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

鎖定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東部,位於城區東10.3千米,面積123.35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小龍洞自然村,故名。海拔2060米。東接貴州省威寧縣中水鎮,西同太平街道毗鄰;南和守望鄉相連,北與北閘鎮接壤。
中文名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
地理位置
昭陽區東部
面    積
123.35 km² [1] 
電話區號
0870
郵政區碼
657002
人口數量
35956人(2017年) [1] 
機    場
昭通機場
火車站
昭通站
車牌代碼
雲C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歷史源革

1950年前為昭通縣第二區, 1950年8月改為博祿區,轄14個鄉。1959年7月為桃源人民公社,轄5個管理區,1962年複名博祿區,轄13個小公社,1966年為博祿公社,轄 11個大隊,“文革”期間易名東進公社,1978年複名博祿公社,1988年劃出永樂、黃竹林、水平3個行政村後,其餘組建小龍洞回族彝族鄉。現全鄉轄6 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113個村民小組。 2007年,管轄龍汛、寧邊、小堖包、小龍洞、小米、中營6個村民委員會,73個自然村,113個村民小組。自然環境
耕地1 耕地1
最高海拔3152m,最低海拔1910m;全鄉年平均氣温12℃,年降雨量約780mm,無霜期220天,日照數1900—2000小時,是一個典型的高寒貧困山區鄉。 地處一般山區,地勢複雜,東部為山區,山大坡陡,溝谷縱橫,山嶺南北走向。西部為一般山區和壩區,地形平坦。最高海拔涼風台3152米,最低海拔鹿柴衝1990米。年均氣温約11℃,年降水量約750毫米,無霜期220天,日照數1900~2000小時,立體氣候突出。土壤為黃壤黃棕壤水稻土,呈酸性。主產玉米馬鈴薯水稻。地下無煙煤藴藏量大,為昭陽區無煙煤基地。多地下泉水,轄區內有段家石橋水庫,及水庫至太平、守望高溝土水渠兩條。有林業用地3339公頃,有林地873公頃;森林覆蓋率7.16%。有果園2757公頃,其中蘋果園2628公頃、梨園129公頃。
有大龍洞至小龍洞公路,東煤路(昭通至小龍洞)為煤礦專用線。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35956人(2017年),居住着回、漢、彝、苗四種民族。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社會經濟

有中學1所,完小7所,單小3所,有教師155人,在校學生5056人;鄉衞生院1所,村辦醫務室6個,有醫務人員12名。有大龍洞至小龍洞公路(經昭通火車站),東煤路(昭通至小龍洞)為煤礦專用線,境內駐有昭通火車南站、黃磷廠、昭通市涼風台微波通信站等單位。
2006年,全鄉地區生產總值3223萬元,比2005年增長11.2%,人均純收入達1119元,比2005年增長109元;糧食總產量1147萬公斤,比2005年增長4.8%,人均佔有糧食達350公斤。2007年,烤煙收購總量122萬公斤,收購總值達1310.28萬元 [2]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特色產業

全鄉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種植業有烤煙、玉米、馬鈴薯、蘋果、蔬菜等。其中烤煙種植面積近8000畝,蘋果種植10000畝。畜牧業主要是以黃牛和羊的養殖為主。礦產資源主要以煤炭為主,煤炭資源貯量豐富。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集鎮建設

內昆鐵路橫貫全鄉三個行政村,鄉轄區內有昭通火車南站。全鄉共有集貿市場3個,鄉政府所在地(小龍洞村集鎮)為中心集鎮,全長1000m,佔地25公頃;寧邊村集鎮全長540m,佔地 10公頃;中營村集鎮全長500m,佔地10公頃。為了促進全鄉經濟發展,將以昭通火車站為中心,結合昭通市區規劃,走一條集農貿、倉儲、加工為一體的經濟發展路子。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資源概況

