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寶(拼音:bǎo)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8]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模擬房屋內有玉、貝等寶物。金文中加“缶”表示讀音,使“寶”字由原來的會意字變為形聲字。“寶”本義為珍貴之物,引申指珍貴的,又作為一種敬辭或敬稱。 [17] 
中文名
拼    音
bǎo
繁    體
[7] 
部    首
五    筆
PGYU [1] 
倉    頡
JMGI [1] 
鄭    碼
WDCS [1] 
筆    順
點、點、橫鈎、橫、橫、豎、橫、點
字    級
一級(編號:1274) [8] 
平水韻
上聲十九皓 [2] 
異體字
寳、珤、寚、𡩧(其餘見擴展圖冊;“寳”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7] 
總筆畫數
8(部首3,部首外5)
注音字母
ㄅㄠˇ
國標碼
B1A6
統一碼
5B9D [1] 
四角碼
3010₃
造字法
會意字或形聲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寶”的字形演變過程(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寶”的字形演變過程(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3]
“寶”字本是個會意字。甲骨文寫作圖1,最上面是表示房子的“宀(mián)”,中部是玉器的形象,最下部為“”。“玉”“貝”在“宀”下,會家中有珠貝玉石等奇珍。甲骨文的這種寫法説明在商代或商代以前,貝已是人們心目中的寶物了。貝是海濱才有的,中原地區所罕見、要麼靠進貢,要麼靠商業交換才能得到,所以人們看得很重。臣下有了顯赫功勞,才能因帝王的賞賜而得到貝。貝是這麼難得,這麼貴重,它是財富和榮譽的象徵,所以它之成為寶,自然毫無疑問了。“玉”在古人心中也是吉祥的東西,有的價值連城,因此也自然進入了價值昂貴的行列,視為珍寶。
在銅器銘文裏,“宀”下多了一件東西——“”(圖2、3、5)。缶是瓦器,粗糙、低級,當然算不了什麼寶。原來缶是代表讀音的,古代沒有輕唇音(即唇齒音),缶在當時的讀音同保是一樣的。於是會意字發展成了形聲字。在形聲字佔優勢的時代,“寶(寶)”字可以中間省去玉或省去貝,如圖2,卻很少省去“缶”這個聲符的。金文裏還有結構更簡單的字,從“宀”,“缶”聲,例如圖4,只是為數很少而已。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寶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貝也不再是裝飾品,更不是黃金式的貨幣了。“缶”也不再讀保,而讀否(fǒu)了。“寶”字既不能很好會意,也讀不出聲了,所以,把繁難的寶字簡化為“寶”,是非常自然的。“寶”,從宀從玉會意,表示屋中有玉。 [15] 
“寶”的本義是珍寶、珍貴的東西,從上面的字形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古人以玉、貝為寶物,因此造字之初選擇了這些在當時被視作珍寶的物品。常説的珍寶、寶藏等詞中的寶,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的。由此引申,寶又指珍貴的,如寶玉、寶劍、寶物等。
寶還特指古代天子、諸侯用來作為符信的圭璧。在唐代,凡帝、後之印均稱寶。人們通常把與皇帝有關的許多東西都冠以寶,如寶座、寶位等,大概與寶的這一特殊用法有關。後來,寶字又用來泛指與對方有關的事物,表示一種敬稱,如寶號、寶眷等。 [16-17]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bǎo
名詞
珍貴的東西
treasure;
jewel;
precious thing
《國語·魯語上》:“莒太子僕弒紀公,以其寶來奔。”
漢·賈誼《過秦論》:“不愛珍奇重寶肥饒之地。”
《明史·選舉志三》:“賢才,國之寶也。”
珠寶;獻寶;國寶;如獲至寶
(帝、後、太子等的)印信

《詩經·大雅·崧高》:“錫爾介圭,以為爾寶。”
《新唐書·車服志》:“至武后改諸璽皆為寶。 中宗即位,復為璽。 開元六年,復為寶。”
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八年》:“己亥,作皇帝欽崇國祀之寶。 真宗嘗為昭受幹符之寶,凡齋醮表章用焉。”

一種賭具。方形,用牛角或硬木做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記號,參加賭博的人猜測寶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老舍《駱駝祥子》:“開寶,你們有膽子沒有?”
押寶;開寶;搖寶
美德,善道
《論語·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人乎?”皇侃疏:“寶猶道也。”
《禮記·檀弓下》:“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
貨幣
money
《宋史·樂志十三》:“刻簡以玟,鑄寶以金。”
元寶;通寶
姓氏用字



動詞
珍愛;珍視;珍藏
treasure
《尚書·旅獒》:“不寶遠物,則寶人格。所寶惟賢,則邇人安。”
《孟子·盡心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撰之喜道:‘……誰想姻緣卻在此箭上,小弟當寶此以為後驗。’”

