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田雞屬

鎖定
小田雞屬(學名:Zapornia)是鶴形目、秧雞科下的一個屬。小田雞屬的物種均是中小型涉禽,頭小,喙細長,腿和趾都長。模式種小田雞:體長約19釐米,翼展33-37釐米,體重40-50克。成鳥兩性相似。上體橄欖褐色或棕褐色,具黑色縱紋,飛羽黑褐色,有藍灰色眉紋和棕褐色穿眼紋。頦、喉棕灰色,頰、頸側和胸藍灰色,胸羽的羽端沾棕色。腹、兩脅和尾下覆羽黑褐色,具白色橫斑紋。腋羽和翅下覆羽灰褐色。雌鳥喉白色,下體羽色較淡。 [5] 
常棲息於沼澤,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築巢,也常在田裏的秧叢中和谷茬上活動,清晨和傍晚到夜間最活躍,常單獨活動。性膽怯,善隱蔽,受驚即迅速竄入植物中,或突然起飛,但飛不高很快落下。能在地上草叢中穿行。以植物嫩芽、種子、昆蟲、蚯蚓以及小型水生動物為食。分佈於非洲、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 [1]  [5] 
該屬自2002年之後的研究證明應包含了過去被歸類於苦惡鳥屬(學名:Amaurornis)及田雞屬(學名:Porzana)的物種在內,現有15個物種,其中5種已滅絕。 [2] 
中文名
小田雞屬
拉丁學名
Zaporni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鶴形目
秧雞科
小田雞屬
15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Leach,1816
保護級別
無危(LC)7種 近危(NT)1種 易危(VU)1種 瀕危(EN)1種 滅絕(EX)5種 IUCN標準;“三有”野生動物名錄 3種 [1]  [7] 

小田雞屬動物學史

小田雞屬(Zapornia)於1816年由英國動物學家威廉·埃爾福德·利奇(William Elford Leach)在大英博物館的動物目錄中引入。他納入了一個物種,即小田雞,因此它是模式種。該屬名是由法國鳥類學家路易·皮埃爾·維耶洛(Louis-Pierre Vieillot)引入的"Porzana"(田雞屬)的詞意。現在歸入小田雞屬(Zapornia)的物種以前屬於Porzana(田雞屬)和Amaurornis苦惡鳥屬)。 [2-4] 

小田雞屬形態特徵

小田雞屬的物種均是中小型涉禽,頭小,喙細長,腿和趾都長。模式種小田雞:體長約19釐米,翼展33-37釐米,體重40-50克。成鳥兩性相似。頭頂、枕、後頸橄欖褐色,具黑色中央縱紋,後頸的條紋不清晰,其餘上體橄欖褐色或棕褐色,具黑色縱紋,肩羽、背、腰、尾上覆羽和內側翅覆羽具白色斑點。尾羽黑褐色,羽緣棕褐色。翅覆羽橄欖褐色,內側覆羽具寬黑色縱紋和白斑。飛羽黑褐色,第1枚初級飛羽外翈羽緣白色,次級飛羽羽端具白色小斑點。有藍灰色眉紋和棕褐色穿眼紋。頦、喉棕灰色,頰、頸側和胸藍灰色,胸羽的羽端沾棕色。腹、兩脅和尾下覆羽黑褐色,具白色橫斑紋。腋羽和翅下覆羽灰褐色,腋羽具少量白斑,尾下覆羽有黑白兩色橫斑紋。雌鳥喉白色,下體羽色較淡。 [5] 

小田雞屬棲息環境

分佈於海拔400-1100米的中、低山水域附近,棲息於沼澤、葦蕩、蒲叢和稻田中、山地森林、平原草地、湖泊、水塘、河流、水庫、沼澤等濕地生境,尤以富有蘆葦等水邊植物又有開闊明水面的湖沼及其鄰近草地灌叢地區較喜歡。有時也出現於水稻田和鹽田及其附近草叢與泄叢中。繁殖季節棲息地以低而密的草叢為特徵,或成片的植物如蘆葦、薹草、莎草、燈心草、藨草、虉草等;非繁殖季節棲息地較為廣泛,包括低山丘陵地帶、林緣溪流、沼澤化草甸和農田附近、水稻田及其雜草叢生處。 [5] 

