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尹宙碑

(東漢碑刻)

鎖定
《尹宙碑》是刊刻於東漢熹平六年(177年)的一方碑刻,又稱“豫州從事尹宙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存於河南鄢陵縣初級中學。 [1-2] 
《尹宙碑》為長方形,高209釐米,寬96釐米,厚24釐米。 [3]  碑額上端正中有一個直徑13釐米的圓孔,其右端有篆書的“從”字及“銘”字。碑文14行,每行27字,敍述漢豫州從事尹宙的家世及功跡。 [4]  書法上,結體靈活而不失於流滑,用筆方正而不病於僵硬,書法風貌主要表現為寬博大度。 [1] 
中文名
尹宙碑
創作年代
東漢熹平六年(177年)
別    稱
豫州從事尹宙碑等
書法類型
隸書
規    格
高209釐米,寬96釐米,厚24釐米
現藏地
河南鄢陵縣初級中學

尹宙碑碑刻內容

碑陽
(碑額)……從┘……銘┘
君諱宙,字周南。其先出自有殷。迺迄亐周,卋作師尹,赫赫之盛,囙以為┘氏。吉甫相周宣,勳力有章。文則作頌,武獫狁。二子著詩,列亐風雅。及┘其玄孫言多,卋事景王,載在史典。秦兼天下,侵暴大,支判流仙,或居┘三川,或徙趙地。漢興,以三川為穎川,分趙地為鉅鏕。故子心騰於楊縣┘,致位執金吾。子孫以銀艾相繼。在穎川者,家亐傿𨹧,克纉祖業,牧守相┘。君東平相之玄,會稽大守之曾,富波相之孫,守長社令之元子也。┘君體温良恭儉之德,䔍親於九,恂恂亐鄉黨,交朋會友,貞賢是與。治┘《公羊春秋經》,博通書傳。仕郡,歷主簿、郵、五官掾功曺 [31]  ,守昆陽令,州闢┘從事,立朝正色,進思盡忠。舉衡以處事,清身以歷時。高位不以為榮,卑┘官不以為恥。含純履,秉心惟常。京夏歸德,宰司嘉焉。秊六十有二,遭┘離寑疾,熹平六秊四月己卯卒。於是論功敍實,宜勒金石,廼作銘曰:┘於鑠明德,亐我尹君。龜銀之胄,弈卋載勳。綱紀本朝,優劣殊分。守攝百┘裏,遺愛在民。左翼牧伯,諸夏肅震。當漸鴻羽,為漢輔臣。位不福德,壽不┘隨仁。景命不永,早即幽昏。名光來卋,萬祀不泯。┘ [5] 
碑陰
鄢陵縣儒學教諭李警撰。┘
古洧歲寒野人王克讓書丹。┘
忠顯校尉汴梁路鄢陵縣達魯花赤兼管本縣諸軍奧┘魯,勸農事阿八赤,自皇慶元年正月二十有四日下車┘蒞事,欽奉┘詔書,追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立石頖宮,所以彰┘聖恩,重名教也。公因物色碑材,得片石於洧川,蓋東漢熹┘平六年故豫州從事尹君諱宙者之碑也。公捐己俸購┘石,輦來鄢頖。命匠刮磨,將舍舊而新之。既而幡然改曰:“┘碑歷一千二百餘年故物,舉一廢一,有所弗忍。”遂議更┘以新石,並舊石附立廟廡,於以見公好古尚賢,成此美┘事。鄢之士民,成頌功德。為之辭曰:┘仁哉忠顯,治績在鄢。事師古始,德崇哲先。┘更新修廢,二美得全。寫之琬琰,以永其傳。┘
皇慶三年春正月望日立石。┘ [6-7] 
(説明:碑陰文字據《兩漢金石記》,分行據拓片;加粗表示碑作異體;……表示缺若干字;┘表示分行。)

