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築

(明朝活躍在杭州西湖湖畔的文學社團組織)

鎖定
小築產生在明代萬曆戊戌二十六年,時間考證朱倓《明季杭州讀書社考》。
中文名
小築
成員考證
以上資料提及的有吳伯霖

小築小築社簡介

小築社是產生在明代萬曆戊戌二十六年,活躍在杭州西湖湖畔的文學社團組織,其組織內的成員大多為杭州人,並有諸多外地的友人與之唱和交遊,參加其團體活動。小築山居為其活動的主要地點,社員日聚月會於此,除結集制藝文寫作,還包括吟詩作賦、流連聲酒、賞玩名勝、歌詠書畫。
小築社是明代萬曆後期活動在杭州西湖旁的一個文社組織,後來杭州的文社如讀書社、登樓社等社團都本於小築。小築社在其存在的二十多年中,其文學活動對後來社團的影響很大。然而對小築社的研究一直幾乎是空白,朱倓先生的《明季杭州讀書社考》對讀書社起源於小築社有所考證,但語焉不詳,而且對小築社成立的時間、地點、成員及社團活動狀況誤漏很多。另外謝國楨先生的《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郭紹虞先生的《明代的文人集團》及何宗美先生的《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等,都沿襲朱倓先生的説法,不僅未有補充,還時常有錯上加錯之舉。故而有必要重新對小築社進行研究梳理。茲就所得材料整理如下。

小築成立的時間考證

朱倓《明季杭州讀書社考》言:“小築社蓋起於萬曆三十七年左右,……至天啓末,始改為讀書社。崇禎二年,一方加入復社,一方仍保持其獨立態度。”[1](P282)朱倓以小築社成員之一的嚴武順有《己酉仲春訪楊兆開、聞子將二兄於雲居晚眺》一詩,認為小築社產生時間在萬曆三十七年左右,郭紹虞、謝國楨及何宗美繼承了這一説法①。“萬曆三十七年左右”是一個約略數,但僅據一首詩,而且並無前因後果的時間就判斷其成立的時間未免武斷。方應祥《楊兆開傳》言:“今上戊戌,餘問業武林,鄭瑞卿之煌、鄒孟陽之嶧、楊兆開啓元、聞子將啓祥偕從餘遊,甫集而盟,期以古人之學交相劌鉥,見小異同不妨劘證,無茹所不安者,於心有所規切,患創之不深,不能抵其病處,無代受者,護痛不盡於言,心所不然,漫為煦覆,少嘗以劑,而俟其自濯,託於相全,居己自薄而待人之淺,不願吾黨有是也,三子於時共推兆開以翊斯盟。”[2](P665)此處未言起社為何,但已言及社中人物有鄭瑞卿、鄒孟陽、楊兆開、聞子將和方應祥,社事的發起時間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其《聞松錄序》言:“自辛丑之春偃息倚雲,百凡蠲謝,諸君以尋盟醮餘,郵書數往返,……諸君月要時回,不替簡書,而嚴印持偕兩仲氏以秦晉之師狎為雄長。……而餘居小築共一衣帶水,……蓋未浹旬而丹鉛盈帙,屬西爽氏請為左史先生。”[2](P549)則萬曆二十九年(1601)社事繁忙,諸社員經常相聚,或書信往來,並曾編輯整理其社事活動的文集,此處點明居處為“小築”。其《小築近社序》言:“甲辰之秋,餘屏跡里居,而伯霖亦有白下之遊,子將以文告寄餘。……簡書之使一再申,東南數千裏之國環而受事者彬彬矣。……於是伯霖至自燕,餘與孟陽、無敕自留都合延祖、瑞卿、印持、子將、忍公之業共梓事,仍系以小築者,愛所緣起也。”[2] (P546)則在萬曆三十二年(1604),小築社又有社會的結集,其成員與萬曆二十六年(1598)“甫集而盟”時是一致的。
從以上資料可以得出,小築社的成立時間當在萬曆二十六年(1598),要比朱倓先生推斷的萬曆三十七年早十一年之久。

