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平洋舟中見一明星

鎖定
《太平洋舟中見一明星》是聞一多創作的現代詩。
作品名稱
太平洋舟中見一明星
作    者
聞一多
創作年代
現代
文學體裁

太平洋舟中見一明星作品原文

鮮豔的明星哪!──
太陰底嫡裔,
月兒同胞的小妹──
你是天仙吐出的玉唾,
濺在天邊?
還是鮫人泣出的明珠,
被海濤淘起?
哦!我這被單調的浪聲
搖睡了靈魂,
昏昏睡了這麼久,
畢竟被你喚醒了哦,
燦爛的寶燈啊!
我在昏沉的夢中,
你將我喚醒了,
我才知道我已離了故鄉,
貶斥在情愛底邊徼之外──
飄簸在海濤上的一枚釣餌。
你又喚醒了我的大夢──
夢外包着的一層夢!
生活呀!蒼茫的生活呀!
也是波濤險阻的大海喲!
是情人底眼淚底波濤,
是壯士底血液底波濤。
鮮豔的星,光明底結晶啊!
生命之海中底燈塔!
照着我罷!照着我罷!
不要讓我碰了礁灘!
不要許我越了航線;
我自要加進我的一勺温淚,
教這淚海更鹹;
我自要傾出我的一腔熱血,
教這血濤更鮮!

太平洋舟中見一明星作品賞析

在蒼茫而遼遠的航線上,生命象一條孤獨漂盪的小舟。在惡風險浪的顛簸中,在迷一樣的人生尋夢中,它每時每刻都在祈望着一線光熱以引導航程,哪怕那光線只是淡淡的星光,哪怕這樣的星也只有一顆!
《太平洋舟中見一明星》就是這樣一副具有象徵意味的人生圖景。詩作創作於1922年8月,是詩人初到美國芝加哥留學時的作品。它是一篇追憶之作,是詩人對自己漫長太平洋之旅的小結和回顧。
站在去國離鄉的船頭,迎着無數海風和迷霧,一種深摯的思鄉之情和隨之湧來的憂思愁緒自然佔據了詩人的心。它們的份量是那樣重,以致使這顆敏感的詩心不能再忍受那重負,被墜得“昏昏睡了”,夢境是詩人遺忘現實的手段,也是詩人在悽暗的孤旅中排遣鄉愁的唯一途徑。
然而,年輕踴躍的詩心是不甘沉睡,不甘寂寞的,終於,當昏沉的眸子接觸到天空那顆燦爛的明星,詩人迷濛的心靈一下被照亮了,煥發出青春的熱情與活力。因此,在詩的開首一節中,詩人用最純美、最精緻的詞句讚美那星的光焰:“鮮豔的明星哪!──/太陽底嫡裔,/月兒同胞的小妹──你是天仙吐出的玉唾,/濺在天邊?/還是鮫人泣出的明珠,/被海濤淘起?”一系高貴聖潔的形象把那顆明星刻畫得如此光亮、如此明豔,使讀者從一開始就沐浴在一片神聖如水的清光中。接下來,詩人極力表達了明星之光對孤獨寂靈魂的拯救,對消沉精神的啓迪。“我在昏沉的夢中,/你將我喚醒了,/我才知道我已離了故鄉,”逃避現實的夢境被星光攪渾了,詩人真切而痛苦地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清醒的靈魂是痛苦的,但在明星的照耀下,痛苦也變成一種詩化的體驗。“燦爛的寶燈”指引着詩人,使他在“飄簸”的航程中重新充滿了希望和勇氣。
然而,詩作所要傳達的並不僅僅是航旅中的真實感受。詩人沉雄的筆力衝破時間和情感的侷限,直接指向人生哲理的廣域。詩人清醒地認識到,太平洋舟中之行只是人生總體圖景的片斷,是一種象徵性的人生際遇的濃縮。“你又喚醒了我的大夢──/夢外包着一層夢!/生活呀!蒼茫的生活呀!/也是波濤險阻的大海喲!”此時,詩作已跳出航船,跳出太平洋,翱翔在人生的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了。詩人巧妙地將現實之海和生活之海疊合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借海浪的鹹澀引出了對生活之海的解析;指出它“是情人底眼淚底波濤,/是壯士底血液底波濤。”淚與血、愛與淚、纏綿悱惻與慷慨悲壯的人的特有情感、智慧構成了生活之海的波濤。雖然浪峯險惡,但能駕馭扁舟自由旋於其中更 是一種無上的享樂。於是,在最後一詩中,詩人動情地高呼:“鮮豔的星,光明底結晶啊!生活之海中底燈塔!/照着我罷!照着我罷!/不要讓我碰了礁灘!/不要許我越了航線;/我自要加進我的一勺温淚,教這淚海更鹹;/我自要傾出我的一腔熱血,教這血濤更鮮。”自然之海與人生之海流在一起了,自然之光也與生命之光融合在一處。太平洋舟中所見的明星,在思索和體悟着人生哲理的詩人眼中,幻化為一片生命的火光,它象燈塔般明亮,照指着人生之旅的航程。渴望作為的詩人急切要求駕馭生活的風帆,在“生命之海”中旅行。雖然他祈求星光的庇佑,以繞開礁灘,沿循航線,但並非作小心怯懦的追隨者。他要創造,他要奉獻,加進“一勺温淚”,傾出“一腔熱血”,體現了年輕詩人勇於正視生活旅行中的惡浪,並敢於熱烈追求理想人生的百折不回的勇氣。
全詩採用寫實與象徵相互輝映的寫法,從平凡的舟中偶感引發出深刻的人生際遇的哲理,體現了聞一多特有的深摯情思和雄健開闊的胸懷。 [1] 

太平洋舟中見一明星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著名現代詩人、文史學者、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後改夕夕,又改名一多,曾用筆名夕夕。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浠水縣。1922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1925年聞一多回國,在北京藝專任教,併成為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他在論文"詩的格律"中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辭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由實踐到理論為新詩發展探索一條值得重視的藝術途徑。1928年1月,第2本詩集《死水》出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並被選為校務會議中文學院的唯一代表。1928年秋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週刊》社社長,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遊行。1946年7月11日,李公樸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在7月15日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樸追悼大會上講演,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當晚即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參考資料