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歌·少司命

(屈原詩作)

鎖定
《九歌·少司命》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詩作,是《九歌》中的一篇。這是楚人祭祀少司命神的樂歌,與《九歌·大司命》構成姐妹篇。此詩由少司命與男巫對唱(一説全篇是巫的獨唱),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傾吐內心的方式展示少司命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對方眼中所見來刻畫形象。第一節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二、三、四節為少司命唱詞,五、六節也是男巫所唱之詞。全詩採取了抒情與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清新委婉,温柔深情,將女性特有的氣質傳達無遺,表現了楚人對少司命的愛戴與親近。其詩句或參差或對仗,起伏有致,動感強烈,氣韻生勤,情趣盎然。
作品名稱
九歌·少司命
作品別名
少司命
作    者
屈原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
作品出處
楚辭
文學體裁
騷體詩

九歌·少司命作品原文

九歌·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㠯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迴風兮載雲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與女沐兮咸池,晞女發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1] 

九歌·少司命註釋譯文

九歌·少司命詞句註釋

①九歌:《楚辭》篇名。原為傳説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②少司命:主管人間子嗣的神。
③秋蘭:蘭的一種。古所謂蘭草,葉莖皆香。秋天開淡紫色小花,香氣更濃。古人以為生子之祥。麋(mí)蕪:即“蘼蕪”,細葉芎藭,葉似芹,叢生,七、八月開白花。根莖可入藥,治婦人無子。
④羅生:並列而生。堂:神堂。
⑤素華:一作“素枝”,開滿白花的枝杈。《楚辭考異》引一本作“華”。王逸楚辭章句》釋此句為“吐葉垂華”,則本作“華”。
⑥芳菲菲:香氣濃郁。襲:指香氣撲人。一説侵襲。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謂。
⑦夫:發語詞,兼有遠指作用。美子:美好的孩子。
⑧蓀(sūn):溪蓀,石菖蒲,一種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貴者。詩中指少司命。何㠯(yǐ):因何。㠯,同“以”。
⑨青青:借為“菁菁”,草木茂盛貌。
⑩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婦女。一説指參加祭祀的人們。
⑪忽:很快地。餘:我,少司命自謂。目成:用目光傳情,達成默契。
⑫迴風:旋風。雲旗:以云為旗。
⑬悲莫悲:悲沒有比……更悲。
⑭荷衣:用荷做的衣服。蕙(huì)帶:蕙草編織的衣帶。
⑮儵(shū):同“倏”,快速、迅疾的樣子。逝:離去。
⑯帝郊:天界。
⑰君:少司命指稱大司命。須: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結束後升上雲端等待,故少司命這樣問。
⑱女(rǔ):汝。咸池:神話中天池,太陽沐浴的地方。此句上原有“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至兮水揚波”,王逸無注。《考異》雲:“古本無此二句。”按此二句與《九歌·河伯》中二句重複,當是由《河伯》所竄入。
⑲晞(xī):曬乾。陽之阿(ē):即陽穀,也作暘谷,神話中太陽昇起的地方。
⑳美人:此處為大司命稱少司命。大司命在雲端,少司命尚在人間受祭,所以大司命這樣説。
㉑怳(huǎng):神思恍傯惆悵的樣子。浩歌:放歌,高歌。
㉒孔蓋:用孔雀羽毛裝飾的車蓋。翠旍(jīng):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旌旗。旍,同“旌”。
㉓九天:古代傳説天有九重。此處指天之高處。撫:持。彗星:俗稱掃帚星,古代傳説中是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惡星。
㉔竦(sǒng):肅立。此處指筆直地拿着。擁:抱着。一説保護。幼艾:少年兒童,即《禮記·月令》所説“養幼少”的“幼少”。
㉕正:主宰。 [2-4]  [5]  [6] 

九歌·少司命白話譯文

秋天的蘭花和芳香麋蕪,在祭堂的四周並列生長。
綠色的葉片雪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襲人的清香。
世人自有他們的好兒女,你為何還要為他們憂傷?
堂下秋蘭正在繁茂開放,嫩綠葉片長在紫色莖上。
滿堂啊都是祭祀的美人,你卻忽然對我眉目傳情。
但進出沒有對我説句話,乘旋風駕雲旗飄然而去。
悲啊最悲的是生生別離,樂啊最樂的是新新相知。
穿着荷花衣裳蕙草衣帶,突然來到了轉眼又不在。
晚上你投宿在天國郊外,你啊在雲端裏把誰等待?
我真想和你在咸池沐浴,你的香發應到暘谷去曬。
盼望你啊你卻總是不來,臨風高歌我的愁緒難解。
翠色旌旗孔雀毛的車蓋,你乘着上九天為民除害。
高居長劍保護下一代啊,只有你才是人命的主宰! [4] 

九歌·少司命創作背景

《九歌·少司命》是為祭祀少司命而作的歌舞辭。過去楚國南方的沅江、湘江之間的風俗信奉鬼神,崇尚祭祀。其祭祀過程有歌舞鼓樂以祭神。屈原在這些地區徘徊遊走,記載並對當時鄉民祭祀之禮、歌舞之樂、所唱之辭進行加工創作。這篇就是當時男巫迎祭女神的祭祀之辭,和與姊妹篇《九歌·大司命》並列,表達了男女相慕之意。 [7] 