小築成員考證

以上資料提及的有吳伯霖、聞子將、鄭瑞卿、楊兆開、方應祥、鄒孟陽、嚴調御(字印持)及其二弟嚴武順、嚴敕。其最初的同盟者為鄭瑞卿、鄒孟陽、楊兆開、聞子將、方應祥,而方應祥的身份可以商榷。
方應祥為四人的老師,浙江西安縣人,在萬曆三十四年方中舉,萬曆四十四年中進士,之前在萬曆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間常駐杭州,在此為諸生解惑授業。但是方應祥既然為諸社員的老師,理當主持社團,而推為首領,然“三子(指鄭瑞卿、鄒孟陽、聞子將)於時共推兆開以翊斯盟。”[2](P665)則三人推楊兆開為盟主,方應祥似乎是以老師的身份不宜與自己的學生同盟,而只是隨份應酬而已。他積極響應小築社的社事活動,不僅為其門生編輯社藝文寫序,也親自參加社集活動。方應祥集中有《聞松錄序》《松籟編引》《小築社近社序》《鐫鼎臠序》等即為小築社社藝文作的序。《聞松錄序》中有言:“夏初入武林,兆開、瑞徵見餘嚴氏伯仲間,各出所撰勒互相彈射,餘亦取枕上所度應之已。乃衰而政諸馮先生。”[2](P549)則社集中亦有方應祥的制藝選錄。他雖然不是杭州人,但既然參加了社集的初盟,且有文章選錄,亦可算是小築社成員之一。
後來小築社又增加了嚴氏三兄弟,《聞松錄序》:“自辛丑之春偃息倚雲,百凡蠲謝,諸君以尋盟醮餘,郵書數往返,……諸君月要時會,不替簡書,而嚴印持偕兩仲氏以秦晉之師狎為雄長。”[2](P549)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之前,嚴氏三兄弟已經加入了小築社,並領袖壇壇。
郭紹虞根據嚴武順文集中有月會約,其中有云:“迭為賓主,莫如兄弟。人共四姓,會作三班。三鄒三會,三嚴三會,三聞並讖西共三會。相間而舉,相續不斷。”認為:“據是,則不僅聞子將、鄒孟陽在小築社,即聞子將弟兄子有(啓禎)、子輿,鄒孟陽弟兄孝直、叔夏,也都入社了。”[3](P598)①按方應祥《與阮集之年兄》中言:“武林勝人,弟所心契伯霖而外,有聞子將、嚴印持、忍公、無敕、孟陽,皆劃然一代人倫冠冕。子將弟子輿、子有,甥楊人駒,孟陽弟方回,猶子敏士,後來之士,謖謖少雙。兄入武林不急遍識諸君,不知弟二十年經營小築所為壇坫四方之名士,以含吐大江之浩淼,發明兩峯二湖五雲三竺靈秀在斯之業。……人駒、敏士方以童子待試主者。”[4](P538)此處言聞子將的兩個兄弟及外甥楊人駒、鄒孟陽的弟弟鄒方回及侄子鄒敏士皆曾入社。方應祥寫此序時,已距離小築社的始盟二十年之久,當為萬曆四十五年(1617)左右。則是在小築社長達二十多年的主持杭州社事的歷程中,以前的少年輩已漸長成,並也加入了小築社。