小田雞屬生活習性

常棲息於沼澤,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築巢,也常在田裏的秧叢中和谷茬上活動,清晨和傍晚到夜間最活躍,常單獨活動。性膽怯,善隱蔽,受驚即迅速竄入植物中,或突然起飛,但飛不高很快落下。能在地上草叢中穿行,也能在水面植物上敏捷而快速的奔跑,很少游泳和潛水,也不喜歡飛行。善於快速步行,偶爾也會進行短距離的飛行。故名。性膽小,夜行性,以植物嫩芽、種子、昆蟲、蚯蚓以及小型水生動物為食。 [5] 

小田雞屬分佈範圍

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金)、剛果(布)、洪都拉斯、吉布提、赤道幾內亞、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馬裏、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贊比亞、津巴布韋、葡萄牙、中國、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皮特凱恩、不丹、老撾、緬甸、泰國、孟加拉、不丹、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東帝汶、朝鮮、韓國、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阿富汗、聖誕島、阿爾及利亞、阿塞拜疆、比利時、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埃及、埃塞俄比亞、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科威特、利比亞、馬耳他、毛里塔尼亞、摩爾多瓦、摩洛哥、尼日利亞、北馬其頓、阿曼、巴基斯坦、塞內加爾、西班牙、塔吉克斯坦、突尼斯、烏克蘭、贊比亞、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奧地利、白俄羅斯、波黑、克羅地亞、捷克、愛沙尼亞、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拉脱維亞、立陶宛、黑山、荷蘭、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瑞典、瑞士、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巴林、伊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蘇丹、敍利亞、土庫曼斯坦、也門、阿聯酋、佛得角、丹麥、厄立特里亞、愛爾蘭、盧森堡、挪威、卡塔爾、索馬里、英國、馬達加斯加、尼泊爾、澳大利亞、蒙古、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文萊和法羅羣島。 [1] 

小田雞屬繁殖方式

繁殖期因各地緯度不同而略有差異。在中國扎龍地區繁殖期為5-6月。單配製,有領域性,僅在繁殖季節維持配偶關係。巢建於水邊密集的植物叢中,或在沼澤地中較高的丘地上或蘆葦堆上。雌雄均參與營巢,巢材以蘆葦為主,雜以其他草的莖、葉等,巢淺而疏鬆,呈圓盤狀,外徑10-12釐米,內徑8-10釐米,巢高約13釐米,深約4釐米。5月下旬開始產卵,一般隔日產1枚,每窩卵4-10枚,常見為6-9枚。卵橢圓形,土黃色,上面布有暗紅色小斑塊。卵的大小為19.1-21.8毫米×26.0-30.7毫米。窩卵足數後開始孵卵,孵卵以雌鳥為主。孵化期19-21天。雛鳥為早成鳥,孵出後不久可離巢。由雙親餵養和照顧,幾天後可自行覓食,約35-45日齡長出飛羽,長出飛羽前可獨立生活,1歲可開始繁殖。 [5] 

小田雞屬下級分類

小田雞屬(15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IUCN
1
Zapornia akool
(Sykes, 1832)
無危(LC)
2
Zapornia astrictocarpus
(Olson, 1973)
滅絕(EX)
3
Zapornia atra
(North, 1908)
易危(VU)
4
Zapornia bicolor
(Walden, 1872)
無危(LC)
5
Zapornia flavirostra
(Swainson, 1837)
無危(LC)
6
Zapornia fusca
(Linnaeus, 1766)
無危(LC)
7
Zapornia monasa
(Kittlitz, 1858)
滅絕(EX)
8
Zapornia nigra
(J.F. Miller, 1784)
滅絕(EX)
9
Zapornia olivieri
(G. Grandidier & Berlioz, 1929)
瀕危(EN)
10
Zapornia palmeri
(Frohawk, 1892)
滅絕(EX)
11
Zapornia parva
(Scopoli, 1769)
無危(LC)
12
Zapornia paykullii
(Ljungh, 1813)
近危(NT)
13
Zapornia pusilla
(Pallas, 1776)
無危(LC)
14
Zapornia sandwichensis
(J. F. Gmelin, 1789)
滅絕(EX)
15
Zapornia tabuensis
(J. F. Gmelin, 1789)
無危(LC)
[1] 

小田雞屬保護現狀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2022年:
無危(LC)——7種;近危(NT)1種;易危(VU)——1種;瀕危(EN)——1種;滅絕(EX)——5種。 [1] 
紅腳田雞;紅胸田雞;小田雞。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