九歌·少司命作品鑑賞

九歌·少司命整體賞析

《九歌·少司命》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靈子)與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的對唱。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此詩全篇都是巫的獨唱。
《九歌·少司命》全篇可分六節,開頭六句為首節,後面每四句為一節。其末雲“蓀獨宜兮為民正”,則末一節為男巫之唱詞。那麼,第一節(有“蓀何㠯兮愁苦”句)也應為男巫所唱。由歌詞內容看,二、三、四節為少司命唱詞,五、六節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因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九歌·大司命》是連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場,故再沒有下神、迎神的話,但《少司命》的賓主關係與《大司命》相反。《大司命》後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少司命》開頭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來讚頌少司命。從情緒的承接來説,《大司命》中少司命反覆表現出愁苦的心情,故《少司命》開頭大司命説:“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㠯兮愁苦?”
此詩開頭“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兩句,一方面是對少司命這個愛護生命的女神的烘托,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為的是求子嗣。《爾雅翼》雲:“蘭為國香,人服媚之,古以為生子之祥。而蘼蕪之根主婦人無子。故《少司命》引之。”《政和證類本草》也説芎藭根莖可以入藥,治“婦女血閉無子”。所以説,這兩句不僅更突出了詩的主題,也反映了一個古老的風俗。
少司命一開始就讚歎的也是蘭草,同樣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是説來參加迎神祭祀的婦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兒好女,對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會意的一瞥。她願意滿足所有人的良好願望。她同這些人既已“目成”,也就沒有愁苦了。她看了祭堂上人的虔誠和禮敬,心領神受,“入不言”而“出不辭”,滿意而去。她乘着旋風,上面插着雲彩的旗幟。對於她又認識了很多相知,感到十分快活;而對於同這些人又將分離,感到悲傷。這是將人的感情與神相通,體現出女神的多情。
下面一節則是女神説自己的服飾和離開祭堂的情形。“荷衣兮蕙帶”同大司命的“雲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比起來,帶有女性的特徵。“夕宿兮帝郊”是説自己離開後將去的地方。《禮記·月令孔穎達正義引《鄭志》,簡狄被以為禖官嘉祥之後,“祀之以配帝,謂之高禖”,則由之轉化而來的少司命宿於帝郊,也是有原因的。“君誰須兮雲之際”是反過來回問大司命的話。
第五、六節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問話:“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頭,在陽阿之地曬發。因為一直等你不來,所以在雲端恍然而立,臨風高歌。”最後一節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後的情況,描繪出一個保護兒童的光輝形象:她一手筆直地持着長劍,一手抱着兒童。她不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護兒童之神。“蓀獨宜兮為民正!”事實上唱出了廣大人民羣眾對少司命的崇敬與愛戴。
《九歌·大司命》和《九歌·少司命》塑造了兩個形象:威嚴的大司命和温柔多情的少司命。一個體現出陽剛之美,一個體現出陰柔之美。但他們的形象又不是單一的,圖案化的:大司命在威嚴的背後,也體現了對於女性的關切、讚揚與愛護,而少司命在多情善感的背後,具有剛毅而凜然不可犯的一面。她雖是一個一往深情的女性,在保護兒童的方面卻是一個不可干犯的女神。這兩首詩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傾吐內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對方眼中所見來刻畫,由對方的讚頌從旁表現的辦法,既變換角度,又內外結合,互相映襯。可以説,兩首詩中的每一段唱詞,都是既寫“他”,又寫“我”。這兩首詩也都採取了抒情與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所以辭采華麗,又韻味深長。 [4]  [5] 

九歌·少司命名家點評

明代楊慎升庵詩話》:“(‘忽獨與餘兮目成’)曲盡麗情,深入冶態。裴鉶《傳奇》,元氏《會真》,又瞠乎其後矣”。
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入不言兮出不辭,乘迴風兮載雲旗’,雖爾怳忽,何言之壯也!‘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是千古情語之祖。”
清代林雲銘楚辭燈》:“開手以堂下之物起興,步步説來;中間故意作了許多波折,肆意搖曳,但覺神之出入往來,飄忽迷離,不可方物;末以讚歎之語作結。與《大司命》篇一樣機軸,極文心之變化,而步伐井然,一絲不亂。” [6]  [8] 

九歌·少司命作者簡介

屈原像 屈原像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愛國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後遭讒害而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後因楚國的政治更加腐敗,郢都也為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亡。其傳世作品保存在劉向輯集的《楚辭》中,主要有《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 [9] 
參考資料
  • 1.    王泗原.楚辭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4:238-241
  • 2.    廖晨星 註譯.楚辭[M].武漢:崇文書局,2017:56-58
  • 3.    梁振華.楚辭·賞[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8:75-78
  • 4.    黃壽祺 梅桐生.楚辭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43-44
  • 5.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771-774
  • 6.    王承略 李笑巖 譯註.楚辭[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44-46
  • 7.    湯炳正 等.楚辭今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2
  • 8.    褚斌傑.《詩經》與楚辭[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32
  • 9.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