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葉鷹嘴豆

鎖定
小葉鷹嘴豆(Cicer microphyllum Benth.)豆科鷹嘴豆屬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15-40釐米,多分枝,被白色腺毛。托葉5-7裂,被白色腺毛。
中文名
小葉鷹嘴豆
拉丁學名
Cicer microphyllum Benth. [4] 
別    名
鷹嘴豆,回回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鷹嘴豆屬
小葉鷹嘴豆
分佈區域
西藏、新疆、土耳其、克什米爾、巴基斯坦、阿富汗等

小葉鷹嘴豆形態特徵

小葉鷹嘴豆線稿圖 小葉鷹嘴豆線稿圖
小葉鷹嘴豆葉軸頂端具螺旋狀卷鬚,葉具小葉6-15對,對生或互生,革質,倒卵形,頂端圓形或截形,裂片上半部邊緣具深鋸齒,先端具細尖,長4-12毫米,寬3-7毫米,小葉兩面被白色腺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2.5-5釐米,被腺毛;萼綠色,深5裂,裂片披針形,長1.2釐米,密被白色腺毛;花冠大,長約2.4釐米,藍紫色或淡藍色;莢果橢圓形,長2.5-3.5釐米,寬1.3釐米,密被白色短柔毛,成熟後金黃色或灰綠色;種子橢圓形,成熟後呈黑色,表面具小凸起。一端具細尖。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  [1]  [5] 

小葉鷹嘴豆生長環境

小葉鷹嘴豆 小葉鷹嘴豆 [2]
小葉鷹嘴豆生長於海拔1600-4600米的陽坡草地,河灘砂礫地或山坡砂礫地。

小葉鷹嘴豆分佈範圍

小葉鷹嘴豆產自西藏新疆,也分佈於土耳其、克什米爾、巴基斯坦、阿富汗等。

小葉鷹嘴豆主要價值

從摩嘴百分離出一種成分,能促進維生素C缺乏的豚鼠生長,其作用與橙皮苷相似。大鼠食用鷹嘴豆分離出的脂質,能明顯降低食餌性高膽固醇血癥的血清脂質與肝組織脂質含量,糞便中排出的膽固醇終未產物則增加。作用機制可能是增加膽固醇終未產物的排泄。 [3]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性疾病,如體虛陽痿,尿閉尿痛,淋病不愈,皮膚瘙癢,毛髮脱落,毛髮早白。 1.《注醫典》:“消瘡生輝,清熱退炎,軟堅消腫,除癬愈瘍,清熱止痛,利水退黃,利尿排石,增強性慾,殺死腸蟲等。治痤瘡,熱性炎腫,硬性腫塊,癬疹,惡性瘡瘍,熱性牙痛、牙齦炎腫,水腫黃疸,腎臟結石,膀胱結石,性慾低下,腸道主治生蟲等。” 2.《白色宮殿》:“營養肺臟,潤喉清音等。” 3.《拜地依藥書》:“強筋健肌,去寒濕,止疼痛等。治下肢癱瘓,濕寒性關節疼痛等。” 4.《藥物之園》:“增強自然能量,補肺,壯腰,生血,開胃,肥體,固發,養髮,祛斑生輝等。” [3] 

小葉鷹嘴豆化學成分

種子含蛋白質約20%,脂肪油4.6%~6.1%,澱粉44.89%~52.80%,礦物質2.36%~4.67%,粗纖維2.4%~10.06%。脂類中含膽鹼磷脂。糖類有阿拉伯葡聚糖(arabinogucoglycan)0.8%~1.2%,葡萄糖,蔗糖和鷹嘴糖(cicerose)。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新收的種子含維生素C1031mg/100g,維生素E維生素B1,泛酸,植酸(Phyticacid)此外,尚含磷、鈣、鐵等無機元素。發芽的種子胚芽部分含異黃酮類:鷹嘴豆芽素(blochanin)A、B、C等。其植物幼苗中含黃酮類: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及其3,4’,7-三羥基黃酮4’-葡萄糖苷和鷹嘴豆芽素7-葡萄糖苷。莖葉含蘋果酸、枸櫞酸、丙二酸、蔗糖,以及少量延胡索酸、琥珀酸、草酸、葡萄糖,果糖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