小築社名的由來

據朱倓《明季杭州讀書社考》雲:“小築社之名起於嚴氏之小築山居。”[1](P261)其依據的資料是:“《(嘉慶)餘杭縣誌》嚴武順傳雲:‘兄弟自相師友,力追正始,擇都人士,訂業小築山居,武林社事之盛,實自此始。’據此,則小築社同社之人必多,惜不可考矣。惟嚴氏兄弟三人,必為小築社之創始者無疑。”[1](P261)朱倓以小築山居為嚴氏所有。謝國楨並根據此資料認為:“當時餘杭嚴氏兄弟共有三人,……他們兄弟三人互相師友,立了一個小築社。”[7](P146)並進而推言:“那時外人也許加入,因此聞子將也加入了小築社。”[7](P146)則不僅認為三嚴是小築社的創立者,還分明把小築山居安扎在了嘉慶餘杭。但據錢謙益《小築詩十章為鄒孟陽作》其一雲:“小築維何,鄒氏之廬。湖山迴環,水木翳如。偕彼朋好,驚我詩書。斯晨斯夕,以息以娛。”[6](P565)其言小築為“鄒氏之廬”,鄒氏,即小築社成員之一鄒孟陽。其八雲:“抑抑鄒生,陳義不渝。小築雖小,孤山不孤。春秋之日,昔酒一壺。載滌載酹,以祝我徒。”描寫了小築社不僅湖光山色,綠樹葱蘢,更有好客的主人殷勤備至,志趣相投的遊人濟濟一堂,載吟載頌,樂不思蜀,其中的“孤山”是西湖勝景之一。李流芳《鄒方回清暉閣草序》:“餘往來西湖者數年,得同調之友六、七人,鄒方回其一也。……客歲,孟陽館餘於小築,子將、方回讀書澄懷閣,輒移榻就餘清暉閣,商略藝文,旁及歌詠書畫。”[8](P357)鄒方回是鄒孟陽的弟弟。從以上可知,小築當是鄒家在杭州的居所。似乎房院寬敞,門蕪眾多,包括清暉閣和澄懷閣為客人讀書休憩之所。
但需要指出的是,小築主人雖然是鄒孟陽、鄒方回兄弟,但關於小築社的盟主從記載材料上來看還沒有根據説就是二鄒兄弟。萬曆二十六年的社事成立之初,鄭瑞卿、鄒孟陽、聞子將三人推選楊兆開為主盟,但楊兆開年不及三十便已去世,應該可以説他在小築社後來的發展中影響不大了。萬曆二十九年,方應祥言“嚴印持偕兩仲氏以秦晉之師為雄長。”[2](P549)蓋小築社在文事活動中以三嚴和聞子將為著名,黎遂球《嚴印持先生詩集序》言:“先生……初與聞子將先生為小築社,於時四方詩文人多裹糧數千裏至,否則亦載書而馳。”[9](P239)而聞子將亦名聲藉甚,“江廣閩越之士躡履負笈胥挾其行卷是正於子將,子將鑑裁敏, 品題精,丹鉛甲乙,紙落如飛,士之側古振奇隱麟戢羽者得子將一言,其聲價不脛而走,遊武林者得一幸子將,如登龍門之阪。……萬曆中子將以一書生握文章之柄,……奉之如金科玉條,可謂盛矣。”[6](P1365)則三嚴和聞子將在小築社中已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小築社事活動和宗旨