無煙煤 無煙煤
小龍洞鄉無煙煤煤礦資源豐富,總儲量超億噸。鄉轄區內現有10對合法煤礦,13個洗煤廠及1個高危化工企業(黃磷廠),年產原煤近100萬噸,洗煤近30萬噸,黃磷5000噸,發展潛力較大。另外,據勘測資料介紹,我鄉境內還存有大量的鐵礦資源,建築材料沙石料也比較豐富。 小龍洞鄉優質無煙煤系早石碳世含煤地層,區內含煤地層保存最好,分佈最集中,地質構造較簡單,可採煤層較穩定,以中厚煤層為主,煤質較佳,是雲南早石碳世最主要的無煙煤產區。主要分佈在小龍洞村、小堖包村、寧邊村、小米村。中部含煤5-11層,可採煤層1-2層,倒馬坎煤區可採5層,煤層厚0.70-2.4米,局部厚達3米,平均可採度1.5米,主要技術指標:灰分(AD)7.14%,水分(MDA)0.74%,揮分(VDAF)7.05%,固定炭平均85%,發熱值(QGRDAF)7000—8000千卡/千克。 [3]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經濟概況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
2007年,全年國民生產總值3625.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265元,比2006年1140元增長125元,經濟增長率為12.5%;全鄉糧食產量1145.1萬公斤,人均有糧367公斤;烤煙總產量1650000公斤,收購總產值達1282萬元;蘋果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總產值900萬元,已逐步發展為我鄉支柱產業。此外,畜牧業,招商引資、勞動力轉移、運輸業等也正向縱深發展。烤煙生產:鄉黨委、政府確定了“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為烤煙產、質量再上新台階而努力”的工作方針。通過鄉村幹部和煙站職工半年的紮實工作,共完成烤煙合同簽訂7940畝;召開羣眾會、現場培訓會等80場次,錄製錄音磁帶,利用廣播進行多場次宣傳;育苗、假植、移栽中嚴把節令關,強化規格措施,實行規範科學移栽,如期按質按量完成2007年244.2萬斤烤煙收購任務。
糧食生產:為確保全鄉的增收措施落實到實處,基礎產業支柱的健康發展,鄉黨委、政府認真研究,周密安排,鄉村組幹部下村入户,深入田間地角,認真組織。共完成糧食種植面積46175畝:苞谷種植16575畝,其中地膜苞谷種植7000畝;洋芋種植17600畝,其中壟作12 500畝;糧食產量11658噸,實現產值1283萬元。
蘋果(蔬菜)生產:全鄉種植蘋果12000畝,完成3000畝低產果園改造和1000畝標準示範園建設;完成壁峯授粉100畝,測土配方施肥樣板100畝,高接換頭100畝;疏花疏果全面推行,普遍進行拉枝、摘心、扭梢、疏枝等夏季修剪技術,大力推廣套袋果;邀請了市、區園藝所的專家就蘋果的生產管理技術向果農進行精心指導,製作專題宣傳欄2塊;開展300人以上的大型現場培訓會兩次;蘋果總產量9600噸,產值1248萬元。大力發展蔬菜、辣椒種植。辣椒種植面積3100畝,產量341噸,產值409.2萬元。
畜牧業生產:畜牧業收入已佔全鄉農民人均收入的35%,是主要經濟支柱產業。全鄉不斷加大對有關法律法規和各種動物疫病防治的宣傳力度,針對常規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層層簽訂責任書,嚴格按上級的安排部署完成防疫任務,完成數:牛3652頭,羊7065只,豬4587頭,雞126371只(次),狗狂犬病防疫485條,確保各種家畜、禽防疫率達95%以上。加強對市場的“兩檢”工作,全年共檢疫活畜:牛10357頭,羊8651只,馬305匹;肉食:牛900頭,羊19只,“兩檢”率達100%。進一步加大黃牛凍精改良力度,共完成黃牛凍改709頭,受胎達80.5%。畜牧業牛存欄5894頭,出欄1844頭,內產量278噸;生豬存欄5511頭,出欄4621頭,肉產量5360噸;羊存欄16466只,出欄6047只,肉產量107.4噸,綿羊毛產量14噸;家畜肉產量86噸,禽蛋產量49.3噸,畜牧業總產值750萬元。
小龍洞清真寺 小龍洞清真寺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根據區政府下達給我鄉的各項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指標任務,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不斷加強計生工作隊伍建設,加大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經費的投入,在鄉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一次撥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經費4萬餘元。切實加強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製作專題宣傳欄2塊,錄製宣傳磁帶,使廣大羣眾真正瞭解政策,增強羣眾自覺遵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意識,促進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小龍洞鄉屬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高寒山區鄉,經濟基礎薄弱,貧困面大,脱貧致富奔小康的任務十分艱鉅。1995年10月6日,原國家總理朱鎔基到寧邊村視察明確提出了“自力更生,生產自救,各方支持,共同富裕”的指示,從而在我鄉拉開了扶貧攻堅、脱貧致富的序幕。畜牧業馬鈴薯蘋果烤煙成為我鄉支柱產業;煤礦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實現了依法辦礦、規模辦礦、規範辦礦、安全辦礦,煤炭年產量超過16萬噸。2003年,原昭通地區黃磷廠進行改制,恢復、擴大再生產,形成年產5000噸黃磷的生產規模,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內昆鐵路開通,煤炭價格上漲,帶動了煤礦產業、運輸業、種養業的快速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的大好時期。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基礎設施