形容詞
珍貴的;珍愛的
precious;
rare
晉·王嘉《拾遺記·魏》:“習以千金寶賂聘之。”
《新唐書·王琚傳》:“寶帳備具。”
聞一多《太平洋舟中見一明星》:“燦爛的寶燈啊!”
寶刀;寶劍;寶物;寶石
敬辭。敬稱與他人有關的家眷、店鋪等
term of respect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匡超人道:‘老客既開寶店,卻看這書做甚麼?’”
寶眷;寶號;寶地;寶齋
敬辭。敬稱與帝王有關的事物

唐·杜甫《贈司空王公思禮》:“肅宗登寶位,塞望勢敦迫。”

敬辭。敬稱與佛教有關的事物

唐·王勃《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黃龍負匣,着寶籍于山經。”

敬辭。敬稱與道教有關的事物

唐·韓愈《贈劍客李園聯句》:“太一裝以寶,列仙篆其文。”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4]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七】【宀部】博皓切(bǎo)
寶,珍也。從宀從王從貝,缶聲。
寚,古文寶省貝。 [9] 

説文解字注

“(寶)珍也”注:玉部曰:“珍,寶也。”二字互訓。《史記》多假葆為寶。
“從宀玉貝”注:玉與貝在屋下。會意。
“缶聲”注:博晧切,古音在三部。
“寚,古文寶,省貝”注:《廣韻》曰:“古文作珤。” [10] 

廣韻

博抱切,上晧幫 ‖ 缶聲幽1部(bǎo)
寶,珍寶。又瑞也,符也,道也。《禮記》曰:“地不藏其寶。”又天寶。晉灼雲:“天寶,雞頭人身。”又姓,出何氏《姓苑》。博抱切。十五。 [12]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寶;部外筆畫:17
古文:寚、𠋾、珤
《唐韻》《正韻》博浩切。《集韻》《韻會》補抱切,並音保。《説文》:珍也。從宀玉貝,缶聲。徐曰:人所保也。《廣韻》:珍寶。
又瑞也,符也。《易·繫辭》:聖人之大寶曰位。《禮·禮運》: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詩·大雅》:稼穡惟寶。
又《書·旅獒》:所寶惟賢,則邇人安。
又《增韻》:符璽也,重也,貴也。《周禮·春官·天府》: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書·旅獒》:分寶玉於伯叔之國。禮聘凡四器者,唯其所寶,以聘可也。註謂圭璋璧琮。古者天子諸侯以圭璧為符信,至秦始有皇帝信璽,唐改曰寶。
又凡錢文曰通寶。
又姓。
又葉博古切,音補。《詩·大雅》:錫爾介圭,以作爾寶。葉上土。
又陳琳《瑪瑙賦》:帝道匪康,皇鑒元輔。顧以多福,康以碩寶。
又通作“葆”。《史記·魯世家》:毋墜天之降葆命。註:讀如寶。《留侯世家》:見穀城下黃石,取而葆祠之。徐廣曰:史珍寶字皆作葆。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5B9D;下:U+5BF6) 字形對比(上:U+5B9D;下:U+5BF6) [1]

書寫提示

“寶”字書寫演示 “寶”字書寫演示
“宀”扁“玉”大,上下寬窄相當。“宀”,點在豎中線上端。“玉”,第一橫在橫中線上側;豎在豎中線;第三橫較長,寬度與“宀”相當;二、三橫之間距離略開,為點留位。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先秦
王力系統
p
u
先秦
董同龢系統
p
ô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p
əw
先秦
李方桂系統
p
əgwx
西漢



東漢





au


a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餚豪

ɑu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ɑu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ɑ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ɑ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p
ɑ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ɑ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ɑ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âu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p
ɑu
(參考資料:漢典 [6]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三十二晧

開口呼
全清
博抱切
pɑu
集韻
上聲
三十二晧
開口呼
全清
補抱切
pɑu
禮部韻略

上聲





慱抱切

增韻

上聲





博浩切

中原音韻

上聲
蕭豪

開口呼

全清

pɑu
中州音韻

上聲
蕭豪





邦卯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三巧


全清
博浩切
pdu/pau
分韻撮要

陰上
第十二孤古故






(參考資料:漢典 [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pau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55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pau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pau
42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pau
53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24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42
上聲
晉語
太原
pau
53
上聲
吳語
蘇州
52
上聲
吳語
温州
45
陰上
湘語
長沙
pau
41
上聲
湘語
雙峯
31
上聲
贛語
南昌
pau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pau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pou
35
陰上
粵語
陽江
pou
21
上聲
閩語(閩南片)
廈門
po
51
上聲
閩語(閩南片)
潮州
po
53
陰上
閩語(閩東片)
福州
31
上聲
閩語(閩北片)
建甌
pau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6]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06]
  • 2.    十九皓  .搜韻[引用日期2018-12-06]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59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09:44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1028
  • 6.    “寶”的音韻彙集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06]
  • 7.    辭海網絡版  .辭海[引用日期2023-04-13]
  • 8.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9-18]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95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143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31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03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3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76
  • 15.    陳煒湛著.古文字趣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09:71-72
  • 16.    馮國超著.圖説漢字王國 彩圖版[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01:280
  • 17.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10-1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