。 [1]  [9] 

山蒿生長環境

山蒿為石生旱生植物,廣泛生長於草原荒漠草原帶的低山丘陵,也是山地地半灌木植被的主要建羣種之一。喜生於向陽的岩石裸露的陡坡上。常見伴生成分有萬年蒿、冷蒿、阿爾泰狗哇花糙隱子草等。在山地植被垂直分佈系列中,山蒿羣落處於山地森林灌叢帶的下部,佔據山地陽坡,與西伯利亞杏、大果榆草原化灌叢相結合。在荒漠草原帶的剝蝕殘丘上,山蒿常與戈壁針茅石生針茅組成羣落,並且它呈饅頭狀小片分佈於殘丘頂部。 [2] 

山蒿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寧夏及甘肅等省區;蒙古也有分佈。 [1] 

山蒿生長習性

山蒿多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萌發,生長較緩慢,7月上,中旬現蕾,8月開始開花,疏散的圓錐狀花序一直可開放到9月上,中旬,首批開放的花則在此時進入果期,果期一直可延至10月上旬,很快枯萎,進入休眠期
山蒿為軸根型植物,土根粗壯而扭曲,一般直徑為3–3.5釐米,在石質較少的土壤中生長時,根頸和主根上半部直徑可達l0釐米。根系集中在表土層下50釐米以內,側根發達,多數斜向生長。根頸可生出側根和不定根,藉以增強吸收土壤水分和養分的能力。
山蒿由於氣候乾燥,其個體的高度與分枝密度遠不及東部地區。
山蒿利用岩石縫隙僅有的凝結水,仍然可以生長髮育很好,分枝繁多,叢徑可達25-60釐米,叢間其他植物非常稀疏且分佈不均,蓋度只有20-30%, [2] 

山蒿繁殖方法

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或分根繁殖 [5]  [5] 

山蒿主要價值

山蒿還可作為代茶飲料,根據不同季節採用綠葉、莖和根進行熬製 [7] 
山蒿的飼用品質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生長旺季因含有揮發性物質,散發出強烈氣味,故除駱駝外其他家畜很少採食,在飼草缺乏的年份裏其飼用價值有所提高,除冬春季採食外,其他季節也少量採食,因而常把山蒿評價為劣等飼用植物或度荒牧草。山蒿屬於氮碳型牧草,其營養比為1:4.6(現蕾期)。在具有山蒿的戈壁針茅草地上,鮮草產量為975–1050千克/公頃,其中山蒿佔13.3%。 [2] 
據《內蒙古中草藥》記載:山蒿可“清熱燥濕,殺蟲排膿,治偏頭痛,治咽喉腫痛和風濕” [4]  。其含有黃酮類、蓓半萜酮酸類、多糖、氨基酸、多種生物鹼、揮發油等化學成分,有健胃、通便、抗過敏、抗氧化等作用 [6] 
參考資料
  • 1.    山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中國飼用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飼用植物誌 第三卷[M]. 中國農業出版社。1989:285-287
  • 3.    山蒿 Artemisia brachylob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4.    冉先德,徐扣根,任超,侯獻平.中華藥海 下 第1冊 全新修訂經典版:哈爾濱出版社,-:第1074頁
  • 5.    趙維臣.中國土特名產辭典:商務印書館,1991.03:第209頁
  • 6.    讀秀 巴哈爾古麗·黃爾汗,徐新主編,哈薩克藥志 第2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08,第389頁
  • 7.    讀秀 徐海榮主編,中國茶事大典,華夏出版社,2000.01,第78頁
  • 8.    讀秀 賈慎修主編;中國飼用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編,中國飼用植物誌 第3卷,農業出版社,1991.08,第286頁
  • 9.    山蒿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