大殿 大殿
2007年底,全鄉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中營村、小龍洞和龍汛、小米村部分羣眾已通自來水。全鄉共有3319户通自來水,佔農户總數的44.31%。有7490户通電,有4443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5313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59.32%和70.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557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232户(分別佔總數的20.79%和16.45%)。
小龍洞鄉到昭陽區已通道路。從昭通火車站到小龍洞鄉集鎮全長6.98Km、寬8.5m,投資金額為1800萬元的水泥路正在建設當中,工程於2007年6月10日開工建設,至2008年5月1日竣工通車。從守望鄉葫蘆坪村至我鄉中營村全長12.4Km,投資金額為108萬元的砂石路已開工建設,工程建設期為2007年10月28日至12月31日。
全鄉共建有沼氣池農户21户;建有小水窖2289口。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產用水比較困難。
到2007年底,全鄉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82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09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999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道路交通建設:一是啓動了小龍洞鄉集鎮至火車站全長6.9公里,8.5米寬水泥路建設,共投入資金1800萬元。二是啓動了橫貫中營村、小龍洞村全長12.4公里通達工程公路修建,共投入資金99.2萬元。三是對龍汛、小米和小龍洞村30公里的鄉村道路採用羣眾投工投勞為主、社會廣泛參與的方式進行大力維修鋪墊。四是(百千萬幫扶)區法院投入2.2萬元,用於小堖包村鄉村公路的修建 [4]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民族宗教

民族工作進一步得到鞏固,切實按照“民族工作無小事”,認真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規範對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鞏固和發展了“三個離不開”的民族關係,促進了各民族大團結,確保了社會、政治的穩定,進一步增強少數民族的法制意識和發展意識,共開展宣傳教育26次,教育羣眾12 500餘人次。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投資環境

一、交通 距離昭通國家二級機場只有10公里,空中航線暢通;離城區10.3公里;全鄉最近的村委會離昭通火車站0.5公里,昭通火車南站位於小龍洞村,交通運輸是十分方便,正在建設昭通火車站至小龍洞集鎮全長6.98公里的水泥路面,2008年5月1日將竣工通車。
二、郵電通信 郵政業務已實現自動化、高效化,通訊實現了交換程控化和傳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
輸光纜化。2002年,市話及農話已經入户到各自然村。全鄉實現GSM移動電話機村村通,覆蓋全鄉31個自然村。 三、電力 電網覆蓋村社,與全省大電網相連,形成較為完善的發電和供電網絡,是雲南省“西電東送”、“雲電外送”的生要能源基地 [5] 

小龍洞回族彝族鄉社會事業

一是鞏固“普六”和“兩基”工作成果,千方百計繼續提高適齡兒童的入學率和鞏固率,
龍汛蔬菜基本投資項目 龍汛蔬菜基本投資項目
不斷改善教育教學環境,加強師資隊伍素質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全鄉爭取了上級主管部門減免書雜費的學生共計3315人,減免率達72.7%。二是按照社會主義醫療衞生的服務宗旨,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有效地控制了各種疫請的發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全鄉共籌集農村合作醫療資金245240元,全年有971人次獲得區級及區級以上住院醫療減免,減免金額456462.4元,43574人次獲得鄉村門診減免,減免金額82693元,累計減免44832人次,減免金額839430.4元。三是及時調查瞭解全鄉貧困户情況,確定了1134人的特困指標,併發放救助金34020元,認真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及時發放保障金、發放救濟糧、救濟款、優撫款,確保了受災農户和貧困農户正常的生產、生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