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嚴

鎖定
三嚴,漢語詞語,拼音sān yán,出自《緯略》,意思是搥鼓三次,以示警戒。
中文名
三嚴
拼    音
sān yán
出    處
《緯略》
註    釋
搥鼓三次,以示警戒

目錄

三嚴解釋

唐 代皇帝御朝前搥鼓三次,以示警戒,並按照一、二、三鼓進行相應準備,謂之三嚴。 [1] 

三嚴出處

宋 高似孫 《緯略》卷七:“《唐續時令儀》曰:‘ 唐 制:日未明七刻,搥一鼓為一嚴,侍中奏開宮殿門及城門;未明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奏請中嚴,羣臣五品以上俱集朝堂;未明二刻,搥三鼓為三嚴,侍中、中書令以下俱詣西閣,奉迎鑾駕出宮詣太極殿。’《西都賦》曰:‘衞以嚴更之署。’注曰:‘嚴更督夜行鼓。’ 唐 制所謂嚴者,亦以鼓也。”
參考資料
  • 1.    三嚴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