尹宙碑創作背景

據碑文記載,尹宙字周南,是鄢陵人,於東漢熹平初年曆任郡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 [31]  、守昆陽令、闢州從事。東漢熹平六年(177年),尹宙逝世,同年立碑紀念,所立即《尹宙碑》。 [4]  [8] 
對於碑的撰文者和書丹者,有文獻稱:“據《授堂金石跋》一文考證,撰文及書丹均為東漢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 [8]  但《授堂金石跋·卷一·漢豫州從事尹宙碑》稱:“文首雲:君諱宙,字周南,其先出自有殷。然證以《漢書·古今人表》堯師尹壽,則其世系所自遠矣。而碑尚不無所遺,蓋譜學難明如此。又碑雲位不福德,顧亭林謂福亦副字之誤,不知福即副本字,《匡謬正俗》文已祥言之,然則福非誤也。惟顧氏所指鉅鹿之鹿不當從金,案《玉篇》鉅鹿俗作鏕,蓋由漢人亦未能免此,此伯喈刊正之功,所為不可以已與。”僅言及蔡邕刊正俗字(“伯喈刊正”),並未提及碑的撰文者和書丹者。 [9] 

尹宙碑藝術鑑賞

技法
書法上,《尹宙碑》的結體方正,沖和整麗中一派寬綽渾穆之氣,字形方正中見圓潤,不少字形較長。用筆上,橫豎畫的長短與形態變化較多,撇捺與波磔舒展。其中,橫畫多不作蠶頭逆入狀,或直上露鋒(如“諱”字的言部長橫),或平入平過(如“先”字的長橫),收束亦間或似楷法(如“君”字的長橫似平收、“諱”字的長豎又似垂露、“南”字的下豎則似懸針),轉折之類楷法隨處可見;豎撇多有過彎的習氣,如“甫”字、“周”字、“歷”字、“川”字、“月”字等。章法上,左右或上下部首結合緊湊自然,獨體字規整而活潑,佈局整齊,豎行各字間距疏朗,橫列各字間距亦不擁擠,全文未按內容分段書寫,盈滿而統一,節奏韻律緩和,略顯活躍而不跳躍。 [10-11] 

尹宙碑作品評價

清代書法家朱彝尊:《尹宙碑》,土中晚出,文字尚完,結體道勁,猶存篆籀之遺。(《曝書亭全集·卷四十七·跋·書〈尹宙碑〉後》) [12] 
清代書法家萬經:以近出,故完好,方整渾穆,信漢碑之尤者。(《分隸偶存·捲上·漢魏碑考·漢豫州從事尹宙碑》) [13-14] 
清代書法家王澍:漢人隸書,每碑各自一格,莫有同者,大要多以方勁古拙為尚,獨《尹宙碑》筆法圓健,於楷為近。唐人祖其法者,斂之則為虞伯施,擴之則為顏清臣。(《虛舟題跋》) [15-16] 
清代史學家全祖望:《尹宙碑》整肅方嚴,漢碑中之佳者也。(《鮚琦亭集內編·卷三十七·漢昆陽令尹宙碑跋》) [17]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碑字較諸碑稍大,而沖和有度,正與《孔宙碑》可同玩之,牛氏《圖跋》稱為金石文二宙,良非虛品。(《兩漢金石記·卷十二·尹宙碑》) [18-19] 
清代書法家郭尚先:①近人每以《豫州從事碑》與此(《孔宙碑》)並稱“二宙”,實則《尹碑》不及遠甚。(《芳堅館題跋·卷一·漢孔宙碑》) [20]  [21]  ②臨《孔季將碑》,筆下覺有秦篆氣,《尹從事碑》亦然,其神逸固不及《史晨》《韓勑》諸石,而圓到整麗,要非魏人所能彷彿。(《芳堅館題跋·卷一·又漢孔宙碑》) [20]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碑首有從銘二字,是額已斷缺,僅存此二字,非別有體例也。餘另有辨。分法似《韓仁銘》而稍肥重,近拓碑末缺數字,然餘所見未缺者尚多,則剝落不久也。(《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一·漢·豫州從事尹宙碑》) [22] 
清代金石學家徐樹鈞:《漢尹宙碑額》今只存“從銘”二字,筆意已開唐人法門。碑字仍漢人正軌,佳拓頗稀,此本聊復可觀。(《寶鴨齋題跋·捲上·舊拓尹宙碑》) [23] 
近代書法家康有為:①華豔則有《尹宙》《樊敏》《範式》。 [24]  ②《尹宙》風華豔逸,與《韓敕》《楊孟文》《曹全碑陰》同家,皆漢分中妙品。 [25]  (《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③漢分中實備方圓,如《褒斜》《郙閣》《孔謙》《尹宙》《東海廟》《曹全》《石經》,皆圓筆也。(《廣藝舟雙楫·卷五·綴法第二十一》) [30] 