方應祥《與子將論文》:“房稿之盛於戊戌,天下之沐浴其言而漸還於雅也,實崇藴於辛丑、甲辰之交,吾輩松籟、聞松近社之刻,與子將行卷、野乘之選實鼓吹其間。”[2](P693),從最早的萬曆戊戌年(1598)的“甫集而盟”,到辛丑(1601年)、甲辰(1604年)之間的發展壯大。其間小築社社事不斷,“諸君月要時會,不替簡書。”[2](P549),而嚴武順的月會約中:“迭為賓主,莫如兄弟。人共四姓,會作三班。三鄒三會,三嚴三會,三聞並讖西共三會。相間而舉,相續不斷。”[3](P598)皆可證明小築社社事活動頻繁。除方應祥、馮開之、李流芳王季和等人為外地人外,其他諸君都是杭州本地人。嚴氏三兄弟,家本餘航人,後遷居杭州。諸子以小築為根據地,常常於此中流連唱酬,社會的活動應該非常方便。
小築的社事活動包括制舉文的寫作,同時還有詩歌唱酬和畫藝的品鑑,隨主客的興趣和愛好所引,隨緣舉行。如方應祥《與聞子將》言:“方今人士臭味自賞不啻多矣。如不惠與瑞卿、孟陽、印持、崑玉、子將不作一處促膝研磨,真是大缺陷事。……定須一二語以申文章一統之義。”[2](P584)在一起促膝交談的是制藝文的寫作。而在閒暇或宴會之餘,吟詩作畫,流連聲酒,也是他們必不可少的社事活動。李流芳《鄒方回清暉閣草序》言“餘往來西湖者數年,得同調之友六、七人,商略藝文,旁及歌詠書畫。”[8](P357)李流芳《檀園集》中多次記載了他與小築社諸子游賞燕樂,吟詩作畫的情景,如卷一有《靈鷲看紅葉期沈無回不至,同吳伯霖、鄒孟陽、方回、嚴印持、聞子輿小吟冷泉亭解後邵古庵江邦申分韻得山字》、卷五《將別西湖諸君夜雨小飲清暉閣為方回書扇口占》等,就是這些活動的紀錄。

小築史料

因為缺乏史料,尚不能查明小築社有無明確的活動宗旨。但在方應祥的《楊兆開傳》中略及於此:“甫集而盟,期以古人之學交相劌鉥,見小異同不妨劘證,無茹所不安者,於心有所規切,患創之不深,不能抵其病處,無代受者,護痛不盡於言,心所不然,漫為煦覆,少嘗以劑,而俟其自濯,託於相全,居己自薄而待人之淺,不願吾黨有是也。”(P665)以古人的學問和文章為目標和規範,同志之間的稍有異同應該相互切磋研磨,使歸於一統,不可蠅營狗苟,發表議論中傷他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小築名人

董應舉《楊兆開小傳》:“兆開……引翼啓祥,與孟陽輩六、七生推輓,鳴其藝於一時,為馮太史與孟旋、伯霖所重。”[5](P73)其中孟旋即方應祥,伯林即吳伯霖,馮太史為馮開之,三人皆當時人望,年輩皆長於其他諸子不少。馮開之,在萬曆三十三年(1605)去世,此前曾提攜過小築社諸子,對其社藝文有所指正,但是他已位居大司成,不可能再有制舉文寫作,他曾經參加過小築社詩歌唱酬之約,但因為去世時間較早,對小築社的影響應該不是很大。吳伯霖,杭州人,萬曆三十七年中舉,於江西上饒縣為官,此前曾參與小築社的社事活動,為其成員其一。(①郭紹虞先生不知何處證得孝直和叔夏為鄒孟陽的兩個弟兄。據李雯《蓼齋集》卷十四有《冬日馮儼公、馮硯祥、江道闇、嚴子問、梁餘及、錢虞鄰同集鄒孝直兄弟齋因留宿題撫春軒》中“鄒孝直兄弟”未言及其長兄鄒孟陽,鄒孟陽在崇禎十六年方去世。而此處的“撫春軒”似乎不是小築山房所有。故推知,鄒方回和鄒敏士應該不是郭先生所指的鄒孝直、走叔夏。而在萬曆末年參加小築社的鄒孟陽二兄弟應該是鄒方回和鄒敏士。)此外,嘉定的李流芳、虞山的王季和也曾參與社事,錢謙益《小築詩十章為鄒孟陽作》之三:“懷人撰德,允構斯堂。我師我友,木主相望。馮方蟬聯,楊聞雁行,袝以寓公,維李及王。”[6](P565)其中所言“馮方”、“楊聞”、“李王”,分別是馮開之、方應祥、楊兆開、聞子將、李流芳和王季和。李流芳和小築社諸友關係亦不淺,常往來西湖多次,詩集中多有與小築社諸子的唱和之作,應該也算作小築社的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