尹宙碑歷史傳承

元代皇慶元年(1312年)正月,汴梁路(今河南)鄢陵縣達魯花赤阿巴赤因重修孔子廟而廣求石材,於洧川(今河南洧川縣境)發現《尹宙碑》,後移至鄢陵孔廟內(今鄢陵縣初級中學 [2]  )。之後,碑又沒入土中。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年),一説明代萬曆年間(1573年-1619年),因洧水泛漲,岸崩而重出,復遷回鄢陵孔廟。至乾隆年間(1736年-1796年),全碑仍一字不缺。其後拓本,泐字漸多。 [26]  1963年6月20日,《豫州從事尹宙碑》被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編號:85)。 [27]  1983年,鄢陵縣文化主管部門為減少大自然對碑體的風化作用和避免遭受意外的撞傷而對碑體進行了封存。 [28]  2019年10月7日,《尹宙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8-0496-4-019)。 [29] 
參考資料
  • 1.    宗鳴安 著.碑帖收藏與研究[M].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173-175.
  • 2.    安陵鎮  .鄢陵人民政府網.2019-03-12[引用日期2020-10-27]
  • 3.    馬炎心 主編.曹魏故都——許昌[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02月第1版:103.
  • 4.    鄢陵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編.鄢陵縣誌[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446.
  • 5.    毛遠明 編著.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二冊)[M].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12月第1版:13-14.
  • 6.    徐潤芝.漢隸《尹宙碑》考略[J].複印報刊資料(造型藝術研究).1989(11):70-74.
  • 7.    高文 著.漢碑集釋(修訂本)[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第2版:43 0-431.
  • 8.    趙春明.尹宙碑[J].中州今古,1993(5):16-17.
  • 9.    劉天琪 主編.中華大典·藝術典·書法藝術分典(書跡總部)[M].長沙:嶽麓書社,2017年11月第1版:803-804.
  • 10.    張又棟 編著.書法創作大典·隸書卷[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103.
  • 11.    雷志雄 主編.中國曆代書法精品觀止·隸書卷[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114.
  • 12.    朱彝尊 著;王利民 校點.曝書亭全集[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513.
  • 13.    王德毅 主編.叢書集成續編(第九八冊)[M].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07月台一版:349.
  • 14.    上海書畫出版社 編.簡明書法辭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130.
  • 15.    王德毅 主編.叢書集成續編(第九七冊)[M].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07月台一版:64.
  • 16.    劉正成 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第8卷)[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3年03月第1版:505-506.
  • 17.    (清)全祖望 撰;朱鑄禹 匯校集註.全祖望集匯校集註(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2月第2版:705.
  • 18.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石刻史料新編(十)[M].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初版:7376.
  • 19.    高文 著.漢碑集釋(修訂本)[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第2版:424.
  • 20.    王德毅 主編.叢書集成續編(第九五冊)[M].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07月台一版:586-587.
  • 21.    王玉池 主編.中國書法篆刻鑑賞辭典[M].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143.
  • 22.    謝承仁 主編.楊守敬集(第八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04月第1版:547.
  • 23.    葉德輝,等 撰,湖南圖書館 編.湖南近現代藏書家題跋選(二)[M].長沙:嶽麓書社, 2011年03月第1版:378.
  • 24.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83.
  • 25.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87.
  • 26.    王玉池 主編.中國書法篆刻鑑賞辭典[M].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167.
  • 27.    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纂.河南省志·文物志[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年11月第1版:702+709.
  • 28.    河南省文物局 編.河南文物叢談[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1994年06月第1版:135.
  • 29.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 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10-16]
  • 30.    (清)康有為 原著;李廷華 辨析.《廣藝舟雙楫》辨析[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8年01月第1版:160.
  • 31.    宋一夫.漢代功曹、五官掾考[J].歷史研究,1994(5):167-17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